(论文)学生语文诵读教学研究--郭兴庄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赵苏_第1页
(论文)学生语文诵读教学研究--郭兴庄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赵苏_第2页
(论文)学生语文诵读教学研究--郭兴庄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赵苏_第3页
(论文)学生语文诵读教学研究--郭兴庄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赵苏_第4页
(论文)学生语文诵读教学研究--郭兴庄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赵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郭兴庄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赵苏 【摘要】诵读教学,古已有之。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 。 “书读百遍,其 义自见” 。说的就是通过读来学习语言,驾驭语言,我国古代的语文 教育,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整体的感受、品味文章。许多前人对此 有过很深的探讨,今天重新提出我认为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农村学 校,意义深远。 【关键词】诵读 诵读教学 农村学生 学生能力 多年以来,国内外对提高语文诵读教学的研究从未中断,可谓 成绩斐然。但立足语文诵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并不多见。此外,我 们不能回避语文诵读教学受地域、环境等外在条件限制的事实,在 不同环境中语文诵读教学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 济、文化、语言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加之教师过度重视应试教育等 客观因素,不能有效组织诵读课堂教学。因此农村学生的诵读能力 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本文立足农村教学 实际,从语文诵读有效教学的视角探求符合农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朗读的目标都做了明确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 ,即:“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 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 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 作的腔调。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从 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种在未来社会生活中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诵读教学的必要性 农村学生语文教学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我认为诵读教学是个可 行的切入口,只要坚持不懈地实施下去,对改进农村语文教学,意 义重大。 吕叔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 ”“语文课 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老师的活 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 ”“讲解之处,可以诵读课文或者做别的练 习,可以指导课外阅读。 ”(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 、 关 于语文教学问题 ) 张志公指出:“凡工具,必须操作熟练,运用自如,才能发挥 效力,要学生多获取语言材料,就不仅要靠多读还必须要求熟 读以至背诵、背得烂熟,这些材料才能真正为他所有,掌握语 文工具要靠积蓄丰富的语言材料,要靠纯熟的驾驭这些材料,这条 原则是正确的。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 近当代许多大文豪之所以有辉煌的文学成就,也无一不和诵读 习惯有关。 “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跟他读私塾时每年背诵一尺 多高的书不无关系,巴金文章一挥而就,源于他能背诵包括古文 观止在内的几部大书,他说, “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 下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 。 二、诵读教学在农村学校的要求 (1)诵读教学对农村语文老师的要求。众所周知,农村地处偏 远区域,因为交通不利,生活不便,待遇不高,导致许多教师不愿 待在农村,想法设法调离。所以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普遍薄弱,是不 可争辩的事实,但教改依然要实行,说实话,对于农村,新课标和 素质教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在这样的气候下,大多数农 村语文老师干脆落个清闲,他们备课程式化,工作“工匠”化,一 - 3 - 支笔,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便打发了数年的语文教学,这样越教越 老套,不思趣味化、灵活化,更谈不上创新性,以致农村学校语文 教师整体素质低下,朗读水平欠佳,表现在普通话不标准。朗读时 缺乏感情,更谈不上技巧,由于视教参为宝典,对课文钻研不够深, 所以一篇课文人云亦云,没有新见解,结果课堂万马齐喑,死水一 潭,朗读难免成拉拉腔,根本达不到实质性效果。所以我们教师不 仅要重视诵读教学,而且要把不断地提高诵读修养作为业务修养的 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要提高诵读的修养,就得随着对课文的 深入分析和理解,更加注意诵读,考虑怎样正确有力的声调,把作 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明确通过诵读,要告诉学生什么。好的诵 读,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和深切地感受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准确 的掌握课文的情调与节奏,生动地读出重要的词句、语调、唤起感 情的共鸣,表现作品的气氛。 2、掌握诵读教学方面的知识。首先,必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其次,把握朗读文章的技巧,朗读技巧的把握应突 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方面。 (二)诵读教学对农村学生的要求。受各方面条件限制的农村, 我们的学生除了书本就是复习资料,学生学习被动,为了中、高考。 做成套成套的试题是家常便饭,根本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缺乏 审美情趣,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另一方面,课堂上教师要求朗读, 又有多少学生能达到要求呢?没有停顿,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更 没有感情。所以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诵读,改变目前农村学生诵读现 状,就要明确提出诵读要求: 1、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不添字掉字,不读破句,清楚、连贯地朗读课 文。 (2)停顿恰当,音量适当,语速合宜,朗读流利自然。 (3)讲究节奏,注意重音、语气,读出抑扬顿挫。 (4)读出感情,读出深度,读出性格,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朗读要有目的有要求,不仅读课内文章,还要读课外诗文, 养成朗读习惯。 2、背诵要求: 诵读能丰富人的知识储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 1-6 年级学生背 诵古今优秀诗文 160 篇(段) ,7-9 年级学生背诵 80 篇(段) 。青少 年正是精力充沛,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这时背下来的东西,记得非 常扎实,甚至终身难忘,受益无穷。青少年,一定要养成一种勤于 背诵的习惯。 3、文体不同,读法不同 (一)诗歌的诵读。诗歌包括诗、词、曲。诗歌的语言集中凝 练,具有鲜明的韵律和节奏,具有浓浓的抒情意味, “诗者,志之所 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毛诗序语) 。古代诗歌必须放慢 语速,节奏和停顿要鲜明,逻辑语音要清晰。朗读是诗歌教学的重 要环节,透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节奏,可以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诗 歌的朗读要把握好两个重要环节,一是音步,即诗歌的停顿,二是 轻重音调,即语调。 (二)文言文的诵读。就其心理特征而言,是一种积极地直觉 思维活动,它既不同于朗诵富于表演性而感染对象,却又不乏声情 并茂;也不同于默读,侧重于认读思考而不重外显的特点,却又融 合了内省体验,从而表现出诵读者文本的领悟程度和能力。古人特 别重视文言文的诵读,是传统的熟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现 在重新提倡,不是完全照搬,而是根据学生心理认知规律来划分诵 读程序,课堂上可以采取以下四个阶段: - 5 - 1、初读感知,先诵读全文,以读通为标准,以速度作为检测方 式,检测内容主要为字音(生字、异度)和句读(节奏、停顿) ,由 慢而快,渐次提速,声音由低到高,以了解所读语段和语篇的概略, 即“写的大概是什么”为目标。 2、研读理解。是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来反视词 句的意义,而不只是默记页下的注释,串通注释而为译句。 3、品读评价。是鉴赏性的理解品评,运用分析思维的方式来审 视所读的内容:谋篇布局,思路脉络,结构关系,遣词造句等。诵 读的形式可采用默读、慢读、散读,留出诵读空间:“与作者对话” , 使之渐入境界,难以畅晓,则退出境界,切磋质疑,读读停停,停 停读读,读则入情检验,停则出境审察,将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 融合,才能攫取住稍纵即逝的心灵感悟。 4、美读赏析。是领悟性,参悟性的诵读,体验与欣赏,品读重 在文本的言内之旨,美读在于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由诵读 者“美美地读” ,声情并茂地读出语势。 (三)散文的诵读。散文语言优美,意境优美,其特点是词语 材料、修辞方式的选用都比较广泛,句式灵活多变,短句居多,适 当穿插长句,结构自由,所以诵读时,语速或快或慢,语调或高或 低,随着字里行间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或飘柔似水,或激越奔放, 或如泣如诉,或怒发冲冠,也要注意感情的收放自如。 重视诵读,不仅仅是在课堂,虽然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诵读, 展开诵读教学,但毕竟时间有限,而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早读却可以 让学生尽情地读,反复地读。诵读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早晨,农村 学校一般上早读的时间比较早,可是这段最佳时间却未被学生充分 利用。有的尽情地读和背,但大多没有达到有感情地诵读;对于那 些不用背的白话文,学生则懒于读。一天之计在于晨,所以,农村 语文教师则应有更详实可行的晨读教学计划。 总之,诵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 仅仅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 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地语言和技能训练。我们切不可忽视诵读教 学在教育中的作用,它小而言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