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30)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_第1页
(10.11.30)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_第2页
(10.11.30)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_第3页
(10.11.30)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_第4页
(10.11.30)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市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紧紧抓住大城市带大 农村、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矛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 大力实施“ 工业立市”、 “县域突破”、 “创新推动” 三大战略,不断加大以 城带乡、融合发展力度,着力从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三农” 问题入 手,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市辖三县全部进入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肥西县成功跻身全国百强 县。2009 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 6065 元,连续四年实现跨千元增 长,城 乡居民收入比由 2005 年的 3.02:1 缩小到 2.83:1。全市进入 了城乡统筹力度最大、县域经济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明显、 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2009 年 2 月获批为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 (一)坚持“三化”联动,统筹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切实加快“一核心、一走廊、两特色 ” 的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县区工业园区发 展。大力实施城乡“ 合作发展” 、“融合发展” 战略,采取合作、托管等 方式,创新推进经济、高新、新站三大开发区与三县共建特色园区, 促进工业向三县转移。2009 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 2005 年 的 151 个增加到 822 个,工业增加值从 2005 年的 45.58 亿元增加 到 198.7 亿元。县域工业化的推进,增强了对乡村发展和农户增收 的带动能力,目前全市 160 万农村劳动力中已有 54以上在非农 产业就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 59以上。积极采取措施,引 导工业企业发挥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等优势,投资建设农业,以 工强农。 二是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前提。通过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接,促进 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中心城区城市 组团新市镇中心村” 四级城镇体系。从一城带动转变为多城带动,从一点发展转变为多 点发展, 积极探索符合合肥实际的城镇化路子。加强中心城区建设, 强化龙头作用。建设 4 大组团,实现建园与建城相结合,推进城园 一体发展,四大组团活力显著增强,城乡发展空间全面拓展。积极 推进新市镇建设,增强要素吸纳能力,努力把新市镇建设成为对接 中心城区、四大组团和中心村(新社区)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城市 的辐射带动作用,有组织、分层次地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居 住。2009 年,全市城镇化率由 2005 年的 55.8提高到 64.1%。 三是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大力推进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功 能化、板块化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累计新建扩建千亩以上农业园区 126 个,其中万亩以上 10 个;累计建设高效农业 120 万亩,设施农 业 22 万亩,专业村 250 个,规模养殖场 5000 多个,初步形成了规 模化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 新格局。组织实施“ 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战略和“双百双千”提升行 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流 通业。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利华、可口可乐、台湾统一及伊 利、蒙牛、雨润、和威、中粮、新希望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相继落户合 肥。2009 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从 2005 年的 83 家增加到 500 家,全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 454 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 3 -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 60以上,户均增收 1900 元,农民 专业合作组织突破 1000 家。 (二)坚持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 以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为载体,探索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六 种模式。累计建设农村集中区和农村新社区 420 万平方米,34.5 万 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一是“整村推进型”。2008 年以来,先后在 三县实施了 7 个项目,总规模达 10.7 万亩,累计投资 12 亿元,将 237 个自然村庄归并为 15 个新社区,让 2.77 万农民住公寓房、走 水泥路、饮安全水、用太阳能。在全国打造了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新 农村建设的“ 合肥模式 ”。二是土地整理型 。通过迁村腾地实施“增减 双挂钩”项 目,鼓励分散居住的 农民以其宅基地置 换新规划区内的 住宅用地集中建房。全市实施的 118 个土地“增减挂” 项目,将 1028 个自然村庄归并为 82 个农村新社区,节约耕地 2.8 万亩。三是城中 村改造型。先 后 实 施 的 358 个城中村改造 项目,使近 18 万农民转变 为城镇居民。四是项目推动型。依托新桥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重 大工程项目,配套建设新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引导农民利用 征地补偿费、房屋补偿费统一建设农村新社区。五是产业培育型。 以产业龙头企业、规模种养板块为基础,规划建设核心产业园区, 依托产业配套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六是环境整治型。对人口相对 集中、居住条件较好的 380 多个自然村,按照“硬化、净化、亮化、 绿化、美化” 和“建制 ”“五化一制”标准要求,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活动, 因地制宜整村整片整体进行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自然生态型 新社区。 (三)坚持以城带乡,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一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了市域高速公路网、省道公 路网、县道公路网、乡村公路网“五网”建设。累 计 建成绕城高速 105 公里和“村村通 ”水泥路 3346 公里,金 寨 南 路 、合 六 路 、合 店 路 、蒙 城 北 路 、合 水 路 等 城 乡 接 合 道 路 先 后 建 成 通 车 。初步建成了连接 城区、覆盖乡村、城乡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公 交向农村延伸,农村客车通村率达 98。加强农田、水利、供电、供 水等基本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加快城乡垃圾污染物集中处理、 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林木覆盖率提升到 16.1。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结合农民集中区建设,做好水、电、路、气、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 全面覆盖,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我市相继实施了 12 项、28 项、 36 项和 33 项民生工程,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超过 92 亿元,使数百万 农民从中受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行城镇居 民医疗保险,将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居民医保“二险合一” ,城 镇居民医疗保障参保率达 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 97.53%。在健全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被征 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和城市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开展农民工廉租房改革 试点,基本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险制度的全覆盖。狠抓就业制度改革, 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培训、就业促进政策、农民创业 园、就业救助、就业工作责任等体系,从市到村建立了四级就业服 务网络。 2009 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达 87 万人。 - 5 - 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优化农村教育布局,促 进教育均衡发展。2005-2009 年,市本 级年度投入从 6.8 亿元增加 到 11.1 亿元,年均增长 13.5%。农民工子女就学享受“ 同城待遇”, 义 务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进 入 全 国 先 进 行 列 ,基 本 解 决 了 孩 子 就 近 上 学 、 上 好 学 的 问 题 。实施了 6 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08 个乡镇卫生院、 690 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了村卫生室全覆盖的长效机 制。实 施了广播电视“ 村村通” 工程,以及 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 屋和农民体育活动场所建设,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是统筹各级财政对“三农” 的投入。建立了 “三农”投入稳定增 长机制。2009 年,市本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 7.5 亿元,增长 36%, 超过财政一般性预算 16 个百分点。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机制, 持续加大对农民的直补力度,2009 年市级财政奖补资金超过亿元, 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和建设项目奖补 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投入,促进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2009 年,市县二级财政对“三农” 投入 达 12.2 亿元。 (四)坚持创新突破,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整合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农村综 合改革和扩权强镇 4 个领导小组,成立了高规格的城乡统筹工作 委员会和办公室。建立了综合协调、调度推进、调查研究、联建共 创、责 任分解、督查考核等七大工作推进机制。将城乡一体化工作 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严格考核管理。初步形成了党委统 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筹办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城 乡统筹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创新政策制度。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 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 合肥市城乡一体化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和促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 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 50 多个配套文件,在全省 率先建立了市级支农惠农强农的政策支撑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 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发证工作,探索建 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55 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管理服务 中心,累计流转土地突破 100 万亩。联动开展了土地使用管理制度、 户籍制度、农村金融、农村经营体制、扩权强镇、基层医疗卫生体 制、新型养老保险、农村综合改革、 “双置换 ”等系列配套改革和试 点,推动了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了农村资产资本化进程,增 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动力。 三是创新农村新社区管理机制。按照“管理有序、服 务完善、 文明祥和” 的要求,推 进“1+8” 模式的农村社区 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采取以奖代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