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案.docx_第1页
《五柳先生传》教案.docx_第2页
《五柳先生传》教案.docx_第3页
《五柳先生传》教案.docx_第4页
《五柳先生传》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教案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 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本文 朴素洗练的语言风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五柳先生传教案 ,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五柳先生传教案一: 明确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三个 爱好,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五柳先生” , 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预习: 试背课文(齐背)。 三、深入探讨课文。 1、学生朗读读文,分小组探讨: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 画了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 ,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 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 ,展示了 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 ,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因为他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 也就闲,也就静。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 读书、饮酒、写文章就是他的志趣。 (2)教师提问: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23 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 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 “亦不 详其姓字” ,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 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 “宅 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 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 “名者,实之宾也” 。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 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 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 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陶 (3) 渊明“好读书” ,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 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 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 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赞语的含义?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 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 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 (5)再次熟读课文,画出表现五刘先生性格的语句,同 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是否喜欢“五刘先生” , 理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填空。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 ,我们看 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隐 者心境的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 情去留” ,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 ,我们看到 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我们看到一 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2、五柳先生是怎样读书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读书方式? (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五、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 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我们也认识了这位隐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相 信同学们一定在做人方面有所领悟。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 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 题目自拟,字数 300 左右。 七、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 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 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熟读、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 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 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 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3、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 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 1、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 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 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 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 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 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 的学习氛围。 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 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 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 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 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 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 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一、导语设计 设计 1: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 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三)和桃花源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 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 设计 2:今天,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 。这是一篇别 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 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五柳先生 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 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嗜酒辄尽吝情短褐箪食汲汲欤黔俦 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传:chun( )号:ho( )好:ho( ) zhun( )ho( )ho( ) 乐:l( )期:q( )少:sho( ) yu( ) j( ) sho( )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明确: sh zh ln h dn j y qin chu 传说、传记 呼号、号召 好坏、爱好 快乐、智者乐 山日期、期年年少、多少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 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 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 向老师请教。 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 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一词多义。 之:或置酒南昌招之黔娄之妻有言 言:闲静少言黔娄之妻有言 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言兹若人 之俦乎 甚:不求甚解所欲有甚于生者 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目似瞑,意暇甚 得: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志:以乐其志颇示已志 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今异义: 赞曰“亦不详其姓字” 翻译下列句子: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每一组底分为 100 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 双号题由第二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 5 分。由小组推选代 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 5 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 最后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学生回答,明确: 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 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 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 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之(他,代词;的,助词)言(说,说话;言语、话)其 (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甚(详 细;重要) 意(意旨;神情)得(得到;益处)志(标志;志向;志趣)去 (离开;距离) 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粗布短 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他从 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一边喝酒 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四、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 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 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 吗?请说明理由。 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明 确: 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 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 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 “好读书”四句, 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 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 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 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 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 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性嗜酒” ,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 苦,寄情于酒, “期在必醉” ,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环堵 萧然” “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常著 文章自娱” ,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 ,这正是 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 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 “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 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 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 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 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五、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 五柳先生传 ,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 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有图片,交给老师投影 显示;如有文字资料,学生自己介绍或投影显示。学生交流 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思 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自由发言。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 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 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 ,当时人视为“实录” 。 五 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 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 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 创作而非实录。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2、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 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陶渊明“好读书” ,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又怎么能“晏如”? 学生明确: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 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 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 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 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 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 ,说明他 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1、学生齐背课文一遍。 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 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学生明确。 生 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 “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随便起一 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 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 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 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 生 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 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 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 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生 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勾勒人 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晏如也” “忘怀得失,以此自 终” “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 中见傲世。 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定句。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 ”“先生不 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 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 之尔。 ”下文的“不慕荣利” “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 “曾不吝情去留” “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 富贵”等,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 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 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 人入胜。 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口头作文,向他 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或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老师。 学生构思,发言。 七、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素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 可亲而又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该感谢 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 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 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 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用成 语造句。 3、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 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 者也。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苍,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 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 答案:略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说话训练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展课文中“读书适意” “醉酒陶 情” “安贫乐道” “著文娱志”四个片断,要求想象合理, 叙述条理。 二、探究性思维训练 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学生中,有人认为陶渊明既然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那为什么不能正视现实,去扭转乾坤,进行大刀阔斧的改 革呢?有人认为陶渊明依他的本性是不会做秀的,文章真实 反映了他的心迹。 千百年来,大家都认为陶渊明在逃避,他秉承了老庄 哲学,思想是消极的。其实,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 关键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 体现。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 , 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可以说陶渊明安 贫乐道、辞官归田,是他执著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 三、关于开展企业创意策划活动的设想 提出假设:假如陶渊明生活在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 当代社会,他除了读书著文、躬耕农田外,最适合参与哪 一项经济活动? 明确活动方向及任务:选择职业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 同时又要审时度势,与时代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陶渊明 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又是第一位躬耕农田的诗人。当 代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因此他可以开一家以“田家风情” 为特色的“田园居”山庄。 活动设想:“田园居”山庄内景区建议设置以下景点 桃花源村、容膝居、松亭、菊园、南山阁,所有景点 适当位置配古人诗文歌赋。 四、开放探究 阅读萧统陶渊明集序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 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 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 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 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 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选自 XX 年吉林省中考试题) 注: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跌宕:文章富 于变化。莫与之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笃: 坚定。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跌宕昭彰 不以躬耕为耻 2、萧统高度赞扬了陶渊明的创作和为人,你同意他的 观点吗?请结合选文和你的读书积累,从其诗、其文或其人 的任一角度发表见解。 参考答案 1、显著 亲自 2、从陶渊明的诗歌、散文或人品的任一角度来谈均可, 但必须体现平日读书积累。观点可与萧统相同,也可另有 创见,但要作到自圆其说和不偏激。 例:其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开创田园诗派。如 饮酒这首诗,名为饮酒,实则表达自己清静淡泊的人 生态度。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耐人寻味的 佳句。 例:其文语言晓畅,主题深刻。代表作桃花源记 , 其中虚构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其中“豁然开朗” “乃不知有汉” “无问津者”等 句均具有恒久的魅力。 例:其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慕荣 利” ,不为五斗米折腰,气节高洁傲岸,令人敬仰。 五柳先生传教案三: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 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 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 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 慕荣利” “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 神风貌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 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 “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 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 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 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 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 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 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 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 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 课题) 二、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 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 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 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 的品格特点。 三、感知文意 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 的语句 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2、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 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 合作探究的意识) 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 师多媒体显示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之”的 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竟答方式互相交流。(以此 形式既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在良性竞争中互动互进 的意识,又督促其更好把握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 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 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人生志趣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 相关语句分析。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 道的隐士。 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 (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 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 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 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 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 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五、课堂拓展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 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 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 1、语言特色: 语言简约凝练,勾画鲜明形象 多用否定句,突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节趣 2、主旨表现: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 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七、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 题目自拟,字数 300 左右。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