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新思维新举措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docx_第1页
四大新思维新举措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docx_第2页
四大新思维新举措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docx_第3页
四大新思维新举措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docx_第4页
四大新思维新举措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大新思维新举措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 四大新思维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 大战略,在中央这一重大战略的指导下,借力于多年积累 下来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丰富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 索,我省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新思 路、新措施。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的 出台,便是对这些新思路、新措施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从强调加大对“三农”投入到强调建立覆盖农村的公 共型财政,从强调项目、资金扶持“三农”到强调人的发 展,从鲜谈规划到强调规划先行,再到扶贫工作和农村文 化体制建设思路的创新,这些均体现了推进新农村建设提 出以后,我省“三农”工作的全新思维。下面,我们就从 四个主要的方面来解读这些新思维、新举措。 新思维之:公共财政阳光普照 建设新农村,对政府而言应该认真落实“以城带乡、 以工补农”的新战略,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然 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公共财政体系带有向城市倾斜的特点, 因此,决定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型 财政”,着力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 决定原文: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长效机制。 加快县镇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的 公共型财政,把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各 级财政支持范围,建立完善农村基层政权运转的财力保障 机制。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按照存量适度调整、 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省、市、县三级每年财政增量重点 向山区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 投入,确保投入逐年增长。XX 年起,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 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 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也要高于上年, 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 决定解读: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向城市倾斜,财政对 农村公共品投入的不足,是导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 重要原因。如果说,在国家工业化初期,农业为工业提供 积累,是历史的必然趋向;那么,当我国工业化发展到一 定程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历史的必然。 目前,我省的 GDP 已突破两万亿元大关,已基本具备 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这就必须把 以往城市居民独占大头的公共财政支出,逐步加大向农村 倾斜的力度,让公共财政阳光逐步照耀广大农村。要按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 构,逐步向农村倾斜。增加政府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 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包括 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广播电视在内的农村公共事业,促 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多年的实践证明,改善和增加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 光靠农民的力量,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以公共财政为 基础和支点,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不断 扩大政府支持“三农”的规模和力度。让农村也逐渐享受 到“公共财政阳光普照”的温暖,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 生活条件,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和 卫生条件,逐步解决农民遇到的“读书难”、“看病难”、 “行路难”、“饮水难”和养老保障等问题。 新思维之:规划先行分步实施 对许多农村居民而言,规划是一个相当陌生的词汇。 确实,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 决定提出,规划先行,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经 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这体现了我省对“三农”工作认识 的深入,是我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体现。 决定原文: 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原则。把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项 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 设发展。 各地要按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方便生活、 美化绿化环境、节约保护耕地出发,切实加强镇、村规划 工作。抓紧编制完善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建设发展规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学依据。 尤其要以村委会为单位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对土地利 用、村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社会 公共事业等农村各项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村庄建设规 划应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突出地方特色,注意保护具有 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古民宅。各级政府要拨出专门经 费用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组 织专业技术力量,深入农村基层,切实帮助农村搞好建设 规划。未完成建设规划编制的村,原则上应暂缓农房建设 审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省要管到县、市要管到 镇、县要管到村,层层抓落实。 决定解读: 当前,我省农村规划严重滞后的问题非常突出。据统 计,截至 XX 年底,全省累计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率仅为 26%左右。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导致不少村庄建设布局混乱, 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有新房无新村”;建 新屋不拆旧宅,土地浪费严重;不少农村的重大安全隐患 都与没有规划有关,如:农村的饮用水源被工业、养殖业 或生活污水污染,居民喝不上干净水;过境公路穿村而过, 公路与住宅之间几乎没有退让距离,对村民的生命和财产 安全构成威胁;有些村庄选址不当,把住宅建到了泄洪区、 泥石流区或地下采空区等等。 为此,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机遇面 前,在农民对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既有愿望又有 能力的“节点”上,必须将农村规划真正纳入各级政府的 工作范畴,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开展好村庄规划编制工 作。 新思维之:首先培养新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所以“新”,还体现在强 调如何更多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打造新农民这一点上。 以往讲扶持“三农”,更多是在强调项目、资金,现在更 多地强调人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这体现了新的发展观。 决定原文: 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培养农村实用 人才。各级政府要造就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良好社 会环境,促进农民学文化、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 化科技素质,培养有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农村形势政策宣 传教育活动,结合“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 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农民中广泛树立“勤劳、自 强、互助”精神,引导农民勤劳致富、自强不息、团结互 助,消除好逸恶劳、无所作为、“等靠要”、自由散漫的 思想观念;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树 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增 强农民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 加强农民法制教育。各级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 开展对农民的法律咨询服务,加强农村普法宣传,增强农 民法制观念,使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依法维 护权益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决定解读: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 茨就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他在研究美国及其他发展中国 家时,发现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现代农业生产 率迅速提高的重要源泉。因为土地的面积总是有一定限度 的,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正逐步下降,而人力资本所起 作用则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其他 投资的收益率。舒尔茨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美国半个多世 纪的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源投资增加 4.5 倍,收益只增加 3.5 倍,而人力资本投资增加 3.5 倍,收益则增加 17.5 倍。他 认为学校教育在人力资本投资中至关重要,通过发展学校 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可以大大降低推广农业技 术的成本,显著提升农业生产率,也有利于把传统农业改 造成为现代化的农业。 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84.1%.我 省乃至全国,农村落后于城市,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 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教育的严重滞后,农村居民受 教育的程度明显偏低。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决定关于培 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 决定提出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 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 源泉。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活跃农村健康的文体活动、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措 施,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使新一代农民有健康成 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新思维之:整村推进式扶贫 消除贫困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我省历来重视 扶贫开发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扶贫模式。随着新农村建 设的提出,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也不断深入。 决定原文: 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 发规划,整合扶贫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整村推进 式扶贫开发,逐步减少贫困村。继续增强扶贫龙头企业的 带动作用,实施产业化扶贫,促进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增 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后劲。兴办一批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 特色农业良种生产基地,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大 力发展特色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促进贫困农户增收。继 续实施省财政资助困难家庭子女接受技工学校教育的“智 力扶贫工程”。建立完善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救助制 度,解决其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继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 度,完善对口扶贫机制,推动扶贫开发再上新台阶。 决定解读: 消除贫困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贫困地区 被排斥在新农村建设之外,或发展严重滞后,势必造成贫 富、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的严重后果,这与中央开 展新农村建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我省历来重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在过去的扶贫开发 中,我省有过许多模式,如:大搞造血型工程、下派扶贫 工作队、千干扶千户、龙头企业带动等等,这些扶贫模式 都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在上述模式的基础上,目前我省 还在继续深化几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产业化扶贫、二 是智力扶贫工程、三是农村贫困人口救助制度、四是对口 扶贫制度。如今,省委、省政府又在决定里提出了整 村推进扶贫的思路,开始了扶贫模式的全新探索。 熟悉我国扶贫工作的一位领导告诉记者:党的十六届 五中全会把“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 写进了建议,标志着这种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提到了我党 的高层层面。这种扶贫方式与我省的实际十分吻合,推广 这种扶贫方式意义十分重大:随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深 入,目前我省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更差的 地区和边远地区,这些地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以及文、 教、卫等公共事业落后。生产生活条件的落后,造成某些 地区带有群体性贫困的特点。要解决这种群体性贫困的问 题,就必须要着力于帮助他们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于 帮助他们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于帮助他们增加收入,着力 于帮助他们提高人口素质,因此,以贫困村产业开发、基 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工作重点,是推进贫困地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打造富裕安康的南粤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使命,然而对我省的大 部分地区而言,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尚不是锦上添花的阶段, 而是处于着力于改善农村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的阶段。省 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从 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最急迫的、最直接的、反映最强 烈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我省“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的 奋斗目标和保障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预见, 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顺利实现,在“十一五”期间,我省 农村的人居环境、卫生条件以及基础设施将得到彻底的改 变、农村的“一保五难”问题将得到基本的解决、农村经 济将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农民收入将进一步增加。农民群 众将实实在在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实实在在感 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新生活、新保障、新农业。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脏、乱、差”几乎成了农村落后的象征,决定 提出,“十一五”期间要改变农村“脏、乱、差”的旧面 貌和农民落后的生活方式,届时,农民将首先从日常生活 的方方面面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新变化。 决定原文 改房: 加快农村泥砖房、危房和茅草房改造,XX 年前全省基 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房建设, 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改厕:按照环保、卫生的要求,以粪便处理无害化 为目标,结合沼气池建设,清理露天粪坑,拆除废弃粪坑, 加快农村家庭卫生厕所和卫生公厕的普及。 改灶:加快农民家庭炉灶改造,将烧柴大炉灶改造 为沼气灶、煤气灶或节能灶。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在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有 条件的村庄,农户家庭应基本普及沼气。鼓励规模养殖场 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改善农村的能源结构,促进农村环 保建设。 改水:在解决农村“饮水难”基础上,加快解决农 村饮水安全和质量问题。加快普及自来水步伐,让农民用 上清洁的自来水。建立和完善农村改水目标管理责任制, 加强改水整体规划,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农村供水安全卫 生。 决定解读 “厕所露天在村头,猪栏牛栏隔壁床,污水横流扑鼻 臭,垃圾到处乱堆放,饮水卫生无保障”是许多村庄的真 实写照,由于卫生条件差,村民染病率高,一些家庭也因 病致贫,卫生问题已成为农民致富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绊脚 石。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新农村 建设要从解决广大农民最迫切的问题入手,那么,对于许 多地区而言,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和卫生条件应该是新农 村建设的切入点。 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 之所以搞得好,大多是由于当地政府能够从改善农村卫生 条件、人居环境这些农民最关心的、最急迫的、最直接的、 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群众亲 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前后环境面貌的强烈反差,因而得到 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也因 此有了恒久的生命力和内在动力,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决定原文 改路: 到 XX 年全省基本实现镇通村道路硬底化,有条件的村 要积极推行村道巷路面硬底化,并结合村道巷建设,推行 生活污水排放暗渠化。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村庄公共设施建设 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有线电视、通讯和网络设 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邮、 通信息网络。继续完善村庄生态环境建设,鼓励和引导各 地采取村为单元、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 村庄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鼓励农村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理生活及农业废弃物。健全村庄公共管 理规章制度,加强公共设施管理,推进村庄建设管理走上 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决定解读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 程,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妥推进。从实践来看, 大力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 切入点。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农村生产成本过高是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 各种资源要素就可以增值,“三个文明”建设就有了载体。 近几年来,我省支农力度大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得 到很大改善,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在道路交通、通讯、水 电、环境等基础设施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改善农村的 基础设施条件,是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综合 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前提,也是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破解读书看病养老三难 决定原文 解决“读书难”:小学、初中毛入学率 100%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继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成 果,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九”教育,加快高中阶段教 育发展,“十一五”末期,全省农村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 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力争达 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 80%. 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农村中小学 危房校舍及生活设施改造,消除中小学危房校舍。合理调 整农村学校布局,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农 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XX 年秋季起,全省 农村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 育阶段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 解决“看病难:”十一五“期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覆盖率达 85%以上 加强农村卫生医疗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发展,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医 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支持每个村建一个卫生站,使 农民有病及时看、小病及时治。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便民利民运作机制,增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活力。 “十一五”期间,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农 村合作医疗全面实现县级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 村人口达 85%以上。 解决“养老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 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 应保尽保。建立“五保户”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 “五保户”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完善农村社会 福利设施配套建设,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设施齐全的敬老 院,并逐步办成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农村计 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 医疗保障制度,珠江三角洲等有条件的农村要积极探索和 建立农民的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决定解读 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 务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这是 “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 近几年来,我省不断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养老制 度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了公共服 务的实惠。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 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公共服务不足仍是 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更大 突破,见到更大成效,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扫 除这些“拦路虎”。 决定把加快公共服务体系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范畴,着力消除农村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的不足 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扫除障碍。展望“十一五”,我省将 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方面有重要突破:将农村 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加快建立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健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 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这些措施将使城市 的各项公共服务功能顺利地延伸到城郊农村,使农村居民、 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有了最基本的保障,这 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决定原文 XX 年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XX 万人 “十一五”期间,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得到有效转移。 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有计划培 训,到 XX 年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XX 万人。 建立农民培训转移就业促进增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 一体化的就业管理和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 力转移就业的社会政策环境。继续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 能培训工程”,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和转 产渔民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 移就业。 要增加对务工农民公共服务的投入 切实维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继续清理对农民进城 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取消对务工农民的各种不合理的限制, 整治对务工农民的乱收费,为务工农民进城就业提供良好 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服务。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务工农民公共 服务的投入,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信 息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缓 发和拖欠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务工农民医疗、保险制度, 加大推进务工农民参加工伤保险,积极探索解决务工农民 子女入托、入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务工农民劳动合同 管理,强化劳动管理行政执法,维护务工农民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对务工农民的法律援助。 决定解读 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仍未根本破除,致使过多 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造成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收入和生活质 量提高不快。 我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破除城乡分割的二 元体制,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 要内容,突破了就“三农”论“三农”的传统框框,是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表现。 决定提出,到 XX 年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XX 万人,而目前我省已经有 1500 多万人实现了转移就业, 这意味着广东在未来五年还将有 476 万人以上的农村富余 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这将有利于农村生 产力的进一步释放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劳动力转移不再是以前的那种无 序转移,而是一种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和 转移就业服务机制紧密结合的有序转移,也是一种与扫除 对务工农民的不合理限制和不平等待遇相结合的转移。 农民向城市流动将有一个更为顺畅的环境,进城务工 也将有一个更为良好的就业市场和服务体系。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建设新农村,关键还是靠经济发展来拉动,农村经济 发展,关键点则在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村非农产业 的发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为此,决定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 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