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地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失地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失地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失地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失地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失地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被征用后必须 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今后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问题。为 了掌握和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心理情况,进一步摸清 “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经济和生活现状,为日后更好的 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一手资料,四川农业大学 校团委“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小分队”及时组织开展了 失地农民现状抽样调查。此次调查我实践小分队选取了 XX 区实地较多的大兴镇前进村以及具有代表性的 80 户失地农 民家庭。调查自 XX 年以来的耕地被占用情况及实地后农民 就业和生活现状。 一、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们调查表上的数据和反映上来的信息,经过汇 总和整理,我们看到前进村的失地农民包括两类人群:本 地的失地农户和由汉源县由于修建水坝、水电站搬迁过来 的失地农民。本地失地农户数量较少,只占失地农民总数 的 25%,平均失地 0.8 亩/户,占失地农民承包土地面积的 20%。与之相比,汉源搬迁过来的失地农民较多,占到失地 农民的 75%,每户失地在 25 亩不等,这些失地农民的土 地大部分是在 XX 年开始被征用,每户的家庭人口数 37 人,失地后剩余土地不足 1 亩,仅供自给自足种点粮食。 调查我们还发现失地农户的文化程度较低,80%是没有上过 学或仅是上过小学,上过初中的占到 15%,而上过高中及其 以上的不足 5% 二、农民失地的原因及被占用土地的使用情况 据调查农民失地的原因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1国家投资项目用地,如修建水坝,水电站等 征地;2政府东扩西移后办公楼用地;3当地农民承包 土地搞菌类种植租地;4子女外出打工,劳动力减弱,自 愿出租土地。 三、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 失地后总体收入水平下降。据对 80 户失地农民家庭 的调查显示,农民失地前人均纯收入约 1800 元/人/年左右, 失地后为 1200 元左右,有的甚至不足 1000 元。失地前人 均生活消费支出 80 元/人/月,失年地后消费支出将近 120 元/人/月比失地前增加了 50 元左右。原因主要是土地征用 前,农民家庭食品消费如粮、菜主要靠自产自食,水消费 不要钱,成本较低,有的农户还可以靠卖粮食来储蓄一部 分钱;而如今,粮食蔬菜基本上都要从市场购入,食品、 水暖消费增加,导致了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其中只有为 数不多的几乎上了年纪的农民。人均收入比失地前有所增 加,原因是征地前他们劳动力较弱,粮食收入较低,而被 征地后发放的安置费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支出。 失地后就业形势严峻。土地被征用后,有的农民全 部拿到了失地安置补偿费,有的农民只拿到了部分补偿费。 在就业安置上,农民全部以自谋职业为生。在调查的家庭 中,原来在外打工的继续打工,失地后原从事种植业、养 殖业的农民因失去了原本的固定经济来源,只能外出寻找 工作,他们虽然也稍微从政府帮助农民搞基本技能培训那 里学到一点东西,但是在金融危机的旋风下,仍然很难找 到一份安稳的工作。据调查收集上来的数据统计,85%的失 地农民正处于无业、待业的困境中,10%的失地农民在建筑 工地上打工,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的服务性工作,极少数不 足 5%的农户可以有一定的资金去做生意,搞个体经营。 3.社会保障如养老、医疗保险不到位,低保覆盖面不 高。由于社会保障措施尚未在农村推开,失地农民自身参 加社会养老保险意识差,到目前调查农户中约 5%的人有能 力参加商业保险。大部分失地农民反映政府的低保金额较 低,只有不到 80 元/户/月,不足以维持每个月的基本生活 消费支出。况且如今水电费又要上缴。另外,纳入低保的 人群在增加。过去,在农村孤寡老弱病残的人才能享有低 保;如今因为搬迁失地后,失地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靠土 地种植粮食来维持基本生活,他们大部分迫于生活压力已 经申请成为低保对象,因受当地政府财力有限的制约,约 有 30%-40%的人才能享受到低保。 4.失地农民在子女就学、医疗条件、交通、购物环境 等方面都比过去方便多了,但外在居住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同时也增加了已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失地农民的负担,他们 中的大部分入不敷出。 四、失地农民生活面临的困难及要求 根据调查过程中我们与失地农民的座谈交流,我们了 解到当地的失地农户们对征地、租地还是比较理解,能够 正确对待的。他们认为把土地租出去每年拿到一些补偿费 还是划算的,尤其是对六七十岁的老弱病残的农户来说更 有利,与失地前劳动力较弱,每年土地的收成少,粮食收 益较低相比,失地后的补偿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但对于搬 迁过来的汉源的失地农民,他们的困难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耕地被占用后,农民对自己的经济补偿费不合理,而 且兑现也不及时,当地政府截留较多。二是部分以土地为 生的农民认为失去土地等于断了他们血脉,失去了自己及 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三是一些中老年和因病丧 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土地后再就业的可能性较小,他们 对今后的生活都没有了打算和信心,只有抱有观望的态度 了,认为“日后的生活不会有多大的改观,因为我们没有 知识和文化”“改善生活,我们这一代是无能为力了,只 有靠孩子们努力了”。70%以上的失地农户目前最大的生活 压力是:天天没活干,找不到事做,家庭基本生活维持不 过来。四是只给失地农民发一点补偿费的做法,正在造成 大批“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 他们急切的盼望当地政府能够给他们授之以渔的生存技能, 来维持基本生活。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与失去土地后收入和生活消费水 平下降的部分农户进行了座谈,倾听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一是希望生活困难问题能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关心。二是 一些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就业岗位,在 其他工作岗位上的竞争一般处于弱势,就业困难,希望有 关部门能够帮助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比如无偿地提供 再就业培训的机会,帮助没有文化的失地农民掌握一技之 长,组织赴外地打工等等。三是一些失地农民,由于文化 水平有限,又不懂技术,不知道搞什么致富项目,希望有 关部门人员能给以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另外一些失地农 民想发展养殖业,缺少场地、资金、技术,希望给予扶持 帮助。如发放优惠贷款,政府部门给一些优惠政策等等。 四是针对目前失地农民最担心的生活低保和养老保险问题, 希望有关部门今后在征用土地过程中更加重视解决,适当 的增加最低生活保障的金额,安抚他们的情绪,切实解决 好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不仅是当前解 决农村问题的一个难点,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性 问题,事关社会全局的稳定,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 一个大镇,也是一个工业重镇。近年来,该镇大力推 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地方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城镇 面积大幅增加。全镇现有年产值 50 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 108 个,年产值 1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16 个,年产值过亿的 企业 3 个,城区面积由 1995 年的 1.9 平方公里拉大到现在 的 4.5 平方公里。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的快速推进, 城镇周边的部分农村土地在建设潮中被征用成为了城区、 工厂或学校,通过调查,截止 XX 年底该镇共有 1880 余名 村民因土地被征用成为了无地农民或少地农民。失地农民 过去那种以种田为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他们 的生活现状如何?在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中,笔者深入到 *镇的*村、石子岭村及江边湾三个村,采取问卷调查、 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走访等方式进行了调研。 一、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为了解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调研组在*村、石子岭 村和江边湾村各抽取 20 户共 60 户失地农民代表从失地情 况、人员结构、就业情况、家庭收支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进 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分折如下: 1、失地率较高。调查的 60 户失地农民中,有 19 户现 为完全无地户,占总数的 31.67%。被调查人员中失地前人 均拥有耕地 0.66 亩,失地后人均拥有耕地 0.27 亩,人均 失地 0.39 亩,失地率为 59.1%。 2、失地农民年龄结构偏大,失地农民中的劳动力文化 水平偏低。被调查的 60 户失地农民中,共有人员 232 人, 其中劳动力 176 人,占人员总数的 75.86%。人员年龄结构 情况为 20 岁以下的有 56 人,占总数的 24.14%;20-30 岁 的有 36 人,占总数的 15.52%;30-40 岁的有 36 人,占总 数的 15.52%;40 岁以上的有 104 人,占总数的 44.83%。劳 动力的文化结构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 108 人,占总数 的 61.36%;具有高中文化的 52 人,占总数的 29.54%;具 有大专以上文化的有 16 人,占总数的 9.1%。 3、在家闲赋的劳动力较多。被调查的 176 名劳动力中, 从事农业生产的有 32 人,占总数的 18.18%;经商的有 36 人,占总数的 20.45%;务工的有 64 人,占总数的 36.36%;闲赋在家的有 44 人,占总数的 25%。 4、失地农民家庭收支情况。 收入情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物价水平的提高,失 地农民现在的收入水平较征地前有了大幅提高,收入来源 主要靠务工或经商收入,种、养殖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很 小。调查的 60 户失地农民中,征地前年收入户均 12066.7 元,XX 年年收入户均 22666.67 元(不含征地补偿款),较征 地前年收入户均增加 10599.97 元。XX 年的收入来源结构为 种植业收入户均 812.33 元,占总数的 3.59%;养殖业收入 户均 506.67 元,占总数的 2.24%;务工收入户均 7880 元, 占总数的 34.76%;经商收入户均 7400 元,占总数的 32.65%; 房屋土地出租收入户均 3600 元,占总数的 15.88%;其它收 入户均 2466.7 元,占总数的 10.88%。 开支情况:失地农民用于生活性消费(含学费)开支占 总开支的比重较征地前增加了 12.28%。失地农户征地前年 支出额户均 9866.7 元,其中生活性消费支出 5733.3 元,占 总数的 58.11%;生产性消费(含学费)支出 4133.3 元,占总 数的 41.89%。XX 年年支出额户均 17000 元,其中生活性消 费(含学费)支出 11967 元,占总数的 70.39%;生产性消费 支出 5033 元,占总数的 29.61%。 5、除农村合作医疗外,失地农民的其它社会保障参保 率较低。被调查的 232 人中,购买了养老保险的有 20 人, 占总数的 8.62%;享受农村低保的 8 人,占总数的 3.45%; 购买了失业保险的 4 人,占总数的 1.72%;加入农村合作医 疗的有 224 人,占总数的 96.55%。 二、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 调研组以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走访的方式调查失地农民 的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发现,因人员从业情况不同及家庭 因素原因失地农民的家庭生活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可 归纳为家庭经济富裕型、家庭经济一般型和家庭经济贫困 型三类情况。 1、家庭经济富裕型。这部分失地农民主要经商,通过 经商发家致富。他们有一定的经营头脑和原始资本,以城 镇化建设为机遇弃耕从商,在城区从事开商店、搞餐饮、 跑运输等生意活动实现了生产生活的转型,有些失地农民 甚至在未失地前就已经涉足经商行业,他们每年都能赚到 一笔较为丰厚的经营收入,家庭经济较为富裕,这部分农 户约占失地农户总数的 20%。 2、家庭经济一般型。这部分失地农民主要依靠务工和 从事小买小卖之类来获取收益。失地后部分有知识、有技 术、有闯劲的年轻人走上务工之路,他们在本地或沿海城 市的工矿企业务工,年龄稍大的人则在城镇从事卖蔬菜、 水果,开办小作坊之类的小本生意,虽然收入不是很高, 但每月也有一份较为固定的收入,基本能确保全家每月生 活所需,日子过得比较安稳,这部分人员约占失地农民总 数的 57%。 3、家庭经济贫困型。这部分人员往往是年龄偏大、学 历偏低的失地农民,由于再就业困难他们大多主要在家耕 种剩余的田地或无所事事,收入来源不稳定且收入水平较 低,加之部分家庭里有上学的和生病的,经济负担重,家 庭经济比较贫困,这部分人员约占失地农民总数的 23%。 三、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失地农民群体目前的生产生活较 为平静安稳,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 重视和关注。 1、就业难,失业现象严重。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就业难 问题较为突出,失地农民闲赋率高达 25%。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方面因失地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年龄结构偏大,加之 过去以种地为生,无技能或技能单一,就业缺乏竞争力, 在招工用工市场化的情况下,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部分年轻失地农民对就业期望较高,希望找份轻 闲干净、工资待遇高的工作,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粗活、重 活往往怕吃苦、嫌工资低而不愿干,处于金融危机特殊时 期工作更难找,他们索性在家当起了“啃老族”;再一方 面因失地农民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和原始资本,加之信息闭 塞怕担风险,创业之路困难从从,自主就业难实现。 2、生活成本提高,部分失地农民生活困难。调查发现 失地农民的家庭经济支出中用于生活性消费(含学费)开支 占总开支的比重较征地前增加了 12.28%。失地前,农民依 靠自己种田种地搞养殖,为家庭提供了日常生活基本所需 的粮食、蔬菜和部分肉食,失地后生活城市化了,这些本 属自给自足部分,得全部花钱到市场购买,这就直接造成 了失地农民家庭生活费开支的硬性增加。另一方面,部分 失地农民的小孩在 XX 中、大学,加之失地失房后还得重新 建房装修,需花费一大笔资金,导致失地农民家庭经济压 力骤然大增。那些失业或就业不充分的失地农民,由于经 济收入低或不稳定,以至于入不敷出,失地后家庭生活水 平大幅下降甚至变得非常困难。 3、安置措施单一,社会保障力度小。调查发现,所有 失地农民在征地时均属于货币补偿安置,一次性领取了征 地安置补偿费而无其他社会保障措施。土地是农民的“命 根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具有承载功能、养育功能 和资源功能,为农民的就业、生活和养老提供保障。而现 行的这种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方式,只考虑了失地农民眼 前的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失地农民的就业、生活和养老等 长远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领取安置补偿费后,由于对 安置补偿费的使用缺乏长远规划,很少有人将这笔钱用于 购买养老保险,而是基本上都用在家庭生活花费上,不出 几年也就用完了,加之就业困难,导致部分失地农民成为 了务农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弱 势群体,他们对往后的生活深感忧虑,成为了影响社会和 谐发展的不稳定因素隐患。 四、对策与建议 失地农民问题,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失 地农民问题能否解决好,事关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 大局。通过调查思考,个人认为要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重 点应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实现劳动就业和落实社会保障, 以切实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和养老问题。 1、开展培训提技能。失地农民难就业,很大程度上是 因为失地农民综合素质低和劳动技能的缺失或单一,因此 通过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是增强失 地农民市场竞争力,以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要与征地同步进行,搞好培训应做 到:一要保障培训经费。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费用实行政 府包干制,各级政府应将失地农民就业培训费用纳入政府 财政预算,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专项资金,免费对失 地农民进行培训。二要健全培训体系。要把失地农民的培 训工作纳入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在各类职业技 术学校、县委党校和工矿企业中开设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 班,建立以县级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层面的 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三要规范培训内容。以 用工企业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安排 培训内容,大力实施以就业指导、岗前技能和实用技术为 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工程,以切实增强农民的就业意识, 提高就业能力。 2、多措并举促就业。实现再就业是让失地农民生活脱 贫、精神脱困的最有效手段,是增加失地农民收入,提高 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因此,各级政府、各部门 应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措并举 促进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一要靠发展经济促就业。积极扶 持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同时, 加强招商引资,注重引进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加工企业, 通过发展经济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失地 农民就地消化。二要靠政策扶持促就业。失地农民再就业 应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同等扶持政策,失地农民从事个 体经营、自谋职业的,在税费方面前三年要实行减免,后 期要给予优惠,对创业资金短缺的,金融机构要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