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世说新语》教案.docx_第1页
六上《世说新语》教案.docx_第2页
六上《世说新语》教案.docx_第3页
六上《世说新语》教案.docx_第4页
六上《世说新语》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上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1) 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难点: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 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时:一时 导 入: 上新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 或典故, “望梅止渴” 、 “七步成诗” 、 “管中窥豹” (学生参 与) 。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 世说新语 。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 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 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 并承袭为临川王。 【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 “性简素, 寡嗜欲” 。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 学名流。 ,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 、 幽明录 、 徐州 先贤传 、 典叙和集林 。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 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 小说的杰出代表。 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 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 学、雅量、任诞、汰侈、等 36 个门类,共记载了 1130 个 故事。 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 植) 、望梅止渴(曹操) 、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 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 ;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孔融) ;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 (乘兴 而来,兴尽而返) ;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二、文分析 、文引入: 从文的注释中了解杨修和曹操的相关资料,并对杨修 作补充介绍,再由学生回忆发生在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 (“一合酪” ,还有“鸡肋” 、 “门阔” 、 “梦境杀人”和“帝 位之争” ) ,从中初步体会两者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 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请同学朗读,检查纠音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 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 子的分析。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重点字词: 魏武尝过曹蛾碑下 尝:曾经 下:旁边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待我思之 思:思考 令修别记所知 别:另外 (别情别名别有天地) 乃叹曰 叹:感叹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 丝织品。 臼:捣米用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 齑: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2、重点句子: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翻译:见到墓碑的背部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八字。 正确的语序应是: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 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翻译:我的才华不如你,走了三十里才悟出来。 正确的语序应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觉 3、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两块名闻遐迩的碑刻,就是后世所盛 赞的“斯篆淳碑” 。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写的 秦会稽刻石 ;淳碑,则是指由东汉邯郸淳为表彰当时的 孝女曹娥而撰写的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会稽郡上虞人, 父亲曹盱,以“巫祝”为业,能“婆娑乐神” 。在曹娥年满 十四岁的五月初五,按乡里习俗,曹盱在江上迎涛神(伍 子胥) ,以保一方平安。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 由于没见到尸体,曹娥痛不欲生,便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 于十七日后,投江而死。县令怜惜她的义举,让他的弟子 邯郸淳为她写了碑文。而那距离曹娥殉父的时间也已经过 去九年了,邯郸淳执笔之时,才年仅十六岁,但文采非凡, 据说是“挥笔而成,无所点定” ,连当时的名士魏朗看到后 也直自叹不如,并偷偷毁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扬全国,与蔡邕的评语是有莫大关 系的。相传蔡邕因为上书弹劾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 后,又惧怕报复不敢回家乡,于是亡命天涯,转而来到江 浙一带。在会稽的地方志中曾记载,蔡邕夜访曹娥墓,用 手摸索着读完了碑文,大赞之余,又在夜色中题上了“黄 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给后世留 下了这千古字谜。 4、人物性格的品评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杨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语句, 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体会世说新语 “以事见人”的艺 术特色。21 教育网 魏武帝 杨修 谓修曰:“解不” 答曰:“解”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乃曰: “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 曰:“黄绢” 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提问: ) 曹操问杨修“解不”时,他的心态是如何的(胸有成 足呢,还是试探性的)? 2) 杨修的一个“解”字似乎太简单了,但从中我们能看 出什么? (两者地位的差异,严明的君主关系;杨修深知自己 所处的地位;杨修的修养;杨修的胸有成足) 我们可否在这个“解”字前面为他加个修饰语,如果 可以应该加什么?(微笑,淡然,茫然?) 3) 曹操说, “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出 什么(好胜、好思)? 4) “令修别记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强调了什么? (严明的君臣关系) )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从中我们能 读出什么?有真心赞美吗? 如果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哪处就可以赞美了?从中可 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格? (我们可以读出形象化了的两人智慧的差距。此处不 是赞美,是感叹。 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宽广的胸襟, )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到曹操和杨修 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世说新语艺术手法上“以 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 世说新语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 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 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 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 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 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 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 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 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 爱。 2、用猜谜的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