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带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产业带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产业带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产业带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产业带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带研究综述 摘要:产业带在整个区域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其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产业带的调整与优化升 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文章仅就国内外关于产业 带建设方面的研究做一文献综述,以产业带内涵的厘清为 基础,系统论述并评价了产业带研究的理论与实证两个层 面。 关键词:综述;产业带;空间演化 大范围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有大的支撑骨架,这种支 撑骨架不是一、两个特大城市所能构成的,必须由实力强 大的产业带支撑。它因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可 以有效地以非均衡增长的方式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产业 带是产业空间布局的一种典型形式,是生产部门在一定区 域内集聚而形成的较为广泛的生产力的空间组织形式。产 业带在经济活动空间的过程中形成,是进行经济活动空间 组织的重要单元。作为区域的一种空间经济实体,产业带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轴线和支撑骨架,在区域发展中处于核 心地位,通常都是特定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轴”。因此 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内部结构的调整、外部结构的拓展 等都对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产生重要的 影响。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产业带在 19 世纪工业革命已经出现,首先出现在英国 铁路和运河沿线,后来在欧洲西北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 也出现了产业带,所以对这一经济现象的关注在很早以前 就已经出现。美国学者德吉尔于 1927 年在早期出现的“工 业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制造业带”的概念,以 主要工业中心的联系为依据,强调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及其连续性,可视为产业带或经济带概念的最先研究者。 20 世纪 50 年代,法国学者佩罗克斯在经济空间:理论的 应用和略论发展极的概念等著述中提出“增长极” 理论,初步奠定了产业带形成机制的基本理论。20 世纪 60 年代初,德国学者 WernerSombart 提出“生长轴”理论, 认为新的交通干线将对产业和人口产生吸引作用,使产业 沿交通干线集聚,并产生新的居民点,从而形成产业集聚 带。20 世纪 60 年代末,C.F.J.卫贝尔提出了城市系统走廊 理论与经济带相关。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学者沙利文通 过研究城市交通走廊,提出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沿 线经济开发作为整体系统规划的思想。德格和佩林克提出 “发展轴”理论,认为发展轴是在技术经济上适应一个巨 大经济空间有效运行且由具有战略意义的活动所组成的地 理单元。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在面临经济衰退和外贸巨 额逆差的情况下,开展了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美国哈 佛大学教授波特对全球竞争进行了全面研究和分析,1980- 1990 年间,连续发表了竞争战略分析产业和竞争者 的技术、竞争优势创造和维持优良绩效、国 家竞争优势等 3 部著作。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波特 创立了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把产业聚集和产业带作 为一个概念来处理。经过后来一系列的发展,产业带从理 论和实践两方面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二、国内研究综述 产业带从可以检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对于产业 带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关于产业带概念的界定等依然 存在着分歧。产业带研究在我国出现时间较晚,一般认为 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初期。陆大道提出 “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被看作是我国学者研究产业 带的开端。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众多场合提到 或运用产业带、产业密集带、经济带或经济走廊等概念, 在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我国已初步 形成了沿线、沿江和沿海等许多不同类型的产业带研究。 国内对于产业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层 面。 理论研究 学术界对产业带概念的界定不大统一,我国学者对产 业带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研究,主要论著有:陆大道的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联系;费洪平的产业带空间演化 的理论研究、产业带边界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胶济 沿线产业带实例分析;郭振淮等的论产业密集带; 张文尝的交通经济带发展机理及其模式研究;杨荫凯、 韩增林的交通经济带的基本理论探讨;韩增林等的 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张从 果、刘贤腾的产业带内涵界定与发展演化探讨等。理 论研究在引进和吸收国外产业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国内 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带的概念界定、产业带的类型划分、 产业带的边界划分、产业带的基本经济特征、产业带的生 命周期、产业带的空间演化等方面,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 同从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对产业带概念和基础 理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它们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各自研究 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陆大道 提出产业集聚带,他运用“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认 为工业和第三产业都是产生和聚集在“点”上并由线装基 础设施束彼此相互联系在一起,同时农业生产的组织和管 理结构、农业企业也大都集中在“点”上的,重点开发的 轴线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产业聚集带。费洪平认为产业带 是在特定经济空间中由众多相互配合、协作密切的产业部 门围绕资源富集区的中心城市或交通方便区形成的由线状 基础设施束相联结的产业集聚区。孙海刚提出产业带是在 某一特定和相关产业在相互比邻的、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 不同地区聚集。张从果、刘贤腾认为,产业带是指在一定 区域空间中,沿着一种或多种线状基础设施,由相互关联 的产业部门围绕中心城市或重要节点集聚而成的,中心的 产业联系和密集程度明显高于周围地区,整体呈条带状分 布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层次的产业集聚区域。各位研 究者由于研究的视角和侧重点的不同,给出了产业带的不 同概念界定,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产业带的基本特征: 空间构成具有条带性;围绕中心城市或者重要节点形成经 济空间的聚集;内部经济活动关联性较强;发展具有动态 开放性等特征。张从果和刘贤腾的研究比较全面地梳理了 产业带的概念与特征、产业带的类型划分、产业带的范围 界定以及发展过程与空间演化,该文较全面地对产业带理 论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实证研究 我国产业带实证研究的主要论著有:徐国弟的21 世 纪长江经济带综合开发;韩增林、尤飞的大连市“沿 路”经济带开发建设探讨;杨荫凯、张文尝的哈大交 通经济带形成与演化的时空模式研究;黄炳康、李忆春 的成渝产业带主要城市空间关系研究;甘红的成渝 经济带整合与协调发展;李靖、谷人旭的长江经济带 合作发展探讨;朱华友,丁四保的长春-吉林经济带的 形成与空间结构特点研究;郭荣朝、顾朝林的宁西铁 路沿线经济带构建研究;段进军的长江经济带联动发 展的战略思考;朱勤虎的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研究 等。从实践研究角度而言,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 学者陆续开展了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 带、京九经济带、哈大交通经济带、胶济产业带等一些在 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带或经济带的研究。为适应地方 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一些专家学者还开始了 关于地方性产业带的研究,如长春-吉林产业带、成渝产业 带、沪宁产业带、陇海线产业带、河西走廊产业带等,地 方产业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 展趋势。当前产业带研究比较关注产业集群、高速公路经 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等理论和应用研究,与以往相比, 研究领域已经不断突破,研究空间尺度也逐渐变化。一是 由原先的全球性转移到局部性;二是由全国性转移到地方 性;三是大尺度范围研究得到加强,理论研究逐步得到深 化。实证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产业带的现状特征、发展阶 段、发展模式、空间结构与空间聚集、产业结构与主导产 业的选择、产业带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和研 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产业带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 施。从产业带实证研究的空间分布上来看,我国的产业带 研究主要集中在沿线、沿江和沿海领域,沿边产业带研究 明显不足。从地区上来看,我国的产业带实证研究主要集 中在发达地区,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带研究尚处于起步 阶段。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客观上产业带是区域经济发展 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带尚未处于雏形阶 段;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主观上对产业带对区域经济发展 的带动作用认识不足,忽视对欠发达区域的产业带建设研 究。 三、小结 从产业带的总体研究现状来看,由于研究时间、研究 角度、研究方法等存在差异性,目前有关产业带的基础理 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均比较薄弱,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 入,明确界定清楚产业带的基本内涵,深入探询产业带的 形成机理和动态演化。实证研究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规范 产业带分析的指标体系,规范产业带结构的综合评估,规 范产业带空间演化的测度。加强产业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对认识、把握产业带发展规律,促进我国产业带建设和区 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曾昭宁,王忠.我国产业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商业时代,XX(10). 2、孙海刚.产业带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J.当代经 济管理,XX(5). 3、关林.产业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教育,XX(6). 4、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XX. 5、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M.科学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