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docx_第1页
乡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docx_第2页
乡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docx_第3页
乡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docx_第4页
乡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 弘扬古镇历史 构筑文化高地 -石龙镇构筑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 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 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 改革是十六大报告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把文化建 设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体现了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中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根据十六大的精神,广东省委九届二次会议作出了建 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广东 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张德江作了题为加 快文化大省建设,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报 告,他强调,当前我省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 必须把握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大势,把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广 东加快发展的新战略。要实现这个文化大省的目标定位, 具体要求是文化含量大,文化品位高,文化成果多,文化 的产业与体制、机制要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坚持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坚持抓好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坚 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 质;坚持与时俱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壮大文化事业 和文化产业。 市委、市政府在世纪之初提出把东莞建设成为以现代 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东莞在经历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之后,埋头苦干的东莞人猛一抬头,发 现原来忽略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等,越来越 急迫地摆事实到了眼前。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资 料,东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排第八位,但在文化竞争 力这项指标却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东莞的 城市形象,而且影响到城市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影响到 人才的引进。为此,市委、市政府在世纪之初提出打造文 化新城的目标。10 月 17 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建设 文化新城工作会议,佟星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指出文化新 城建设是我市建设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 城市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强调全市上下一定要形成重视 文化、发展文化这样一种氛围,要以更大的魄力推动新的 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深刻认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全面落实 文化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石龙的文化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镇 现有文化事业机构 3 个,文化活动中心 1 个,体育馆 1 个, 公共图书馆 1 个,藏书近两万册;民间博物馆 1 个,电影 院 2 个;各类文化广场 8 个,总面积达 6 万平方米,各种 雕塑三座,分别是:举重之乡塑像、周恩来东征塑像、石 龙古镇百米浮雕;各类文艺团体 18 个。广播电视大楼 1 座, 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 100%,成立新视宽频有限公司, 开展广电增值服务,宽频用户 3000 多户。报社 1 间,全年 出版报纸 30 万印张。 现代社会,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包括科技、信 息和人才在内的文化因素,正取代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 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最重要因素,文化产业成 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我们比较早地认识到推动文化 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注重发掘文化底蕴,整合文化 资源,着力打造文化新城。 我镇在提出“科教兴镇”发展战略的同时,意识到加 强文化建设,是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的重要内容。长期 以来,我们不断灌输和强化领导干部和文化、教育工作者 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形成文化 也是生产力的共识。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 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树立 “三个形象”,实现“五项功能”的发展策略。三个形象, 即历史名城、生态 XX、E-town 新城;五项功能,即信息中 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把 弘扬石龙作为广东“四大名镇”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重振 名镇风采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并保证了文化 建设的项目、资金、时间进度的落实。 传承文化传统,弘扬古镇文化 石龙是一座有 800 多年历史的古镇,文化底蕴较深厚, 文化传承较完整,我们着力发掘传统文化底蕴、弘扬具有 岭南特色的古镇文化。初步发现有历史遗迹、文物二十多 处,如孙杜桥、欧仙院、惠育医院、林氏宗祠、陈氏宗祠、 叶氏宗祠、中山路、竹器街、观音堂、福音堂等;有革命 旧址、遗迹十多处,如李文甫纪念碑亭、莫公璧纪念碑、 凯旋门、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周恩来东征演讲台等珍 贵历史建筑,其中欧仙院、李文甫纪念碑亭、周恩来东征 演讲台被评为第一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碑文、 石柱、生产工具等可移动文物一大批。此外,石龙的体育 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举重竞赛取得辉煌的成绩,从 1956 年至今有 5 人叱咤世界举坛,19 次打破世界纪录,先后夺 得 27 枚金牌。鉴于我镇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我 们在保护和发掘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兴建了百米历史长廊 石龙古镇,该浮雕用 1100 多块福建青石雕塑而成,长 128 米,高 7 米,重 XX 多吨,以清末民初石龙的商贸鼎盛 时期为背景,勾画出石龙历史名镇的“清明上河图”,省 内几十名雕塑名家参观之后,从艺术性和爱国主义传统教 育的角度给予肯定和赞扬。 近年来,镇政府针对我镇“古文化品牌”较多的情况, 重点进行整合和发掘,实行文化和商业相互补充,扶持了 一批收藏业个体户,形成了古玩文化一条街。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繁荣文化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 位 为改善我镇文化设施滞后的状况,镇政府不断加大对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了文化中心大楼、广播电 视站大楼、金沙湾公园、金沙湾广场、体育公园、西湖江 畔公园、高尔夫郊野公园、沙洲椰林公园、天然沙滩浴场、 沙滩足球场、沙滩排球场、石龙古镇百米浮雕等,改造了 人民广场、中山公园。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一个公园,而且 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在保护好欧仙院历史文物的基础上, 规划建设休闲山庄式的文化旅游设施。投资 1000 多万元建 设明清家具专业博物馆、举重博物馆,发掘历史文物的社 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实施新的文化 发展战略,把东莞全力打造成文化新城的精神。积极打造 文化精品板块,抓好文化创作。制作了石龙岭南古镇 风情VCD,创作了美丽的金沙湾歌曲及 MTV,制作了 全新一辑石龙画册;作家汪晟创作了一本反映石龙风情的 小说集夜渡无人。此外,各种文艺创作喜获丰收,书 法、美术、摄影、集藏、戏曲等各类文艺创作活动异常活 跃,涌现出一批艺术精品,获得了省、市的多个奖项。如 石龙的民间收藏十分活跃,黎泰麟先生专注过人收藏二十 年,藏品三千件,受到文物界的广泛关注;张敬礼的“百 居堂”,珍藏着岭南画派鼻祖居巢、居廉的真迹达 80 幅, 为广东私人收藏“两居”作品之最,引起了收藏界的轰动。 尊重历史,大胆创新,打造龙舟赛文化品牌 我镇充分利用东江穿镇而过,自然环境优越的特点, 引入文化新元素,特别是赛龙舟,旧时有五月初十石龙龙 舟景,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大胆创新,举办一年一度 的石龙杯龙舟赛,将体育活动、文艺晚会、美食节和传统 文化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今年的龙舟赛, 有沙滩排球、刘三姐山歌对唱、外籍友人金沙湾浪漫之夜、 美食节、文艺晚会、极限运动、明清家具展、摄影大赛、 东莞市龙舟赛、粤港澳龙舟赛等十几个项目,历时近一周 时间,参加的观众达 40 万人次,国内和港澳 20 多家媒体 进行了宣传报道。著名演员宋祖英、汤灿、侯耀华也来石 龙表演助兴。“石龙杯”龙舟赛这一文化体育品牌,对于 繁荣当地的经济、文化,推动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群众性 文体活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面规划,文商结合,营造金沙湾旅游度假区 我们利用东江优越的自然资源,将城市建设与环境保 护、旅游、体育、休闲等文化生活需求结合起来,投资 1 亿多元,建设了金沙湾旅游文化圈。这里有近 10 公里长的 江畔休闲绿化公园,天然沙滩泳场、百米长廊石龙古镇、 金沙湾广场、体育公园;还建有金沙湾购物广场、富升百 货、五星级金凯悦大酒店等旅游商务设施。每年春节大年 初二在此举办大型迎春焰火晚会,6 月举办龙舟赛,中秋节 举办万人赏月活动;每天晚上在金沙湾广场开展群众自发 参与的健身舞会,有数百人参加;每个月各单位在人民广 场轮流举办文艺晚会,每周未在中山公园文娱台举办免费 粤曲艺表演,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金 沙湾已经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乐园,政府举办大型文化活 动的场所,商家营销推广寻找商机的热土,成为魅力东莞 系列景区的一个亮点,成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一张 名片,成为东江下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围绕文化建设核心,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设,核心是全面提高 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我们围绕这一核心致力于公 民道德建设、文化素养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朝着使 石龙人民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方向迈进。 制订实施石龙市民通则,加强社会道德教育 塑造具有文化素养的现代石龙人,尽快提高全镇市民 的综合素质。在全市率先举办“城镇论坛”活动,沟通市 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既增强市民的民主意识,又承担了关 心社会的义务。我们组织各方力量联合修订石龙市民通 则,并对讨论稿进行全民大讨论,历时一年多,五易其 稿修订了石龙市民通则,并在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刚刚发布,就颁布实施,掀起了一轮公民道德大讨论、大 宣传和深入贯彻的热潮。以史为鉴,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结合现代要求,专门举办了以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城镇论 坛”,举办“三现代”教育座谈会,中小学生“三现代” 教育演讲比赛,小公民道德建设故事与演讲比赛;举办了 10 多场青少年家庭教育报告会,组织以“立德、立规、立 志、立业”为主要内容的“三现代”教育征文活动和讨论。 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我们结合宣传石龙籍抗非英 模陈洪光的英雄事迹,开展职业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的 宣传讨论,弘扬抗非精神,着力倡导和塑造现代人形象, 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提升人的素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 针对我镇企业外来工多的特点,我们积极推动企业搞 好企业文化建设,宣传引导企业遵守劳动法规,开展文化 活动,引导外来工爱岗敬业,热爱企业,热爱第二故乡。 开展了企业员工爱护环境支持环保的系列义务劳动和宣传 活动,组织外资企业员工参加庆国庆大合唱歌咏比赛,组 建了企业管乐队,协助大企业举办内部员工卡拉 OK 大赛, 开展员工日语培训、电脑培训等,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促 进文化建设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占领文化阵地 我们成立了十几个业余文化协会,长年开展各种文体 娱乐活动,骨干活跃分子有几千人,带动了群众文娱活动 开展得红红火火。全镇有大小文化广场 8 个,每年举办各 种演出、活动上百场,观众达 40 万人次。业余粤剧团定期 在人民广场、中山公园举办粤剧演出,还与香港的业余粤 剧团相互交流演出;西湖村在三八节专门举办一台农民 妇女文艺晚会,展示新农村妇女形象;太极拳协会常年开 展活动,会员 300 多人,并多次与 XX、香港、澳门、广州、 江门、中山等地太极拳协会进行交流活动;中老年健身舞 协会参加全国性大赛夺得冠军。我们还承办了全国家庭文 化艺术节东莞分会场的系列活动,接受国家领导人和全国 妇联的检阅。社区文化、家庭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蓬勃发展。基层文化在全镇广泛、蓬勃地开展,很多单位 成立文工团、舞蹈队,由过去的文艺载体在中小学、幼儿 园,进而扩展到医院、工厂、农村,不少企业可以支撑起 一台较有水平的文艺晚会。 虽然我们在文化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产生了一定的 效益,但离打造文化新城的目标还很远,尤其是在促进文 化经济一体化,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发 掘出来。刚刚结束的全市文化新城建设工作会议为我们加 快文化建设步伐,打造文化新城吹响了号角,我们一定要 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以经济打基础,抓文化显魅力,打 造文化精品板块,营造文化氛围,全面加强文化建设,促 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三、 建设适应现代化中心镇的文化体系 我市打造文化新城的目标,是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文 化观念先进、文化个性突出、文化设施一流、文化教育发 达、文化精品纷呈、文化氛围浓烈的文化高地。根据省委、 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力打 造文化新城的战略和石龙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石龙镇构筑 现代化中心镇文化体系的发展思路是:以弘扬古镇历史、 构筑文化高地为目标,用 3 至 5 年时间,把石龙初步建设 成为我市东北部地区文化意识传承传统与创新,文化设施 完善,有石龙特色,文化氛围浓烈,精品迭出,具有明显 文化辐射力的中心镇,打造精品文化品牌。 树立创新意识,建设先进文化。当今世界,文化与经 济相辅相成,文化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是民族强大 的生命力。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我们正处在知 识经济的时代,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没有 文化含量的经济,就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国际上有一句 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没有文化的繁荣,也就不 可能有经济的持久繁荣;从文化与城市的竞争的关系来看, 一个城市的发展,首先是拼投入,其次是拼管理,最后是 拼文化。决定一个城市辐射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必定 是文化。所以全镇上下要形成三点共识:一是物质是城市 的基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二是经济是城市的实力,文 化是城市的魅力;三是经济建设创造城市的现实财富,文 化建设最终决定城市的历史地位;城市的建设以文化论输 赢。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主题, 体现了我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我们建设文化新 城、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也要以创新的精神为先导。我们 必须与时俱进,走创新之路。以先进地区文化发展水平为 追赶目标,以创造现代化城市文化为已任,以强大的经济 实力为支撑,围绕“弘扬古镇历史,构筑文化高地”的文 化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石龙文化的发展,使之与经济建设 相辉映、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与历史传统相承接、与世界 文明相贯通。要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各方面组织和社会成 员的积极性,大胆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文化资本、文化产品、 文化服务,借鉴先进的文化观念、文化技术、文化发展机 制,快速提高我镇文化建设的水平。要积极借助和利用信 息化、数字化技术,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丰富和拓展宣 传文化工作的手段,让文化艺术插 XX 科技的翅膀,美化人 们生活,陶冶人们情操,提升社会文明。 突出城市特色,整合文化资源。文化个性是一个地区 文化的象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每一个人都 有自己的性格一样。独特的城市文化个性,是城市文化独 标一帜的标志,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山东的一座孔庙,使 曲阜成为天下文人学子的朝圣之地,沈丛文的一部边城 ,使湘西凤凰城的古朴民风为世人所知,一曲洪湖水浪 打浪,使一片湖乡名扬天下。现代工业社会很多先进的 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唯独有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遗存,是不可制造的。我们看到,很多地方都在“争 夺”文化资源,争夺诸葛亮躬耕之地,争夺袁崇焕之籍贯, 争夺新三峡的旅游中心,这都是因为,文化的的确确是资 源,是有丰厚价值的资源。石龙既是历史上的广东“四大 名镇”之一,东江流域著名的商埠,孙中山东征的行营, 又是著名举重之乡和全国信息化试点城镇。“九庙六桥鸣 凤里”,作为有近千年历史的石龙古镇,老城区是文化积 淀最深厚的地方,像清末民初岭南建筑中山路、竹器街这 些承载石龙历史和文化的珍贵建筑都集中于此,市民和游 客难识“庐山”真面目。因此,在建设文化新城过程中, 必须挖掘历史传承特色,我们一定要保护、开发和合理利 用好石龙的文化遗产,把中山公园、文化中心、中山路、 历史博物馆、林氏宗祠、古玩文化街以及麦芽糖联合起来 开发,把中山纪念堂、周恩来东征演讲台、李文甫纪念亭、 莫公璧纪念碑、举重之乡塑像联合起来,创出爱国主义教 育的品牌;利用孙中山、周恩来、李文甫、莫公璧等历史 人物和陈镜开等举重运动员的名人效应,打造文化石龙。 石龙作为千年古镇,相当一部分内涵是体现在商业部分的。 中山路是目前全市保存得较好得成片传统岭南建筑风格特 色的骑楼建筑,在整个东莞乃至广东的城市文化建筑体系 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我们要本着为石龙的子孙 后代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保护和规划好,使 人们在购物的同时,又能强烈体会到石龙的人文特色,将 石龙深厚的历史文化融会贯通到商业服务中,逐步培育石 龙商业的人文风情,既体现商业性、旅游性,又体现人文 关怀的石龙商务旅游新态势。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我 们应该宣传和包装这张名片。 建设一流文化设施,提升城市品位。文化设施是文化 的载体,建设一流的文化必须有一流的文化设施。一个城 市的文化设施就成了该市文化的基地和窗口,一些独具一 格、美轮美奂的文化设施往往还成了城市的标志和骄傲, 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XX 的故宫博物院、上海的东方明珠 塔一样。城市文化设施分为通用文化设施和专用文化设施 两种,前者如公园、广场、博物馆、文化宫、公用图书馆、 影剧院、少年宫等等;后者如学校、体育场馆等。如广州 的中山纪念堂,几十年来一直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是广州近代革命文化的象征。一个城市如果缺少这样一些 标志性、象征性的建筑,它的形象就难以树立,它的文化 品位就难以提升。我市在建的新城市中心区,九大建筑其 中就有七个标志性建筑文化性建筑。以展示中心、东莞大 剧院、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科学技术博物馆、青少年活 动中心、科技馆为新城区标志的文化设施、设计各具特色, 最能集聚目光,它是我市城市新区的标志性片区。它们以 恢弘的气势,合理的布局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 的重要地位,当之无愧地成为整个城市的“心脏”。这是 市委市政府建设一流文化设施的具体行动。因此,我们要 把文化设施纳入城市发展的统一规划,要把文化设施作为 城市建设的重点。在新城建设中,把黄金地段留给文化公 益设施,我们相信,“梧桐招来金凤凰”,适度超前投入 文化设施建设能给城市带来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投资环境, 建设一座综合性歌剧院的意义远远超过建筑本身。要高标 准、高起点抓好一江两岸城市中心区建设,控制好一江两 岸建筑,严格把关,保证江景优美。实施石龙镇实施 广东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细则,加快城市 现代化的进程,使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经常化、制度化。 朝着使石龙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方向努力, 使石龙既有现代感和文化底蕴。以文化建设推进城市的环 境管理。 积极开展文化体育和文化创作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 氛围。 文化,通过活动来体现。活动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 求,释放文化感染、教育功能的载体。我们必须发挥各方 面积极性,将文化活动多形式、广覆盖、高频度地开展起 来。一是广泛开展群众日常文化活动。我们要大力推进广 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活动 向纵深发展,让人民群众人人成为文化参与者、文化创造 者和文化享受者。不断推进广场文化建设,活动由自发跳 舞向组织表演延伸,功能由单一娱乐向宣传阵地和各功能 并存延伸。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准,打造文化新城, 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与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 是一致的,有人形容东莞的城市建设是“过了一村又一村, 村村像城镇,过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所以下决 心改变这种城市现状,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文化城市,大 力发展广场文化,是东莞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要 不断丰富广场文化活动的内涵,不断扩大广场文化的影响, 不断提高广场文化的层次,力争形成“周周有活动、节日 有晚会、处处有宣传、经常有推介”的新局面。二是重点 经营节庆文化活动。我们要提倡全镇、各单位利用各类庆 典、经贸活动,特别是传统节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 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举办文化艺术节,发挥这些活动对 增强喜庆气氛、活跃群众生活、鼓舞人们斗志、提升自身 形象的作用。三是认真推广传统文化活动。我镇龙舟、醒 狮、粤剧、收藏等文化基础上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这些 文化项目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是群众自娱自乐的好 形式,是陶冶群众、凝聚群众的好载体,必须积极扶持, 鼓励发展。要以举办“石龙杯”龙舟竞赛活动为切入点, 把“石龙杯”龙舟赛打造成东莞市常规性体育旅游文化项 目品牌,并逐步办成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龙舟特色文化 节活动,提高层次,扩大影响,奠定地位,要积极配合东 莞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各项工作,开展创建金沙湾旅 游区活动,开发东江水上旅游资源,开辟东江日夜游项目。 要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文艺创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 内容,是培养写作人才的摇篮。因此,我镇将在近期成立 文学会,把广大写作爱好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艺创作 网络,提供一个好的写作环境,培养更多的写作人才,调 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广大读 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形成较浓厚的文化氛围。 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塑造新时期市民 精神。 社会的主体是人,要打造文化新城,首先就要实现人 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城市竞争力 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张德江同志在广东省建设文 化大省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 设,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迅速 推进,但在人的素质方面还远远跟不上物质层面的转换速 度。人的素质滞后成为城市竞争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我镇积极在人民群众中宣传、 推广和普及先进的思想文化,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思 想观念,不断推进人的思维方式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化、 行为方式现代化。要持续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充 分利用石龙镇市民通则这份好教材,对中小学生、外 来工进行教育,只有提高了全体市民的综合素质,培养造 就现代石龙人,我们才能为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强有 力支撑,。要深入开展“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城市” 主题教育活动,这是推进现代化中心城镇建设至为关键的 环节,对于进一步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阶段,精 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塑造现代 石龙人,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现代石龙人 应该同时皆具“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团结务实、勤劳奉 献”的东莞精神和崇尚文化、勇于创新、注重形象的石龙 风格。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要大力加强文明创建活动,繁荣文化事业,倡导科学、文 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在居民区、村委会创建社区文化, 开展好文艺团体、协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