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总结_2_第1页
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总结_2_第2页
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总结_2_第3页
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总结_2_第4页
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总结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根据省市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要求,今年以来,XX 区委、区政府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示范村建设进一步加快按进度,灵山村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超额完成任务:1.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公路公里,通公路的组占应通公路的组 100%,硬化水渠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 11 盏,新建村级活动中心 800 平方米。全面清除露天厕所,新建 4 个标准化公厕。开工建设红旗组村民集中安置小区,规划建 2 栋共 72 套总面积 9360 平方米,总投资 560 万元,1 栋 36 套已交付使用。2.产业发展。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新增蔬菜基地 200 余亩,基地规模达 1100 亩;引进特色水果种植基地 100 余亩,新增苗木基地40 余亩,新建黑山羊养殖基地 1 个 100 只,组建1 支有 10 辆运输车辆的运输队,新建农家乐 2 家。成立了灵山村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正筹建灵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集团公司。3.环境整治。成立了环境整治小组,安排了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28 万元,全村有 4 名清洁工,12个组每组设有垃圾中转箱,配备户用垃圾桶 458 个,雨母湖禁止人工养鱼,过路塘水库禁止化肥养鱼,全村 458 户改水、改厨、改浴、改厕完成 435 户,30 户养殖户 100%完成改圈,完成村道绿化、道路硬化、小区美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4.小区建设。打造灵山村杨家塘花苑小区、徐家花苑小区和谭家花苑小区,在大小、六八、大礼、畔塘 4 个组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完成大礼至红旗,谭家至红旗、徐家至大水共 3 公里公路两旁绿化(樟树、杜英等 500 株,小苗 XX0 株)。杨家塘花苑小区完成“五改”82 户,硬化道路 1 公里,对原“八垛子”进行“穿衣带帽” ,高标准完成绿化及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徐家谭家花苑小区完成“五改”53 户,鱼塘护坡 3 口,硬化道路公里,道路两旁及小区绿化,环卫设施配套,实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5.文化建设。新建 1 农民休闲文化广场 1500平方米,配套了健身路径、运动场、农村大舞台、文化长廊、宣传室,已开展健身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 5 次,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硬化通村入户公路 9 条。维修改造水利设施 21 处,完成硬化水干渠 17 条,杉树皂、四塘等 5 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杉旭河在建公里综合治理工程完成 90%工程量。建成农民健身活动场所 3 个,亮化美化 358 户民宅,安装太阳能路灯 17 盏。2.乡镇提质改造。雨母示范片以乡政府大院改扩建和罗家大屋小区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城镇提质改造工程。其中,乡政府大院改扩建设共投入资金 570 万元,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 3200 平方米,建成综合办公大楼 1 栋、计生服务楼 1 栋、休闲广场 1 个、饮用水厂 1 座(投入 400 万元)。呆鹰岭片按照“五化”标准,对老街实施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提质改造工程,启动了农村“一池三改” ,解决了全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1 个,即将投入使用。同时,通过改造初步达到了“六通”标准,即基本实现了路、水、电、讯、宽带网、有线电视与城区实现了同步互通。3.示范小区建设。小区内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三清”(清淤泥、清垃圾、清路障)、硬化道路、鱼塘护坡及小区绿化,环卫设施配套,搞好村民房屋“穿衣戴帽”和“五改”(改水、改厕、改厨、改浴、改圈)、禾坪硬化,实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东阳村罗家大屋小区建设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拆旧建新、平整地面、绿化改造、美化庭院,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计划投入资金 140 万元,已投入 80 万元,硬化公路 1 公里,鱼塘护坡 2 口,添加垃圾收集车 1 台,配备户用垃圾箱 50 个, “三清五改”完成 100%,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农家乐 3 家。按示范小区建设标准,灵山村完成杨家塘花苑小区、徐家花苑小区和谭家花苑小区,竹雅村完成宝元塘小区建设,黄花村完成老雅冲小区建设。三、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区建成水产健康养殖基地 4200 亩,雨母水产养殖基地被评为农业部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基地。建成各类大小蔬菜基地 7 个种植面积万亩,尤其是荣联农业科技示范园暨灵山-竹雅蔬菜基地成为我市第二大蔬菜基地,并被纳入国家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蔬菜标准园)项目。建成葡萄种植基地6400 亩,其中,陈华葡萄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小水果金奖。建成脆冠梨种植基地 120 亩。建成鳜鱼基地 200 亩,年均繁育 100 万尾鱼苗,出产鳜鱼 4万余斤,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鳜鱼繁殖基地。建成泥蛙繁殖基地 50 亩,为衡阳周边养蛙户最大的蛙苗供应商。建成牲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8 个,其中,市新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涵盖全市 14 个大型养殖公司和养殖(场)协会,成为我市生猪养殖行业的“航空母舰” ,并在广州设立了定点供穗生猪专营区。建成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3 个,珍稀高档苗木(红豆杉、金桂、银杏等)基地 2 个,雨母生态休博园完成林相改造 1200 亩。同时,紧紧依托雨母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成三星级休闲农庄 9 家。四、乡村环境进一步改善继续按照“区主导、乡实施、村为主、户三包”的原则,组织开展以“三清三基二统一化”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目前,全区“三清”到组率达 100%, “五改”到户率达 98%,清洁能源使用率达 90%以上,无公害公厕普及率达 95%以上。配发户用垃圾桶 3 万余个,垃圾斗车 156 辆,新建垃圾池近 200 个,各村均组建了专业清扫队伍。清洁水库山塘 138 口 45 万平方米,清理沟渠 65 条9390 米,落实水源保护责任,全面禁止 10 座小型以上水库化肥养鱼,投资 538 万元建设雨母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9 座小型水库全部纳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设立标准牌、警示牌 102 块;建户用沼气池 510 户、大中型沼气池 1 个,31 个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做到了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衡祁路马路市场、省道 315 线的呆鹰岭集贸市场整体搬迁,国、省道两侧马路市场取缔率 100%;清扫庭院 422个,清洗公路 73 公里,清除卫生死角 383 个,清理垃圾 915 吨。同时,着眼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累计投入 1500 万元,完成荒山造林 650 亩,完成通道绿化 83 亩, “三边”造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累计植树造林 20 万株,种花种草 5 万平方米。如今,我区全面禁止了化肥养鱼,彻底取缔了马路市场,基本改变了村民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做到垃圾入桶入池、日产日清,乡村道路、水源、田园、庭院清洁卫生,广大村民过上了洁净舒适的生活。五、民生事业进一步提升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实现农村居民全覆盖,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等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并实现应保尽保。在所有村部全面建立了“爱心超市” 。加强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兴办农村公办幼儿园 2 所,农村孩子入园上学已不再“难” 。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6 个、农家书屋 34 所、农村文化广场 5 个,组建了一批乡村特色文化活动队伍,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 、 “遵纪守法户”、 “清洁卫生户”及“五好家庭”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乡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并在全市率先调高“失独、伤残”计划生育家庭扶助金标准。在全区所有的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开展农村集中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安置方式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仅得到有效保障,而且获得实惠也越来越多。根据省市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要求,今年以来,XX 区委、区政府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示范村建设进一步加快按进度,灵山村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超额完成任务:1.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公路公里,通公路的组占应通公路的组 100%,硬化水渠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 11 盏,新建村级活动中心 800 平方米。全面清除露天厕所,新建 4 个标准化公厕。开工建设红旗组村民集中安置小区,规划建 2 栋共 72 套总面积 9360 平方米,总投资 560 万元,1 栋 36 套已交付使用。2.产业发展。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新增蔬菜基地 200 余亩,基地规模达 1100 亩;引进特色水果种植基地 100 余亩,新增苗木基地40 余亩,新建黑山羊养殖基地 1 个 100 只,组建1 支有 10 辆运输车辆的运输队,新建农家乐 2 家。成立了灵山村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正筹建灵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集团公司。3.环境整治。成立了环境整治小组,安排了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28 万元,全村有 4 名清洁工,12个组每组设有垃圾中转箱,配备户用垃圾桶 458 个,雨母湖禁止人工养鱼,过路塘水库禁止化肥养鱼,全村 458 户改水、改厨、改浴、改厕完成 435 户,30 户养殖户 100%完成改圈,完成村道绿化、道路硬化、小区美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4.小区建设。打造灵山村杨家塘花苑小区、徐家花苑小区和谭家花苑小区,在大小、六八、大礼、畔塘 4 个组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完成大礼至红旗,谭家至红旗、徐家至大水共 3 公里公路两旁绿化(樟树、杜英等 500 株,小苗 XX0 株)。杨家塘花苑小区完成“五改”82 户,硬化道路 1 公里,对原“八垛子”进行“穿衣带帽” ,高标准完成绿化及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徐家谭家花苑小区完成“五改”53 户,鱼塘护坡 3 口,硬化道路公里,道路两旁及小区绿化,环卫设施配套,实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5.文化建设。新建 1 农民休闲文化广场 1500平方米,配套了健身路径、运动场、农村大舞台、文化长廊、宣传室,已开展健身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 5 次,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硬化通村入户公路 9 条。维修改造水利设施 21 处,完成硬化水干渠 17 条,杉树皂、四塘等 5 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杉旭河在建公里综合治理工程完成 90%工程量。建成农民健身活动场所 3 个,亮化美化 358 户民宅,安装太阳能路灯 17 盏。2.乡镇提质改造。雨母示范片以乡政府大院改扩建和罗家大屋小区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城镇提质改造工程。其中,乡政府大院改扩建设共投入资金 570 万元,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 3200 平方米,建成综合办公大楼 1 栋、计生服务楼 1 栋、休闲广场 1 个、饮用水厂 1 座(投入 400 万元)。呆鹰岭片按照“五化”标准,对老街实施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提质改造工程,启动了农村“一池三改” ,解决了全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1 个,即将投入使用。同时,通过改造初步达到了“六通”标准,即基本实现了路、水、电、讯、宽带网、有线电视与城区实现了同步互通。3.示范小区建设。小区内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三清”(清淤泥、清垃圾、清路障)、硬化道路、鱼塘护坡及小区绿化,环卫设施配套,搞好村民房屋“穿衣戴帽”和“五改”(改水、改厕、改厨、改浴、改圈)、禾坪硬化,实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东阳村罗家大屋小区建设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拆旧建新、平整地面、绿化改造、美化庭院,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计划投入资金 140 万元,已投入 80 万元,硬化公路 1 公里,鱼塘护坡 2 口,添加垃圾收集车 1 台,配备户用垃圾箱 50 个, “三清五改”完成 100%,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农家乐 3 家。按示范小区建设标准,灵山村完成杨家塘花苑小区、徐家花苑小区和谭家花苑小区,竹雅村完成宝元塘小区建设,黄花村完成老雅冲小区建设。三、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区建成水产健康养殖基地 4200 亩,雨母水产养殖基地被评为农业部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基地。建成各类大小蔬菜基地 7 个种植面积万亩,尤其是荣联农业科技示范园暨灵山-竹雅蔬菜基地成为我市第二大蔬菜基地,并被纳入国家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蔬菜标准园)项目。建成葡萄种植基地6400 亩,其中,陈华葡萄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小水果金奖。建成脆冠梨种植基地 120 亩。建成鳜鱼基地 200 亩,年均繁育 100 万尾鱼苗,出产鳜鱼 4万余斤,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鳜鱼繁殖基地。建成泥蛙繁殖基地 50 亩,为衡阳周边养蛙户最大的蛙苗供应商。建成牲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8 个,其中,市新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涵盖全市 14 个大型养殖公司和养殖(场)协会,成为我市生猪养殖行业的“航空母舰” ,并在广州设立了定点供穗生猪专营区。建成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3 个,珍稀高档苗木(红豆杉、金桂、银杏等)基地 2 个,雨母生态休博园完成林相改造 1200 亩。同时,紧紧依托雨母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成三星级休闲农庄 9 家。四、乡村环境进一步改善继续按照“区主导、乡实施、村为主、户三包”的原则,组织开展以“三清三基二统一化”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目前,全区“三清”到组率达 100%, “五改”到户率达 98%,清洁能源使用率达 90%以上,无公害公厕普及率达 95%以上。配发户用垃圾桶 3 万余个,垃圾斗车 156 辆,新建垃圾池近 200 个,各村均组建了专业清扫队伍。清洁水库山塘 138 口 45 万平方米,清理沟渠 65 条9390 米,落实水源保护责任,全面禁止 10 座小型以上水库化肥养鱼,投资 538 万元建设雨母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9 座小型水库全部纳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设立标准牌、警示牌 102 块;建户用沼气池 510 户、大中型沼气池 1 个,31 个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做到了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衡祁路马路市场、省道 315 线的呆鹰岭集贸市场整体搬迁,国、省道两侧马路市场取缔率 100%;清扫庭院 422个,清洗公路 73 公里,清除卫生死角 383 个,清理垃圾 915 吨。同时,着眼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累计投入 1500 万元,完成荒山造林 650 亩,完成通道绿化 83 亩, “三边”造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累计植树造林 20 万株,种花种草 5 万平方米。如今,我区全面禁止了化肥养鱼,彻底取缔了马路市场,基本改变了村民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做到垃圾入桶入池、日产日清,乡村道路、水源、田园、庭院清洁卫生,广大村民过上了洁净舒适的生活。五、民生事业进一步提升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实现农村居民全覆盖,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等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并实现应保尽保。在所有村部全面建立了“爱心超市” 。加强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兴办农村公办幼儿园 2 所,农村孩子入园上学已不再“难” 。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6 个、农家书屋 34 所、农村文化广场 5 个,组建了一批乡村特色文化活动队伍,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 、 “遵纪守法户”、 “清洁卫生户”及“五好家庭”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乡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并在全市率先调高“失独、伤残”计划生育家庭扶助金标准。在全区所有的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开展农村集中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安置方式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仅得到有效保障,而且获得实惠也越来越多。根据省市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要求,今年以来,XX 区委、区政府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示范村建设进一步加快按进度,灵山村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超额完成任务:1.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公路公里,通公路的组占应通公路的组 100%,硬化水渠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 11 盏,新建村级活动中心 800 平方米。全面清除露天厕所,新建 4 个标准化公厕。开工建设红旗组村民集中安置小区,规划建 2 栋共 72 套总面积 9360 平方米,总投资 560 万元,1 栋 36 套已交付使用。2.产业发展。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新增蔬菜基地 200 余亩,基地规模达 1100 亩;引进特色水果种植基地 100 余亩,新增苗木基地40 余亩,新建黑山羊养殖基地 1 个 100 只,组建1 支有 10 辆运输车辆的运输队,新建农家乐 2 家。成立了灵山村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正筹建灵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集团公司。3.环境整治。成立了环境整治小组,安排了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28 万元,全村有 4 名清洁工,12个组每组设有垃圾中转箱,配备户用垃圾桶 458 个,雨母湖禁止人工养鱼,过路塘水库禁止化肥养鱼,全村 458 户改水、改厨、改浴、改厕完成 435 户,30 户养殖户 100%完成改圈,完成村道绿化、道路硬化、小区美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4.小区建设。打造灵山村杨家塘花苑小区、徐家花苑小区和谭家花苑小区,在大小、六八、大礼、畔塘 4 个组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完成大礼至红旗,谭家至红旗、徐家至大水共 3 公里公路两旁绿化(樟树、杜英等 500 株,小苗 XX0 株)。杨家塘花苑小区完成“五改”82 户,硬化道路 1 公里,对原“八垛子”进行“穿衣带帽” ,高标准完成绿化及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徐家谭家花苑小区完成“五改”53 户,鱼塘护坡 3 口,硬化道路公里,道路两旁及小区绿化,环卫设施配套,实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5.文化建设。新建 1 农民休闲文化广场 1500平方米,配套了健身路径、运动场、农村大舞台、文化长廊、宣传室,已开展健身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 5 次,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硬化通村入户公路 9 条。维修改造水利设施 21 处,完成硬化水干渠 17 条,杉树皂、四塘等 5 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杉旭河在建公里综合治理工程完成 90%工程量。建成农民健身活动场所 3 个,亮化美化 358 户民宅,安装太阳能路灯 17 盏。2.乡镇提质改造。雨母示范片以乡政府大院改扩建和罗家大屋小区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城镇提质改造工程。其中,乡政府大院改扩建设共投入资金 570 万元,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 3200 平方米,建成综合办公大楼 1 栋、计生服务楼 1 栋、休闲广场 1 个、饮用水厂 1 座(投入 400 万元)。呆鹰岭片按照“五化”标准,对老街实施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提质改造工程,启动了农村“一池三改” ,解决了全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1 个,即将投入使用。同时,通过改造初步达到了“六通”标准,即基本实现了路、水、电、讯、宽带网、有线电视与城区实现了同步互通。3.示范小区建设。小区内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三清”(清淤泥、清垃圾、清路障)、硬化道路、鱼塘护坡及小区绿化,环卫设施配套,搞好村民房屋“穿衣戴帽”和“五改”(改水、改厕、改厨、改浴、改圈)、禾坪硬化,实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东阳村罗家大屋小区建设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拆旧建新、平整地面、绿化改造、美化庭院,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计划投入资金 140 万元,已投入 80 万元,硬化公路 1 公里,鱼塘护坡 2 口,添加垃圾收集车 1 台,配备户用垃圾箱 50 个, “三清五改”完成 100%,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农家乐 3 家。按示范小区建设标准,灵山村完成杨家塘花苑小区、徐家花苑小区和谭家花苑小区,竹雅村完成宝元塘小区建设,黄花村完成老雅冲小区建设。三、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区建成水产健康养殖基地 4200 亩,雨母水产养殖基地被评为农业部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基地。建成各类大小蔬菜基地 7 个种植面积万亩,尤其是荣联农业科技示范园暨灵山-竹雅蔬菜基地成为我市第二大蔬菜基地,并被纳入国家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蔬菜标准园)项目。建成葡萄种植基地6400 亩,其中,陈华葡萄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小水果金奖。建成脆冠梨种植基地 120 亩。建成鳜鱼基地 200 亩,年均繁育 100 万尾鱼苗,出产鳜鱼 4万余斤,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鳜鱼繁殖基地。建成泥蛙繁殖基地 50 亩,为衡阳周边养蛙户最大的蛙苗供应商。建成牲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8 个,其中,市新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涵盖全市 14 个大型养殖公司和养殖(场)协会,成为我市生猪养殖行业的“航空母舰” ,并在广州设立了定点供穗生猪专营区。建成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3 个,珍稀高档苗木(红豆杉、金桂、银杏等)基地 2 个,雨母生态休博园完成林相改造 1200 亩。同时,紧紧依托雨母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成三星级休闲农庄 9 家。四、乡村环境进一步改善继续按照“区主导、乡实施、村为主、户三包”的原则,组织开展以“三清三基二统一化”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目前,全区“三清”到组率达 100%, “五改”到户率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