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决策理论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_第1页
基于群决策理论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_第2页
基于群决策理论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_第3页
基于群决策理论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_第4页
基于群决策理论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基于群决策理论的 中等职业学校 课程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研究 作者姓名 张巧俊 指导教师 刘迎春 学科专业 教育技术学 所在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 院 提交日期 2015 年 11 月 9 日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硕士 学 位 论 文 基 于 群决 策 理论 的 中等 职 业学 校 课程 教 学质 量 评价 研 究 作者姓名:张 巧俊 指导教师:刘 迎春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教育 科 学 与 技 术 学院 2015 年 11 月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based on group decision theory Candidate: Zhang qiaojun Advisor: Liu yingchu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ovember 2015 浙 江 工业 大 学 学 位 论文 原 创性 声 明 本 人郑 重 声 明: 所 提 交 的学 位 论 文是 本 人 在 导师 的 指 导下 , 独 立 进行 研 究 工作 所取得的 研究成 果。除文中已 经加以 标注 引用的内 容外, 本 论 文不包含 其他个 人或 集体已经 发表或 撰写 过的研究 成果 , 也 不 含为获得 浙江工 业大 学或其它 教育机 构的 学位证书 而使用 过的 材料。 对本 文的研 究 作出重要 贡献的 个人 和集体, 均 已在文 中 以明确方 式标明 。本 人承担本 声明的 法律 责任。 作者签名 : 日期: 年 月 日 学 位 论文 版 权使 用 授权 书 本 学位 论 文 作者 完 全 了 解学 校 有 关保 留 、 使 用学 位 论 文的 规 定 , 同意 学 校 保留 并向国家 有关部 门或 机构送交 论文的 复印 件和电子 版, 允许 论 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 人 授 权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可 以 将 本 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可以 采用影 印、 缩印或扫 描等复 制手 段保存和 汇编本 学位 论文。 本学位论 文属于 1、保密 ,在_ 年解密 后适用 本授 权书。 2、不保 密 。 (请在以 上相应 方框 内打 “” ) 作者签名 :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 日期: 年 月 日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i 基 于 群 决 策 理 论的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课程教 学 质 量 评价 研 究 摘 要 中等职业 学校是 培 养高技能 人才的 摇 篮,中等 职业教 育 的教学质 量至关 重要。本 文将 群 决 策理论引 入到中 等 职业学校 教学质 量 评价与管 理机制 中 , 有助于提 高中职 学 校的教学 质量, 调 动中职学 校教师 工 作的积极 性和主 动 性, 促进学校 教学规 范 化发展, 在理论 和 实践上有 重要意 义 。 随着我国 中等职 业 教育的大 众化, 教 学质量评 价受到 了 社会各界 广泛的 重视。科 学有效 地 对教学质 量进行 评 价,通过 评价反 馈 调控教学 质量, 不 仅 能被教师 所接受 , 更能促进 学校教 学 质量的提 高,培 养 更符合社 会需求 的 人 才,也能 与国际 先 进的教育 相接轨 。 本文的主 要工作 和 成果如下 : 1 针对 一些中 职学 校对教师 教学质 量 的评价不 能有效 地 反映教学 人员对 学生在知 识的传 授 ,能力的 培养以 及 人文关怀 的效果 , 从 而难以 达到提 高 教 师教学质 量的现 状 ,采用群 决策理 论 ,探索一 套基于 群 决策理论 的教学 质 量 评价方法 。 2 根据 群决策 理论 , 提出一套 教学质 量评价体 系, 解决 传统教学 质量评 价中主观 性强等 缺 点,保证 中职教 师 教学评价 结果的 科 学性、客 观性以 及 公 正性。 3 以某 中职学 校计 算机应用 基础 教 学 为例运用 基于群 决 策理论的 质量评 价进行应 用实践 , 通过实证 分析, 提 出改善该 校教学 质 量的几点 建议。 中职学校 通过教 学 质量评估 ,能够 发 现学校教 育中存 在 的不合理 方面,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ii 并及时进 行调整 和 改进,使 之更加 合 理化。基 于群决 策 理论的教 学质量 评 价 方法对保 证学校 教 学质量有 巨大的 现 实意义和 深远价 值 。 关键词 :群 决策理 论,中职 教学, 质 量评价, 计算机 应 用 基础教学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iii EV ALU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BASED ON GROUP DECISION THEORY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s the cradle of training high-skilled talent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In this paper, the group decision theor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urriculu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work,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teaching standardiz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China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Evaluate teaching quality in a way of science and effectively, by evaluating teaching quality of feedback control, not only can be accepted by the teacher,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cultivate conforms to the social needs of talents, it can also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education phase. The main work and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According to some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can not be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teaching staff in imparting knowledge to student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and the effect of humanistic care, which is difficult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present situation, the group decision theory, to explore a set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group decision theory. 2 According to the group decision theory, this paper proposed a set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o sol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s problems, such as strong subjectivity of faults, to ensure that the resul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is scientific, objectivity and impartiality. 3. With 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teaching as an example using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group decision theory application practice,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school. By the 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an be found that exist in the school education is not reasonable, and adjust and improve it in time, make it more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iv reasonable.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of group decision theor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s great realistic meaning and profound value. KEY WORDS: group decision theory,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the teaching of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s base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第 1 章 绪 论 . 1 1.1 研究 背景 1 1.2 研究 目的 及意 义 . 3 1.2.1 研 究目 的. 3 1.2.2 研 究意 义. 3 1.3 国内 外相 关研 究综 述 . 4 1.3.1 国外 学者 的研 究概 况 4 1.3.2 国内 学者 的研 究概 况 4 1.4 研究 内容 与方 法 . 6 1.4.1 、研 究内 容. 6 1.4.2 研究 方法 . 6 1.5 论文 框架 7 第 2 章 群决 策理论 与应 用概 述 . 9 2.1 群决 策理 论的 产生 . 9 2.1.1 群决 策的 产生 与发 展 9 2.1.2 群决 策的 概念 9 2.2 群决 策的 理论 基础 . 12 2.3 群决 策的 基本 假设 . 13 2.4 群决 策理 论研 究存 在 的问题 及发 展趋 势 . 13 2.4.1 群 决策 研究 存在 的 问题 . 14 2.4.2 群 决策 理论 的应 用 与未来 发展 趋势 . 14 第 3 章 基于 群决策 的中 职教 学质量 评价 体系 构建. 16 3.1 中职 教育 教学 质量 评 价现状 及存 在的 问题 . 16 3.2 中职 课堂 教学 质量 评 价存在 问题 的对 策 . 18 3.3 群决 策理 论在 教学 质 量评价 中的 应用 . 20 3.3.1 教 学质 量评 价群 体 中评价 因子 的确 定 . 20 3.3.2 基 于群 决策 理论 的 教学质 量评 价体 系的 建立 . 20 3.4 基于 群决 策理 论的 教 学质量 评价 框架 . 22 第 4 章 中职 教学质 量评 价的 实践 以 某学校 计算 机应用 基础 教学为 例 24 4.1 中职 计算 机应 用基 础 课程教 学质 量评 价原 则 . 24 4.2 中职 计算 机应 用基 础 课程教 学质 量评 价方 法 . 26 4.3 某校 计算 机应 用基 础 课程教 师的 教学 质量 评价 . 29 4.3.1 群 评价 的对 象样 本 确定 . 29 4.3.2 群 评价 主体 及权 重 的确定 . 29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4.3.3 评 价实 施与 反馈 . 30 4.3.4 提 出改 善教 学质 量 的几点 建议 . 33 第 五章 结论 与展 望 . 35 5.1 结论 35 5.2 展望 35 参 考 文 献 . 37 附 录 1 . 40 附 录 2 . 41 致 谢 . 42 攻 读学 位期间 参加 的科研 项目 和成果 . 43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1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 景 在 2010 年 7 月,胡锦 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 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2011 年4 月, 在清华百年校庆的纪念大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 调 “中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完善中国特色现 代大学制度” 1 。 目前, 我国学校教育主要由原先的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方向逐步地发展。 教学质量就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而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出的人才质量。 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开展的比较晚, 提高中等职 业学校教育质量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 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简 称中职教育, 是我国高 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我 们 这个区域,普职招生比是 1:1。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型人才的重责, 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当这些高技能人才将培养的技能充分发挥出来, 才能有效 地保障了我国社会、 工 业的建设。 因此, 中职 学校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出 一批优秀的拥有职业技能的人才。 目前, 我国 中职教育发展的比较缓慢, 处于整个教育中 的薄弱地位。 近些年来 ,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 发展和壮大, 中职学校 教学质 量受到了社 会 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比较普通高中学校, 中职在教学过程中, 面对的是一群有意识、 有 思 想, 有自我约束和主观 能动性的学生, 不是工 厂中加工的产品。 对于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的 评价不能像社会物质生产质量的“合格” 、 “不合格” ,进行简单的评价 2 。 目前, 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进行学分制管理系统, 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独立性, 创建 更为活跃生动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育行为, 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 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可变性和突发性。 对 于教师而言, 教学质量 的评定, 不再单纯 是 两考定性, 更多是过程的考核, 技能的考核 。 如何评价一门课程, 不再是单一, 而是需从 多面来定位。 课 程的评价可以给教学工作者以鼓励和引导, 也可以帮助提高课程的质量, 研究课程 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因此 , 需要构建一个包含中 职的教育理念、 可 以 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动教师加快教学方式改革引入计算机教学的评价体系, 这种体系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2 引入了信息技术的支持, 采用多种评价因子、 多个主体的参与以及多种评价方法, 既要关 注评价结果, 更要关注计算机应用课程整个教与学过程。 课程评价必须注重对学生道德意 识和情感、 基础知识、 实际应用的全面评价。 评价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 改变只关 注学生掌握知识多寡的 “知识本位” 评价方式, 着眼于促进学生德技发展。 通过评价, 帮 助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形成健全的人格、 建立自信并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评价过程 中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 需求, 发现和发展学生 的潜能, 促进学生 在 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是比较封闭式的, 简单以学生成绩的好坏, 达到一定分数的比例 来判定或是对主要教学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 规范化的条框进行审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 展以及人们思想的转变, 目前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变得越来越开放化, 逐渐由原 来的单一评价转向多元 化评价。 中职院校如果 能建立并采用一种较为公平、 合理、 科学的 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不仅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促进的作用, 还能提高广大 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有利于中职院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之, 一套合适的中职 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不 仅能使广大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知识、 专 业技能方面获得进步, 智力、 品德、 性格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与锻炼 4 。 学校在进行教育 质量评估时, 能够尽早发现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并及时进行调整、 改 进, 达到学校有效教 育教学工作的目标。 学校在进行教学调整的过程中, 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最佳方法。 此 外, 中职院校根据教学质量评估结果, 可以对优秀的教师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鼓励成绩不太 理想的工作者和学生, 激励全体教职工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鼓励广大学生有 更大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热情。 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摇篮, 其教学质量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随着我 国中高等教育院校的常年扩招, 中职中专院校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虽然在短期内提高了 广大劳动者的职业素质, 带来了一定的社会、 经济效益, 但院校的扩 招引起了人们对中职 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质疑。 目前, 提高这些院 校的教学质量已是中职教育的首要任务。 现 在,关于教学质量 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社会各界对于这些方法褒贬不一。 “群决策”是近 些年来决策理论的中心议题。 这一理论在政治、 经济、 社会管理、 军 事等诸多方面都起到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题就是以 “群决策” 理论为基础, 探讨一种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方 法。 事实上,对于“群决策”最早研究是在 200 多年前,是由法国著名数学家 Borda 在 1781 年提出了群体对方案排序的规则,人们称之为“Borda 数规则” 。此外,法国另一位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3 数学家Condorcet 在1785 年发现并提出了 “Condorcet 规则” 和 “投票悖论规则” 。 在我 们的现实生活中, 其实 无论是 代表大会、 领导 班子还是咨询机构, 在 群决策理论中都称 为 群, 这个群做的决策就 称之为群决策。 由于群 决策是由多人共同参与的决策, 能最大限 度 地减少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并且能敏锐的 发现问题。 因此, 群决 策基本可以避免因个 人主观、 片面造成的偏差和错误, 目前已成为决策领域的主流方式。 相信, 将群决策理 论 引入到中职教学质量评价中,将会开启教学质量评价的崭新的一面。 1.2 研究目 的及意 义 1.2.1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大众化, 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 目前, 一些中职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有 效地反映教学人员对学生在知识上的传授, 能 力方面的培养以及人文关怀的效果, 从而未能 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 本研 究是在了解有关群决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 依据群决策的优势, 旨在找到一套基于群决策 理论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希望能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主观性等缺点, 从而 保证中职教师教学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公正性。 1.2.2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中 职 学 校 是 培 养 高 技 能 人 才 的 摇 篮 , 将 群 决 策 理 论 引 入 到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与 管 理 机 制 中, 有助于调动中职学校教师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 质量。 引入群决策理论有针对性的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中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对于学校教学规 范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这种基于传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基 础上改进的评价方法, 具 补充和丰富中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体系的理论 研究。 二、 实践意义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教学质量评估, 发现学校在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方面, 并 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使之更加合理化。 科学有效地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对保证学校教学 质量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价值。 通过质量评价反馈进行调控教学质量, 不仅能被教师 人员所接受, 也能与国际先进的教育相接轨 5 。 另外, 良好 的教学质量评估能给人以某种 精神上的满足, 促进人们工作上的主动性和热情, 激励人们以最大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总之, 将群决策引入到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既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又有深远的潜在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4 价值。 通过评估来调控 教学质量, 不仅日益为 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而 且是中职教育与国 际 接轨的具体体现,其作用和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1.3 国内外 相关研 究综述 对 于 学 校 教 学 质 量 的 评 价 方 法 和 体 系 , 国 内 外 学 者 和 教 育 家 都 提 出 了 一 些 自 己 的 观 点。下面将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1.3.1 国外学者的研究概况 对教育课程、 教学质量的评价是 由教育本身发展出来的, 最早出现与 19 世纪的美国, 它由莱斯(T. M. rice)通过对小学生拼字,检验教学效果的实验来研究的。后来,很多 学者都开始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并提出了自 己的见解。 以色列的著 名教育学家利维 (A. lewy) 认为, 教育评价 的发展史可以划分为古典考试型、 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 后现代三 个时期。 古巴和林肯两位专家认为可以分四个时期: 测验和测量时期、 描述时期、 判断时 期、建构时期 6 。 泰勒(Tyler.R)认为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帮助教师确保所设置的课程和教学 计 划 能 够完 成 事先 制 定好 的 教 育目 标 7 。 克隆 巴 赫 指出 , 教学 评 价的 目 标 是为 了 制定 合 理的教学方案进行 “搜集和使用信息” 8 。 埃斯纳 提出所有 “内容、 活动和目标以及顺 序, 甚至是所要呈现和 反映的方式, 需要进行 多层筛选, 逐一评价每 项计划所能带来的 成 效 , 这 一过 程 就是 对 计划 方 案 的优 缺 点进 行 总结 和 分 析 ” 9 。 麦 克唐 纳 指 出评 价 可以 搜 集、取得和交流一些信息,帮助选择课程的教学计划 10 。1.3.2 国内学者的研究概况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上世纪 80 年代后 期, 我国的教育理论者们吸取西方的优秀的理论和经验, 提 出关于我国教学质量评价的一 些理论。 陈侠提出 “教育评价是 一个客观的过程, 它要 应用科学的工具 ” ,来 评估 教学的过程 、 教授的内容以及所能达到的效果,并得出某个教学计划的合理性, “ 以便对课程改进作出 有根据的决策” 11 。 钟启泉 指出对于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二是 学生在接受教学之后的成绩, “ 而课程评价就是寻求这两方面的可信赖论据的愿望的一种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5 表现” 12 。 李敬、 赵喜艳等对沈阳工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 主要对学校教学 的状态、 教学建设与研究、 科学研究与服务、 人才培养与质 量四个方面, 运用数据进行对 比研究, 明确了教育绩 效评价的重要性 13 。 陈 刚在发表的文章中, 阐 述了教育教学评价 体 系构建的必要性以及意义和原则, 认为对学校 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能起到导向、 激励、 控制 等作用,对教学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4 。 陆王红认为, 我国对中 高等职业教育不断进行改革, 学校规模在不断 的扩大, 学生 数 量也在剧增, 学习专业调整的幅度也很大, 在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存在一些 问题, 针对这些评价体 系中的出现的问题, 提 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5 。 黄国琼在文章中从 课 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方法 , 评价信息的获得途径, 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 等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和趋势 16 。 林仁炳认为, 课堂教学质量受到 多重因素的影响,不论哪种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利弊,有些评价方法甚至会受到质疑。 因此, 他从建立数学模 型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 还采用 了方差分析法, 为 了 使模型更为科学、合理,还对专家评分赋予了相应的权重 17 。 郭景石 18 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从内部评价的角度进行了介绍, 首先明确了当前中高 等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平衡问题, 接着对质量内部评价的基本框架, 组织保 障系统、 长效 机制等做了阐述。 这一内部评价方法的构建为我国中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 的提高找到了一些新的途径。 高素玲 19 也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内部评价体系进行了探 讨, 主要介绍了教学质量内部评价体系的原则, 体系的构成与实施以及在评价时应当注意 的问题等。 孙耀中 20 等 人 指 出 高 校 在 对 教 师 的 授 课 质 量 进 行 评 测 的 时 候 还 有 很 多 需 要 改 进 的 地 方, 目前的评测体系没 有明确的目的、 进行评 价的过程也缺乏规范的引导、 评价所使用 的 很多方法都不具有可行性。 因此, 本着从客观 事实出发, 并且考虑到 教学评价所应发挥的 引导作用, 依照可行性 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 则, 为了实现高校培育多 元化全面性人才, 孙 耀中提出了“双师型“教育目标, 并且围绕着这一目标建立相应的教学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 评价方法。 目前, 中职院校为了提 高教学质量, 大多数都 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价活动。 一般评价 工 作主要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负责, 成立相关的 检查督导小组、 其他教 师、 学生代表等共 同 对某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价。 大多数学校会采用将学生代表的评价与其他同行 老师、 学校检查督导小 组专家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此外, 学校一般 还会设立专门的评价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6 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一 般包括教师教学环节的状况、 教学水平的高低 、 教学内容后 学生 是 否能接受, 效果如何等。 然后将所有参与评价人员的评价表统一交给学校教务处或督导组 的专家, 经过表格的收 集整理后, 按照一定权 重比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并将结果及时 反 馈给教师和学校管理部门等。 学校管理部门依据评估结果对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 扬,同时这份评估报告也是今后学校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随着我国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 目前关于学校教学质量评 价呈现多元化发展。 在诸多评价体系研究资料中, 将群决策理论引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中的 研究资料还很少,基本上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文献综述。本研究将从群 决策理论的角度, 探讨一套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上的中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1.4 研究内 容与方 法 1.4.1 、研究内容 本研究通过对教育教学方面资料的搜集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 了解到学校教学人员教 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将最终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论文从群决策理论切入, 在了解了群决策相关理论和优势后, 提出一套在此理论基础 上的教学质量评价。 了解中职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目前这些问题所采取的一 些对策, 在此基础上, 提出群决策理论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 用, 在 应用中需要确定群体 评价因子等, 并引入群决策理论的评价框架。 最后, 辅以实例进行分析。 以某学校计算 机 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原则、 评价方法进行阐 述, 并以某校计算机应 用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为例, 进行实 证分析, 并提出改 善 该校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尽管目前, 群决策理论已经在许多领域有所涉及, 但该理论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非常少, 相关的文献综 述国内研究基本未涉及到, 因此, 本研究的难 点在于该理论究竟如 何引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才能提高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和人才培 养 的质量。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针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将群决策理论引 入到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中进行分析,是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一个突破点和创新之处。 1.4.2 研 究方 法 本研究在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后, 本着科学、 严谨的原则, 主要采用 了文献资料研究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7 法,对比分析法、理论分析与实例相结合等方法对本课题进行研究。 文献研究法: 通过互联 网,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 文数据库、 维普资讯和 万方数据知识 服 务平台等中文数据库, 以及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等外文数 据库对 “群决策理论” 、 “教学评价” 两个 关键 词进行搜索, 得到大量 的文献资料, 对这些文 献资料进行近一步 地 筛选与阅读。 此外, 也广泛地利用学校图书馆、 各种学术期刊、 报刊、 电视等多种手段获 取所需有关研究问题的信息。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两种或者几种具有一定可比性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 在本 研究中, 我们对国内外有关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 得出目前教学评价的最新方法、 途径等。 理论分析与实例相结合: 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有关某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的相关资料, 结合群决 策理论, 教学评价的一 些方法, 以及建立的群 决策理论教学质量 评 价模型等。 以某中职学 校计算机 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理论联系实 际进行深入分析, 探 讨基于群决策理论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1.5 论文框 架 根据论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 主 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 研究的目的及意 义, 对群决策 理 论以及教学评价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进行综述, 本课题主要研究什么内容, 运用哪些方 法进行研究以及论文的整体框架。 第二章是群决策相关理论概述, 首先介绍了群决策的产生与概念, 接着分别阐述了群 决策的理论基础以及基本假设,明确群决策理论的优劣势,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实际中, 群决策理论的应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是基于群决策理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本章介绍了中职教学质量评价 的现状, 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接着, 从教学 质量评价中群体评价 因子的确定和基于群决策理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两个方面, 阐述了群决策理论在 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最后,提出基于群决策理论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第四章主要以 某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例, 对中职教学质量评价采用理论与实际 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 先介绍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然 后主围绕 某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从学生、 专家、 管理者的角度分别进行 有效评价,列出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改善教学质量的建议。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8 第五章是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得出几点结论, 并对基于群决策理论的教学 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展望。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9 第 2 章 群 决 策理 论 与 应 用 概 述 2.1 群决策 理论的 产生 2.1.1 群 决策 的产生 与发 展 群决策的最早研究是在 200 多年前,法国著名数学家 Borda 在 1781 年提出了群体对 方案排序的规则, 人们称之为 “Borda 数规则” 。而 “Condorcet 规则” 和 “投票悖论规则 ” 是由法国的另一位 数学家 Condorcet 在 1785 年提出和发现的。 在上个世纪 40 年代,V on Neumann 等学者提出了 “多人对策的效用函数” 。 在 50 年代,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专家 Arrow 提出了“不可能定理” 。群决策就是这样被提出的,之后在经济学、数学、心理学、行为 学、 电子信息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具有了属于群决策自身的理论 体系。 目前, 群决策理论在决策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当政治、 经济、 社会管理以及 军事等方面面临重大选择, 需要进行决策时, 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群决策理论。 此外,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里, “群” 的含义非常广,既包括各类型的代表大会,也包括一个领导 集体, 甚至包括咨询机构, 这些集体在做某项决定时就被称为是群决策。 换一句话说, 群 决策就是指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有不止一个人参与。 群决策自身有着非常突出的优点, 它 可以降低不确定性, 也 可以集中力量发现各类问题, 正是因为这些优 势, 群决策渐渐被 广 泛的采用。 群体决策是 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 , 分析并制定决策 的 整体过程。 其中, 参与 决策的人组成了决策群体。 群体决策可以避免因个人主观、 片面造 成的偏差和错误。 2.1.2 群 决策 的概念 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就有学者对 群决策进行了定义,由于群决策理论是建立在很多学 科的基础上, 而且学科之间还有一些交叉, 非常复杂, 而研究的学者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研究, 最后得出了各种群决策模式。 因此, 对于群决策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统 一的说法。 对于群决策的理解首先从群体思维入手。群体思维是一个群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当群体成员对于统一需要超过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合理评价的要求,会表现一种思维模式, 并能够将群体思维相关的理论分析框架列出来。 群体思维不一定是成熟的思维, 主要特点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10 体现在一致性方面。 可能在所有供选择的方案被考察之前, 群体成员 就会一致性的表现出 一种思维模式。 从群体内部来说, 群体思维受到成员特征、 心理状态、 行为以及整体的发 展水平和过程的影响, 从群体外部来说, 群体所处的各种背景和政策将会影响群体思维 21 。 不同学者对于群决 策的定义不同, 学者 HWANG 22 将群决策看成 群体中不同成员对于 所有备选方案中的个方案偏好不同, 按照一定的规则将这些偏好集合起来, 成为群体决策 一致性或成员妥协的序列。学者 LUCE 等 23 认 为,群决策是人们用一个比较公平的方法, 将群体成员的所有选择集结起来, 最后达成一个社会决策。 有的学者认为, 群决策 是群体 成员如何做出一致、 有 效的决策。 李怀祖对群 决策的定义 24 是, 在一项很复杂的联合行 动 中, 群体成员可以进行合作、 竞争或是合作中夹杂着竞争来行动, 群决策就是研究群体成 员在这项行动中如何选择并决定的。 群决策理论是建立在诸多学科基础上的,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于群决策理论的研究 比较多。 研究主要从群 决策理论基础、 核心,该理论的应用框架等,其中,研究的群决 策 理论包括社会选择理论、 群体效用理论、 行为 决策理论、 模糊决策理 论、 谈判理论、证据 理论等。 此外, 还可以将该理论分为群体决策公理体系和个体偏好集结方法。 它们包括群 体多属 性和多目标决策、 模糊群决策、 交互式动态群决策等。 下面主要对群决策理论中典 型的几种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 1 群体多目标决策。这是对群决策和多目标规划交叉时的研究,在上世纪 80 年代, WELLDELL 提 出 的。 他将群 体决 策与 多目标 最佳化 相结 合, 在多目 标最佳 化的 过程 中融 入群决策的处理逐步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 25 。 这是一种定量优化与定性描述的完美结合, 在人们遇到重大问题有待决策时常常用到这种方法。 在此基础上, 学者们还更进一步的研 究出新的决策方法。 林锉云研究了在目标规划基础上的群体效用函数, 并给出了最优条件 26 ,NEVES 深入研究 了群组 AHP 27 等。胡 毓达通过在 Pareto 有效 解集上引入偏好关系, 根 据 群 体 多 目 标 决 策 提 出 了 一 种 名 为 联 合 有 效 解 的 新 的 理 念 , 并 且 指 出 有 效 解 必 须 符 合 Kuhn-Tucke 这一必要条件。 于丽英等又证明了联合有效解类的 一些最优化的充分条件。 除 此之外,NEVESczz3 还对 群组 AHP 进行了深入 剖析 ,这是对 AHP 在群 体多目标决策中 进行 应用所作出的拓展 。 2 群体多属性决策。 这种决策体系包含了两方面的特性,一是群决策,二是多属性, 这是两者相交融的新的研究方向 。 它主要研究的是一个群体依据偏爱机构, 从具 有很多属 性的问题中选择最优的 ,进行排序并评价, YEH 28 等 认 为 , 决 策时 存 在 主 观 判 断 , 如果 运用分级加权法, 都存在不准确的问题。 因此, 他在三角模糊数的基础上, 建立了关于群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11 多属性决策模型。SHIH 29 设定了一些参与决 策人员的参数、标准化、测度、平均算子等, 将原有的 TOP-SIS 方法 进行了改进, 统一了决策的过程。 还有很多科学家、 学者都对群 体 多属性决策进行了研究, 不断的改进。 龚本刚针对语言评价信息不完全的多属性群决策问 题, 运用 Dempster Shafer 合成法则对不同属 性下各焦元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值进行合 成, 通过计算信度函数和似真函数值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 目前, 群体多属性决策多用于工程 管理、军事方面等。 3 模糊群决策研究。 该决策主要处理不确定的具有偏好关系的信息。 具体是将不确定 的信息, 用模糊数的方式表达出来, 将模糊与偏好建立起一定的关系。 不少学者、 专家都 对模糊与偏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诸如语言集结算子 30 、 最优化集结方法等。 李庆国曾把模糊决策理论用于水利工程问题决策上, 他将专家与群体 的意见采用模糊评价 的方法,集合了专家的意见和群体有效的评价,从而解决了问题 31 。 4 交互式动态群决策。 该决 策主要是心理学与群体交互行为相交叉延生出的研究方向。 这种决策方法主要包括了 Delphi 法、 头脑风暴法、 Fishbowhng 法 以及 一致性意见等诸多方 法 32 。SALO 提出了交 互式 群体决策的辅助方法。胡毓达 在研究中引入了决策个体和群体 偏好强度两个函数, 并通过研究对决策中个体和群体的偏好进行排序, 提出了一个可以计 算 出 多 目 标 群 体 决 策 问 题 的 新 的 办 法 。 有 些 学 者 重 点 研 究 了 偏 爱 强 度 法 , 并 且 对 Tehebycheff 范数法、递缩约束集法 、T-V 可行方向法做出了改进,进行融会贯通。 利用 交互的方法让问题更加的清晰, 也可以帮助决策 者深入了解问题, 推动方案 生成更接近于 群体偏好,能够以最大程度地从不确定信息或不完全信息中挖掘出有效的偏好信息。 5 群体决策公理体系。 目前,Arrow 理性、Bayesian 理性、 模糊理性等都属于群体理 性。其中,Arrow 理性 主要指一个群体中,在选择所有方案时有一定数量的偏好顺序,这 些偏好序中要有至少 2-5 个具有合理性特点的条件 33 。有些学者认为 这一理性体系在群体 成员偏好表现上不明显,不利于比较。Bayesian 理性是指群体在理性选择时,应会把群体 期望值最大的的备选方案当作抉择目标。 6 个 体 偏 好 集 结 方 法 。 这 一 理 论 主 要 将 群 体 成 员 的 决 策 和 决 策 时 的 偏 好 集 为 一 体 成 为群体偏好, 当群体需要对所有方案进行决策时, 可以根据集结的群体偏好对方案进行排 序,并作出相应的判断。VON NEUMANN 等学者引入个体效用函数,并以此勾画出决策者的 偏爱结构,群体效用函数与个体效用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体现着个体效用的表现。 一些基本的群体效用函数有线性加权和以及乘积形式, 除此之外, 还包括 Nash 谈判模型, 还有些函数是以群体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有些是以委托过程为基础的等。 浙江工 业大 学中 职硕 士学 位论文 12 随着信息技术等各个学科的迅猛发展, 对于群决策理论的研究已经不再局 限于基础类, 而是逐步深入, 不断拓展, 发展了属于群决策自身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并寻求实际中的应 用效果。 如今, 在现代 化生活中, 这一理论对 处理非常复杂, 具有不 确定性,含有大量 信 息问题的方面有了更加科学、广泛的应用。 2.2 群决策 的理论 基础 群决策是近些年来决策理论的中心议题,对于它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选择理论。群决策最重要的一项理论基础是 Arrow 发表的 社会选择与个人 价值 这一理论。 这本书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