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与监管 (2)_第1页
论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与监管 (2)_第2页
论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与监管 (2)_第3页
论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与监管 (2)_第4页
论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与监管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与监管1 背景 思科网络学院是恩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进行的网络技术教育项目,首先于 1997 年 10 月在美国推出。该计划一经推出,立即受到美国政府、企业界、教育界和学生的广泛欢迎。他们认为该计划不仅增加受训练的 IT 专业技术人员的数目,还教授年轻人迎接新世纪挑战所需的种种宝贵技能,1998 年2 月,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华盛顿发表的讲话中将思科网络学院称为“高技术、高薪水工作的头等舱票” 。课程以实验和讲座的方式进行,强调网络技术的实质,注重教学的高效率和实用性。思科公司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网络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设立了思科职业证书计划,该计划是在成功实施 CCIE 计划(业界最高声望的网络技能认证)的基础上推出的,它提供当今发展迅速的信息系统环境中所需的网络互联技术专长。严格的再认证程序能够保证CCIE 始终拥有最前沿的网络技术,为专业人员的发展积聚能量。思科职业证书计划包括路由与交换、网络安全、服务供应商、语音和存储等方向。可以先获得 CCNA 证书,然后获得 CCNP 证书,进而升为 CCIE,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是思科公司在中国大陆境内与高职院校合作建立的第一所网络学院,是思科职业证书计划的具体实施者之一,于 2002 年 3 月成立。 2 实验室建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更倾向于培养操作型、执行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高职培养目标是以能力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指导,而校企合作无疑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思科网络学院教育项目则是校企合作的典型实例。思科公司为网络学院的学生提供免费的英文原版教材,并充分利用先进的 Elearning 教学手段保证提供最新的网络技术。但是网络技术只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依赖于先进的实验环境进行技能训练。从 2002 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思科网络学院成立开始,就在广泛争取网络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确保学生在真正的网络环境下提高自己对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建成在国内高校领先的、涵盖目前网络领域的路由与交换、网络安全、服务供应商、无线、语音和存储等全部方向网络实验室,为自己及兄弟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优越的网络实训环境。思科网络技术实训室也先后被评为“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 、 “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广东省高职高专实训基地” 。以下就是几年来思科网络技术实训室的建设历程: (1)2002 年充分利用教育部 150 万专项资金建立当时国内领先的思科网络实训室,购入设备包括 44 台 261 IXM 路由器、2 台 3640 路由器、14 台 2950 交换机和 2 台 3550 交换机,满足 CCNA 和CCNP 的实验要求,为思科网络学院的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优越的实验环境。 (2)为了鼓励学生冲击 CCIE 顶级认证,于 2004 年花费 35 万元构建了完整的 CCIE(路由交换)实验平台,同年 2001 网络专业的两名同学通过 CClE 认证考试,在社会和高校引起强烈反响。 (3)200l 级网络专业的学生通过 CCIE 认证考试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片 j,整个专业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空前高涨,已经有更多学生准备向 CCIE 认证发起冲击,虽然当时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可以基本满足学生们学习的要求,但是时间安排却非常紧张。整个实训室安排的课程包括 CCNA、CCNP、网络互联技术、高级路由技术、局域网技术、网络实训,从周一到周日,从白天到晚上,课程安排的满满的,学生根本没有办法做实验,甚至老师备课都成为问题,这引网络技能提升要靠充分的实验时间作保证是完全相反的。针对这种情况,2005 年购买了 14 台访问服务器构建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 24 小时全天候的实验环境,有互联网的地方,学生就可以登录实验室进行实验。 (4)当前的企业对交换技术的需求很迫切,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之后,2005 年底花费 50 万购买了 20 台 3560 交换机,确保了学生可以批量进行交换部分的实验,同时购买 10 台最新的主流 2821 路由器,确保学生可以操作和调试市场上最新的、最主流的网络设备。 (5) 网络安全是当今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也及时跟进最新的主流网络安全技术,于 2006 年再次投资 50 万构建了 CCIE 网络安全实验平台,让学生向安全方向的 CCIE 发起冲击。 (6)语音和无线是即将兴起的热点,2006 年投资 15 万构建语音实验平台。 (7) 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加强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2007 年投资 130 万对思科网络技术实训室进行扩建,包括语音、安全和无线设备的采购。 (8)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思科网络技术实训室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3 校企合作下的思科网络学院教育项目促进了教学改革 有了功能强大的实验环境,再加上思科网络学院教育项目的引入,带来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改革的春风。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思科网络学院课程采用全球统一的英文原版电子课件,由强大的美国思科系统公司做技术后盾,教学内容每三个月动态更新,学生可以第一时间学到最为先进和实用的网络技术了,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把引进先进的英文原版课程和自编教材有效结合,使我们的教材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已经出版了网络互联技术 、 网络设备互联技术和思科网络实验室路由交换实验指南3 本专业教材。基于 E-learning 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紧跟世界潮流。同时针对双语教学等多方面的教学改革课题(包括国家、省、学校级别)不断获得立项。 (2) 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 思科网络学院教育项目促进了课程建设, 网络互联技术于 2006 年建设成国家精品课程。同时师资力量不断加强,已经培养了多名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其中3 名教师获得 CCIE 认证。 4 CCIE 培养模式的探索 思科职业证书计划(包括 CCNA、CCNP 和 CCIE,级别从低到高,难度不断加大) ,是当今 IT领域认证考试最为成功的典范,经过 5 年的探索,对于 CCIE 培养模式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CCIE 的培养过程 学生大一开始学习网络技术,掌握了基本的网路知识后,在大二上学期,开始学习CCNA 课程,整个学习持续一个学期,共计 120 学时,学生可以具备中小型网络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能力。大二的寒假和第二个学期,一些成绩比较突出,对网络又感兴趣的学生,开始学习 CCNP 的四门课程,共计 210 学时,学生主要学习了高级路由协议和路由优化、网络安全、QOs 和交换技术等,具备了大中型网络的设计、配置和调试能力。大二的暑假是 CCNP+的课程,共计 20 天,主要内容是网络技术的提升、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的攻击训练、综合实验训练和新技术讲座,为最后冲击 CCIE 认证作好充分的准备。大三上学期的前 2 个月,开始准备 CCIE 的笔试,通过笔试后,开始预定实验的位置和日期,然后开始全力准备 CCIE 的 Lab 考试,一般要经过 4个月的训练,学生可以参加 Lab 考试,大概在大三的下学期陆续的通过 CCIE 认证,获得IT 领域的金牌认证。 (2)CCNA 职业认证证书情况 在网络 200l 级至 2005 级学生中进行了教学试验,共进行 5 轮,与 2000 级相比较,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如表 1。而 OO 级只有 5 个人通过了 CCNA 考试,因为当时还没有进行校企合作,也没有引进思科网络学院项目。 (3) 批量生产 CCIE 2001 级的两位学生通过了 IT 领域的金牌认证CCIE 的认证考试,获得了“互联网络专家”的称号,登上了网络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为后面的学生树立了奋斗目标,截至 2007 年,已经有 71 名学生通过了 CCIE 认证考试,领跑国内高校,而在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 只有区区 2000 人通过 CCIE 考试,在校大学生更是为数不多,更有一位同学通过了 CCIE 的三个方向 (路由交换、安全和服务供应商)的考试,而全球通过的人数只有 100 多人。这件事在国内高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媒体(包括报纸、网络和电视)都报道了此事。 (4)就业情况跟踪 通过 CCNA 的同学无疑获得了就业的敲门砖,而通过 CCIE 认证的学生在就业时候的优势是明显的,大部分都在知名的网络公司任职,待遇甚至超过了研究生,而且绝大多数同学在工作岗位表现优秀,很快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更有表现优秀的学生被派往国外工作。 5 结束语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全力加强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校企合作是值得提倡的,在这一点,思科网络学院教育项目无疑是典型的、成功的,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吻台的。这不仅促进了网络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何做好示范作用,加强和兄弟院校在网络人才培养的沟通和交流,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 摘要: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 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师应如何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更新理念,加强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高职 C 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高职教育;C 语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1 引言 语言具有强大的功能,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同时 C 语言又是理想的结构化语言,可以作为部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描述语言,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等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因此,国内很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专升本等考试也都将 C 语言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因此,学好 C 语言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需要。 近几年来,笔者先后承担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高职专业的 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学生普遍认为 C 语言枯燥难学、概念复杂、容易出错,学生的畏学、厌学情绪使得教学过程困难重重。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 下面就 C 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2 高职 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现状 2.1C 语言自身的特点造成学习困难 C 语言具有数据类型和运算符丰富、语法限制不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可由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等特点。然而,上述特点既是 C 语言的优点,也是 C 语言学习的难点。运算符丰富这一特点虽然方便熟练掌握 C 语言的用户使用,可对于初学者来说,却是增加了学习难度。例如自加 (+) 和自减 (-) 运算符,虽然能简化程序和提高运算速度,但+/-运算符只能对变量进行运算,并且运算符前置和后置的效果不一样,初学者在编写或分析相关程序时往往会出现错误。再比如语法限制不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这一特点,往往造成学生弄不清哪种表示是正确的,增加了程序理解的难度。所有这些都说明 C 语言的特点给初学者带来了较大的难度。2.2 高职学生学习 C 语言的预备基础知识薄弱 从实际教学经历来看,制约高职学生学习 C 语言的因素主要有四点: 1) 计算机基础差。尤其是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受学习条件限制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较少接触计算机。 2) 逻辑思维能力差。C 语言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程序分析、设计和调试能力,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许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不足,造成编程时逻辑不够严密。 3) 英语基础差。计算机高级语言普遍使用英文,部分英语基础差的高职学生往往望而生畏。 4) 数学基础差。C 语言教程编排和例题分析与数学知识有着紧密联系,导致学生感觉难学。 因此,要学好 C 语言,首先必须克服上述四个制约因素。 2.3 传统的 C 语言教材忽视了学习者之间的差异 传统的 C 语言教材,针对某个具体教学内容通常采用 “提出概念-解释概念- 举例说明”的组织形式,侧重知识的学习,从原理入手,注重理论和概念。然而,高职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因此目标侧重于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对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应该以应用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所以,具体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应该是“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概念或一般规律” ,这种方法对侧重应用的高职学生是行之有效的,减小了学习 C 语言的入门难度。1、2 2.4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以往的 C 语言教学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布置作业及实验为辅,是典型的 “教师本位”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注重教的原发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是单向的,部分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很容易养成依赖教师的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2.5 实践性教学薄弱 只有在上机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如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才能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可在 C 语言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实验没有把编程思路和程序测试放在首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2) 实验内容针对性不强,基本上都是立足于 C 语言本身的一些语法规则,和实际开发脱节,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3) 受“在学校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毕业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 2.6 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方式方面,以往的 C 语言程序设计主要以笔试考核为主,操作考核为辅甚至完全不作操作考核,形成了一种片面的应试教育4,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也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满足于考试及格就行,从而失去了学习 C 语言的本意。 3 高职 C 语言教学改革的探索 3.1 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院校都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谭浩强编写的C 程序设计 ,该书内容较多,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确定讲授重点,突出教学的先进性和应用性。 C 程序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 C 语言基本语法、程序设计思想和程序调试方法。语法是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在介绍语法时应该重点讲清楚那些对后续章节影响较大、且在实际编程中使用较多的语法。在编程方法的介绍中,以实用技术为主线,讲解菜单、排序、检索、统计等技术。教师授课时要注意突出解题思路,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数据结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 ,实现课程的 “程序设计”目的。 3.2 注意学习对象的差异 语言的学习者一般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学生还学过其它计算机高级语言,如 BASIC 语言等。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职学生,由于他们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而且他们毕业后将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可以侧重于结合实际应用,讲解语言的编程技术和解决应用问题的编程技巧,以及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编写系统软件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则以应用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之后,能够用语言编写适用于本专业的应用软件。5 3.3 改革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摒弃单一的“教师- 黑板-教材”教学方式,将课堂学习和网络教学、CAI 教学、个性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分层次实践教学”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又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从而最大限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由于学生在预备知识、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计算机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不让问题积压。 3.4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具体措施如下: 1) 推广案例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把学生从被动的“听”和“看”引导到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组织老师研究同一课程的不同章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课堂信息量,提高授课效率。 4) 在授课过程中及时演示一些 C语言编写的优秀程序软件,以讲解程序为主线,使学生真正学到好的编程思想和编程方法。5)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设“C 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资源库,搭建教与学的平台。 3.5 重视上机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 上机实验是计算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学习要求布置好上机作业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有条件的话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由教师设计长期任务与短期任务相结合的上机内容,以一个大题目作为综合任务,再按不同功能模块分解成多个短期的小任务。每一章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一项或多项编程任务,而各章的编程任务再组成一个较大型较复杂程序。这样可以使学生在 C 语言课程的学习中始终有一个总任务驱动,同时在多个短期任务的引导下,体验着一次又一次迈向成功的喜悦。程序设计技能的培养只有通过大量的编程训练和上机实习才能获得,为此,必须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程序的编辑、编译、调试和运行实践。6 3.6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以往的 C 程序设计考试大多采用笔试,有些学生尽管在考试中成绩优秀,却编不出一个简单的程序。针对这一现象,可以考虑使用无纸化计算机考试系统上机解题,并在考试中加大操作题和综合题的分数比例,加强考试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学生最终的课程成绩按平时 (包括作业和上机练习) 占 40%,期末占 60%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平时认真学习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平时不用功,考试临近时“抱佛脚”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但现实中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等因素千差万别,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唯一的原则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意从 C语言的特点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程序设计的思想,传授程序设计的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Explore on the Reform of C Language Teaching of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D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028,China) Abstra摘要: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是电子商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当前的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培养却有着师资严重缺乏、培养方向模糊、课程设置欠佳、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等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整体规划课程教学、强调实践和练习、鼓励创新、拓宽培养层面等方面着手,就在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方法上的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电子商务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1 前言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4-2005 年) ,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但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比较显著的一点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支持能力低” ,而这首要对应的就是我国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的质量还比较低。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是基础性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善于理解商务需求,懂得“如何做”电子商务,能够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和满足。然而,我国当前的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培养却有如下问题: (1) 师资严重缺乏。大多数师资是从计算机、网络或其他专业转移而来,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目前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很不系统,很不深入,再加上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务的经验,不少师资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显得勉为其难,而对于培养对象的动手实践能力则更是鞭长莫及了。 (2) 培养方向模糊。许多培养单位甚至不能很清楚地说出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究竟能够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提出培养目标宽泛,试图培养出“万能的”电子商务人才,如前所述,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3) 课程设置欠佳。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的广泛、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 (4) 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授完毕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之后,学生还是很难具备切合实际、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开发能力,这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2 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实践 2.1 整体规划课程教学,逐步推进实践培养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实际工程的设计能力和实现手段。但是如果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片面化、过于细化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对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规划,为整个课程教学设计层层推进的实践性作业。我们可以将实践教学设计成三个阶段:基本技能的培养、模块设计开发能力的培养和系统整体设计开发能力的培养。第一阶段主要通过单节课程的实践性作业,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则通过期中阶段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对于特定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从而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部件设计能力,形成良好的软件工程管理、开发习惯;第三阶段则通过期末的大作业,综合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从需求制定、系统设计、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给学生提供思考、钻研、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将整个学期的课程作业从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中划分出来。在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时,确定一个完整的应用场景,根据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化,从该应用场景分划出来相对应的应用问题,并作为每节课程之后布置的作业。以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购物网站为例,可以从中划分出如下几个部分:电子商务系统概述及特点分析、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与设计、web 应用开发技术及数据库开发技术、开发环境搭建和常用工具介绍、中间件技术与购物车开发、网站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安全技术等,相应地,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的作业:电子商务购物网站的特点、使用 UML 工具完成网站的规划与设计、HTML、XML、ASP.NET、JSP 及脚本语言开发技术,应用服务器的使用、EJB 开发技术及.net 开发技术、网站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问答等部分,在课程进行到相应阶段时,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这样学生既可以在学习该部分知识的时候通过实践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各个部分的知识沿着一条主线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电子商务开发技术体系。在学期末,则可以将全部的开发技术予以整体运用,让学生开发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2.2 授课结合实际案例,作业联系实际应用 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每一节课程,都涉及到一定范围的技术知识,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地讲授给学生,则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更不能激发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开发的兴趣,从而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运用这些知识。为此,可以在课堂讲授中根据具体内容,准备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由这些项目深刻的体会技术的应用。而在布置每节课的课后作业时,可以联系实际的应用,灵活地设计一些小的功能模块,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些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从而培养学生的模块分析、设计、开发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应的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授电子商务开发的前台技术时,可以在介绍完 HTML、CSS 、JAVASCRIPT 等开发技术之后,结合目前流行的 Ajax 技术应用,如 gmail 等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布置作业,由学生依据兴趣学习 Ajax 技术,并自向选择相应的开发工具包开发出一个简单的应用。在讲授基于组件的开发技术时,可以布置作业,由学生自行选择开发工具和应用服务器,使用 EJB 技术开发一个具有浏览商品、向购物车中添加商品、查看购物车、生成定单的一个基本的电子商务应用。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可以通过相对独立而且规模合适的功能模块,来提升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实际的开发动手能力。 2.3 鼓励学生创新,拓宽培养层面 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期末的大作业是对学生的综合考察和训练,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训练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开发实际应用系统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项目设计、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一个设计合理的大作业在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举例来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搜索引擎的广泛应用,商品搜索也成为一个非常流行而又实用的应用方向。在课程进行到接近结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这样一道课程作业。 针对同一商品: 通过国内各比较购物网站进行搜索,对比较购物网站提供的服务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1) 搜索结果获得时间(大概估计即可) 、能否搜到结果、搜索到的结果个数 2) 比较方法(如只提供搜索,还是搜索和比较兼顾等) 3) 界面是否友好 4) 对用户的决策所能够提供的信息具有何种程度的完整性 5) 对各项指标的评比最好通过表格方式表示 商品名称: 6) 给出你自己的评价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目前最前沿的技术应用,又能够通过实际的调研来了解各个应用产品的同异,并且运用自己学过的电子商务知识来深入思考这一类电子商务应用的模式和特点,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应该怎么样运用技术知识来实现这样的应用,甚至自己动手进行开发。 除了要训练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学期末的大作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由市场出发,以一个创业者的角度去寻找合适的题目,并运用自己学到的开发技术进行系统开发。这样,技术类课程的培养层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 3 总结 总之,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要求知识性和技能性紧密结合,其实践性非常强。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合理、科学地设置实践内容,让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系统地、联系实际应用地获取开发技能。我们要把最新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真正为电子商务应用推广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突出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本文出自: 计算机毕业网 1 商务部. 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4-2005 年). 2 向琳,张展,罗丹彦,左德承,曲峰. 设计性实践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 计算机教育, 2006,(4). 3 陈清华.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2). 作者联系方式 电话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建构主义的操作系统实验教学策略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情景设计、实验教学方法设计、实验效果评价设计,并以支架式建构方法给出了进程通信实验的过程及步骤。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操作系统;建构主义;实验 “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与实验一直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计划中占据重要位置,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摸索了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实验的一些方法,提出了操作系统实验的教学模式。1 建构主义指导实验的理论和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实验,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做实验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要把当前实验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做实验动机; 通过创设符合实验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相关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实验知识的意义;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实验(开展讨论与交流) ,并对协作实验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努力创造条件,更多地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从而形成一种更好地教育教学效果。就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的教学与实施而言,实验本身要求要在一定的情境之下才能开展,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完成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实验操作验证、对实验结果或现象的仔细观察、分析来形成新的认识,加深对实验原理、该实验所反映出的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2 建构操作系统实验的设计 2.1 实验教学策略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操作系统实验可依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以下两种教学策略: (1) 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1。实验教学中教师围绕当前实验主题,按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然后可以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实验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策略主要应用在设计性实验。 (2) 抛锚式教学策略 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 ,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1。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具体的实验情境里,选择出与当前实验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给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建构模块,通过协作学习来解决问题。这种策略主要应用在验证性实验。 2.2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实验课程目标和学生的特征决定的。操作系统实验课程目标是:通过实验的练习,掌握操作系统相关的基本原理和调度算法,掌握现代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并具有动手设计相关功能的能力。因此,操作系统实验内容的设计应以培养学生设计现代操作系统特征的思想和方法为主线,培养学生设计和验证相关功能为主要目的。设计教学实验内容的时候,我们从基本功能的设计着手,用结构化设计的思想培养学生系统设计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建构能力以及学生的特征,我们将操作系统实验分层设置,分为验证实验和设计实验,验证实验部分是操作系统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设计实验则由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的选择设计路线和方法。 2.3 实验教学情景的设计 目前实验室只有微机没有多用户环境的计算机,不能提供真实的情景实验环境,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我们引入虚拟操作系统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完成实验的最终建构。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景,通过网络搜寻,得到许多不同情景的应用实例、设计方法和有关的信息资料等等,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和探索。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依据实验内容创设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在实际情景教学中,应该营造同学间的互动、交流氛围,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同时为学习者提供有援学习环境,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应给予有效的援助和支持4。 2.4 实验方法、协作实验的设计通过实验内容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实验背景、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等内容。通过演示实例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有感性认识,并引发对提出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地实验,自主探索,在真实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 在真实实验过程中,提倡学生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进行组内和组外讨论交流,老师只在学生协作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控制。教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彼此的感受,能达到共同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展开讨论、平等交流。在实验的各个阶段中不断反馈实验信息,教师针对反馈信息迅速分析出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疑点难点,将这些疑点难点提出来,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这样达到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知道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实验的真正目的。 2.5实验效果评价的设计 在实验结束后,老师结合理论技术对实验情况和实验目标作出一个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老师评价要有艺术,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着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学习的胜利者。教师就实验的重点内容和疑点难点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重新对原先探究的实验内容进行梳理、回顾和总结。 学生将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实验知识和数据进行整理,做出实验报告。报告中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的启发和感想,自己对知识的创新,甚至后续的探究问题。教师给出评价,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设计性实验。 3 建构操作系统实验实例 课程实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验不仅仅是对理论的验证,重要的是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包括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等。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理论过程的理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达到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对于操作系统课程,如果只是在课堂讲授操作系统概念、原理和结构,没有十分有力的实践环节加以配套支持,学生学完操作系统后仍然对操作系统究竟如何实现感到茫然,难于真正掌握其设计技术。基于建构理论和原则,以建立多用户文件系统管理为例,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建构设计。设计过程中采用支架式建构方法,如图 1 所示。 (1) 进程通信的工作方式 建立基于消息缓冲通信,设计客户/ 服务器处理方式。通过客户和服务器进程的设计,模拟进程请求发送的工作过程,加深对操作系统结构、进程的运行、进程通信、线程等概念的理解。客户进程对文件系统操作提出请求,服务器进程实现对文件的操作5。 (2) 进程通信的层次建构 实验的层次建构如图 2 所示。 (3) 进程通信的数据结构 消息缓冲通信涉及的数据结构有:消息结构(发送消息的进程标识符、消息长度、消息正文、消息缓冲区的指针) 、进程控制块(消息队列队指针、消息队列互斥信号量、消息的个数) 。设计中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以数据结构课程中学过的知识选用适当数据结构来组织数据、存放数据,可以是线性表、队列和数组等。探索开始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4) 进程通信的实现 实现过程就是按照实验计划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消息缓冲通信的功能,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和素质特点,使用消息传递机制的系统调用,以合适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发设计并在 Linux 系统下实现。 (5) 实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根据实验建构的方法、实现的功能、需求的满足给与评价定位。效果评价的重要意义在于依据实验任务完成的情况分析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现技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和长处,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创造出一个开放式的评价机制。学生在交流和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使实际问题解决的质量和效果得以升华。通过多设计、多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结束语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为高校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愉快中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学习摘要:本文结合校级教改课题,在强调了“C+程序设计”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践环境,实践内容的安排原则,实践内容的三个层次等方面的改革做了探讨。以期能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程序设计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 1 引言 “C+ 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数据结构” 、 “数据库” 、 “软件工程”等专业必修课的先修课程,在整个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一般是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编程还很陌生,加之 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使之成为一门比较难教和难学的课程。因此,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比较关注的研究课题。 “C+程序设计”课程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性,更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将直接影响着理论教学的效果。因此,本文就教学过程中如何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使学生能较快而扎实地掌握“C+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并具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实践能力,结合校级教改课题“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系列课的建设与改革” ,主要针对实践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整体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2 实践环境 目前,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大多选用的是比较流行且较为成熟的 Visual C+ 6.0 作为程序的集成开发环境。需要注意的是,C+语言本身的开发平台是 DOS 的,而不是 Windows 的。Windows 平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程序框架,但是初学者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到程序框架上去,从而很难学好 C+的基础知识,因此在 C+语言的实践过程中,应该采用 Visual C+ 6.0 中的控制台方式,在学习 MFC 编程的时候,再使用 Visual C+ 6.0 中的 Windows程序框架。 3 实践内容的安排原则 在实践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应少一些验证性的实践内容,多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内容。 (2) 实践的内容不仅要有针对性,更要能紧密联系实际。实践决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法而设计,更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的内容尽可能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设计、编程,教师在实践中仅起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实践,不但对于课堂学过的内容进一步巩固,而且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实践内容的三个层次 对于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从以往的验证性实验居多的情况下,应逐步改进为将本课程实验分为三个层次,即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完成全部实验过程,以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深化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使学生获得实验基础训练。如,熟悉 C+程序的运行环境、运行一个 C+程序的方法、数据类型与表达式等。 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给定题目和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选择相应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独立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并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编程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都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独立思考,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比较活跃,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如,程序的控制结构、函数的使用等。 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基础性实验原理、编程过程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优化组合、综合应用的实验。此过程不仅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编程方法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比如将类和对象、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的思想集成在一个综合的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实验中完成。 其中,验证性的实验尽量少一些,可以设在开始的 12 个实验中,每个实验中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让学生有章可循的进行实验;设计性的实验居多,只给出问题的描述和重要知识点的分析,由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相应的任务;综合性的实验可以设在最后的 12 个实验中,将本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 另外,在每次实验结束时,对实验内容进行验收,并将实验的完成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中,这样做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课程设计 在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中,除了设置 20 学时的实验外,还针对 Windows 应用程序安排了 1周的课程设计。对于这 1 周的课程设计,我们采用的是研究型学习方法,由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针对老师给定的题目或自选题目,进行相关的调研工作,进而完成相应的系统分析、设计、实现以及测试的相关任务,强调学生参与程序开发的全过程,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系统的总结和真正的融会贯通。 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注意是不要在整个课程设计完成之后才让学生提交一份综合的报告书,这样一方面同学不注意积累阶段性的成果和文档,最终造成实习报告书的不完整;另一方面,有些同学会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计划性,前松后紧,以致最终敷衍了事,没有真正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因此,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分阶段布置任务,并让学生分阶段地提交相应的文档和实习成果,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真正实现课程设计的目的。 5 改革的效果 对于本次“C+ 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北京林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05 级 1、2、3、4 班中进行了实践,实践后达到了以下的效果: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了语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常见的程序设计的算法,并能通过算法来进一步理解语法。 (2)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