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_第1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_第2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_第3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_第4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医师:刘海龙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概念 流行病学特点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概念概念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指由于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TIA一般特点发病人群:老年人( 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危险因素: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持续时间:一般持续 10-15min,多在 1-2h内恢复不超过 24h;体征及影像学:不遗留神经功能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无责任性病灶。流行病学特点2010年我国 TIA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标化的 TIA患病率为2.27%,知晓率仅为 3.08%,在整个 TIA人群中,有 5.02%的人接受了治疗,仅 4.07%接受了指南推荐的规范化治疗。研究估算,全国有 2390万 TIA患者,意味着 TIA已成为中国沉重卒中负担的重要推手。根据国内外经验,对 TIA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卒中风险,也是减轻卒中疾病负担的最佳方法。2016年 5月 中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诊治指导规范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1、微栓塞来源于颈部和颅内大动脉,尤其是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栓子脱落或心源性(房颤)的微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入脑中,阻塞远端血管引起临床症状。当微栓子崩解或向血管远端移动后局部血流恢复,症状便消失。2、血流动力学改变各种原因引起颈部或颅内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当出现血压低或血压波动时,狭窄部位远端血管的血流减少,可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当血压回升后局部脑血流恢复正常, TIA的症状消失。3、血液成分改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4、其他脑盗血综合征、脑血管痉挛或受压。临床表现TIA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或视网膜功能缺损,一般多在 1-2小时内恢复,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多有反复发作病史,每次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更易出现反复发作TIA具有 发作性、短暂性、可逆性、反复性 的临床特征,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颈内动脉系统 TIA椎 -基底动脉 TIA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TIA常见症状:肢体单瘫、偏瘫、面瘫,单肢或偏身麻木 ;特征性症状:眼动脉受累 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朦或失明;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可能出现症状:病灶对侧同向性偏盲临床表现椎 基底动脉系统常见症状:眩晕、恶心、呕吐,大多数不伴有耳鸣;(脑干前庭缺血)少数伴有耳鸣(迷路动脉缺血)不伴有其他后循环缺血症状的孤立性眩晕多数不是TIA特征性症状:交叉瘫及交叉性感觉障碍;一侧或两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大脑后动脉缺血)可能出现的症状:复视、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及平衡障碍,意识障碍等;辅助检查一般检查:评估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能及快速血糖和血脂测定。血管检查:应用血管成像技术( CTA)、磁共振血管成( MRA)、血管超声可发现重要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全脑血管造影( DSA)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和颈动脉支架治疗( CAS)术前评估的 金标准。侧支循环代偿及脑血流储备评估:应用 DSA、脑灌注成像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CD)检查等评估侧支循环代偿及脑血流储备,对于鉴别血流动力学型 TIA 及指导治疗非常必要。辅助检查易损斑块的检查:易损斑块是动脉栓子的重要来源。颈部血管超声、血管内超声、 MRI 及 TCD 微栓子监测有助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进行评价。心脏评估:疑为心源性栓塞时,或 45 岁以下颈部和脑血管检查及血液学筛选未能明确病因者,推荐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和(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可能发现心脏附壁血栓、房间隔的异常(房室壁瘤、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二尖瓣赘生物以及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等多栓子来源。诊断 多数患者就诊时临床症状已经消失,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中老年人突然出现局灶性脑损害障碍症状,符合颈内与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分支缺血后表现,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完全恢复,应高度怀疑 TIA,如头颅 CT及 MRI正常或未显示责任病灶,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 TIA。诊断步骤:是否是 TIA? 哪个系统 TIA? 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TIA危险因素评估( ABCD系统)ABCD评分系统危 险 因素 ABCD分 值ABCD分 值ABCD分 值ABCD-I分 值年 龄 ( A) 60 1 1 1 1血 压 ( B) 收 缩压 140或舒张压 90 1 1 1 1临 床症状( C) 单侧 无力不伴无力的言 语 障碍21212121症状持 续时间 ( D) 60分钟10-59分钟21212121糖尿病( D) 有 1 1 1双重( 7天内) TIA(D)有 2 2影像 检查 ( I) 同 侧颈动 脉狭窄 50%DWI检查出现高信号 22总 分 值 0-6 0-7 0-9 0-13ABCD评分:低危: 0-3 中危: 4-5 高危: 6-7TIA 早期诊断与评价指导规范:TIA 发病后 2 7 天内为卒中的高风险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以 ABCD2 评分分层以及影像学为基础的急诊医疗模式,尽早启动 TIA 的评估与二级预防。新发 TIA 按急症处理,如果患者在症状发作 72 小时内并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建议入院治疗:( 1) ABCD2 评分 3 分;( 2) ABCD2 评分 0 2分,但不能保证系统检查 2 天之内能在门诊完成的患者;( 3) ABCD2 评分 0 2 分,并有其他证据提示症状由局部缺血造成。对新发 TIA 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及评估新发 TIA评估鉴别诊断部分性癫痫:一般表现局部肢体抽动或肢体麻木、针刺感,持续时间短,脑电图可有异常; CT或 MRI可见局灶性病变;梅尼埃病:中年人好发,反复发作性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可持续数小时,一侧耳鸣,耳内闷胀感,有自发性眼震,冷热水实验可见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PPV):发病率高,多与头位变换有关,发作持续时间短,多数小于 1min, Dix-Hallpike位置实验有助于诊断;偏头痛:起病多在青少年,多有家族史,常有视觉先兆其他:多发性硬化,占位性病变,低血糖,低血压,慢性硬膜下血肿,小灶性脑出血等药物治疗 治疗决策原则:个体化、整体化治疗药物: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2、抗凝治疗;(心源性)3、钙拮抗剂;4、其他: 中医中药降纤药物;TIA心源性 TIA 动 脉源性 TIA抗凝 抗血小板治 疗低灌注 TIA 栓塞性 TIA1、停用降 压药2、 扩 容 剂3、血管内治 疗1、双重抗血小板2、他汀 类药 物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非心源性 TIA主要药物阿司匹林: 50-325mg、 qd、 po或氯吡格雷: 75mg、 qd、 po;对于发病 24小时内且 ABCD评分 4的患者,可给予双抗,双抗治疗 21天,此后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的一线用药 ;发病 30天内、存在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 70%-99%)的患者,给予双抗, 双抗治疗 90天;此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的一线用药;非心源性 TIA患者,不推荐长期进行双抗治疗;抗凝 心源性 TIA对于伴有房颤、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人工机械瓣膜等 TIA患者,建议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因华法林起效缓慢,可先给予肝素,待华法林充分发挥抗凝效果是停用肝素,华法林用法: 1-3mg、qd、 po, 3-5天后可改为 2.5-5mg维持;监测 INR控制在: 2.0-3.0;有出血倾向、溃疡病、严重高血压及肝肾疾病的患者禁忌抗凝治疗。钙拮抗剂及其他钙拮抗剂能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药物有:尼莫地平: 20-40mg、 tid、 po盐酸氟桂嗪: 5-10mg、 qn、 po其他: 1、应用中医中药,改善循环药物;2、血纤维蛋白原增高可用降纤药物如:巴曲酶、降纤酶 病因治疗对 TIA患者应 积极查找病因 ,针对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 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血脂异常 等进行积极干预,养成良好生化方式,合理运动、避免吸烟、酗酒,适当降低体重等 。病因治疗控制血压:一般目标: 140/90mmHg,理想目标 130/80mmHg控制血糖 :空腹 7.0mmol/L;餐后 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 7%以下;控制血脂:应用他汀类药物将血清 LDL-C水平降至 1.8mmol/L以下;不能达到目标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