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在互动中提高效率_第1页
让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在互动中提高效率_第2页
让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在互动中提高效率_第3页
让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在互动中提高效率_第4页
让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在互动中提高效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在互动中提高效率摘要:课堂有效互动作为课堂教学改革倡导的一个价值取向,已经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行为。笔者针对以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依据课堂有效互动的基本理念,就如何找准课堂互动切入点,激发互动兴趣;创设课堂互动共鸣;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互动乐趣;设计问题,推动互动深度;调控课堂,激发互动思维等五个方面优化教学互动策略,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关键词:数学 课堂 有效 互动在教育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2 年是我省中小学教学改革最为活跃、推进最为迅速的一年。韩平副厅长在省第一次“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交流研讨会中指出, “转变育人模式的关键是深化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的着力点应该在课堂,要着力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我市也提出以“快乐学习智慧教学品质管理”为目标,在详细调研后,提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即“三自” (指学生方面:自主学习、自发探究、自我巩固) 、 “三导” (指教师方面:指导学法、引导探索、辅导构建) 、 “三协” (指师生方面:协作学习、协作探讨、协作反思) ,作为今后课改的指导思想。课堂有效互动作为课堂教学改革提倡的一个价值取向,已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行为,正是这种教学方式使整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满活力,从而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单调、沉闷和程式化,使数学课堂教学从预设性教学程序走向生成性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充分凸现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可以说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活动。当前,课堂教学互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正被广大教师广泛运用,其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这无疑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但综合以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情况,明显地存在着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不理想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一方面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互动正确和深层次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失当和调控能力不知。基于这一分析,如何优化教学互动的策略和提高自身的课堂互动调控能力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就上述这两个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一、 要熟知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三大理念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教学的“高耗低能”的现状一直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善。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执教者没有从以解读文本为主的师生单一互动走向“以生为本”的多维互动,未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彰显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 强调的基本原则,确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理念。(一)以生为本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 强调,初中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课堂教学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学初中数学论文2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二)方法整合的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 指出:“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 ”这要求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授操练产出”的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来组织活动,安排学习内容,通过任务来驱动数学教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任务上,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三)课堂活力的理念课堂活力是学生在交替的思维、谈论、运算中形成的思想力,是学生在互动中焕发的创造力,它能促使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方法与途径教学实践表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有效教学互动的前提。因此,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是教师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仅仅依从于寄出的需要与教师的主观臆断出发,就必然失去对学生的关注,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失去兴趣。只有把学生的责任和快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使教学进入更高的境界。这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 找准切入点,激发互动兴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智力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爱好、性格特点等。找准切入点,激发互动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互动的关键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具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同时,也在数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此,除了注重利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学习外,应更多地运用符号、表达式、图象等数学语言,联系数学研究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提出数学问题,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字母表示什么”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搭一个正方形需要 4 根火柴棒。(1)按照图中的方式,搭 2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几根火柴棒?搭 3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几根火柴棒?(2)搭 10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几根火柴棒?(3)搭 100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几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4)若用 x 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 x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几根火柴棒?与同伴进行交流。(5)根据你的计算,搭 200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几根火柴棒?3在搭 2 个、3 个、10 个正方形时,学生们可能会具体数一数火柴棒的根数,但当搭100 个时,学生就需要探索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火柴棒根数的变化规律。规律是一般性,需要用字母表示。根据不同的算法,学生可以得到 4 种不同形式的表达式。用代数式表示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由代数式求值和利用数学公式求值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二) 创设情境,唤起互动共鸣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情感实际相联系的情境是实现有效教学互动的着力点。数学教学表示单纯文本的展示与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要创设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汲取学生切实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学习的能力才会提高。因此,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不断地设置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引发情感共鸣。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任务,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来。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认知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演得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如在教“一元一次方程”时,安排了一个“猜纸牌”的游戏:请学生把他手中的纸牌乘以 8,再减去 2,然后叫他说出所得的结果,依次猜测出其手中牌,倘若某学生所得的结果是 46,通过解方程 8x-2=46 得x=6。即“猜出”这张牌是 6。这个游戏游戏对初一学生来说,在老师“猜”对几个学生手中牌后,学生对教师“本领”甚感惊呀,此时教师顺势推出“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求知欲也大大激发。(三) 联系生活,感受乐趣生活就是教科书,学习的知识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使个体的人在未来的人生中更好地生活。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在备课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兴趣,要充分考虑课堂互动可操作的前提下,促使学生用数学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以达到培养学生逐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积极采用旨在让学生感受互动乐趣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的教学手段,较多地运用讨论和辩论等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例如,在教“一次函数”时,安排这样一个例题:某果品公司急需将一批不易存放的水果从 A 地运往 B 市销售。现有三家运输公司提供的信息如下:运输单位 运输速度(千米/小时)运输费用(元/千米)包装与装卸时间(小时)包装与装卸费用(元)4甲公司 60 6 4 1500乙公司 50 8 2 1000丙公司 100 10 3 700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若乙、丙两家公司的包装与装卸及运输费用总和恰好是甲公司的 2 倍,求 A、B 两地的距离(精确到个位) ;(2)如果 A、B 两地相距 S 千米,且这批水果在包装与装卸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为 300元/小时,那么要使果品公司支持的总费用(包装与装卸费用、运输费用、损耗三项费用之和)最小,应选择哪家公司?像这类决策型问题,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何确定最佳方案,所考虑的相关因素比较复杂。如本题,要选择一家费用最省的公司,就必须考虑两地的距离、行车的速度、运输的单价,包装与装卸的时间、包装与装卸的费用等等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还是经过命题者筛选并简化后给出的,倘若只给一个课题,要你通过社会调查获得相关信息,然后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它,问题就会变得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另外,当一个主题干之下有多个小问题时,前一小题的结论往往可以作为后一小题的条件加以利用。但本题却不同,倘把两地的距离 217 千米作为第二小题的条件,则只有丙公司一种选择。这一答案是很不完整的。第(2)小题的另一特点是得到结论时需要分情况讨论,学生往往缺少这方面的训练,从而觉得困难。从题目所提供的信息看,丙公司包装与装卸的费用低,但运输单价高,前者是一次性的,而后者将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越来越重要,因此从直觉就可以判断,当运输距离较短时,选择丙公司为好,当运输距离较长时,不宜选择丙公司,所以必须分情况讨论。因为来自生活,学生有话可说,在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受人关注,尊重的喜悦与自豪。这样的生生互动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踊跃参与,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使课堂呈现出一个多元立体互动的鲜活局面。(四)探讨问题,推进互动深度教学互动起源于问题,问题推动了教学互动,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来达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问题应当是明确、具体、可感的,学生可以不必为琢磨问题的内涵而费尽周折,可以直接关注为问题所导向的学习领域或学习空间,只有这样的问题才有利于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直接切入,使教学互动不偏离主题。其次,问题应当是有思维价值的,需要学生经历真实的思考,同时又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否则,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问题与教学目标的沟通与联系,不要为提问而提问。如在讲授七年级下第七章第四节“镶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师可让学生先准备一批形状、大小一致的不规则四边形,采用学生自行镶嵌,教师对小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点评。在操作中,学生对不规则四边形可以镶嵌甚感不解,教师借机引导,使学生明白:同一顶点的四个角刚好看成是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而它的内角和是 3600,这种镶嵌的方法使图形既不重叠,又不留空隙,学生明确镶嵌的本质之后,教师可适时组织讨论:任意三角形可否镶嵌?还有什么正多边形可单独镶嵌?正五边形可以吗?(因为正五边形每个内角 1080,三个内角之和是 10803=3240,还留 360的空隙,故而不可以镶嵌) 。5若用两个正多边形,判断可用几种方法进行镶嵌?由于学生已明白镶嵌的关键是同一顶点的内角之和是否为 3600,故而可推断出正三角形与正方形、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与正方形通过一定数量关系均可拼成 3600的角。故而可以镶嵌。这种学生通过自己合作,经历了知识现成过程而形成的都远比靠单纯说教意义要深远得多。(5)调控课堂,激发互动思维课堂教学既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互动中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对课堂动态的调控,也要关注学生上课过程中产生的即时情感,从情感角度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同时,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程序的疑问后 新思想,及时调整预设,深化互动。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数学活动“探索规律”的教学中,先抛出问题,用棋子摆出下列图形:(1) (2) (3)(1)摆第一个图形用_枚棋子,摆第二个图形用_枚棋子,摆第三个图形用_枚棋子;(2)按照这种方式摆下去,摆第 n 个图形用_枚棋子,摆第 100 个图形用_枚棋子。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看哪个组能最快得出摆放第 n 个图形的棋子数,并能给予合理的解释。同学们兴致勃勃摆放着、争论者、思索着,经过小组以及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同学们提出了几种方法:(1)第 n 个图形每边都有棋子(n+1)枚,三边共用了 3(n+1)枚,这时三个顶点的棋子多数了一次,所以实际棋子为3(n+1)-3枚,即 3n 枚。(2)可以如图表示三边的棋子。教师配合学生电脑显示每边上的棋子(n+1)-1枚,故总棋子数为 3(n+1)-1=3n 枚。 (3)也可以直接从数量的增加得出关系:3 6 9 12 第 n 个图形为 3n 枚。经历这样的数学“再创造”和交流过程,不但让学生用棋子摆图,找规律具体地根植6在学生的经验之中,无需死记硬背,而且学生对探究规律的归纳方法也多了几分体验。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摈弃那些“形存实亡”的互动,教师应通过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