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谏议制度_第1页
元朝谏议制度_第2页
元朝谏议制度_第3页
元朝谏议制度_第4页
元朝谏议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朝谏议制度篇一:第 3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昌乐一中 XX 级高一历史学案(1-03) 编制: 审核:批:第 3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学案使用说明】 1依据知识结构,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掌握记忆重点内容,做完后面练习题。 2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勾画,作出记录,便于上课答疑解惑。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隋唐到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的演变;秦汉、隋唐的选官制度;秦汉、隋唐、明清监察制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概括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运行特点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认识古代治国的经验教训,借鉴其长处,做到古为今用 课前预习案 1 离成功远一点没关系,只要你在努力。【重难点突破】 1、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展过程中最基本的两对矛盾。(2)总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相权、地方权力的不断削弱。(3)分权是削弱相权、地方权力的重要手段。 3、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的特点:2 昌乐一中 XX 级高一历史学案(1-03) 编制: 审核: 批: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2)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预习自测】 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行政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它是指() A 西汉中朝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 C 东汉尚书台 D 秦朝郡县制 2、下图分别是秦与唐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4、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5.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平章政事和枢使 6、 (XX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课内探究案 【合作探究】 探究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 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 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朱子语类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3 离成功远一点没关系,只要你在努力。 班级: 姓名:小组:评价: 时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 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当堂检测】 1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A秦汉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 C宋代三司制 D元代的中书省制 2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3 17 世纪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4、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帝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这一选官制度是 A 察举制 B 征辟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5、 (XX海南单科卷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6、 (XX福建文综14)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课堂小结】构建本课知识树 【课后反思】 4 昌乐一中 XX 级高一历史学案(1-03) 编制: 审核: 批: 预习自测:1-6 B B D D B D 合作探究答案: (1)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2)辅助皇帝,统帅百官,处理政务;汉武帝:中外朝制度;唐太宗:三省六部制 宋太祖: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行政权、君权、财权。 (3)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大臣和皇帝的意见。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去执行 (4)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 主专制达到顶峰 当堂检测:1-6 B B D B C B 5 离成功远一点没关系,只要你在努力。 篇二:第 3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 3 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成熟、加强 【课标】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 纵向角度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1)起源于战国 (2)确立于秦 (3)巩固于汉 (4)成熟于隋唐 (5)发展于宋元 (6)强化并趋衰落于明清 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况 1、主要特征: (1)权力高度集中 (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 (3)政治制度与封建伦理道德、儒学相结合 (4)实行人治、君主专制 (5)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相结合 2、基本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基本趋势: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明代丞相制度被废除; (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宋代中央集权战胜地方分权; 3、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1)商朝:内外服制度 (2)西周:分封制 (3)战国:县制 (4)秦朝:郡县制 (5)汉初:郡国并行制 (6)唐期:节度使制度 (7)宋朝: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监督地方州郡长官;派文臣做地方官,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8)元代:行省制度 4、认识中古代地方政治制度: (1)一个趋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中央的权力得到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北宋解决) (2)两个重点:一是郡县制,二是行省制; (3)把地方官制的变化放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分”与“合”中考察。每次国家大分裂都与制度尤其是地方制度有关。 (4)作用:在征发徭役、兵役、赋税、管理地方秩序等方面发展作用。同时也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5)局限:地方权力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在宋明突出。 5、中央官制演变 (1)秦三公九卿制度 (2)汉:中朝外朝制度 (3)隋唐:三省六部制 (4)北宋:二府三司制 (5)元:一省制(全称为一省二院制) (6)明: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7)清: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设立 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1)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 (2)世卿世禄制度(周) (3)军功爵制度(战国至秦,汉初) (4)察举制和征辟制(汉) (5)九品中正制(魏晋) (6)科举制(隋唐) (7)八股取士(科举制在明朝表现形式) 体现了严格的程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僵化; 为封建统治选拔人才; 从整体上说,束缚了人的思想,淹没人的个性,压抑了人的创新思想和创造力,也没落了人才。明清时期的科举制,是导致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科技落后的因素之一。7、从古代选官制度中吸取的历史教训 (1)应注重培养和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防止读书做官的老路; (2)选官基础应广泛,手段和方式要科学 8、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 监察制度 (1)秦:御史大夫 (2)汉:刺史制度 (3)北宋:设通判(4)明朝:特务机构 (5)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中央设科道(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 、地方设按察使司 谏议制度: (1)谏议制度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2)唐朝的门下省,宋代设谏院,明清专制皇权加强,谏议制度废除。 认识: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9、中国古代不同历史阶段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春秋战国战国时期的宗法分封制与井田制。井田制和宗法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开始瓦解。而井田制的瓦解必然动摇西周时期的上层建筑,再加上周王室衰微,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法分封制开始遭到严重破坏。反过来,宗法分封制的破坏又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对小农经济的促进作用。小农经济的建立需要强大的中央政权的保护,而秦朝封建中央政府的建立也需要小农经济作为基础,因而秦朝中央集权政治的建立保护和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而小农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巩固了秦朝的封建统治。 3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作用。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江南某些地方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封建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及海禁、矿禁政策,极大地障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一、汉巩固 1、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七国之乱 (2)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3)汉武帝:推恩令、酎金夺爵、刺史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中央官制(加强皇权) 实行中朝制(决策机构) ,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成为外朝(执行机构) 3、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 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选拔人才,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4、监察制度(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中央:御史大会 地方:刺史制度 二、魏晋 1、中央官制尚书台改尚书省,新设中书省、门下省,但末形成正式中枢权力机构; 2、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评价: 标准:依据世家和德才 内容:设推荐官(中正官) ,依据世家和德才评定每个人的“品”品的分类,受班固评议古代人物的影响,将人物等级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这也正是九品的九个等级。 利:选拔人才,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弊:世家大族日益把持选官大权,出现累世公卿现象。家世门第高低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寒族子弟得不到重用。 三、隋唐完善、成熟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1)内容: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起草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2)评价: 利:三省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丞相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决策。 2、选官制度科举制度 (1)背景: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经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特点:分科取士、考试为主、定期举行、标准客观、公平竞争、择优录用 (3)评价:科举制的实行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3、谏议制度: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四、宋加强 1、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 二府指中书门下(掌行政)和枢密院(掌管军政,只有调兵权,统兵权归三衙) ;三司(掌管财政) 2、选官制度:实行科举制度,国策是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壮大,也使选官过冗过滥。实行恩荫制度,后来王安石变法时有所改变。 3、谏议制度:出现独立谏官机构谏院 4、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指导思想:重文轻武; 分化事权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篇三:第 3 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 第 3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主备人:高伟 审核人:冯承庆 日期: 一、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三、史论结合,重、难点突破 : 【探究点一】三省六部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 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探究点二】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是中央集权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选拔人才的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变化。据此回答: (1)汉朝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选官制度? (2)隋唐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四、达标训练:一、单选题: 1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3关于科举(来自: 小 龙 文档网:元朝谏议制度)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门第限制 B 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5科举命题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隋唐三省六部中制定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 B.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7.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8.“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 9.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10.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 11. 材料: 华表:在天安门前,有两个华表,好多人都不知道干什么用的,有年轻人曾经问我,这是不是国家的象征?其实不是国家的象征。牧惠同志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华表的沧桑 ,讲天安门前的华表的来龙去脉。 华表来历很早,古代称为诽木、谤木。在众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木头,木头上面要放一块横的板,这个样子有一点像中午的“午” ,所以又称为午木。那横板上有时候要装饰一点图案,看上去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