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的古文_第1页
关于规范的古文_第2页
关于规范的古文_第3页
关于规范的古文_第4页
关于规范的古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规范的古文篇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1、信: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避免曲解原文的意思。如: 有功绩,寻为上大夫:(因为)有功绩,不久(皇帝)加封(他)为上大夫。 人穷则反本:人贫穷,就会追念本源。 (“穷”应译为“困顿” ) 那么,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 ) (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 。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达:指译文应该通顺明白,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如: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 (应译为“凭着(他英勇善战的)勇气在诸侯中闻名” ) 那么,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 (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译: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或: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3、雅: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秦,虎狼之国:秦,虎狼的国家。 (应译为“秦,像凶恶的虎狼一样的国家” 。 )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什么要特意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我们在翻译时出现的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二是句子不通。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 三、文言文翻译的“二标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就是说以对译为主,实在是直译不通时采用意译的办法。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 ,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2、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四、做到“二标准”的“六方法” 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教大家二招,就足够用了,我们可以用“六方法” 。“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 、 “调补贯” 。 1、留、删、换。先针对“字字落实” ,我们讲三个方法:留、删、换。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 , “以资政殿学士行”中的“资政殿学士” , “嘉祐二年” , “庐陵文天祥”等。 (2)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 , “不知其浅深”中“浅深”是个偏义复词,“浅”没有必要译出。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 (使?逃跑)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 (背) ,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中的“自” (从) 、 “逾” (过度) 、 “侈” (奢侈) 。 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根据实际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了;一句话“字字落实留删换” 。2、调、补、贯 (1)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何谓得之于心?” (什么叫在心里得到它呢?)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以勇气闻于诸侯” 。 (2)补:即补出省略内容。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比较普遍,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中省去了“樊哙” ;“果地震陇西”中的“于” 。 看来,用了以上五种方法,好像翻译已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我们试着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看看: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上了船)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如果简单地直译就有问题了,好在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 (3)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一般说来,最后一个方法总是最有用的,有些同学看了这个方法就很高兴了,以为前五个都不行了。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 (留删换调补) ,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 ,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 ,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 “文从句顺调补贯” 。 五、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翻译准确 要确保文言文句翻译的准确,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四个步骤: 1.审。在翻译之前,要结合上下文,领会大意,揣摩语气。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确定得分点,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及得分点一一圈注出来,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 2.译。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留删换”的方法逐一地加以解释。再用“调补贯”的方法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3. 查。翻译完毕,仔细检查重要语法现象及得分点是否已体现出来,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语病等。 4. 眷。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的译句眷写到答卷上。 六、总结 打个比方,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贯就是怎样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台机器。话说回来,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贯” ,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和译成之后校对时。 七、巩固练习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译: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如果使郑国灭亡而能对你有利,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我不能早重用你,现在事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4夫晋,何厌之有?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了今天。借助人家的力量又去伤害他。这是不仁德的;失掉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6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译:从前的战争失败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耻辱?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尽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译:触龙进去的时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而慢慢地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以致连快走也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 14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1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1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附臣服,就要采取措施加强文教和德化来使他们归附,已经使他们归附了,就要使他们生活安定。 17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1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1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贵族家的狗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2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更大) ,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2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 善于借助外物罢了。2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一。 2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译:望着大海对海神感叹道:“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自认为每人能比得上自己 ,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2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我如果不是到你这里来,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深明大道的人笑话。 2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吞并天下的雄心。 26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译:明天早上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人是谁? 2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译: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2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3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译: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3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只是叶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和味道却不同。 3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3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因此,学之后才知道自己不足之处,教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之处之后才能够反省自己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3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却不服气。 4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他。 篇二:XX 年高考文言文答题规范技巧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翻译高分策略 如何提升高考语文分数?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对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有效手段。这类考查既可以采用客观性的选择题型,也可以采用主观性题型,直接要求考生翻译句子或语段。 翻译文言文不是能读懂文本就可以轻易做到的,因为心里边明白不等于嘴上能够说出来,嘴上能说出来不等于笔下能够写出来,它还涉及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能力问题。我们认为,高考题型的变化,有利于考查考生真实的阅读能力,有利于促进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考生而言,也意味着试题难度的提高。 为帮助考生有效地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特作以下几点提示: (一)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要能做到信、达、雅,应该掌握五字诀:留、删、换、补、调、变。 1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 例:赵惠文王十六年 庐陵文天祥 2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3换,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例: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疏远、信任(单换双)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古今异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如同云一样(名作状)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为哭泣(为动) 4.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公谓张良曰:“( 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 (省略谓语)竖子,不足与(之)谋。 (省略宾语) 5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如:“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就要把定语“可以终身行”调到中心词“一言”之前。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两个宾语前置句,应按“不知句读,不解惑”来翻译。 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如:“波澜不惊” ,可译为“(湖面)风平浪静” 。 (三)处理好直译和意译的关系。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发,古文的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要译出原文用字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例如:XX 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第 16 题(2)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必须翻译成:“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 ,都为(他)竭尽哀悼。 ”译文中括号内的文字是根据文意增补的。而原文中“及” “尽”两字,应正确理解为“到?时” 、 “竭尽”才算落到实处。所谓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从高考的特点来看,固然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宏观上的掌握,但更要求考生能够从微观上了解并熟悉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因此,命题者一般来说总是立足于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段,如上文所举“波澜不惊”的例子。 (四)处理好一些特殊用词和修辞手法。 1注意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处理。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金戈铁马” ,借代精锐的部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樯橹” ,借代曹操战船,这里借代曹操水军;“金城千里” , “金城”在文中比喻坚固的城墙,而不能译成“金属筑成的城墙” 。 2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说法。如“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会猎”是决战的委婉说法;再如“权起更衣” ,“更衣”即上厕所。 3注意准确翻译“互文”现象。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实际应是“不以物喜,也不以物悲;不以已悲,也不以己喜” ;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 (五)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 这是确切理解并翻译古文不可缺少的条件。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非常广泛,而教材中又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许多内容是分散在各篇课文的注释之中,往往不被重视。再加上,近几年的高考明确了古代文化常识不作考试内容,这就更加让人觉得识记古代文化常识是偏离了高考复习的方向,这实在是一大误区。因为, 考生如果对古代文化常识一无所知,势必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当然也不能作出准确的翻译。就拿古代称谓来讲,古人的名、字、号、谥号、籍贯、官职、居官地、住处、书斋名都可以用来称代人,并且都有一定的含义或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在翻译时都应注意。对高中学生来说,只要能掌握好课文中接触到的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关部分,也就够了。 (六)专门训练从课文抓起。 要能在高考的文言文翻译题上少失分,不做一些专门训练显然是不行的。训练的题目不在数量多而在质量高,训练题就从课文中选取。原因是,课文经过反复诵读,文意几经揣摩,已经读通读懂,谙熟于心了,关键就是语言转化工作了,也就是用现代汉语把心中的感悟忠实地传达出来。这样的训练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样做,比随便拿出一段文本让学生翻译要强得多。其中道理很简单:因为心里明白的尚且不一定译得出来;那么心里不明白的就一定译不出。先从熟悉的语段、句子着手翻译,做到信、讲究达、追求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自然能摸索到一些翻译的诀窍。凭借这些诀窍再去翻译生疏一些的文句,恐怕也可驾轻就熟了。 在平时文言文的翻译练习中,学生们常常会表现出“眼高手低” ,许多人往往自以为文意知晓,就不屑于落笔翻译,这种态度是必须克服的。文言文翻译并非易事,确实需要踏踏实实地训练一番,切不可等闲视之。 篇三:文明礼仪文言文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 (南川西路中学 李婷)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中国 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精髓,是中华 民族文化永远的根。选入中学教材中的古诗文反映传统礼仪的篇目很多,而且涉及礼仪的面 也很广。所以,在中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不但能将文明礼仪教育常态 化,而且也是古诗文教学担负文化教育责任的重要价值体现。根据传统文明礼仪的形式以及 在教材中呈现方式的不同,古诗文教学在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 一、直接讲解 教材中有些涉及文化礼仪的内容,因为时代久远,流传下来已不多见,与学生的现实生 活会有不小的隔膜,所以阅读起来会有一些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直截了当做一阐释。例如, 在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不少学生对文中提到的“修禊事也” 、 “流觞曲水”一无所 知。这时,教师可以在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后,为学生做详细讲解:“后汉书礼仪志上曰: 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洁者,言阳气布畅,万 物讫出,始洁之矣。 也就是说, 上巳这天,人们要相携往水边焚香沐浴,以祓除不祥, 这就是修禊 。修禊祭祀仪式后,进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尤为文人所喜爱。流觞,也称流 杯 ,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流下,停在何处,则其人取而饮其酒。 ”这样,学生一方面 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礼仪,另一方面也体会了文本中传达的那种魏晋雅士文人的流风 遗韵。 二、结合文本 古诗文中的很多篇章与传统文明礼仪的内容血肉相不可分割。这时候,教师只须结合文 本,适当点拨,就能水到渠成,让学生心领神会。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的名篇,李密想辞谢 晋武帝的再三征召,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可不是那么好说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 之罪招致杀身大祸。为此他找到了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 孝治天下”的口号。在这里,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孝悌”这一传统文化礼仪:孝,指对父母 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 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 、 “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 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再结合文本看,李密 在结构全篇时,就是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将他对祖母的深情,祖母病情加重,使他进 退两难、狼狈不堪的情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以致晋武帝不仅没有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 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 传统文明礼仪的讲解与文本紧密相连,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研习文本和渗透礼仪的双重目的。 三、当堂演示 传统文明礼仪从交际的角度看是传统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方式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 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因此,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现场感。教学中,择机演 示一些传统礼仪规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可强化他们对文明礼仪的记忆了解。教学 史记项羽本纪 ,其中对座次的介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写道:“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座。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 位。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由 此可见,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项羽和刘邦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身份地位 应该是相同的,但项羽却把自己置于尊位,而把客人置于卑位,这不但反映了刘、项的矛 盾, 更表现了项羽的惟我独尊的思想性格。此时,请学生分别以古代常规的座次礼仪和项羽 鸿门宴的待客座次分别演示,让传统的礼仪形式和项羽的人物特点,在演习的举手投足 间表现得形神兼备。四、归纳比较 除了针对某一篇章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之外,我们还可以跳出文本的局限,从“面” 上加以整理,并进行横向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将古人宾主见面 的常用礼节加以归纳:“拱”是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 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长揖”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顿首”是古时一种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 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丘迟顿首。 ”“跪”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然后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古人分别时的常见礼仪:1 . 饮 酒作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音乐作别,白居易 的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折柳相送。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 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设帐饯行。柳永雨霖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 ”?教师与学生的归纳互动,对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明礼仪的兴趣,锻炼举一反三 的能力,大有裨益。 三年级学困生转化计划每一个班级,都客观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困生” ,他们构成了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新学期开学了,为了不让一位学 生掉队,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现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 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14 人,根据上学年的教学和了解,班级学困生还是有不少。根据对他们的 观察得知:这几位学生在以本班集体为样本团体参照下,显得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 良,加之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家教方面可以说是属于放任自流型,有的学生还会撒谎欺骗 老师和家长等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其总是落后于整个班集体。 二、 具体措施 1、建立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想方设法,尽快收集学困生的有关信息,建立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对症下药找出相应 的转化策略,制订个性化的标准方案,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2、师生沟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