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纠纷类型及救济制度_第1页
公司内部纠纷类型及救济制度_第2页
公司内部纠纷类型及救济制度_第3页
公司内部纠纷类型及救济制度_第4页
公司内部纠纷类型及救济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内部纠纷类型及救济制度篇一:公司内部与外部的纠纷如何处理?杨沫律师:公司内部与外部的纠纷如何处理? 本期介绍: 公司又是法人,是法律意义上拟制的“人” ,与一般的自然人“公民”均是法律上平等的主体。公司的行为会受到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高级管理人员等来自内部方面的影响,也会与国家、其他机构、公司、个人发生法律关系,其对外及对内的行为均有可能产生影响或纠纷,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懂得基本的法律概念,了解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们有幸地邀请到了江苏公司法专家杨沫律师参加法律快车律师零距离关于公司纠纷的专访,以下欢迎杨沫律师来为我们专业解答“公司内部与外部的纠纷如何处理”等相关问题。 访谈嘉宾:杨沫律师,江苏冠誉律师事务所公司法部副主任。江苏冠誉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从事企业法律顾问、股权投资、金融证券、知识产权、民间借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婚姻继承、房产建筑、刑事辩护服务的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作为客户的智囊参谋和法律卫士,杨沫律师始终以专业、敏锐、前瞻的眼光,与客户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预防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社会法律问题,律师零距离访谈一对一解析! 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咨询热线:150-5268-1795 (来电请说明来自法律快车网) 访谈内容: 1、法律快车网: 杨沫律师,您好!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抽身接受法律快车专访组的访谈。公司成立后,要发生内部法律关系和外部法律关系。请问什么是公司内部法律关系,什么是外部法律关系? 杨沫律师: 简单的来说,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董事会的决议、股权的转让等公司内部的有权个体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即为公司内部法律关系所调整的对象。如果公司根据内部决议、内部行为、内部法律关系而对外作出一个行为,这个是外部法律关系。 2、法律快车网: 内部决议的通过一般需要哪些程序? 杨沫律师: 每个公司有自己的一套章程,议事程序也各有不同,只要依据章程,不违反法律规定即可。 3、法律快车网: 如果一个公司的决议在通过的过程中被一部分人阻拦,而无法得以实施,其 - 社会法律问题,律师零距离访谈一对一解析! 他人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救济。杨沫律师: 公司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穷尽内部救济” ,在穷尽公司内部救济程序后,无法使得问题得以解决,才可向外部(例如法院)寻求帮助。 4、法律快车网: 由公司的董事会、股东会、股东个体作出的公司内部决议如果存在瑕疵甚至被确认为无效,那么由此产生的对外行为是否必然无效? 杨沫律师: 对外的行为即是一种意思表示,意思形成的过程有没有瑕疵,瑕疵是否影响到决议的可能性、有效性、合理性,这个是内部问题。意思一旦表达出去,接受意思表示的人没有理由、义务、责任去审查意思形成的过程是否有瑕疵。公司内部决议有瑕疵可能导致无效,但表示出去一个意思之后,善意的交易相对人合理信赖你的意思,并且据以做出一个合同,那么这样的合同是要受到保护的。如果没有其他违法情形,合同有效。 5、法律快车网: 公司如果为其他个体提供担保有哪些程序性的要求? 杨沫律师: 根据公司法16 条的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即可。 公司为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 - 社会法律问题,律师零距离访谈一对一解析! 相比较而言第一款较为轻松,第二款规定的更加严格。6、法律快车网: 那么对于公司担保自己的股东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杨沫律师: XX 年最高院关于中福实业有一个判例:因为没有经过股东会决议的同意,所以判决认定担保合同无效。不过,依照目前的司法实践,这样的观点发生了改变。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意思形成是否有严格的法定程序是内部的问题,但一旦对外提供担保,就应该是有效的,不能仅仅因为没有股东会、董事会的决议就认定为无效。 7、法律快车网: 那么不论是什么样的公司,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通过了担保的决议,只要对外有意思表示就应该是有效的了? 杨沫律师: 大多数是,但也有例外,就比如说上市公司。对于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没有经过股东会决议应当认定无效。但这并不是仅仅因为没有经过股东会同意,而是因为它是上市公司,没有基本的程序的约束很有可能会侵害到社会公共利益。 8、法律快车网: 本期的访谈即将结束了,我们非常感谢杨沫律师接受法律快车律师零距离 - 社会法律问题,律师零距离访谈一对一解析! 的专访,同时也感谢广大网友们对我们访谈栏目的支持与关注,我们下期再见。杨沫律师: 谢谢广大网友、谢谢主持人,再见。 访谈总结: 现实生活中公司对内及对外的行为有可能产生影响或者纠纷,因此我们首先要懂得基本的法律概念,了解公司对内对外的必要的法律知识,才可以防范公司法律风险。 来源:法律快车网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 /retype/zoom/d9d66f31af1ffc4fff47ac4d?pn=5&x=0&y=1490&raww=265&rawh=265&o=png_6_0_0_222_656_144_143_&type=pic&aimh=265&md5sum=05fca9a0ff22dcdd99c9eb4e050ed76e&sign=0400e31de7&zoom=&png=97122-&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篇二:公司纠纷的司法救济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公司纠纷的司法救济 公司纠纷与司法救济专题研讨会综述 钟晓 华东政法大学 副教授 随着 XX 年公司法的实施,司法在公司实践中的作用不断显现。不过,公司纠纷案件的司法处理也变得更为复杂。 公司法的司法适用既需要平衡公司自治与司法介入问题,也需要协调公司经营效率与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问的利益平衡问题,公司纠纷的司法救济已经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适用公司法等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一)和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二),并正在进一步研究制定新的司法解释。XX 年 12 月 5 日,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律研究院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在华东政法大学联合召开“公司纠纷与司法救济”专题研讨会,就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公司清算与司法介入、公司清算与公司破产程序衔接、公司清算中的债权人保护、公司社会责任的司法介入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来自上海法院系统、相关高校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以及实践部门的专家学者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议题与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公司纠纷诉讼类型及其所提出的问题 在二十多年的公司实践之后,各种公司纠纷不断显现。XX 年公司法后公司诉讼案件情况分析整理对于理论界进一步研究公司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在总结上海法院系统多年的公司纠纷案件审理经验的基础上,向会议介绍了司法实践中比较突出的公司纠纷类型。 (一)股东资格确认问题 股东资格是行使股东权与被要求履行股东义务的基础,不少公司纠纷案件往往以股东资格的确认为基础,甚至其他债权债务纠纷案件也涉及到股东的资格问题。实践中主要有两类问题。一类是请求确认自己不是股东,比较多的情况是签名被冒用引起的纠纷。虽然直接要求确认不属于股东的诉讼不多,但在债权人以股东履行法定出资义务为由的追索案件中常常成为抗辩理由。此外,在将来的清算案件中可能也会广泛出现。另一类诉讼是实际出资人要求确认股东身份。这种争议案件的事实情况非常复杂。在相关主体之间存在协议的情形下,问题主要是协议在双方之间的效力与协议对外效力问题。另外,在合作股权投资中,也可能因为存在资金合作的投资者争议引发股权确认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之诉。尽管司法实践中基本形成了“内外”效力区分对待的思路,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公司登记文件或者公司章程等的记载与投资者之间内部约定存在差异的问题、股东资格确认可依赖的主要依据以及基本依据问题、股权发生变动情形下的股东资格问题等。 (二)股东除名约定争议 在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的实践中,有时会存在股东除名条款。对于章程约定股东除名条款的效力问题争议很大。有的观点认为股东的身份是法定的,不可以通过约定方式剥夺,也有观点认为,以有限公司人合性为理由主张约定条款效力可以得到支持。实践中,约定除名条款的公司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在某些具有股东身份要求的公司(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约定存在合理性。不过,如果除名条款可以认定,那么除名条款的实施又是可能发生争议的问题,如是允许收购还是委托第三人代持,是按照出资数额收购还是按照评估价格收购等。 (三)股东控制权争议 股东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往往引发公司诉讼。股东之间的争议不仅仅表现为小股东的利益保护,也往往成为公司代表权之争与公司实际控制权之争。尽管公司法规定了不同机构的权限,也规定了法定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代表人制度,但仍可能产生不同公司内部机构及其成员控制权的分配问题,甚至可能产生谁有权控制公司帐册、公司印章等具体问题。 (四)股东会与董事会决议效力争议 股东会与董事会会议首先可能发生的争议是会议的程序问题,包括股东会与董事会的召集权争议、召集程序争议问题,其次还包括决议效力争议。对于效力问题, 公司法规定了无效与可撤销两种类型,实践中则出现要求确认股东会决议有效的诉讼,对于法院是否可以作出裁定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有效的裁定存在不同见解。 (五)股东知情权诉讼 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的数量正体现出上升趋势。从统计看,多数案件得到支持。容易引起争议的是特殊身份股东的知情权、股东身份持续与诉讼主体资格问题、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标准与股东知情权的边界等问题。 (六)公司解散与清算纠纷 公司解散与清算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公司法规定不甚完善,法院受理此类案件持谨慎的态度。司法解释(二)对有些程序做了专门的规定,但仍有问题需要研究。首先是清算案件的司法力量配置问题。例如,仅仅要求上海法院承担每年 25000 到 27000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件的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清算问题也无法完成。因此,需要完善制度,鼓励公司通过其他合法程序有序退出市场。其次是公司清算程序的保障问题。尤其是账册不明、人员不明、场所不明的三不明公司的清算案件更为困难。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明确应当受理账册不明、人员不明的公司破产案件,但这类案件究竟是按照公司法清算程序还是破产法破产程序进行,值得研究。其三是司法强制解散的标准问题。按照公司维持理念,公司纠纷处理的基本出发点是尽量维护公司内部机制,公司内部治理与救济机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包括公司法修订后提出的公司社会责任。所以,公司的司法强制解散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公司法以及司法解释都明确了公司解散程序的前置条件问题。 司法解释(二)规定了四种解散情形,但标准与尺度的把握有相当难度。其四是公司司法解散程序中的调解问题。尽管调解程序非常有意义,但从调解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公司解散的调解和普通诉讼案件的调解不一样,已经处于公司僵局状态的调解成功必须化解这种僵局。化解这种僵局往往需要作一个重整的安排,而这既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商业的问题。即使法官具备专业能力与商业能力,制度上的设计也影响法院作用的发挥,因为法院拥有的是司法权,而重整更多的需要行政权或其他的一些权力。法院需要借助与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现重组安排,化解公司的僵局。 (七)公司纠纷与破产法等法律的衔接 篇三:股权转让纠纷的几种形式及司法救济对策股权转让纠纷的几种形式及司法救济对策 股权,是指股东基于其出资行为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和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项权利的总称,又称为股东权。关于股权性质的争论中,存在三种主要的理论,分别为:股权所有权说;股权债权说;股权社员权说。股权来自于公司制度。公司制度近代才产生,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规模兴起仅有一百余年时间,可见,股权的产生在时间上比物权、债权等概念要晚很多。其所包含的内容较之物权和债权更为丰富和复杂,很难用物权或债权对股权进行简单的定性。股权是近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较为复杂但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财产现象,股权转让过程中所产生的纠纷也有别于传统物权、债权等权利纠纷,有待我们作出深入研究。 因公司性质和受让人的不同,股权转让纠纷的复杂性也不同。股权转让纠纷主要集中在有限公司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的过程中,因此本文着重于此而展开论述。 一、违反转让限制规定产生的纠纷之情形及法律适用 1、违反法定限制规定 公司法第 35 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 ”第 38 条规定:“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十)对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 。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有限公司向非股东转让股权受三个法定条件限制:1、需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2、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3、经股东会决议。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首先我们必须理清其中“经全体股东过半数”的确切含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由此产生的纠纷。应按股东人数(一人一票)还是应按股东的出资额(投股比例)来计算“是否”过半数同意,公司法 没有明确。公司法第 41 条规定:“股东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按此规定, “全体股东过半数”似指全体股东所持出资比例过半数,即需要代表 50%以上出资比例的股东同意才可通过转让决议。但有的学者认为,这里的“全体股东过半数”应是指股东人数超过一半同意,实行的是一人一票,而非持股比例多数决议。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有限责任公司一方面是一种资本的联合体,是“资合” 。但其股东人数有限,不仅资本具有封闭性特点,股东之间还具有人身信任的因素,因此有限公司具有“人合”的性质。公司法对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进行限制的原因在于维系公司股东之间的稳定关系,是有限公司“人合”因素的制度性体现。公司法第 106 条第 2 款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特殊事项为 2/3)以上通过,而第 35 条规定的“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则不采用“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的表述,两者相较,含义差别非常明显, “全体股东过半数”应是指全体股东人数的过半数。笔者赞同第二种处理观点。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在 2 人以上 50 人以下,股东人数较少。股东之间既会重视资本的确定和充实,也会重视彼此之间的信用关系的保持,关注股东本身的财产状况、商业信誉、经营管理能力等个人条件。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公司中,股东相互之间出资问题可能不是第一位重要的。例如甲股东有资金,乙股东有技术,而丙股东则有公司动作和管理,任何一方退出,都违背了合作建立公司的初衷,甚至可能使公司从此陷入困境。从资合性质来讲,全部股东维持不变的情形下的事项属资合性质范畴,由此产生的利害程度与各股东持股数额多少直接相关,应当按股东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涉有到公司合作人的变化,合作人的变化显然属于人合性质的事项,应由全体股东按人数一人一票行使表决权。 未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向非股东转让股权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是否一律无效? 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可撤销的行为而非无效行为。对于无 效行为,不仅有关当事人可以提出无效主张,法院、仲裁机构乃至有关国家机关也可主动认定无效。对无效行为的认定受限制的时效与行使撤销权的时限有所有同。对于可撤销的行为,只有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以提出撤销主张,法院、仲裁机构不得主动裁判撤销,当事人行使撤销权有期限限制。未曾对股权转让表示同意或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其他股东和不知股权转让未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同亦不知并优先购买权被放弃的受让方都享有撤销权;转让方因违反了法律规定,存有过错,不享有撤销权;受让方明知或应知股权转让未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且优先购买权被放弃的,也不享有撤销权。股东行使撤销权,不能仅以反对转让为理由,必须以其要购买不同意转让的股权或行使优先购买权为理由。如果股东提出撤销之诉之前曾有明确行为表明其默示同意股权转让的,被告可据此抗辩。受让方据此行使撤销权时,其他股东是否默示或追认股转转让可能尚属未定,受让方可以对其他股东行使催告权,请求其在一定合理期限内明确表示是否同意,如其不同意,或在规定的期限内仍未明确表示是否同意视为不同意,则受让方可据此作为行使撤销权的证据。另有学者则主张这是一种效力待定的行为,如果其他股东追认的,则转为有效。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发生纠纷的,法院可先将诉讼情况通知公司,限期在一定合理期限内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在期限内作追认的及不作相反意思表示的(视为同意转让)相加超过全体股东半数,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又不购买该转让出资且无任何股东主张优先购买权的应认定转让行为(合同)有效。经诉讼中的一定征询期后,仍不能满足公司法第 35 条规定的条件的,则应认定股权转让行为无效,按无效返还及依过错赔偿损失的原则处理。 以上两种观点及处理方法有相同之处,但区别也相当明显。按第一种观点处理,撤销权必须通过仲裁机构、法院来行使,且催告结果容易倾向撤销权人一方,最后导致股权交易行为被否定。按第二种观点处理,当事人的征询不一定需在诉讼中进行,诉讼外的征询和追认都可依各当事人意思进行,且结果容易倾向肯定 股权转让,有利于保护和促进已经达成的民事交易。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和处理方或更合理,更简便,也更符合合同法鼓励民事交易,促进资本流动,优化资源配臵的意旨。全体股东中同意股权转让及不同意但又不购买的股东人数之和过半数,但只要有股东明确表示行使优先购买权,向非股东转让股权的行为则无效;但要求低于交易价格购买或曾签署声明表示同意转让并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股东不得主张股权转让无效。 向非股东转让股权是否一定要经股东会决议这一形式呢?也就是说股权转让是否是股东会的专有职权,其他途径是否可以替代股东会决议? 有的学者认为,没有依法举行股东会议,没有按照法定的议事规则集体讨论和研究,没有按法定的表决规则行使股东表决权,违反了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会决议程序,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行为不具法律效力。有的学者反对这一观点。小股东如何启动股东会议程序,以及股东会应在多长期限内作出决议,我国公司法都没有详细规定。有的股东反对股权转让但又不愿购买,于是故意设臵障碍,采取拖延战术,避而不见、不谈,使股东会无法召开,股权转让的最佳时机被迫错过。有的国家为避免该类问题的发生,规定股东要求转让股权的,应当向董事会书面提出,董事会应当在收到书面通知后的法定期限内通知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如法国商事公司法第 45 条规定,公司应在股东完成转让计划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决定,否则,视为同意转让。我国公司法未有类似规定之间,应当肯定其他替代股东会决议的其他形式。有限公司人数较少,采取逐个征集股东意见的方式完全可行。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 16 条就有类似规定:“用于证明过半数股东同意的证据,可以是股东会决议,也可以是当事人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取得的股东书面声明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