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三首》教案_1_第1页
《绝句三首》教案_1_第2页
《绝句三首》教案_1_第3页
《绝句三首》教案_1_第4页
《绝句三首》教案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句三首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与比较,了解三首诗的不同风格与表现手法。2、从品味语言入手,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说明:本所选的三首绝句,内容浅显易懂,其中从军行和过华清宫绝句学生在高中以前已经有过接触,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背诵。因此,教学本的三首诗,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层次的记诵和理解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向诗歌鉴赏的更高层次发展,在诵读和比较中品味语言,领会这三首诗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巧,感悟诗歌语言含蓄蕴藉的特点,进而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比较阅读作为教学的切入口,从以下三个方面逐层推进:一是作家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以孟诗为例) ,二是不同题材诗歌风格的比较(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 ,三是三首诗不同表现技巧的比较(细节刻划、融情于景、以小见大) 。以比较显差异,以差异促感悟,在比较中加深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味词句,感受诗歌意象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容。2、难点:归纳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说明:文本的解读首先必须立足于语言的感悟和品味,诗歌的阅读尤其如此。引导学生通过对三首诗的语言的品味,从而使他们获得对鉴赏诗歌的某些理性的认识,是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如何才能凸显重点、突破难点?首先要求学生在初步诵读的基础上把三首诗所使用的表情达意的具体意象从诗句中剥离出来(“意象”这一概念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的诗歌教学中已有接触,在此直接引入教学的环节中应该是可以的)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品味这些具体的意象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情感,进而明确:诗歌的不同风格,不仅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人生价值取向密切相关,而且与其在诗中所选取的意紧密象紧密相关。对于本教学难点的突破,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层层剥笋的方法。比如,可先由孟浩然的诗入手,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明确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联系以前学过的春晓 、过人故人庄等诗,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不同风格,最后总结下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对于三首诗的表现技巧的分析,可以穿插在意象分析的过程中,最后略作总结,以期通过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联系旧知设疑激趣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连绵起伏、群峰耸立的诗歌天地中,唐诗无疑是最为雄伟壮观的一座山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绝句三首就是从这座山峰上采撷来的精美的花朵。这三位诗人分属于盛唐和晚唐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比如,你能说出孟浩然和王昌龄分别属于哪个诗歌流派吗?2、请把三首诗迅速阅读一遍,从题材上看,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诗?1、学生回答,明确: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王昌龄:边塞诗派 2、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孟诗:送别诗王诗:边塞诗杜诗:咏史诗 1、唤起激情: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个篇章,读此篇章,教师应该感染激发学生内心的自豪之情、向往之情。2、关于诗歌流派和诗体的提问,既是考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也是本教学的必要环节。为下面环节中的不同诗体风格的比较留下铺垫。以送朱大入秦为例,探究解读诗歌的一般方法。怎样来鉴赏一首诗呢?这节我们就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来作一次探讨。1、指导学生阅读第一首诗,疏通诗意。思考:“脱”应怎样理解?(解下,拿出)2、意象分析:抓住一个细节。启发思考:联系“宝剑直千金”一句看, “脱”字一词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怀?(可联系文注释并补充“季札挂剑”的典故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细节的理解和感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还可补充前人对孟的评价: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 “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 , 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3、与过故人庄 (或春晓 )一诗的风格比较。思考:两首所流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吗?(一显恬淡洒脱之风,一具慷慨激昂之气,颇有几分盛唐豪气。 )4、引导学生归纳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帮助梳理一下鉴赏的思路流程,让学生在下一个环节乃至以后的学习中能不断加运用,以提高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1、学生齐读送朱大入秦 ,对照注释疏通大意。质疑。2、学生思考讨论“脱”字一词的含义。3、交流、讨论“解剑相赠”这一细节对表现诗人情感的作用。4、讨论、比较:此诗与过故人庄一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学生自读后,齐背这首诗,简要归纳一下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语言、分析意象、体会情感、联系旧知、纵向比较。1、诗意的解读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词句上。这一教学环节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会从一些细微之处着眼,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诗的内蕴。2、学生讨论和辨析的关键词是一个“脱”字,抓住了它就打开了解读这首诗的大门。3、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理解。由内及外,由点到面,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更广阔的书外的世界,这是老师在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中始终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4、如果对诗人自身不同风格的讨论进展顺利,教师还可引入唐诗中一送别名句以供学生鉴赏比较。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方法的归纳不必拘泥于语言的表达形式,关键是让学生能有所领悟。巩固与;实践:指导学生鉴赏从军行 。关于从军行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加以研讨。1、抓住诗中最能体现边塞风光的景物:雪山、玉门关、黄沙、楼兰,概括这些景物所组成的画面的特点。2、分析景情关系,体会此融情于景的写法特点。3、联系初中学过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结合本诗的学习,请学生简要说说边塞诗有哪些特点。比如:内容多写军旅边塞生活,风格或雄浑悲壮,或慷慨激昂等,学生能说出一二即可,不必求全求精。1、学生朗读从军行 ,围绕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1)找出诗中体现边塞风光的景物,思考:这些景物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讨论,使明确:奇丽壮阔,苍凉雄浑。 (2)抓住“暗” “孤城”体会诗的前两句表现的戌边将士的思想情感。讨论:这样的场面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通过讨论,体会战争的惨烈,对故乡的思念。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将士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抓住“百战”“穿” “终不还”体会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气概。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与后面有什么关系呢?体会悲凉的情景的描写更衬托出了战士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气概。 ()联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归纳边塞诗的基本特点。1、这两首诗的学习应该充分利用在第一首诗的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的品味语言的方法,在语言的品味和诗意的解读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交流讨论,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以点拨。因此,关于预设中学生讨论的问题亦可适当简化, 从军行重点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景情关系,进而归纳一下边塞诗的基本特点;过华清宫绝句则重点让学生把握此诗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体会其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 从军行的学习可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过华清宫绝句一诗则主要交给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讨论,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拓展。练习与迁移:师生共同鉴赏过华清宫绝句 。关于过华清宫绝句着重引导学生讨论:(1)作为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所咏的是什么时代的什么事?(2)作者对历史的评价态度主要体现在诗中的哪一句?(3)这一句在表现技巧上有什么特点?(4)这首咏史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可引入: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何谓“蒙太奇”手法?此即为一例。自读过华清宫绝句 ,参照“教师活动预设”中的四个问题展开讨论。重点放在对“一骑红尘妃子笑”一句品味和分析上。1、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疏通诗意。2、师生共同探讨“教师活动预设”中的问题(1) (2)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问题(3) (4) 。4、师生共同评价,归纳本诗在表现技巧方面的特点。对于本来说,这一环节既是对上一环节的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教学内容进一步推进,关键的地方,教师必须加以有效的点拨,适当的调控。比如,关于过华清宫绝句一诗亦可作适当的资料补充,引入前人的评价,关于“蒙太奇”手法的介绍等,以丰富和加深学生作者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感悟。归纳总结提升认识总结之一:三首诗在表现表现的运用上有何不同?送:注重细节刻划从:融情于景过:以小见大总结之二: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1、指定学生发言,总结诗歌鉴赏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2、教师总结:从语言入手抓住意象剖析手法联系比较 1、提问:从表现手法上看,三首诗有何不同?学生回答,明确答案。2、学生根据本学习,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学生总结后,教师作适当点评,可以参照“教师活动预设”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诗歌鉴赏对于刚刚跨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定难度的,能力的形成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本的学习旨在告诉学生鉴赏诗歌应该遵循的一些最基本的规律,让学生知道从品味语言入手,抓住诗歌的核心意象来解读诗意就可以了,至于更高层次的一些要求,比如知人论世、意境和手法赏析等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落实。布置作业 1、搜集或上网查阅有关孟浩然、王昌龄、杜牧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评价材料,整理成三百字左右的小资料,写在语文堂笔记本上。2、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学生完成作业作业 1 是为了弥补本教学中的一个不足,因为考虑到堂教学的流畅与连贯,教学中省去了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来作一次归纳。思路点拨如果班级学生程度较好,还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把三首绝句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自读,质疑,讨论,在教师的参与下疏通三首诗的大意,明确各自不同的题材。然后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这三首绝句中你认为哪些词语最具有表现力?请举例并作简要的分析。 (亦可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针对一首诗加以讨论,或以自己最喜欢的一首为例,较的难的诗,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2、这三首绝句的题材不同,在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你能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不同吗?学生在讨论以上问题后,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和拓展,与学生一起总结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外布置学生从三首绝句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文字,上交流。练习举隅 1、 从军行一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具有极强的概括力,请问:从这一句诗反映了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