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_第1页
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_第2页
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_第3页
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_第4页
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篇一:从几个汉字看古代中国婚姻制度与习俗文化从几个汉字看古代中国婚姻制度与习俗文化作者简介:袁德栋(1981 ) ,男,河南潢川县人,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管理哲学与文化哲学;周飞(1986 ) ,女,湖南永州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摘 要: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这种以形表意使我们能通过字形,寻找到古时候相关的社会的文化习俗。本文通过一些亲属称谓词和与婚嫁相关的字词,来寻找古时候中国的婚姻制度和婚俗习惯。 关键词:汉字;婚姻;习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表音文字是通过“音”去表达“义”的,而汉字是用“形”表“义”的。简体汉字有一部分已改变了原有的以形表义的特点,但仍有很多可以由“形”知“义” 。 “每一种独立形成的文字都脱胎于记事的图画” ,也就是说每一个字在诞生之初,都是用特定的图画来记录客观事物和事件的,都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主观的认识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某些汉字及其古文字来推知它在诞生之初的含义,也就是本义,进而推知词义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些文字所蕴含的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 人类漫长的婚姻史,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婚姻制度,即杂婚制、群婚制、对偶婚制、父权制(一夫多妻制)和专偶婚制(一夫一妻制) 。群婚初期实行的是血缘婚,它是一种以同胞兄弟和姊妹之间互为婚配为基础的婚姻制度。互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既是兄弟姐妹,又是夫 妻。在周代漫长的年代里,我国一直沿袭这种“同姓而婚”的血缘婚。一般认为,人类社会的蒙昧期实行群婚制,野蛮时期实行对偶婚制,文明时期实行的则是一夫一妻制。而在从群婚到对偶婚的过渡时期,大约还伴有伴侣婚制(普那路亚婚制)和交表婚制。 一、姓 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 ” 上古时有姓,还有“氏” 。王力先生曾说:“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这暗示先民曾经经历过母权社会。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 上古时期女子称“姓” ,男子称“氏” , “姓”是宗族的标志,表明这一宗族里同姓的人都是同一女子的子孙。 “姓”是原始远古人类母系社会的表现,表明了当时的群婚制度。儿女们只认识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父亲是谁,因而“姓”就成为了他们这一族的代号。我们在前面讲到,群婚制的初期实行的是“血缘婚” ,也就是“同姓而婚” ,这也能表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人们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完全依靠自然生活,人口数量也十分有限,因此要想繁衍后代,受到上述条件的限制,只能近亲结婚。 二、亲属称谓词 (一)娣、姒、出 尔雅释亲:“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出”字, 方言:“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谓嫁也。 ”故郭璞尔雅 注云:“同出,谓俱嫁一夫。 ”意思就是共夫的姊妹相互称对方为“娣姒” 。 说文解字:“娣,女弟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娣,同夫之女弟也。 ”“女子谓女兄弟曰姊妹,与男子同,而惟媵己之妹则谓娣,盖别于在母家之称,以明同心事一君之义也。 ” 尔雅释亲又云:“长妇谓弟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也就是说, “娣” 、 “姒”在古代还可以用作兄弟之妻的互称。姊妹同嫁一夫,这表现族外群婚时代(即伴侣婚制时代) ,姊妹同嫁一组兄弟为妻,即姊妹共夫、兄弟共妻,共夫的姊妹依据年龄的长幼互称“娣姒” 。婚制发展到一夫一妻的时代,由于亲属称谓词发展相对滞后于婚姻家庭形态的变化,虽然这时候兄弟都有专偶,姊妹不再共夫,而人们却一度沿用“娣姒”来称谓兄弟之妻。此外, 尔雅释亲还有:“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这是因为族外婚制规定,每个家庭都是一半家庭在氏族之内,一半在氏族之外。因为丈夫和妻子必须属于不同的氏族。最初时,由于女子在生活居于主导地位,所以难从女居。按照族外婚制,姊妹之子必须从本氏族出嫁到对方氏族中去,所以称之为:“出” 。 (二)舅、姑 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礼记檀弓下:“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郑玄注:“夫之父曰舅。 ” 国语鲁语下:“吾闻之先姑。 ”韦昭注:“夫之母曰姑。殁曰先。 ”这种称谓实际上是交表婚制时期的产物。交表婚制与伴侣婚制一样,禁止同胞的兄弟姐妹间通婚。相对于群婚制来 讲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是由于人们但是还没有认识到近亲相婚的不良后果,同时由于上古人口稀少、社交不便的局限,交表婚制现象非常普遍:男子常娶舅舅或姑母的女儿为妻,女子亦常以舅舅或姑母的儿子为夫,这种情况下的舅舅自然就是公公或岳父,姑母自然就是婆婆或岳母。此外, “舅、姑”还有“妻之父、母”和“母之兄弟” 、 “父之姐妹”的意思。 (三)甥、侄 释亲:“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释名释亲属:“舅谓姊妹之子曰甥。甥亦生也。配他男而生,故其制字傍作生也。 ”释亲又说:“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昆弟为甥,姊妹之夫谓甥。 ”郝懿行义疏:“此因妻党而并及外亲敌者之称也。 ”郭璞注曰:“四人体敌,故更相为甥。 ”说文男部:“谓吾舅者,吾谓之甥。 ”段玉裁注:“此泛释甥义也。若母之昆弟为吾舅,则谓吾为甥矣。若妻之父为吾外舅,则亦谓吾为甥?现代人多从婚姻家庭形态的角度对”甥“进行解释。如郭沫若认为其是伴侣婚制时期的产物,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释祖妣中指出:郭璞尔雅注所谓”四人体敌“者,在亚血族群婚制(即伴侣婚制)下,实仅一人。 ”“盖姑舅乃互为夫妇者,姑舅之子,即妻之昆弟;妻之昆弟,亦即姊妹之夫,故终于一名。”在交表婚制下,与“舅”和“公” “姑” “婆”两位一体的亲属称谓相对应,舅、姑之子互为婚姻,妻之昆弟乃姊妹之夫,姊妹之夫即舅、姑之子。如此,则“甥”系一人,即所谓“婿” 。 释亲:“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 ”说文女部:“侄,女子谓兄弟之子也。 ”段注:“此从女者,谓乎侄姑之称也?从至者,谓若适人而在于母亲情挚也。 ”颜氏家训风操:“侄虽名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始呼叔侄,今呼为侄。 ”女方对“昆弟之子”有专称而男方无,实际上是与伴侣婚制时期的婚姻家庭形态有密切关系。伴侣婚制虽仍未摆脱群婚的实质,但这一时期已开始严格禁止族内通婚,本氏族的一组兄弟(或姐妹)只能与另一氏族的一组姐妹(或兄弟)结为夫妻,实行不同氏族间的姐妹同夫、兄弟同妇。这种婚姻家庭中的子女只能确认自己的母亲是谁,却不清楚自己的亲生父亲,而对父亲而言,他也无法也不必区分谁是自己的亲生子女,故而就不会有不同的亲疏称谓之分,只能用同一称谓来称呼自己的子女和兄弟的子女。但对于女子来说,其子女与其“昆弟之子” ,分属于两个不同氏族,界限明显,亲疏有别,于是就有亲属称谓上的区别。 三、婚、娶、嫁 说文解字:“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 ”“ 娶妇以昏时”表明了民间的婚俗,古时候认为黄昏时候是吉时,所以昏时娶妇成为一种风俗。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抢婚制。男子在黄昏时趁着天黑时间,去女子家抢夺新娘, “生米煮成熟饭”后,女子就成为了自己的妻子。 礼记中也有这种抢婚制的记录:“婚礼不贺” 、 “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现在我国还有一些少 篇二:用婚姻家庭理论解释宁波鄞州区的女性亲属称谓用婚姻家庭理论解释宁波的女性亲属称谓 以父之姊妹和母之姊妹称谓为例 摘要:调查发现,宁波亲属称谓中对父母辈的女性亲属称谓划分较为详细,本文运用婚姻家庭理论对这种民俗现象进行分析,并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原因。 关键词:婚姻家庭理论; 宁波; 女性亲属称谓 一、 定义 (一) 婚姻 关于“婚姻”一词的定义,古代指“男女结合成为夫妻” ,现代指“男女双方建立夫妻关系的结合形式,因结婚而发生,因配偶一方死亡或离婚而消失。 ”(辞海 )就广义的婚姻而言,婚姻是以某个社会中公认的两性关系形式来界定的,这里所说的公认,是制度化的公认,其既可以是由社会风俗和习惯法决定,也可以是以成文法律的形式确定的,或者两者相兼。 (二) 家庭 家庭是在婚姻或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细胞。 辞海中,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活组织。有广狭两义。狭义指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单偶家庭) 。广义泛指群婚制出现后的各种家庭形式,包括血缘家庭、亚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 、对偶家庭与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当代主要作狭义的使用。 ”莫德克则认为家庭是一种社会集团,以共同的住处、经济合作和繁殖后代为其特征。它包括了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其中至少有一对可以发生由社会认可的性关系,以及这一对男女亲生的或收继的儿女。 (三) 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是指互相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婚姻、法律等关系的亲戚和亲属的名称。人际称谓系统是一种依附于语言的特殊系统,而亲属称谓作为人际称谓系统之一,具有以下特点:依据亲属关系确定的称谓概念;必与血缘、婚姻、法律等因素有关;在人类发展过程的早期形成,历史悠久;大多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一般是不可变更的,尤其是由血缘因素形成的亲属称谓具有绝对的不可变更性。(四) 三者关系 摩尔根指出亲属称谓与家庭、婚姻形态有密切关系。亲属称谓常用与区别血亲与姻亲的不同,而姻亲就是由婚姻契约造成的有条件的法律关系,而家庭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婚姻的结果。亲属称谓既反映社会关系的结构,也反映了婚姻联系。从亲属称谓的历时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亲属称谓的变化与家庭、婚姻状况的一些联系。我们所指的婚姻与亲属称谓的关系,主要是指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与亲属称谓的关系。亲属关系之发生除血统的连续及法律的拟制外,以婚姻的原因为其主。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也都由婚姻而来。婚姻对于亲属称谓的形成和因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婚姻的构成便意味要建立“家庭”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是建立在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制度之上的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在所有的亲属关系中,与婚姻有关的亲属占有很大的比重。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婚姻乃是一种复合的习惯法,它的目的是肯定家庭内部一对成年男女之间的性关系。对于婚姻和家庭的起源孰先孰后的问题,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婚姻为先论;家庭为先论;婚姻和家庭并行论。现代比较流行的是婚姻与家庭,同时并存。 二、 分析 (一)存在的现象尔雅释亲 :“父之姊妹为姑。 ”释名曰:“姑,故也,言子已为久故之人也。 ”在礼仪里也用“姑” 。 “姑母”按照数字顺序排列,区分长幼,如大姑母、二姑母、三姑母、四姑母等;亦可呼为“大姑” 、 “二姑” 、“三姑” 、 “四姑”等。在现代汉语中,常用“大姑”称父之姊,而用“小姑”称父之妹,但没有专门的称谓语来区别称呼父之姊和父的妹。同样也没有专门的称谓语来区别称呼母之姊妹。在古称中人们对于母之姊妹统一用“姨母” 。但是由于“姨母”不能很好地区分长幼,所以人们一般按照数字顺序排列,如大姨、二姨、三姨、四姨等,或大姨妈、二姨妈、三姨妈、四姨妈等。 从上述文献记载中,我们得出在汉族亲属称谓的父系亲属称谓中,我们对于父亲的姐姐与父亲的妹妹的称谓语是一致的,都以“姑母”相称。同样,在母系亲属称谓中,人们对于母亲的姐妹也都以相同的称谓语“姨母”来称呼。而在宁波的亲属称谓中,人们对于父亲的姐妹却有不同的称谓语,对于父亲的姐姐我们称之为“嬷嬷” ,对于父亲的妹妹我们称之为“阿姑,姑姑或者娘娘” 。同样,人们对于母亲的姐妹的称谓语也区分的较为详细,称呼母亲的姐姐与称呼父亲的姐姐一样用“嬷嬷” ,称母亲的妹妹用“阿姨”。如果父之姐(妹)或母之姐(妹)有多个,则再按照大小顺序相称,如大嬷嬷,小嬷嬷、姨,小阿姨等,或按照数字顺序,如大嬷嬷,二嬷嬷,三嬷嬷,或大阿姨、二阿姨、三阿姨等等。 (二)用婚姻家庭理论分析 美国人类学家默多克认为,有多种社会因素能对亲属称谓产生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各种外婚形式;各种婚姻制度;各种家庭制度;各种婚后的从居形式;各种世系继嗣制度与组织。根据这些因素,他把亲属称谓系统归为爱斯基摩亲属称谓制、夏威夷亲属称谓制、易洛魁亲属称谓制、奥马哈亲属称谓制、克劳亲属称谓制和苏丹亲属称谓制。根据不同亲属称谓系统制的划分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汉语的亲属称谓制比较接近苏丹亲属称谓制。作为最为复杂也最为精确的一种亲属称谓制度苏丹亲属称谓制,其主要的特点是高度的描述性,对各种亲属关系的区分极为细腻,所有的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都有单纯的称呼而绝不混同。宁波属于汉语的亲属称谓制,除了具有苏丹亲属称谓制的这些特点外,在其亲属称谓上还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如本文要讨论的较为详细的女性亲属称谓语。 在我们汉语的亲属称谓语中,人们对于对于父之兄称伯父和父之弟称叔父,而对于母之兄与弟却用同一个称谓语舅舅,可见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卑微。而在这样的大潮下,宁波人却拥有较为详细的女性亲属称谓,则说明在宁波这个地区女性地位相对较高。为什么宁波人在亲属称谓中对女性亲属称谓相对与其他地方而言更为详细呢?笔者认为这跟宁波的历史文化和婚姻家庭观有关。下面笔者分别就这两方面展开论述: 1、 宁波的历史文化 作为人类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跟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语言,同样语言的产生和存在也离不开社会。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宁波拥有较为详细的女性亲属称谓,当然这一现象的存在也离不开宁波的历史文化。 女性较早接受教育 历史的宁波政府政务机关设置在鄞县(现在改为鄞州)的县城宁波,北宋时,年轻的的王安石,这位日后掀起中国变法浪潮的人,曾是鄞县知县,在他的倡导和身体力行下,使得宁波形成了“尊师崇教”的乡风,培育了宁波人骨子里重教育的品质。1842 年,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使中国许多城市被迫对外通 商,宁波就作为其中的一个通商口岸。受其影响,大批宁波商人的子女赶上了近代中国学生“留洋“的第一浪潮。同时在对外开埠后,受“洋学堂”和西方科学影响,宁波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女校和最早的女留学生。俗话说,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在宁波,人们较早地允许女子接受教育的熏陶,不仅反映了宁波人对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宁波人对女性的尊重。社会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反映社会的发展。随着女子的受教育程度的加深,女权意识的加强, “男女平等”的西洋思想在宁波人的亲属称谓中便有了一定的体现,即对女性有相对较为详细的亲属称谓。“后院”的风俗影响 1861 年,太平天国发动革命,当太平军进入浙西的时候,很多宁波商人为了“避战乱”将大量资本和金融资本转移到上海的租界,使他们的故乡宁波呈现出“后院”的风俗现象。受这种“后院”风俗的影响,许多家庭出现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况,也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形成了“主妇持家”的格局,使得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未来的 150 年里,宁波的风土人情和价值观趋向越来越带上浓郁的女性理想色彩。女性承担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还要对子女的教育负责任,这种母性化的童蒙教育起码改变了五六代宁波人的世界观。所以在宁波的亲属称谓中对女性的称谓语划分较为详细,作为对女性的一种尊重,也不足为奇了。 较早承认女性地位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纵横交错的河流限制了宁波人的自由,但是反过来也促进了宁波人思想的自由驰骋。在亲属称谓中对女性亲属称谓的详细,可见宁波人较早承认女性的地位和对女性的尊重,这在宁波的历史文献中都有相关的记载。如在清末尤其是民国以后,有些文化和民主意识比较强的家族,便在族规中写明女性成员。另外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有些家族在宗祠里专辟“女祠” ,在族谱中专设了“列女”一目,以保证女性祖先在祭祀中的地位。在所修订的众多族规中也开始体现出尊重妇女,提高女性在家族中的地位的趋势。以上这些都可以说明宁波人尊重女性的风气很早就形成,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亲属称谓中对女性亲属称谓会如此详细。 河姆渡文化的间接影响 余姚河姆渡是母系氏族社会,河姆渡文化时期处于母系社会的中期至晚期,虽然说受“晋室东渡”和“宋室南渡” 两次移民的高峰的影响,现在的宁波人的先祖大都已经不是河姆渡的后裔了,但是由于地理上的距离,宁波还是会受河姆渡文化的影响,宁波女性的地位较高。 2、 婚姻家庭观念 宁波这个区域的特殊地理环境两面是山,一面是海,中间是三角形的平原,不仅导致了宁波交通上的相对封闭和独立,也影响了它的居住和婚姻方式。宁波人采用长期恒定的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和族间婚姻、近地联姻的婚姻方式,造成了比其他许多地方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宁波人喜欢聚族而居,一个大家族住在一起,这在宁波的许多地名中都有体现,如张家村、鲍家村、石家村等,从家庭的模式来说,这些大家族可以说都是扩张家庭。在中国汉人社会中,扩张家庭有两种形式,即主干家庭与联合家庭。在宁波的大家族中,子嗣一经结婚,就必须立即分房立产,标以新的房名,且每个“房”都是一个独立的家庭经济单位。户主只对每个家庭(房)承担经济义务,不必对整个家族承担具体的经济义务,但同族的每一房在道义上仍需对整个家族承担公共责任,所以对整个家族而言,它是联合家庭,包括父母在内,由两对已婚兄弟及其各自未婚的孩子构成,是兄弟夫妇的集合,也是一种横向的集合。但是对每一“房”而言,它又是一种主干家庭,在每一“房”由一对夫妇与其一成年孩子夫妇及其未成年孩子构成。这种形式 的家庭制度,对宁波人的亲属称谓当然会产生影响。在中国汉人的传统社会中,一直是父系继嗣群,女子结婚后,有为夫家生育,繁衍下一代的义务,而生出来的子嗣不管男女都是跟着父亲一方居住,以此来保持父系血缘的连贯性。虽然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已出嫁的父亲的姐姐不属于娘家的父系继嗣群,但是由于宁波人是族间婚姻、近地联姻的婚姻方式,娘家和夫家距离不会太远,所以作为家中长女仍有帮助娘家照顾子嗣的相应义务,如在我家,我父亲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奶奶既要照顾我伯伯的孩子也要照顾我和姐姐,由于年龄和精力的限制有时候会照顾不过来,这时我父亲的两个姐姐就有辅助照顾父系子嗣的义务。而姑姑,由于是父亲的妹妹,父亲作为其兄长,对其本身就有照顾的义务,所以她相对于父亲的姐姐而言,对父系的子嗣承担较少的照顾义务。正是由于父亲的姐姐和妹妹在对父系子嗣照顾中承担的义务不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后辈对于她们的称谓语的不同。 三、 结论 笔者通过运用婚姻家庭理论对宁波女性亲属称谓较为详细的分析,发现这是由于宁波女性较早接受教育、 “后院”风俗影响、宁波人较早承认女性地位和河姆渡文化的间接影响等历史文化有关和宁波人聚族而居,族间婚姻,近地联姻、宁波人的家庭制度和宁波女性对父系子嗣承担的义务有关。 参考文献: 1石奕龙. 文化人类学导论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田惠刚. 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齐沪扬、陈昌来. 应用语言学纲要 (第二版)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周时奋. 宁波老俗M. 宁波出版社, 篇三:阅读与写作 1-形考平台答案中央电大形考平台-阅读与写作(1)答案 按照任务顺序: 01 任务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阅读(41 页) 社会学阅读就是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阅读作品,研究具体作品与文章作者、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发掘作品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的阅读方法。2文化学阅读(46 页) 文化学阅读就是用文化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则,通过经济结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的阅读方法。 3语义学阅读(54 页) 语义学阅读就是以文本为基础,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表达技巧,层层解剖内在的结构层次,全力开掘多方面主题内涵的阅读方法。 4接受美学(58 页) 接受美学就是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作品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重视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5非线性网络思维(52 页) 所谓非线性网络思维是指读者在网络中阅读电脑文本时因个性差异而表现出来的迥然不同的思维形式。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6 页) 所谓“一体两面” ,说的是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习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任何一方,语文学习就会倾斜和失衡。因为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必须依靠阅读。而阅读就是主体由外而内的吸收和重构,写作是肢体由内而外的倾吐与表现。阅读越丰富,吸收和重构的信息越多,写作是倾吐和表现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 。 2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 (1)把握不同文体的表达方法。 (2)辨别不同文体的结构类型。 (3)驾驭不同文体的语言体式。(4)再现不同文体的主体形态。 3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4953) (1)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 (2)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则。 (3)通过经济结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 (4)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 (5)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 4接受美学阅读的基本特征(5860) (1)以读者为中心。 (2)文本的召唤结构。 (3)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 (4)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三、论述题 1结合阅读和写作的事实践,谈谈它对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文本的内容不能作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抓不住文本的主旨,在写作时又不知道如何将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清晰有序地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出来了也是狭窄的,不深刻的。这其实是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问题、思维能力低下有关。 要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可以求助于阅读和写作。因为阅读需要思维整合。作品是通过作者思维,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阅读就是“再现”作者的思维过程。它不仅需要理解语言文字,而且需要分析、综合、判断、推理。通过阅读,就能培养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而写作需要思维创造。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不仅体现作者的得文字能力,同时还反映作者的思维水平。写作要求达到表述清楚、中心明确、完整连贯、条理清晰等要求,就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通过不断的写作,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所以,阅读和写作对提高思维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2、结合具体篇章谈谈文体意识对文章阅读的先导作用。 所谓文体意识,就是在进行写作和阅读活动是能主动确立和推断文本的样式、体制的意识。自觉建立文体意识对阅读具有先导作用。例如: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蝙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 这是选自明代冯梦龙的笑府中的一段文字,讲的是凤凰、麒麟和蝙蝠之间的故事。如果读者没有文体意识或者这种意识不强,那就只觉得它讲了三种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不能更好、更深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反之,文体意识强的读者,就会觉得它是一则寓言,也就会根据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对作品的寓意和表现技巧做更深地挖掘和分析。它表面上看起来是些动物之间的事情,实际上是要反映社会生活。主旨在蝙蝠和麒麟的“慨叹”上。 生活中的确不乏蝙蝠式的人物,他们时而“兽”时而“禽” ,不断变换脸谱,其目的无非投机钻营,图谋不轨。 作者借此不禽不兽之蝙蝠来喻那些虚伪、圆滑、世故之人,显得含蓄而深刻,风趣而辛辣。 这就说明文体模式能给阅读暗示解码的方式,文体意识对我们阅读有先导的作用。 3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文章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准确标志。没有语言的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化。通过对文字语言的分析可以解读文化的内涵,即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心理状态等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如读苏轼的诗题西岭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的前两句诗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点观察庐山,庐山的模样是不同的。后两句是议论,告诉人们要真正认识庐山真面目,不妨走出庐山,山外看山。这是作者的生活经验。但如果我们对后两句作进一步的分析思考,就有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觉。这就说明最后两句是还给我们暗示了一种人生哲理:有时要看清一件事情,必须跳出这件事。 我们还可以从语词的语源和延边推测过去的文化遗迹,从造词的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移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等等。 02 任务 一、名词解释 1.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都有一定规定,主要包括五律、七律两种。押韵上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对仗上,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绝句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诗 4 句,字数有五言、七言之分,故有五绝、奇绝两种形式。绝句为弯曲折,语言简洁、似绝而续,婉转变化。 3.意境 意境是诗歌和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4.散文(见 85 页) 以描写真实人物、事件为基础,其艺术特点是“海阔天空、抒情状物、散文不芨、易写难工” 5.戏剧(见 143 页) 综合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成份所构成的艺术。 二、简答题 1、词鉴赏 词鉴赏就是根据词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