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的工作总结_4_第1页
乡镇政府的工作总结_4_第2页
乡镇政府的工作总结_4_第3页
乡镇政府的工作总结_4_第4页
乡镇政府的工作总结_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政府工作总结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截止今年 11 月底,全镇累计完成税收万元,占县计划的%。其中,国税完成万元,占县计划的%;地税完成万元,占县计划的%。人均收入预计达 8340元,增长 15%。二、重点工作进展落实情况(一)老城改造顺利推进。XX 年房屋征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老城改造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积极创新思路,优化工作机制,奋力攻坚克难,强势组织推进,实现了房屋征收速度快、质量好、矛盾少的新突破,有力有效地保证了相关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按 期开工建设。全镇共抽调 8 名领导干部,42 名镇村干部参与老城改造。先后组织实施了老城改造征收二期一段、二段工程,涉及沁河镇城北村、城东村、城西村、城南村等四村。前期测量 575 户,完成征收 145 户,证载面积。其中,一季度圆满完成 55 户居民房屋的征收与补偿工作;二季度配合住建局对桥西街以南、人民路以西、北门街以北红线范围及河西红线范围内房屋预评估工作进行安排,对初摸涉及的 40 个单位、近 100 户国有土地上居民房屋、近 550 户集体土地上居民房屋进行预评估工作;按照法定程序,启动老城改造二期一段规划一路、丁城渠景观带红线范围涉及的居民房屋征收工作。三四季度完成二期二段丁城渠景观带北门街向南延伸到南苑南巷涉及房屋的入户测量与预评估工作;完成房屋腾空验收移交工作,为建设宜居新镇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庄园经济开局良好。按照全县发展庄园经济总体安排部署,我镇制定了庄园经济发展规划,并积极组织贯彻实施,截止目前,五大庄园全面启动。1、城南昶苑农业生态庄园总投资 亿元,占地1842 亩,种植观光林 30 亩、经济林 80 亩,绿化面积 150 亩,建成了 3000 平方米连栋智能温室,形成了集综合服务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山地日光温室区和商务休闲度假区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庄园。2、南石农林牧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共投资亿元,种植苗木品种 40 余个,基本完成了苗木基地建设,并着手打造沁源植物基因库,该庄园建成后,将成为 XX 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苗木生产基地。3、民营老板投资 3500 余万元,开发了北石渠村 3000亩荒山荒坡,形成了集经济林开发,生态林建设,传统庙会,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为一体的“裕水生态庄园” 。4、北元村以介神庙景区为依托,加快西山 XX 余亩荒山开发,着手打造玉龙山庄生态庄园。今年已投资 250 万元,修通了盘山路,修建了玉龙宝塔、山神庙、观景台等旅游景观。5、李家庄新宜庄园投资 600 万元,已完成土特产种植加工项目主体框架、展厅建设,该庄园填补了我县土特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的空白。(三)一村一品初具雏形。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我们结合镇村实际,完成了一村一品的规划和实施。1、垣上村作为一村一品蔬菜基地,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 120 座,春秋大拱棚 50 座、防虫网棚 30 亩、苗木基地 70 亩,连栋日光温室 6600 平方米,总投资 5400 万元。2、赵寨村作为一村一品乳制品生产基地,投资 3800 万元,占地面积 120亩。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 XX 市奶牛养殖及乳制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 2956万元,可实现利润 247 万元。每年青贮玉米秸杆 3800 万斤,可带动周边六村种植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 160 个,村民亩产增收 400-500 元。3、城西村作为一村一品食用菌基地,18 座白灵菇栽培大棚主体基本完工,总投资 300 万元,目前已投入生产,预计每个大棚年产值 20 万元,年总产值可达 360 万元。4、四元村、四维村、琴泉村、南石渠村、北石渠村作为一村一品规模养殖基地,基本形成养牛、羊、猪、鸡产业化格局,实现了产业升级。5、城六村作为一村一品商贸基地,依托县城所在地的独特优势,以发展商贸物流为契机,不断拓展增收渠道,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雏形。(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1、农村街巷硬化实现全覆盖。在去年底 23 个行政村的街巷硬化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 7 月启动城六村街巷硬化工程,完成街巷硬化 21 公里,基本实现全覆盖。 2、农村便民连锁店实现全覆盖。投资 272 万元,建成 36 个便民连锁店,占地面积 1791 平方米,房屋 101 间,商品类别达到 360 多种。3、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实现全覆盖。投资 155 万元,建成 29个农家书屋。占地面积 1150 平方米,60 间房屋,图书总量达 7 万余册。投资 256 万元,建成 29个篮球场地,文体广场面积达 14944 平方米,健身器材 260 件。4、投资 3000 余万元,修建护村护地坝公里,新增桥涵 12 个;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投资1500 万元,对原有深井、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升级,全镇新增机电井 26 眼;投资 600 万元,实施了土地综合治理和客土垫地工程,新增土地 400 亩,修建机耕路 11 公里,土地改良 1400 亩,科技示范田 500 亩;投资 130 万元,完成亮化工程 6 个;投资350 万元,对原有 5 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改造升级;投资 5000 万元,新建仓储物流园区 6 个;投资 6000 万元,实施了北元和苑小区建设工程。5、投资 600 万元,对 6 所小学 3 所幼儿园进行了改扩建;投资 445 万元,完成了 29 个行政村的标准化卫生所建设。(五)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 14422 人,缴费总额达 230 万元,参保率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 23035 人,参合率达 100%;集中发放残疾用品用具 160 件,办理残疾家庭抚养 19 户,为 12 例残疾人白内障提供复明手术,对 43 名残疾人进行了临时救助;组织文化扶贫下乡演出 12 场次,电影下乡 29 场次,群众受教育达 2 万余人次。累计发放计划生育奖励资金45 万元。家电下乡累计补贴资金 280 万元。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档 90%,举办健康讲座 54 次,开展预防接种 11526 人次;城镇低保复核申报 91 户,179 人;农村低保复核申报 760 户,1355 人;农村老年人救助复核申报 70 岁以上 702 人,80 岁以上264 人;落实 60 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 41 人,发放金额共计 12950 元;落实 60 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 41 人,发放金额共计 12950 元;落实烈士子女待遇 18 人;申报大病医疗救助 34 户 34 人;农村五保复核申报 227 户 232 人;发放救灾物资:棉被 150支,床垫 100 支,白面 330 袋;发放抚恤金共计158722 元;发放救灾款共计 22400 元。完成玉米种植保险面积亩;保费金额 元;粮食直补玉米亩,谷子亩,马铃薯亩,其它杂粮亩。对全镇 22 个村的61 户农村危房进行了改造,惠民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六)安全稳定整体提升。我们在抓安全稳定上下真功夫,坚持疏导与管理相结合,畅通信息渠道,排除各类安全隐患。一是开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重信重访问题大排查活动,组织包村干部和村纪检监督小组成员就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进行化解。今年,我镇刑释解教人员 110 人、社区矫正对象 35 人,重点监控人员 41 人:其中老信访户 6 人,79 兵 8 人,85 兵 9 人,84 兵 2 人,非法组织成员 12 人,电影放映员 4 人;接收办理电话办理卡45 次,核实解决 45 件。二是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实行有访必接,有接必果,登记备案,逐一落实,共受理信访举报 5 件,接待来访 9 人次,对来信来访认真调查,及时反馈,对反映不实部分及时做好解释工作。立案 9 起,查处 9 起。 三是结合百日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开展,配合县安监、工商、国土、电力、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先后对所辖企业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对证照过期的城关加油站、沁泰气体厂实行了停业整顿,对 6 个砖厂、4个粉砂厂的非法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对非法实心粘土砖厂进行了取缔,对 40 个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程、安全工作应急预案,进行了全面督查,提出了整改要求。对存在的 20 余个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了整改。对 29 个行政村的危房、危窑,12 处地质灾害重点地段,6 处河道隐患和 1 处大型水库隐患进行了排查,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七)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统一部署,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团结务实筑堡垒、和谐稳定促发展、创先争优建强镇”为活动主题,以“2222”工程为活动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创先争优和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实行了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支部书记包点的“三包”;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学习发动到位,宣传督导到位的“三到位”;强化了创先争优活动与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相结合,与促进三农工作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三个结合” 。并以党建带团建,建立实体化团支部 30 个,丰富了团组织形式,增强了团的工作活力。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开展了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拓宽宣传思路,创新宣传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党员干部对开展活动的思想认识;采取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听先进事迹报告与看警示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和内容,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基层群众提供各类服务 3400 余次,办实事好事 1390 余件。今年被省委表彰为“红旗基层党组织” 。三、工作机制及举措(一)抓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如何落实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关键在班子和队伍。我们强化支部班子建设,在班子选配上注重从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等各个层面择优选优,提升引领能力。通过班子成建设,村两委班子中高中以上达83 人,占%,科技能手 65 人,占%,1 名大学生村官任支部书记,班子建设实现整体提升。此外,我们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工作。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的方式,全镇 91 个非公经济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其中单独组建 3 个,联合组建 1 个,87 个非公经济组织分别挂靠到 17个村支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的活动两个全覆盖。同时,注重培养和发展青年党员,为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增添了活力。(二)抓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我们深入开展学习文建明工作法,提出了“两线四级”工作机制,“两线”即:党委政府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级负责人的政策落实下行线和村干部(村民)包村干部包片领导党政一把手的民情民意上行线。“四级”即:党政一把手对全镇工作总负责,分管副职按照职责分工,为相应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机关干部按照从事的工作岗位,为相应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各行政村支书主任为本村工作落实的第一责任人。民情反馈上行线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政策落实下行线为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提供组织保证,分级管理更加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范围,职责任务,通过机制创新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管理工作的创新。沁河镇 XX 年工作计划如何在新的一年里,深入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和完成好 XX 年工作任务,现将明年工作计划如下:一、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依托垣上、城南、南石三大园区,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扩展种养规模,拓宽增收渠道。1、推进规模化经营。围绕县城需求,集中打造垣上、城南、河西、城西、牧花园五大种植基地,加快日光温室大棚的建设,保障规模经营,促进绿色有机蔬菜、花卉、食用菌的生产,力争在 XX 年日光温室面积达 1500 亩。 2、打造特色化农业。我们要在金丝瓜种植上做好文章,在有义推开 200 亩金丝瓜种植,并通过特色种植拉动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在北石渠推开 300 亩黄花菜种植,在城西推开百灵菇种植,在三友、四元、曹家园、北石推开小杂粮种植。3、建设中药林基地。充分利用 3000 亩荒山荒坡,大面积种植连翘,重点以县城东山西山以及沁河镇四条通道为主,加快中药材基地的建设,并及时成立中药材合作社,加强连翘种植的规模化、市场化经营。4、养殖规模化发展。加快四元、四维、南石渠、琴泉、赵寨、北石渠六村的养殖业发展,力争完成一村一品的打造,通过圈养方式转变养殖观念,初步形成养牛、养鸡、养猪、养羊的百万头(只)养殖规模。5、产品市场化运作。以灵空山食品和百联合作社特色产品加工为主线,通过对沁源农特产品的加工、贮存、销售,打造现代农业绿色产品物流窗口,真正把野生产品、绿色产品推向市场,使其成为推动沁源农业发展的动力源。6、加快经济林发展。以南石苗木种植基地为龙头,实施万亩经济林工程,形成以沁源特色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带,以南向北延伸到北石渠,基本形成条带结合,以林为主的经济林带。继续推进北石渠、李家庄、北元、城南、南石五大庄园经济。确保五大庄园带动周边 12 村的种植、养殖发展。二、构建商贸物流新区。依托县城优势,构建城十村商贸物流区,进一步繁荣市场,推动区域化发展。1、打造环城物流带。以四元、曹家园、有义、四维、琴泉、李家庄、河西、麻巷、韩洪沟九村为基础,形成建材、服装、日用小商品物流仓储基地,保障县城物流顺达通畅。2、增设商贸网点。结合老城改造,充分利用商业新区建设,加快商贸网点投入,鼓励城中村的村民以入股或独资等方式,积累闲散资金,加快商贸网点的布局,尽快尽早融入到 XX 区。3、提升服务业水平。伴随县城的膨胀,必然带来服务业的兴盛。依托社区我们积极组建家政服务中心,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新型就业的增收渠道,把闲置的人力资源盘活,实现服务行业的整体提升。三、繁荣文化产业市场。伴随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随之提高。为此,我们着力打造四大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挖掘传统文化产业。一方面要对传统的赶集、庙会、物资交流会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调研,引导和规模市场,并扩大规模和影响力,使商贸流通总量实现翻番;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民间艺术的特色,在沁源特色手工艺品上下功夫,成立民间艺术产业协会,挖掘民间艺术精华,并打造出自己的文化产业产品。2、加强文化场馆建设。在农家书屋、文体广场全覆盖的基础上,力争实现村村有影视点、ktv 室、棋牌室、文化长廊、体育活动场馆,并鼓励民间融资,形成文化产业,带动产业消费。并以文化下乡的方式,开展巡展、巡演、巡回报告等活动。3、提供信息平台服务。一是建立村信息需求平台,让群众所需、所求能够与外界及时交流沟通,以增加他们就业创业的机会,需求平台可以实行有偿服务。二是建立培训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各类政策性资源,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知识和技能。三是打造媒体广告产业,让民间资产进入这一领域,实现文化产业与市场的接轨。4、开发旅游休闲产业。依托区域内现有的旅游资源,抓好介神庙、龙王庙、李家庄水库、北石渠庄园等旅游景点开发,通过旅游介绍当地土特产品,以及民间艺术类产品,以旅游带宣传,以宣传带产业。增加餐饮、休闲网点,在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感受一方的水土风情和人文环境。四、建设生态宜居新村。1、围绕三个中心村、闫寨、北石渠、南石,集中打造三个不同区域、不同风格的“发展小环境” ,围绕老城改造,完成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河西、北元六村宜居新村建设。2、加快生态环保工程。依托省环境连片整治的契机,对十三个村进行水源地保护和环境卫生整治。完成北片九村的新农村连片整治工程,实现产业开发的合理化和科学发展。3、推进宜居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村容村貌改善、宜居新村建设,加快新旧五个全覆盖工程的整体提升。推开李家庄、四维、北元、闫寨等旧村改造工程。实现有所居、有所医、有所养、有所学。继续抓好一村一品的开发,加快产业化发展。五、推进转型项目建设。在完成 6 个续建项目:昶苑生态园,南石苗木基地,新宜农特产品加工,发源屠宰加工,坤泰乳业,西山公墓的同时。新上14 个项目,闫寨水库、华泰脱毒马铃薯加工、红源牧业、幼儿园改建、以及六大商贸广场,完成四维、北元旧城改造,开发闫寨红色旅游。通过以上20 个项目带动,进一步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XX 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力争为建设宜居沁源、小康沁源作出应有的努力,圆满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截止今年 11 月底,全镇累计完成税收万元,占县计划的%。其中,国税完成万元,占县计划的%;地税完成万元,占县计划的%。人均收入预计达 8340元,增长 15%。二、重点工作进展落实情况(一)老城改造顺利推进。XX 年房屋征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老城改造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积极创新思路,优化工作机制,奋力攻坚克难,强势组织推进,实现了房屋征收速度快、质量好、矛盾少的新突破,有力有效地保证了相关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按 期开工建设。全镇共抽调 8 名领导干部,42 名镇村干部参与老城改造。先后组织实施了老城改造征收二期一段、二段工程,涉及沁河镇城北村、城东村、城西村、城南村等四村。前期测量 575 户,完成征收 145 户,证载面积。其中,一季度圆满完成 55 户居民房屋的征收与补偿工作;二季度配合住建局对桥西街以南、人民路以西、北门街以北红线范围及河西红线范围内房屋预评估工作进行安排,对初摸涉及的 40 个单位、近 100 户国有土地上居民房屋、近 550 户集体土地上居民房屋进行预评估工作;按照法定程序,启动老城改造二期一段规划一路、丁城渠景观带红线范围涉及的居民房屋征收工作。三四季度完成二期二段丁城渠景观带北门街向南延伸到南苑南巷涉及房屋的入户测量与预评估工作;完成房屋腾空验收移交工作,为建设宜居新镇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庄园经济开局良好。按照全县发展庄园经济总体安排部署,我镇制定了庄园经济发展规划,并积极组织贯彻实施,截止目前,五大庄园全面启动。1、城南昶苑农业生态庄园总投资 亿元,占地1842 亩,种植观光林 30 亩、经济林 80 亩,绿化面积 150 亩,建成了 3000 平方米连栋智能温室,形成了集综合服务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山地日光温室区和商务休闲度假区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庄园。2、南石农林牧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共投资亿元,种植苗木品种 40 余个,基本完成了苗木基地建设,并着手打造沁源植物基因库,该庄园建成后,将成为 XX 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苗木生产基地。3、民营老板投资 3500 余万元,开发了北石渠村 3000亩荒山荒坡,形成了集经济林开发,生态林建设,传统庙会,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为一体的“裕水生态庄园” 。4、北元村以介神庙景区为依托,加快西山 XX 余亩荒山开发,着手打造玉龙山庄生态庄园。今年已投资 250 万元,修通了盘山路,修建了玉龙宝塔、山神庙、观景台等旅游景观。5、李家庄新宜庄园投资 600 万元,已完成土特产种植加工项目主体框架、展厅建设,该庄园填补了我县土特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的空白。(三)一村一品初具雏形。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我们结合镇村实际,完成了一村一品的规划和实施。1、垣上村作为一村一品蔬菜基地,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 120 座,春秋大拱棚 50 座、防虫网棚 30 亩、苗木基地 70 亩,连栋日光温室 6600 平方米,总投资 5400 万元。2、赵寨村作为一村一品乳制品生产基地,投资 3800 万元,占地面积 120亩。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 XX 市奶牛养殖及乳制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 2956万元,可实现利润 247 万元。每年青贮玉米秸杆 3800 万斤,可带动周边六村种植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 160 个,村民亩产增收 400-500 元。3、城西村作为一村一品食用菌基地,18 座白灵菇栽培大棚主体基本完工,总投资 300 万元,目前已投入生产,预计每个大棚年产值 20 万元,年总产值可达 360 万元。4、四元村、四维村、琴泉村、南石渠村、北石渠村作为一村一品规模养殖基地,基本形成养牛、羊、猪、鸡产业化格局,实现了产业升级。5、城六村作为一村一品商贸基地,依托县城所在地的独特优势,以发展商贸物流为契机,不断拓展增收渠道,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雏形。(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1、农村街巷硬化实现全覆盖。在去年底 23 个行政村的街巷硬化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 7 月启动城六村街巷硬化工程,完成街巷硬化 21 公里,基本实现全覆盖。 2、农村便民连锁店实现全覆盖。投资 272 万元,建成 36 个便民连锁店,占地面积 1791 平方米,房屋 101 间,商品类别达到 360 多种。3、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实现全覆盖。投资 155 万元,建成 29个农家书屋。占地面积 1150 平方米,60 间房屋,图书总量达 7 万余册。投资 256 万元,建成 29个篮球场地,文体广场面积达 14944 平方米,健身器材 260 件。4、投资 3000 余万元,修建护村护地坝公里,新增桥涵 12 个;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投资1500 万元,对原有深井、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升级,全镇新增机电井 26 眼;投资 600 万元,实施了土地综合治理和客土垫地工程,新增土地 400 亩,修建机耕路 11 公里,土地改良 1400 亩,科技示范田 500 亩;投资 130 万元,完成亮化工程 6 个;投资350 万元,对原有 5 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改造升级;投资 5000 万元,新建仓储物流园区 6 个;投资 6000 万元,实施了北元和苑小区建设工程。5、投资 600 万元,对 6 所小学 3 所幼儿园进行了改扩建;投资 445 万元,完成了 29 个行政村的标准化卫生所建设。(五)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 14422 人,缴费总额达 230 万元,参保率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 23035 人,参合率达 100%;集中发放残疾用品用具 160 件,办理残疾家庭抚养 19 户,为 12 例残疾人白内障提供复明手术,对 43 名残疾人进行了临时救助;组织文化扶贫下乡演出 12 场次,电影下乡 29 场次,群众受教育达 2 万余人次。累计发放计划生育奖励资金45 万元。家电下乡累计补贴资金 280 万元。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档 90%,举办健康讲座 54 次,开展预防接种 11526 人次;城镇低保复核申报 91 户,179 人;农村低保复核申报 760 户,1355 人;农村老年人救助复核申报 70 岁以上 702 人,80 岁以上264 人;落实 60 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 41 人,发放金额共计 12950 元;落实 60 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 41 人,发放金额共计 12950 元;落实烈士子女待遇 18 人;申报大病医疗救助 34 户 34 人;农村五保复核申报 227 户 232 人;发放救灾物资:棉被 150支,床垫 100 支,白面 330 袋;发放抚恤金共计158722 元;发放救灾款共计 22400 元。完成玉米种植保险面积亩;保费金额 元;粮食直补玉米亩,谷子亩,马铃薯亩,其它杂粮亩。对全镇 22 个村的61 户农村危房进行了改造,惠民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六)安全稳定整体提升。我们在抓安全稳定上下真功夫,坚持疏导与管理相结合,畅通信息渠道,排除各类安全隐患。一是开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重信重访问题大排查活动,组织包村干部和村纪检监督小组成员就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进行化解。今年,我镇刑释解教人员 110 人、社区矫正对象 35 人,重点监控人员 41 人:其中老信访户 6 人,79 兵 8 人,85 兵 9 人,84 兵 2 人,非法组织成员 12 人,电影放映员 4 人;接收办理电话办理卡45 次,核实解决 45 件。二是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实行有访必接,有接必果,登记备案,逐一落实,共受理信访举报 5 件,接待来访 9 人次,对来信来访认真调查,及时反馈,对反映不实部分及时做好解释工作。立案 9 起,查处 9 起。 三是结合百日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开展,配合县安监、工商、国土、电力、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先后对所辖企业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对证照过期的城关加油站、沁泰气体厂实行了停业整顿,对 6 个砖厂、4个粉砂厂的非法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对非法实心粘土砖厂进行了取缔,对 40 个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程、安全工作应急预案,进行了全面督查,提出了整改要求。对存在的 20 余个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了整改。对 29 个行政村的危房、危窑,12 处地质灾害重点地段,6 处河道隐患和 1 处大型水库隐患进行了排查,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七)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统一部署,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团结务实筑堡垒、和谐稳定促发展、创先争优建强镇”为活动主题,以“2222”工程为活动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创先争优和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实行了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支部书记包点的“三包”;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学习发动到位,宣传督导到位的“三到位”;强化了创先争优活动与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相结合,与促进三农工作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三个结合” 。并以党建带团建,建立实体化团支部 30 个,丰富了团组织形式,增强了团的工作活力。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开展了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拓宽宣传思路,创新宣传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党员干部对开展活动的思想认识;采取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听先进事迹报告与看警示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和内容,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基层群众提供各类服务 3400 余次,办实事好事 1390 余件。今年被省委表彰为“红旗基层党组织” 。三、工作机制及举措(一)抓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如何落实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关键在班子和队伍。我们强化支部班子建设,在班子选配上注重从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等各个层面择优选优,提升引领能力。通过班子成建设,村两委班子中高中以上达83 人,占%,科技能手 65 人,占%,1 名大学生村官任支部书记,班子建设实现整体提升。此外,我们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工作。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的方式,全镇 91 个非公经济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其中单独组建 3 个,联合组建 1 个,87 个非公经济组织分别挂靠到 17个村支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的活动两个全覆盖。同时,注重培养和发展青年党员,为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增添了活力。(二)抓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我们深入开展学习文建明工作法,提出了“两线四级”工作机制,“两线”即:党委政府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级负责人的政策落实下行线和村干部(村民)包村干部包片领导党政一把手的民情民意上行线。“四级”即:党政一把手对全镇工作总负责,分管副职按照职责分工,为相应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机关干部按照从事的工作岗位,为相应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各行政村支书主任为本村工作落实的第一责任人。民情反馈上行线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政策落实下行线为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提供组织保证,分级管理更加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范围,职责任务,通过机制创新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管理工作的创新。沁河镇 XX 年工作计划如何在新的一年里,深入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和完成好 XX 年工作任务,现将明年工作计划如下:一、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依托垣上、城南、南石三大园区,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扩展种养规模,拓宽增收渠道。1、推进规模化经营。围绕县城需求,集中打造垣上、城南、河西、城西、牧花园五大种植基地,加快日光温室大棚的建设,保障规模经营,促进绿色有机蔬菜、花卉、食用菌的生产,力争在 XX 年日光温室面积达 1500 亩。 2、打造特色化农业。我们要在金丝瓜种植上做好文章,在有义推开 200 亩金丝瓜种植,并通过特色种植拉动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在北石渠推开 300 亩黄花菜种植,在城西推开百灵菇种植,在三友、四元、曹家园、北石推开小杂粮种植。3、建设中药林基地。充分利用 3000 亩荒山荒坡,大面积种植连翘,重点以县城东山西山以及沁河镇四条通道为主,加快中药材基地的建设,并及时成立中药材合作社,加强连翘种植的规模化、市场化经营。4、养殖规模化发展。加快四元、四维、南石渠、琴泉、赵寨、北石渠六村的养殖业发展,力争完成一村一品的打造,通过圈养方式转变养殖观念,初步形成养牛、养鸡、养猪、养羊的百万头(只)养殖规模。5、产品市场化运作。以灵空山食品和百联合作社特色产品加工为主线,通过对沁源农特产品的加工、贮存、销售,打造现代农业绿色产品物流窗口,真正把野生产品、绿色产品推向市场,使其成为推动沁源农业发展的动力源。6、加快经济林发展。以南石苗木种植基地为龙头,实施万亩经济林工程,形成以沁源特色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带,以南向北延伸到北石渠,基本形成条带结合,以林为主的经济林带。继续推进北石渠、李家庄、北元、城南、南石五大庄园经济。确保五大庄园带动周边 12 村的种植、养殖发展。二、构建商贸物流新区。依托县城优势,构建城十村商贸物流区,进一步繁荣市场,推动区域化发展。1、打造环城物流带。以四元、曹家园、有义、四维、琴泉、李家庄、河西、麻巷、韩洪沟九村为基础,形成建材、服装、日用小商品物流仓储基地,保障县城物流顺达通畅。2、增设商贸网点。结合老城改造,充分利用商业新区建设,加快商贸网点投入,鼓励城中村的村民以入股或独资等方式,积累闲散资金,加快商贸网点的布局,尽快尽早融入到 XX 区。3、提升服务业水平。伴随县城的膨胀,必然带来服务业的兴盛。依托社区我们积极组建家政服务中心,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新型就业的增收渠道,把闲置的人力资源盘活,实现服务行业的整体提升。三、繁荣文化产业市场。伴随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随之提高。为此,我们着力打造四大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挖掘传统文化产业。一方面要对传统的赶集、庙会、物资交流会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调研,引导和规模市场,并扩大规模和影响力,使商贸流通总量实现翻番;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民间艺术的特色,在沁源特色手工艺品上下功夫,成立民间艺术产业协会,挖掘民间艺术精华,并打造出自己的文化产业产品。2、加强文化场馆建设。在农家书屋、文体广场全覆盖的基础上,力争实现村村有影视点、ktv 室、棋牌室、文化长廊、体育活动场馆,并鼓励民间融资,形成文化产业,带动产业消费。并以文化下乡的方式,开展巡展、巡演、巡回报告等活动。3、提供信息平台服务。一是建立村信息需求平台,让群众所需、所求能够与外界及时交流沟通,以增加他们就业创业的机会,需求平台可以实行有偿服务。二是建立培训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各类政策性资源,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知识和技能。三是打造媒体广告产业,让民间资产进入这一领域,实现文化产业与市场的接轨。4、开发旅游休闲产业。依托区域内现有的旅游资源,抓好介神庙、龙王庙、李家庄水库、北石渠庄园等旅游景点开发,通过旅游介绍当地土特产品,以及民间艺术类产品,以旅游带宣传,以宣传带产业。增加餐饮、休闲网点,在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感受一方的水土风情和人文环境。四、建设生态宜居新村。1、围绕三个中心村、闫寨、北石渠、南石,集中打造三个不同区域、不同风格的“发展小环境” ,围绕老城改造,完成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河西、北元六村宜居新村建设。2、加快生态环保工程。依托省环境连片整治的契机,对十三个村进行水源地保护和环境卫生整治。完成北片九村的新农村连片整治工程,实现产业开发的合理化和科学发展。3、推进宜居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村容村貌改善、宜居新村建设,加快新旧五个全覆盖工程的整体提升。推开李家庄、四维、北元、闫寨等旧村改造工程。实现有所居、有所医、有所养、有所学。继续抓好一村一品的开发,加快产业化发展。五、推进转型项目建设。在完成 6 个续建项目:昶苑生态园,南石苗木基地,新宜农特产品加工,发源屠宰加工,坤泰乳业,西山公墓的同时。新上14 个项目,闫寨水库、华泰脱毒马铃薯加工、红源牧业、幼儿园改建、以及六大商贸广场,完成四维、北元旧城改造,开发闫寨红色旅游。通过以上20 个项目带动,进一步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XX 年,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