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顶板裂缝规范要求_第1页
主体顶板裂缝规范要求_第2页
主体顶板裂缝规范要求_第3页
主体顶板裂缝规范要求_第4页
主体顶板裂缝规范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体顶板裂缝规范要求篇一:标准层 510 层楼板局部裂缝处理方案标准层 510 层楼板局部裂缝处理方案 一、概况: 在荔盛苑工程标准层 510 层主体施工中,在楼板模板拆除后,局部出现裂缝,裂缝形式为:无规则、零散、长度不长、贯通,且多集中在预应力梁跨楼板处。对此甲方、监理非常重视,即组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砼搅拌单位等召开了楼板裂缝分析会。分析了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为:预应力梁未及时张拉,随着上部施工荷载的增加,由预应力梁承载不足引起楼板裂缝;同时,模板支撑体系刚度不够、稳定性不好,也是引起裂缝原因之一;此外,楼板砼原材料用早强水泥,及砼浇注完成后养护不及时,也增加了裂缝产生的可能。随后,我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 510 层楼板裂缝进行了普查,并定期对裂缝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就预应力梁的张拉、模板配置、模板支设、楼板砼养护等制定相应措施,进一步防止楼板裂缝的产生,从 11 层开始,楼板便无裂缝出现。经过一段时间对已有裂缝的观察,认为其已经趋于稳定,特制定该楼板裂缝处理方案,对 510 层裂缝进行处理。 二、510 层楼板裂缝的普查记录 标准层 510 层楼板局部裂缝普查记录表 1 标准层 510 层楼板局部裂缝普查记录表 2 标准层 510 层楼板局部裂缝普查记录表 3注:裂缝观察采用 CBL10 测量倍率计 10进行。测量最小值为毫米 根据观察数据统计,裂缝长度均小于 1m,且裂缝宽度均小于,部分板肉眼看不清裂缝的长度及宽度,只能看到水印,甚至部分板面用倍率计也看不明显裂缝宽度。楼板裂缝在第一次观察后基本无进一步开展迹象。 三、构件可靠性能评定: 钢筋砼楼板属一般构件,对其的评定应考虑构件安全性评定和正常使用评定。对楼板裂缝构件的可靠性评定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 进行。 1.构件安全性评定: 裂缝宽度均小于,所以根据砼构件不适于继续承载的裂缝宽度的评定表的要求裂缝宽度 2.构件正常使用性鉴定评定: 根据钢筋砼构件裂缝宽度等级的评定表相关要求,一般构件,在正常湿度环境下,裂缝宽度,评定为 as 级,按使用性鉴定分级标准表规定,不影响构件使用性要求,可不采取处理措施。 三、对板裂缝的处理: 由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 规范可分析,510 层楼板产生的裂缝均不影响构件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又因 510 层板面均不是防水要求屋面,基本可不做处理,但出于甲方对该构件完善性的严格要求,并考虑不对将来售楼有所影响,还是要对板面的裂缝进行处理,对此我司特制定了裂缝处理措施,对该构件板进行处理。 (一) 、处理思路: 裂缝构件的补强采用环氧树脂高压注浆补强,因环氧树脂硬化后本身具有一定抗拉、抗剪及抗压强度,所以采用该材料对裂缝进行封堵,补强效果比较好。环氧树脂补强完成后,为增加构件的防水防渗效果,对于裂缝较多的构件,再增加一道“黑豹”聚合物防水涂膜进行防水效果补强。 (二) 、环氧树脂注浆补强施工: 1.补强材料的介绍:补强是建筑工程中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补强材料的品种和质量十分重要。针对楼板产生的裂缝,选用以 篇二:楼板裂缝的种类和原因楼板裂缝的种类和原因 1、设计阶段解决部分楼板裂缝隐患 、在我们做过的多个住宅项目中,楼板采用分离式配筋,预埋电线管采用 PVC 塑料管,结果多处出现沿管线方向的裂缝,如图 1 所示。 图 1 楼板中沿管线裂缝 图 2 楼板中管线太多分析原因:由于塑料与混凝土粘结性差,且两者收缩系数相差较大,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管线位置应力集中。而板筋为分离式配筋,跨中部位的单层钢筋对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约束不够,当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被拉裂。 预防措施: (1)建议楼板内预埋管线采用 KBG 等金属材料,或者管线上部增加 6150,宽度不小于 450mm 的钢筋网带以加强对混凝土的约束; (2)楼板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尽量避免分离式配筋:梁边负筋难以有效固定,施工中容易滑移,踩踏变形,造成钢筋间距过大、保护层过厚而开裂; (3)配筋应遵循细而密的原则,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150mm,屋面板筋间距不宜大于 100mm,以便对混凝土的收缩起到更好的约束作用;同时板筋尽量少用 I 级钢,成品保护困难,在施工中容易变形。 、楼板内预埋管线的问题:如图 2 所示,楼板内管线过于集中,交叉太多,浇混凝土时石子下不去,管线周边容易出现蜂窝,孔洞,楼板开裂等问题,这种情况较多出现在公共部位强电井及户内配电箱的位置。 措施:合理分布管线走向,尽量分散,确保管线间距不小于 25mm,减少管线交叉。若无法避免,则交叉位置增加过路盒。若设计管线实在太多,则考虑减少预埋,采用明装方式。 公共部位有吊顶遮挡,户内配电箱可以设置在厨房等位置,部分管线明装,后期有吊顶遮挡。、梁上留洞需谨慎:如图 3 所示,由于设计单位不同工种之间沟通不足,结构设计对安装在梁上开洞大小、数量并未进行复核;或者后期装修时候考虑提升吊顶高度,暖通、新风等管线采用穿梁安装,从而削弱梁的截面尺寸,造成应力集中,出现裂缝。 措施:图纸审查阶段应仔细核对室内吊顶高度,管线数量、走向,确定是否需要穿梁,而梁上留洞大小、位置必须经过结构设计认可,应避免后期梁上直接钻孔。 图 3 梁上留洞应设计复核图 4 固定模板的铁丝处渗漏、混凝土标号控制:我们某个楼盘设计五层以下墙柱采用 C40,楼板采用 C35,后考虑施工方便,统一改为C40。而混凝土标号越高,相应水泥用量越多,水化热大,对楼板裂缝控制不利。 措施:建议设计阶段考虑统一混凝土标号,楼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 C30; 、其他: 一些地方性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中都有明确要求:建筑长度超过 40m 设置伸缩缝,平面应尽量规则,楼板平面急剧变化处等设置温度收缩钢筋,外墙转角应放置放射筋,楼板设计最小厚度的要求等等,图纸审查阶段可以参照导则要求进行调整。 2、原材料的控制: 很多资料中详细分析如何加强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控制,如:使用低水化热水泥,控制砂、石粒径、含泥量等等,然而实际施工中基本采用商品混凝土,厂家不大可能为某个项目调整原材料,因此厂家的考察比较重要,但同时做好以下控制: 、控制混凝土级配,减小水灰比:通过掺一定比例粉煤灰、矿粉,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对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十分有利。适量减水剂,能增加和易性,减少混凝土泌水现象,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 、混凝土塌落度的控制:施工中混凝土塌落度最好控制在 122cm,如果塌落度太小, 不仅施工困难,而且质量不容易保证。现场应重点检查混凝土的出厂时间,和现场开始浇捣的时间,两者时间差控制在小时以内,并确保足够的施工时间,避免初凝后影响结构质量。夏季高温时混凝土运输、等待过程中塌落度损失较快,应考虑使用缓凝剂。3、施工阶段的控制: 、钢筋的成品保护: 楼板上层板筋绑扎不宜过早,尤其是抢进度的时候,多工种交叉作业,钢管等材料堆放,人员踩踏,泵管等施工荷载造成板筋滑移、变形,塑料马凳被压碎,造成楼板上部保护层偏厚,出现裂缝。 措施:严格控制施工顺序,其他工种基本完成后,再绑扎板的上层钢筋,扎丝按八字扣绑扎,双向板满扎,单向板边上两道满扎;板筋尽量采用钢筋马凳,如用塑料马凳应缩小间距,并控制放置时间,避免被压碎而失效,同时应重点控制阳台等悬挑构件的上皮钢筋位置。混凝土浇捣过程钢筋工应全程跟随,及时调整。 、支拆模不不当造成渗漏 (1)梁侧模采用钢丝与板模拉结,而侧模拆除时间较早,在混凝土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工人用撬棍直接撬断铁丝,造成此处混凝土松动,成为渗水通道,如图 4 所示,特别是阳台、屋面位置应重点关注。 (2)卫生间、阳台与室内高差位置一般采用方木分隔,方木拆除太早,导致此位置混凝土破损严重,降低楼板自防水能力,如图 5 所示。 措施:梁外侧采用方木、模板支撑,如用铁丝固定的,必须用钳子或剪刀剪断铁丝,不能撬动。卫生间翻边位置方木确保 24 小时之后拆除。 图 5 卫生间翻边拆模破损 图 6 楼板网状渗漏、混凝土的振捣不密实:在以往多个项目中,卫生间渗漏比较普遍,后期大量采用聚氨酯等材料注浆修补,不仅费用较高,而且容易堵塞楼板内预埋的线管。 分析原因:楼层混凝土浇捣时,操作工人重点关注柱子、墙板、梁等关键部位的振捣,楼板可能部分漏振或振捣不密实, 容易出现渗漏。 措施:混凝土的二次振捣能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减少内部裂缝,增加混凝土的自防水能力。然而由于二次振捣时机难以把握等原因,施工单位多数未按此要求执行。建议安排专人负责对楼板进行二次振捣,最好采用平板震动器。复振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建议适当提前进行,避免初凝后振捣,影响混凝土质量。 、上荷载太早造成楼板裂缝: 施工单位为抢进度,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的/mm 要求,就开始吊箍筋、焊接柱筋,尤其是钢管吊运、堆放的过程,对楼板的冲击力较大,造成楼板震动开裂,甚至可能导致混凝土与钢筋握裹不密实,如图 6 所示,楼板出现网格状渗漏。 措施:要求楼板浇捣完成后 24 小时不得上荷载,建议公共部位或电梯井筒的位置作为材料卸货区。楼板上堆放材料的位置,应采用方木+模板的形式对楼板进行缓冲保护,同时对现场塔吊指挥人员进行交底,材料吊运必须轻放,减少对楼板的冲击力。 、养护不到位: 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养护 7 天以上,掺粉煤灰等外加剂的混凝土,要求养护 14 天以上,而施工现场往往养护时间不足,尤其在高温季节施工时,水分蒸发过快,造成收缩裂缝。 措施:楼板应安排专人浇水养护,早期采用薄膜覆盖,建议夏季浇捣完成 2 小时后覆盖薄膜,确保水分不流失,并严格控制 12 小时不得上人。施工放线后搭设支模架阶段,最好改用麻袋或毛毯(保水性好) ,水应浇透,注意防火。对于卫生间、阳台等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应延长养护时间。、拆模太早造成楼板裂缝: 常规 20 多度的天气,混凝土强度至少 12 天才能达到75%以上(阳台等悬挑构件要求 100%) ,拆模清理后再转到上部楼层使用,基本在 14 天左右。因此配足三套模板的话,主体 78 天一层是正常进度(气温低时周期应延长) 。而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省费用,加快进度,往往 6 天一层,甚至 5 天一层,楼板混凝土强度未到便拆模,容易产生裂缝。措施: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必须拆模试块试压合格后才能拆模。如确实需要抢进度的,应增加模板套数;同时为避免混凝土强度不足时,受到上部施工荷载的冲击,一般要求第 n+2 层楼面混凝土浇捣完成后才能拆除第 n 层楼板的支模架。、其他情况导致楼板裂缝、渗漏: 、未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混凝土浇捣时留设施工缝; 、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因塌落度不足,工人往混凝土中加水; 、混凝土泵管与楼板留洞之间未完全隔离,泵管震动扰动楼板;泵管拆除过程掉落的混凝土不及时处理;浇混凝土前管内的润管砂浆处理不当; 、楼板放线孔、泵管洞等预留孔洞的封堵不仔细造成渗漏; 、夏、冬季节未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造成温差裂缝等等。 4、结束语: 质量通病的防治需要各部门、多工种的共同努力,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预控方案,并加强过程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质量问题的放生。 1、混凝土表面常见的裂缝类型及裂缝原因剖析 网状、龟裂状的细裂缝细裂缝是指发生在混凝土表面的裂纹深度不超过 3mm 的网状裂缝,对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性能影响不大,但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而且时间一长,裂缝受到风吹雨蚀,很容易继续加深,最终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 塑性收缩开裂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发生在新浇筑后的表面抹面处理阶段。裂缝呈平行排列或鸡爪状排布,裂缝深度大约在 12mm,这种裂缝多数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增发过快,由混凝土内外水分含量差引起的。 骨料在碱性环境中反应导致裂缝产生混凝土中含有高分子的 Ca(OH)2,为含硅骨料提供了足够的碱性环境,在含硅骨料和 Ca(OH)2 发生化学反应超过了一定限度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一种膨胀力,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温度差下产生裂缝混凝土由于受到搅拌以及结合态的Ca(OH)2 与水等材料发生反应的影响,浇筑期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比较高,当高温度的混凝土应用与工程施工时,表层的温度将大幅度降低,而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仍处在高温或者次高温状态,阻碍了混凝土表面的收缩,又因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低,因此极易发生裂缝。 分析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大致如下:首先,从混凝土结构上来讲,混凝土中未添加必要的保水剂或者缓蒸发剂,致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出现了“结壳”的现象,最后导致裂缝产生;其次,在混凝土施工后的后期处理和养护方法上,混凝土抹面时造成的表面渗水、为使过湿表面干燥而加洒水泥灰、对于已经干燥的混凝土表面另外加水等,这些操作都会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现象的产生。第三,过大的坍落度,过度的表面镘抹,或过度压 篇三:楼板裂缝的处理措施浅谈楼面楼面裂缝理由和防治措施 【摘 要】国家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都对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定义为工程质量瑕疵,属于质量通病的一种。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混凝土质量问题也是影响楼板裂缝的一个主要原因。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目前讨论建筑楼板裂缝问题的专家、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包括业主非常多,楼板的裂缝问题已经成为大家茶余饭后和在网络上讨论的一个主要话题了。国家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都对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定义为工程质量瑕疵,属于质量通病的一种;但是一般业主不能理解,造成心里恐慌。 从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 1 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根据对部分裂缝检测后的检查报告结果显示,除了那些明显的钢筋保护层过大等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楼板裂缝外,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在实际检查中发现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和专业设计工程师沟通后,得知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还不能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 45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目前随着业主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此类问题带来的影响也较大。 许多省市都编制了相关的强制性标准;把楼板裂缝的防治作为质量通病防治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结合我单位的工程建设情况,在后续的工程建设中,我们建议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从 最近竣工房屋质量检查情况来看,未发生 45斜角裂缝,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比较显著,只是造价略有增加。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的设置争议比较大,部分专家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米左右) ,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未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 45 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即拐脚)容易翘起;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大部分设计人员放弃了在楼板中使用转角放射筋,但是现在大部分省市出台的防治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强制性行业标准中再次把转角放射筋列入强制性要求,我们从实践中还是建议重点应该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二、原材料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 ,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 ,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混凝土质量问题是影响楼板裂缝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增大粉煤灰掺量,采用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加剂等,大多数城市由于地域问题采用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 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制定商品砼的市场指导价(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楼面工程的砼) ,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这也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的 10、12 的圆钢,大部分截面尺寸达不到规范要求,而现浇板中这两个钢筋的用量最大,如果选用了不符合要求的这种钢材,也就导致降低了设计值,会出现楼板裂缝,建议采购这两种规格的钢 筋应加强外观检查。杜绝选用小厂生产的钢材;对于原材料的采购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钢材的品质,导致钢材性能下降。同时现场应严格控制好进场材料的检查,保证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质量。 三、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 45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根据接触和处理过的此类问题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米左右。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 。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 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只) ,特别是对于 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只) ,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 3 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主体顶板裂缝规范要求)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1)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局部采用废旧的粗螺纹钢筋焊接成通长的钢筋连体马凳,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还是能够比较有效的解决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移位和被踩踏弯曲的问题。 (2)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3)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 2 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4) 、混凝土浇筑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