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修辞_第1页
诗词的修辞_第2页
诗词的修辞_第3页
诗词的修辞_第4页
诗词的修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的修辞(一)衬托1.正面衬托。不直接描写所要写的事或人,通过别的事或人,从正面来进一步显示所要写的事或人。如在苏轼的念奴娇中,作者以壮阔雄伟的江山来衬托风流人物的业绩,用绝代美女“小乔” 、势崩山川的赤壁之战以及在鏖战中的许多英雄豪杰,从各个方面来衬托周瑜的英雄气概。2.反面衬托。用凄苦写快乐,用美好写悲哀。在张孝祥的六州歌头中,作者以“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以边界不平常的平静来反衬自己内心的愤懑不平。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人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前六句写纨扇之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由前面之盛反衬后面之衰,表现出一种难以摆脱的怨情。杜审言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用“花鸟”反衬“边愁”,因为当时诗人正在流放赴边疆途中,鸟语花香只能更加引起他远去边疆的哀愁。3.烘云托月。杜甫旅夜书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写陆地,以星光遥挂如垂来烘托,愈显出平野的茫无际涯;一写江水,用月光似奔涌倾泻来烘托,愈显出大江的浩瀚渺茫。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用“尽” 、 “迥” 、 “开”的渺茫辽阔的景色,旁敲侧击地衬托出楼高,虽没有直接写楼高,但楼高已自见。辛弃疾青玉案突出运用衬托手法,前面极力铺张描写元宵之夜的灯火华丽辉煌,各种各式的华灯争奇斗艳,达官贵人和美女也尽可能讲究排场,装饰华丽地去赶热闹。但这些都是为了反衬下文描写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 。4.互相衬托。如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以“直”之空阔反衬“圆”之苍茫,再以“圆”之苍茫反衬“直”之空阔,两相互衬,相得益彰。在互相衬托中,有以大托小,将大者作为小者的背景。如李白望天门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以小者“孤帆”为局部,衬托在天边大背景上;黄庭坚达观台诗 “不知眼界阔多少,白鸟去尽青天回” ,以小者“白鸟”为局部,衬托在“青天”大背景上。有以小衬大,将大者坐落在小者的某一方位上。如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月夜独酌 “北斗柄高天渐转” ,似整个天空围绕北斗转,北斗为轴心不动。有以大托小和以小衬大一起使用。如张耒和周廉彦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 “新月” 、 “飞鸟” 、 “落霞” 、 “夕阳”互相衬托,构成美妙的晚景。5.以景衬情。有以“乐景写哀情” ,如杜甫绝句漫兴(其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虽然周围景色是美丽的,但诗人心情却是优愁的,因此望江中春色是“无赖” ,见花开是“造次” ,听莺语嫌“丁宁” 。杜甫绝句 (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二句状写了江、山、花、鸟四景,景象清新,极写春光融洽,是为了反衬下面诗人思乡之情的深厚和愁苦。岑参山房春事 (其二)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不写梁园颓败来表心中沉痛,而是诉说无知花树依然开出当年繁花,春色不减当年,更可反衬出诗人心中的吊古伤今之情。孟云卿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前一句写江南美景,后一句状心中悲苦,在悲苦的处境中面对繁华似锦的春天,悲感其哀。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用春天盛开的红花反衬白发宫女的凄寂心境,突出了宫女被禁幽的哀怨。李商隐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诗人以春天的绚丽,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使其隐痛更加难以去怀。王诜蝶恋花:“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面对周围可喜之乐景,词人却“心情少” ,可见其哀之深。写景设色愈富丽,愈反衬出词人伤心黯淡之情。朱淑真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全词极写清明前后的鸟语花香,用春光明媚反衬词人的愁怨。李彭春日怀秦髯:“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前半部分极写春色美好,以反衬诗人的极度苦闷心情。有以“哀景写哀情” ,如李商隐代赠 (其一):“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用“楼上黄昏” 、 “如钩残月” 、 “蕉心不展”等所见凄伤之物,反衬出诗中女主人公因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思。晏几道临江仙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用“落花” 、 “微雨”等凄清的景物反衬愁人黯然神伤,用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二)比喻1.明喻。明显地以彼物比此物,在彼物与此物之间多用喻词连接。明喻虽说较显露,但也不乏奇警、新鲜、形象之句。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人比黄花瘦” ,用黄花高雅细弱的特点,形象地展示了人的状态和神情;秦观鹊桥仙中的“柔情似水” ,用悠长的流水,写出了两人的情意深长;李商隐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以流水比君王的恩宠,流水是流动不定的,君王的恩宠也是变化不定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西湖之美,通过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来。2.暗喻。以此物暗比彼物,明说此,意在彼,但二者间在某方面有相通之处。在李清照醉花阴中,作者明写黄花的堆积、僬悴、无人堪摘,暗比自己落魄、憔悴、无人理睬。在辛弃疾的水龙吟中,作者明写登临之处已“落日楼头” ,暗比南宋局势已日薄西山。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用经过“沧海” 、 “巫山”后对别处的水和云难以看上眼,暗喻夫妻之间感情之深,犹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不可能再对其他女子看上眼。冯延已采桑子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 ,用双飞舞的蝴蝶和燕子,暗喻对对情侣;其蝶恋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 ,以“行云”暗喻行踪飘荡的浪子。王安石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用片片碎金比喻林中斑驳月光,用积雪崩落比喻江中白浪,生动形象。3.借喻。以此物来代彼物,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如:苏轼念奴娇中的“卷起千堆雪” 、柳永望海潮中的“怒涛卷霜雪” ,都是以“雪”形容白色浪花,?陆游钗头凤中的“满城春色宫墙柳”比喻作者与唐琬间的鸿沟;贺铸鹧鸪天中的“梧桐半死清霜后” ,是用半死的梧桐,借比失偶的自己;崔国辅怨词(其一)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借惜罗衣喻指惜人,罗衣与人本是不相同的两种事物,诗人借罗衣“秋来不堪著” ,喻指宫女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遭遇;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词人将眉喻为山,将鬓喻为云,将腮喻为雪,别具一格;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一江春水”比喻愁,形象地写出了愁之长、深,并不断添加,没有尽头,可称为喻愁的名句;林逋点绛唇 “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用无处不生的萋萋春草,比喻不可抑制、无时不增的离情;欧阳修渔家傲“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用“红菡苔” 、 “花底浪”比喻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无论风雨多大也无法阻拦,可谓别具一格。有的诗词是通篇作比,其中或明喻为主,或暗喻为主,或交叉使用。如郭璞游仙诗 (其五):“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圭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潜颖怨青阳,陵苕哀素秋。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前八句句句运用比喻:一、二句用善飞者和善行者欲飞欲行,比喻有才能的人希望施展其才;三、四句用重浪才能使大鱼游动,比喻客观环境对有才能的人施展才华的重要;五、六句用圭璋、明月需人赏识,比喻有才能的人如无人赏识,则如明珠暗投;七、八句用植物成长与时机关系,比喻机遇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最后两句抒发生不逢时的感叹。陶渊明饮酒 (其四) ,也是通篇运用比喻手法,以鸟的失群离所而托身孤松,比喻自己因误落尘网而归隐田园。姚宽生查子 “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词中有六句使用比喻,如将郎和妾比为飘荡无迹的尘与絮,借春风比酒后脸上情态,用秋雨比喻泪珠等。姜夔疏影用五位女性来比喻梅花,把梅花人格化。梅尧臣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 ”全诗通篇运用比喻,含蓄蕴藉,意味悠长。梁栋野水孤舟:“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诗人以雨后野水比喻国事不可收拾,以行路间断比喻困难重重,用济川不果喻抱负难以实现,用鸥鸟浮沉喻有志之士只能随波逐流。虽不言国势,其国势颓微已见其中。(三)拟人拟人即将事物人格化,这是诗词中常见的手法。如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草树”原为无情物,在诗人笔下能“知”能“解”还能“斗” ,与“杨花” 、 “榆荚”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人此中来。 ”诗人将桃花替代春光,又把春光拟人化,可以躲进山中,让人无法寻找,似有小孩顽皮惹人性格,天真可爱。温庭筠望江南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将自然界的夕晖写成“脉脉”含情不断,将流水写成“悠悠”含恨无穷,借以表示思妇的凝愁含恨。鹿虔雇临江仙 “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藕花被赋予生命和浓烈感情,不仅相向而泣,还暗伤亡国,泪湿香红。欧阳修玉楼春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词人笔下游丝在苦苦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欧阳修啼鸟 ,则通篇赋予啼鸟以人之性情,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李觏残叶通篇将残叶赋予感知,寄以诗人自己情感。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将“一水” 、 “两山”赋予有生命的形象,亲切动人,传诵千古。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诗人将雪、柳赋予人的性情生命,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乡愁。方岳春思:“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通篇将春风拟人化,先总写其太忙,再从不同方面写极忙之状,富于动感,极有韵致。王禹偁点绛唇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直接将“雨 赋予“恨” , “云”赋予“愁” ,将“江南”称为“佳丽”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花圃围栏上的菊花充满愁感,兰花上露珠迸出泪珠,也是为了表达诗中女主人公的愁感,词中赋予蔷薇以人的体态和动作、人的灵魂和情感,使读者实难分辨哪里是花,哪里是人,真是进人了物我交融的境地。(四)重叠1.单对叠字,用以表示重复、连续。如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的“去去” ,表示走了又走;姜夔扬州慢中“年年知为谁生”的“年年” ,表示连续多年。用以形容事物、情理:如范仲淹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悠悠” ,形容笛声之悠扬;柳永雨霖铃中“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沉沉” 、辛弃疾摸鱼儿中“脉脉此情谁诉”的“脉脉”等都是叠字的运用。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霏霏点点迪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轻轻云粉妆。 ”词中句句用叠字开头,用得贴切自然,毫不生硬,并产生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不仅很好地表现了内容,还使声调谐婉。2.用叠音词形容或补充所状之物,使读者加深印象。如无名氏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词,全词情趣盎然。谢姚游东田:“戚戚苦无悚,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诗中三处运用叠字,增加了诗的形象和音乐美。何逊下方山 “鳞鱗逆去水,弥弥急还舟”,用两组叠音词,状写诗人心潮的不平静。王褒高句丽“萧萧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倾杯覆盌漼灌,垂手奋袖娑娑” ,后两句“漼漼”是形容涕泪齐下, “娑娑”是指舞姿轻扬,都是对前二句的形象化的描写和渲染。雍裕之江边柳 “嫋诚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 “嫋嫋”形容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 “青青”形容其葱茏苍翠之色,写出了柳的轻盈和春的秀丽。3.两对以上的叠字,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或者表示强调、连续等。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表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秦观鹊桥仙中的“又岂在朝朝暮暮”都是属于叠字的妙用。4.重沓与重叠交替出现,造成一种回环优美的句式。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其中“黄鹤” 、 “去”皆为重沓, “悠悠”重叠,但读者不仅不感到重复,反而感到巧妙。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鹈鹧还相趁。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相问”重沓, “霏霏”重叠,将复杂的感情表现得曲折而又详尽。(五)精警即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含义深刻、丰富的情理,使人读后感到意味深长,回味无穷。例如有工整对偶的警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有意境深远的警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有将物理和人事等量齐观的警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有寄希望于想象的警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有充满深刻哲理的警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有比喻极为新鲜、形象的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有愿望与现实相违的警句:“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 )有化用典故的警句:“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警句常常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被广泛引用。(六)点染所谓点染,即借用画家手法,先点明中心物象后,再从各个方面进行渲染。如欧阳修少年游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晴碧”句为点,指明春草之广阔, “千里”两句为染,前句从广阔的空间加以渲染,后句从时间上加以渲染,都是极言春草之无根、之丰盛。陆游初发夷陵:“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 ”先总写船过三峡时惊心动魄的情景,再从江面的壮阔、江面的奇景等方面进行渲染,展示了一幅长江图。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词人先点出“风景异” ,再从雁无留意、四面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羌管悠悠等方面渲染其“异” 。柳永雨霖铃被认为是“点染”的成功范例。上片“念去去”先点明这次分别是去而又去,远而又远,再用“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 、 “楚天阔”这三样景物来渲染。下片“伤离别”是点,下面“杨柳岸” 、“晓风” 、 “残月”是染,渲染出一种凄清意境。柳永望海潮上片先点出“钱塘自古繁华” ,再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等进行渲染。(七)兴起“最早的所谓兴,是借一物来引起他物,像借关雎来引起淑女,诗里先写关雎后写淑女,两者都写。 ”(周振甫诗词例话 ,中国青年出版社)后兴的意义扩大,比和兴开始混淆,故称比兴,但其“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特点没有变。鄆炎见志诗(其二) “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 , “灵芝”生在河流的洲渚之中,常受洪波冲击,诗人以此寄寓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无名氏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用“兴起”的手法,表示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以此笼罩全篇气氛。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用“萁” (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来煮与自己同根生的豆子,诉说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鲍照拟行路难 (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以泻水于地起兴,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说明人生穷达的各殊,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北朝乐府民歌折杨柳枝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前二句以生长缓慢的枣树起兴,隐喻姑娘年复一年没有出嫁,永远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前二句用斑竹和鹧鸪起兴,斑竹也称“湘妃竹” ,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因舜南巡而死,泪下沾竹,诗人以此表达思妇思念情郎的愁绪;鹧鸪常相对而啼“行不得也哥哥” ,触动了思妇的愁怀。刘禹锡竹枝词 (其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诗人借红花易衰表示对男方是否易变心的担优,用“水流无限”表示自己由上句而产生的烦忧无法摆脱。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全词运用比兴,表爱国情思。词人借眼前景“清江水” 、 “无数山” ,将家国之悲、今昔之感托景而出,极为深沉顿挫。(八)夸张夸张是诗歌的重要因素。艺术的真实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