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2018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xx—2018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xx—2018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3页
xx—2018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4页
xx—2018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2018 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0172018 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 米,气温下降 06;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在 22-27 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平稳。3高层大气气压低,空气密度小;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 ,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 ,日温差大。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 ,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 ,日温差小。3意义:减少了气温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全球热量平衡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热量相等,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热量失衡,引起全球变暖。三、大气的运动能量:太阳辐射原因:大气运动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的方式: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水平运动:风。运动基本类型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概念: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原因: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并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形成: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密度差变化同一水面的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近地面:热高压,冷低压) ;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白海黑陆;山谷风:白谷黑山;海风:海洋吹向陆地;山风:山顶吹向谷底;城市风:市区上空流向郊区,郊区近地面流向市区。2大气的水平运动一风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方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风力越大。 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方向和风向相反,即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高空大气的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四、全球性大气环流概念: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三圈环流(重点!)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2表现:在近地表形成七个气压带(低压上升气流,高压下沉气流,低压湿,高压干)和六个风带(如右图) ;3极锋:60 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南北移动;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呈带状分布。2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气压带呈不连续分布状态,气压呈块状分布(下图) 。3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低压,如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在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在北大西洋上形成亚速尔高压。4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慢,大陆上形成高压,如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把副极地低压带切断,在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在北大西洋上形成冰岛低压。季风环流(东亚季风最典型) (重点!)东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分布: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南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分布: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季风的共性特点:冬季风:陆地吹向海洋,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风:海洋吹向陆地,高温湿润多雨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五、常见天气系统冷锋和暖锋(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2气旋和反气旋气旋反气旋北半球气旋反气旋图示气压状况低气压高气压水平气流北半球北逆南顺,向中心辐合北顺南逆,向四周辐散南半球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天气晴朗典型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的“秋高气爽”好天气3锋面气旋气旋的低压槽线上气流以辐合为主,易形成锋面。反气旋的气流是辐散的,冷暖空气不能相遇,不会形成锋面。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槽线。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脊线。等压线或等压面上点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越小。左图中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图中 D 附近) 。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图中 AB 附近) ,这样地面天气系统中的锋面气旋便形成了。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重点!)气候两主要要素:气温和降水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大气环流(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本身是一种气候现象)人类活动气候成因:1 三种季风气候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2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 ;;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3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4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 30-40 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夏受副高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 10-20 度之间;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 40-60 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气候分布:大陆东岸: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见下表)温度带名称形成原因气候特点分布规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 10之间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南北纬 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北纬 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 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 2-3之间的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 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南北纬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纬 3-之间的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南北纬 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称为数据法。A、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五种:(见下表)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气温指标最冷月1最冷月 0-1最冷月0最热月 10最热月气温变化终年高温冬暖夏热冬冷夏热冬寒夏凉终年严冬气候类型四种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B、从降水上看,可以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四种:(见下表)降水类型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XX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干旱热带草原气候70-1000 热带季风气候100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温带季风气候 00-600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地中海气候 300-600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203、八字方针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步骤如下:A、先以气温定带(气候带) ,缩小范围全年平均气温高于 20,最低气温月均温在 1以上,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最冷月均温在 0-1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均温低于 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B、再以降水定型(气候类型) ,锁定目标。 (见下图)气候类型降水特征气候类型降水特征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地中海气候冬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均匀型温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 20 亿年来,地球气候冷暖干湿交替,周期不一,出现过三次大冰期,十九世纪以来:气候有变暖趋势。七、全球环境问题:(一) 、全球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二) 、臭氧层破坏原因: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出大量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加。2危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同时也会使全球变暖。3解决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合作。(三) 、酸雨的危害定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