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_第1页
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_第2页
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_第3页
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_第4页
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篇一:07 岁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制度07 岁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我站应协助防保站根据小儿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特点和保健要求,按照市儿童保健管理常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07 岁儿童系统管理制度。 一、 对新生儿的管理:(负责人:崔远花) 1、 足月新生儿访视不少 3 次,并合理安排访视时间。2、 访视人员应为妇幼专业人员,并经过专业培训。 3、 访视时应详细询问新生儿情况,做好查体工作并认真填写访视单。 4、 访视时携带必要的检查物品,如听诊器、新生儿秤、75%酒精等。 5、 耐心做好新生儿保健咨询工作。 6、 对筛查出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纳入高危儿管理常规。 7、 发现新生儿死亡及时报卡。 二、 对 07 岁散居儿童的管理:(负责人:崔远花)1、 严格掌握各年龄段儿童查体次数、时间。 2、 按照体检表逐项进行体检,详细记录。1 岁以下儿童如发现出生缺陷应给 予特别注明。 3、 查体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患儿家属说明,提出矫治方法或进行 转诊,并做好复查预约工作。 4、 对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患儿纳入慢性病管理方案。 5、 提高 4 个月内儿童母乳喂养率。 6、 儿童由专人接诊,设施齐备并配有相应宣传内容。7、 协助防疫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8、 发现 5 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时报告。 篇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与学校制度 学校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教育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它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其中,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各级学校,指学前教育机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各类学校,按学校任务分,有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等;按教育对象特点分,有为正常儿童开设的学校和为特殊儿童开设的学校;按学校组织形式分,有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函授和业余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是指这些学校在学校系统中的地位和比重,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一般地说,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下,必然有与之和适应的教育体制。 二、学制确立的依据: 首先,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与学校制度。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学校教育类型单一,学校教育结构与学制处于不完备的初级阶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各个部门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要求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于是学校类型日渐增多。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兴起,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反映到学制上要求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另一项要求是大工业生产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建立适应生产与科技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系统。现代教育结构中义务教育的基础地位,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比例增大,以及这种发展趋势在学制上的有关规定,都是由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 其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制约教育结构与学制的重要因素。国家的各项决策以适应本国政治、经济制度为根本准则,对于关系着培养人才的类别与水平的教育结构和学制问题。也必然是以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为依据。古代奴隶制、封建时代结构单一,中心是培养统治阶级的继承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复杂的教育结构,学制也趋于完备,当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出教育“民主化” 、“大众化”等口号,使教育结构适应经济发展,在学制上某些改革,这是教育发展中的进步现象。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超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它不可能摆脱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局限性。社会主义国家要自觉地按照本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调整教育结构,改革学制,使整个学校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数量、质量、层次结构、专业结构等各方面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再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与学制。人从儿童到少年,从青年到壮年,在身心发展上各有其特点和规律。制定学制,规定入学年龄与修业年限,确定各类学校的分段与衔接,升级升学制度中某职业技能从哪个年龄阶段起始,某些职业技能适合于哪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等等,都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一般人在六岁时大脑重量已达成人的90%,系统科学知识,身心迅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把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六岁,把其后的十至十二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到十六七岁以后,随着身心发展的全面成熟,进入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再如对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实验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上的差异是普遍现象,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需要给予特殊培养。因而,各国在学制上都作出一些特殊的规定,允许智力超常学生跳级,实行特殊招生,设立特殊学校与特殊班级,使特殊教育成为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说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调整教育结构和建立学制的依据之一。 最后,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部分,借鉴外国学制中的有益 经验。一个国家改革学制时,一方面是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本国具体实际来进行,同时对外国学制中的有益之处也要学习,比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统治后,虽然两国尚在敌对,但在建立学制时仍然借鉴了英国的幼儿教育制度。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同一社会制度状况下,由于各个国家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教育发展不同,学制也不完全一样。不如,美国是地方分权制,法国是中央集权制;英国是双轨制,美国是单轨制。因此,在不国家的学制之间,新旧学制之间既有彼此相同的一面,同时又有继承和相互借鉴的一面。三、当代学制发展趋势。 (一)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即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全人生,而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使每个成员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不受教育的机会,而不受社会成分、经济状况、家庭地位等等的限制。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受完全相同的教育,而是指以社会需要、个人才能和兴趣为依据,能随时随地地接受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教育。社会教育化,不仅表现在正规学校向社会开放,更主要的是整个社会都将担负教育的职能。发挥教育的作用,使社会成为一所学校,努力向有学习能力并有志于学习的人敞开,实现社会教育一体化。 (二)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 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历史上虽早有研究,但真正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还是近二三十年间的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长期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生理学、心理学对智力发展问题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多年来对一千多名被试儿童进行跟踪实验研究,提出了关于人的智力发展的假说,认为如果以十七岁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为 100 的话,那么儿童长到四岁时,智力就发展到 50%,到八岁时发展到80%,剩下的 20%是在八至十七岁时获得的,心理学研究为早期教育提供了依据。战后人口增长加剧了社会职业的竞争,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使早期教育日益深入人心。国际间科技竞争的加剧,也使得许多有识之士积极倡导人才的早期培养,对脑资源的开发给予格外的关注,实行英才教育。各国在建立与完善现代教育体制过程中,普遍把幼儿教育纳入学制体系。有的教育家还提出,应把传统的学前教育概念改变为“前初等教育” ,以便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上把幼儿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一些国家如英国、朝鲜、瑞士等把小学前的一两年幼儿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过去一向偏重家庭教育的美国,本世纪60 年代以后幼儿园也发展很快,五岁儿童入园率到 70 年代已达 90%以上。可见,重视幼儿教育,将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与初等教育相衔接,已成普遍趋势。重视早期智力开发,还表现于许多国家积极为智力超常儿童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学制上做出若干弹性规定,对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允许提前入学,允许跳级,设立特殊学校和特殊班级,实行因材施教。日本设立“英才实验学校” ,美国制定“天才教育法”都是对超常儿童的教育给予特殊地位,并十其得到国家学制的承认。 (三)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在当代学制改革中,许多国家规定的儿童入学年龄都有所提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01982 年世界教育统计概述介绍,在 199 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都规定儿童入学年龄在五至七岁之间,规定为七岁的,比以前提早一两年。中国近年来实行七岁入学,同时试行六岁入学,入学年龄也在提前。义务教育制度是伴随大工业生产的发展逐渐实行的,进入当代社会以后,各发达国家不但普遍实施了义务教育普及,而且其年限在不断延长。日本具有突出的代表性。日本于明治年代提出“文明开化”的口号,1883 年开始实行小学三年义务教育,1886 年改为四年,1900 年普遍推行,1907 年进行实行小学六年义务教育。二次世界大战后,1947 年颁布教育基本法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在“教育是立国之本”的口号推动下,不仅很快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而且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到本世纪年代,日本升学率为,实际上已经普及了高中。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报告,世界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情 况是:英国年,意大利年,法国年,西德年,美国年,日本年,苏联年,巴西年,中国年,印度年,伊朗、土耳其、越南、孟加拉为年。义务教育年限的长短成为一国教育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四)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两者相结合,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当代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大批新兴产业均属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劳动力需要经过严格职业培训.因而,培养熟练工人与初级技术人才成为中等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各国在学制改革中,提高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使普通中学与职业技术学校相沟通.如联邦德国把职业技术教育视为“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和“秘密武器” ,全国十六岁以上的青年 85%都被纳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学制上保证普通中学与职业技术学校相沟通。日本在战后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实行高中分科,设多种职业技术课程,日本在战后生产率增长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占第一位,与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直接相关,美国 60 年代以来,通过“职业教育法”等几时个法案,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苏联与 1984 年制定关于改革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基本方针 ,提出:“中等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包括:普通学校的 1011 年级、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他们保证对青年实施普及中等教育、劳动训练和职业训练。 ”所有的青年人在开始劳动活动之前,都将有可能掌握一种职业技能。各国在学制改革中,处理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认识并不完全一致,采取措施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发展与完善职业技术班,但两者相互渗透、趋于结合的方向是共同的。即所谓“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 。向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乃是基本趋势。 (五)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高等教育获得空前发展,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结构与体制。大多数国家形成里高等学校的三级(体制:初级层次是学习时间为二至三年的初级学院,美国教社区学院,日本叫短期大学,联邦德国叫高等专科学校,这类学校学制短,教育投资少,发展快,职业性强,受到产业部门的欢迎,它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占较大比重。中级层次是学习时间为四至五年的综合大学及文、理、工、商、医等多种学院,是高等学校的基本部分,保持学术上严格要求,培养科技与学术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级层次指大学的研究生院,设置所市、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分别攻读三年或两年,授予学位,培养科学研究的高级人才。今年来,一些著名大学设立高级研究生院,为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继续开设课程,成为“博士后教育” ,是高级层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表明高等教育形成多级层次。高等学校随数量的迅速增加,类型日益多样化。除有学生全日在校学习的普通高等学校,还有学生不固定在学校的广播,电视、函授、刊授、夜大学等多种形式。这种开放式的大学在发展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六)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首先提出终身教育理论的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保罗.郎格郎。他认为:数百年来,社会把个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应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今后的教育应当是能够在每一个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终身教育的解释是:“人在一生中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实行教育制度的一体化,认为教育应包括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其中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又有非正规教育。 ”教育不仅是授予学生走向生活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便将来走向生活所需要的知识。196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讨论终身教育提案,决定把终身教育作为全部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学会生存一书,使终身教育思想广泛传播,许多国家调整教育结构、改革学制以 终身教育思想广泛传播。许多国家调整教育结构、改革学制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日本进行教育体制的第三次改革,明确宣布以终身教育为前景,规定中小学教育要成为“终身教育的基础” 。瑞士、法国等国家以立法形式贯彻终身教育思想。在终身教育思想推动下,继续教育被日益重视,成为学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是指在接受完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之后,为适应知识与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而继续进行的教育与训练。据统计,按一个人一生工作 45 年计算,他所用的知识大约 20%是职前在学校的,其余在 80%是在职后通过各种方式学习获得的,可见继续教育的重要。瑞典、联邦德国、美国、日本、南斯拉夫等先后颁布法律。通过法案,对成人接受继续教育的经费、假日、工资等作出规定,为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保障,把成人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第二节 新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中国的学制,产生于商、周,发展于秦汉,完善与隋唐两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学校教育制度,实际上存在两个系统;一是老解放区学制存在,主要是暂时维持教育上的安定,为以后学制改革创造条件。 一、1951 年的学制改革。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服务的旧学制已不能适应新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劳动人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 1951 年 10 月 1 日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指示废止旧学制,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新学制的组织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幼儿园) 、初等教育(包括小学、青年和成人初等学校)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及各级训练班等。1951 年学制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继承了老解放区教育的优良传统,批判地吸取了旧学制中某些可用的东西,它奠定了我国新学制的基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过渡性质的学制。1956 年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要求教育和学制也作相应的变革。1958 年 9 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和稳妥地加以改革的。 ”其改革要点是:910 提出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教育目的。即“党的教育工作的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2)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 、六个并举”的原则即采取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的教育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也就是两条腿走路、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 (3)建立并发展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1964 年,中央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提议,强调推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农)半读学校同时存在,以利于在城乡普及教育。1958 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发布之后,在具体执行中发生了不少偏差,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到 1961 年,中央鉴于当时教育的严重情况,出台了“三个条例” ,即“高教六十条” 、 “中教五十条” 、 “小教四十条” ,遏制中国教育的下滑。到 1963 年前后,中国教育又开始步入正轨,教育质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然而,好景不长。从 1966 年开始,一场旷日持久的冲击伴随社会政治运动席卷而来。大学学制缩短到三年、二年,实行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 。中小学学制缩短到十年(五、三、二制、六、四制) 、九年(五、四制)甚至八年(五、三制) 。中等教育几乎完全变成了普通教育。粉碎“四人帮”后,从 1877 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至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与学制直接相关的有,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二、1985 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 年 5 月 27 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其中有关学制的内 容有:(1)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社会生活所必须,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决定将全国划为三类地区,分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明确了义务教育实施中社会、家庭和学生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1986 年 4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以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它是国家规定、法律保障的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教育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 ”为(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七岁儿童教育规章制度)此,应在小学、初中、高中后进行三级分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逐步建立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从而扭转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4)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三、1993 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为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指导 90 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 年 2 月 13 日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其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有:(1)到本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为“两基” 、 “两全” 、“两重” 。 (2)教育的结构: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 ()在办学体制上,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相结合,并逐步实行收费制度;改变“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征收教育税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要捐资集资、设立教育基金等为辅的多渠道筹借教育经费的制度。努力实现“三个增长” ,即“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 四、1999 年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1999 年月 13 日国务院批准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是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到 XX 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化改革;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左右;深化改革,建立起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到 XX 年,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此,国家在该计划中提出项重大行动。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提高国民素质。 、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 ,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 ,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积极参加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篇三:第六章教育制度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概述 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当前国内外学制改革的趋势 一、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的意义当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一 )教育制度的概念 1、概念 :广义: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所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相关制度的总称。设施:一是教育 的施教机构系统;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 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招生考试制度、学位制度等等 狭义:指学校教育制度 (二) 教育制度的意义 科学而完备的教育制度不仅对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贯彻、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素质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三) 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2、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等因素;3、受制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4、还受制于传统学制与国外现行学制的影响。 二、 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美国的教育权归地方(州)政府所有,各州的教育法都规定 616 岁青少年都必须上学读书。从入学年龄规定这一点看,中美两国是相同的:但美国小学的学制与我国小学的学制有着很大的不同。 美国的小学学制有三种形式:4 年、6 年、8 年。但实际上,大多数州的小学都实行六年制。实行四年制或八年制的小学,一般把小学与初中或高中直接挂通。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大多数小学都设有幼儿园,招收 4-6 岁的儿童,在完成幼儿园的学习后便可顺利进入小学。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幼儿园地点与小学一致,给入学儿童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环境避免了进入新环境后的不适应过渡阶段。第二,充分利用了教室、活动场地、器材及师资等多种资源,尽可能地实现了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且有利于教学衔接。 2、我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1) 、古代 我国学制发端于古代,形成于近代,日益完善于现代。西周时已出现学制的雏形,分国学和乡学,国学又分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关于西周的乡学,周礼说:“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 ” 唐代中央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崇文馆、弘文馆、律学、书学、算学。前五者属大学性质,后三者为专科性质。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镇学。这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 ( 2) 、近代 壬寅癸卯学制 一九 O 二年,清朝管学大臣张百熙模仿日本学制,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 ,将整个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七级,计二十二年。但这个学制未能施行。 一九 O 三年,清政府令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共同重拟学堂章程,以一九 O 二年制定的学制为基础,史称“癸卯学制” 。这是近代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分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13 年) ,分三级: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五年(七岁入学) ;高等小学四年。 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颁布,又称壬寅学制,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学制。 (一)壬寅学制 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颁布,并在全国付诸实施,又称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正式建立。癸卯学制 壬戌学制“壬戍学制” ,这是一九二二年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提出的改革方案。这 个学制也称“六、三、三”制。它规定小学六年(初小四年,高小二年) ,中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大学四至六年。初中可设职业班。高中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政科。其特点是:小学年限缩短,中学年限延长;加强了职业、师范教育;受美国影响,不提教育宗旨,用选科制;大学设有预科,上课以分钟计算,中学采用学分制。这个学制经国民党政府修修补补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学部组织机构系统图 (3) 、现代 3、我国学制的构成:(1) 、学前教育(或启蒙教育)(2) 、初等教育 (3) 、中等教育 (4) 、高等教育 (1) 、学前教育(或启蒙教育) 它包括托儿所和幼儿园两级。托儿所不仅仅是照料孩子的生活,还负责孩子的教育,启迪他们早期的智慧萌芽。它主要招收一至三岁儿童。 幼儿园主要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及其个性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为小学教育打好基础。它主要招收三至六岁儿童。 (2) 、初等教育 这是指小学教育。主要是招收年满六七周岁儿童入学,城市一般是六周岁,农村一般是七周岁。但目前在城市里有的也提前到五周岁或五周半,农村也有提前到六周入学的,而在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也还有八岁入学的。学制年限基本上是五六年,大部分农村地区多采用五年制,并逐步由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小学阶段主要是进行最基本的读、写、算的教育和人格教育,为在中学阶段进一步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 (3) 、中等教育 我国中等教育分初中和高中,年限各为三年,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我国已从法律上规定将初中教育列入普及义务教育的范围,也就是普及九年制的义务教育。 (4) 、高等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可分为高等专科教育(2-3 年) 、本科教育(4-5 年)和研究生教育(2-6 年) 。这也可分为全日制、半日制和业余教育三种。全日制主要的是指正规的高等院校,它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半日制和业余的主要是指夜大、函大、电大、职大以及自学等,这些学校或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或志愿报名参加学习,无年龄限制。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二) 、义务教育制度 1、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特性(1) 、强制性、 (2) 、普及性、 (3) 、免费性 3、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1)义务教育法确认并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一,入学的权利。第二,接受规定年限教育的权利。第三,就近入学的权利。第四,免交学费的权利。第五,完成规定学业,获得相应证书的权利。 (2)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 国家的职责 制定规划,认真组织落实;举办学校,保证必备条件;筹措经费,帮助贫困学生;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 社会的责任 捐资助学,尊师重教,拒招童工,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场地设施等。 家庭的责任 使适龄子女按时入学;保证适龄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4、义务教育的实施步骤 在约占总人口 40%左右的城市及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农村,1997 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约占总人口 40%左右的中等发展程度的农村,XX 年前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约占总人口 5%,小学基础较好,经济落后地区,到 XX 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总之,到 XX 年全国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全国总人口 85%) 你认为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法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又该如何改进? 分析下列案例,为该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提出对策: 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县是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国家级贫困县,以农业种植为主。其中炭山乡是全县最贫困的乡,1993 年当地居民人均收入 245 元。农户李家住在两个挨着的土窑洞里,没有亮光,洞壁被油灯熏得乌黑,靠洞口的一点光线,可以看到窑洞里除了土坑、土灶和两个瓷盆外,没有什么家当。李家的 4 个孩子,都没上过学。当地村 干部说:“这儿的贫困户多,住土窑洞,家里没啥家当,一卡车可以搬走七八户人家。实在太穷了,娃娃上不了学。三四个孩子的贫困户,能有一个娃上学就不错了。每年天暖和时,大人们要外出挖发菜,十多天不回家,家里一大堆活儿要人做,学生娃就得留在家放牛羊,喂牲口,即使学校办得再好,这里也留不住学生娃,家里总要有人照看。 ”三、 当代学制的的发展趋势 美国前教育总署署长马奈提出了生计教育(或叫就业教育 Career Education)理论。其重点是在中学,中学总是有就业和升学的双重任务。要求中学学术与职业科并重。同时由于人类的知识技术更新飞快,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这样,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郎在 1956 年又提出了终身教育(或继续教育)的思想。1981 年,日本已将这种理论作为自己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五十年代末,由于苏美争霸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天才儿童教育的普通重视。 改革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学前教育,入学年龄提前。 2、重视“天才”儿童的教育 3、延长义务教育年限4、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 5、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类型日趋多样化 1、重视学前教育,入学年龄提前。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四岁到五岁的时候,他们的智力、性格与体能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布卢姆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