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者的遗传效应和遗传咨询建议ppt课件(1)_第1页
携带者的遗传效应和遗传咨询建议ppt课件(1)_第2页
携带者的遗传效应和遗传咨询建议ppt课件(1)_第3页
携带者的遗传效应和遗传咨询建议ppt课件(1)_第4页
携带者的遗传效应和遗传咨询建议ppt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携带者的遗传效应和遗传咨询建议ISCN细则学习(一)u携带者-具有染色体结构异常但 表型正常的个体 。临床特征:婚后引起流产、死产、新生儿死亡或生育畸形或智力低下儿等妊娠、生育疾患。发生率:欧美: 0.25%我国: 0.47%RAB1234567(一)相互易位 (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 t)RAB12345677B平衡易位携带者 。(同源,异源)人群中平衡易位携带者比例可达 246,XX, t (2;5) (q21;q31)46,XX, t (2;5) (2pter 2q21:5q31 5qter;5pter 5q31:2q21 2qter)相互易位2q21 5q31相互易位某患者,女, 27岁,平素体健,现孕 22+周,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为 46,XX,t(3;7)(q27;p15) 相互易位某患者,女, 27岁,平素体健,现孕 22+周,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为 46,XX,t(3;7)(q27;p15) 间 期:分裂期前期 I前期 II中期 I中期 II后期 I后期 II末期 I末期 II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同源染色体 联会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排列着丝点分开同有丝分裂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减 I)次级精母细胞 (减 II) 精子细胞 精子联会体细胞有丝分裂组织分化变形复制精原 细胞 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 前期 中期后期初级精母细胞前期 I: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前期此时,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现象。(四射体照片)(非同源)相互易位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将形成四射体。易位四射体 ABCD四射体形成的 18种类型配子,受精后只有一种为正常人( AB, CD);一种为易位携带者 (AD, BC)。其他均含有不平衡 染色体。n 四射体在减数分裂 I 中按照进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同可分为 2 2 分离、 3 1 分离和 4 0 分离,其中 2 2 分离相对常见,可以进一步分为对位分离 ( alternate segregation) 、邻位 1 分离 ( adjacent 1 segregation) 和邻位 2 分离 ( adjacent 2 segregation) 。n (1) 2 2 分离n 对位分离 是指四射体分离后互为对位的两条染色体进入同一子细胞,此时将产生两种配子 : AD BC和 AB CD。n 邻位 1 分离 是指分离后异源染色体 ( 根据着丝粒判断 ) 进入同一子细胞,此时将产生两种配子 : AB CB和 AD CD。n 邻位 2 分离 是指分离后同源染色体进入同一子细胞,此时若不考虑交换,将产生两种配子 : AB AD和 CD CB2 2 分离 (不含姐妹染色体互换)共可产生 6 种不同类型配子以 t(2 ;5 ) ( q21;q31 ) 为例2/5染色体互易位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其后代可能出现的染色体核型类型 分离后配子类型 与正常人配子受精后产生合子的染色体核型类型 对位 AB CD 46, XX( XY) AD CB 46, XX( XY) , 2, 5, der(2), der(5), t(2; 5) (q21; q31) 邻位 1 AB CB 46, XX( XY) , 5, der(5), t(2; 5) (q21; q31) AD CD 46, XX( XY) , 2, der(2), t(2; 5) (q21; q31) 邻位 2 AB AD 46, XX( XY) , 5, der(2), t(2; 5) (q21; q31) CB CD 46, XX( XY) , 2, der(5), t(2; 5) (q21; q31) AB AB 46, XX( XY) , 2, 5 CD CD 46, XX( XY) , 2, 5 CB CB 46, XX( XY) , 2, 5 2der(5), t(2; 5) (q21; q31) AD AD 46, XX( XY), 2, 5 2der(2), t(2; 5) (q21; q31) 3: 1 AB CB CD 47, XX( XY) , der(5), t(2; 5) (q21; q31) AD 45, XX( XY) , 2, 5 , der(2), t(2; 5) (q21; q31) CB CD AD 47, XX( XY) , 2, der(2), der(5), t(2; 5) (q21; q31) AB 45, XX( XY) , 5 CD AD AB 47, XX( XY) , der(2), t(2; 5) (q21; q31) CB 45, XX( XY) , 2, 5, der(5), t(2; 5) (q21; q31) AD AB CB 47, XX( XY) , 5, der(2), t(2; 5) (q21; q31) CD 45, XX( XY) , 2 ( 2) 3 1 分离n 如不考虑交换,四射体的 4 条染色体按照 3 1 分离,共有 4 种可能的方式,将产生 8 种不同的配子 : AB CD CB、 AD、 AD CD CB、 AB、 AB AD CD、CB、 AB ADCB、 CD。n 这 8 种配子加上 2 2 分离产生的 10 种配子,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国内各种教科书 3及 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 ( ISCN2009) 4中所列的 18 种配子 。n 但这 18 种配子并没有覆盖所有的配子类型,因为没有考虑到同源染色体发生交换后再发生 3 1 分离的情况。n 3 1 分离方式总共可产生的配子类型为 16 种n ( 3) 4 0 分离n 4 0 分离相对比较罕见,如同在 2 2 和3 1 分离中一样,考虑到不发生交换和发生交换的各种情形, 4 0 分离可产生 9 种含 4 条染色体的配子, 1 种不含染色体的配子,共计 10种n 据前可知,两条染色体平衡易位的携带者在减数分裂中,理论上通过上述 2 2、 3 1 和 4 0 三种分离方式 共可产生 36 种不同的配子类型 ,而非广为流传的 18 种。在 这 36 种配子中,有 20 种配子的产生需要在着丝粒与易位位点间发生交换 ,结合图1a、 b 可知只有在上述片段内发生交换才会改变姐妹染色单体组成,在其他部位发生的交换不能改变姐妹染色单体组成,也就不会有新的配子产生。n 此外,在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遗传咨询中,常常根据之前的错误认识 ( 18 种配子 ) 简单地告知其产生正常配子或的平衡易位配子的几率为 1 /18,有 8 /9 的可能性产生部分单体或部分三体,这也是一种错误认识, 因为各种配子产生的几率不是均等 的。n 事实上,研究显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 主要发生 2 2 分离 ,发生 3 1 和 4 0 的几率均比较小,而且最主要的分离方式为 对位分离 ,由此产生的正常精子和易位型精子的比例占 1 /2 左右,远远高于一般所认为的 1 /9。n Orlando 等指出 四射体的空间构象可能决定其分离方式 ,四射体严重不对称,如易位染色体中有一条端着丝粒染色体,且断裂位点位于着丝粒附近、或易位的两条染色体的长度极度不对称时可能会导致 3 1 分离的比例上升 ; 此外, 女性携带者中不平衡配子的比例比男性携带者更高n 综上所述,两条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理论上可产生 36种不同的配子类型,且临床上其正常配子或平衡型配子的比例从 1 /3 1 /2 不等,远高于以往所认为的 1 /9。因此,在遗传咨询时应结合患者性别、参与易位的染色体及易位位点、形成的四射体构象等具体因素,为其提供更科学的咨询信息。来源文章 : 两条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配子类型的理论分析( 二 )倒位( inv)减数分裂时常形成倒位环,产生异常配子。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倒位1 234567 81234 56781 2 3 4 5 6 7 81 7 6 5 4 3 2 81 2 3 4 5 6 7 81 7 6 5 4 3 2 8 1 7 6 5 4 3 2 1 8 7 6 5 4 3 2 8倒位环正常染色体重复 1,缺 8重复 8,缺 1倒位染色体四种配子如倒位环内不发生互换,将形成一个正常配子,一个携带倒位染色体的配子,如倒位圈中发生一次交换,将形成 2种不平衡的配子,均带有部分重复和缺失的染色体。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倒位国外报道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在人群中的发生率 1.00%,;国内夏家辉等报道的发生率为 0.82%(美国学者 Grouchy与 Turleau认为 : 9号染色体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特别不稳定 , 9号染色体具有丰富的病理学意义 )倒位染色体的遗传效应主要决定倒位片段长短及是否互换倒位片段越长越易互换,重组后染色体的重复和缺失部分越短,合子越易发育,畸形儿发育率越高。反之,倒位片段越短,越不宜发生互换一旦互换重组后重复和缺失部分越长,合子越难以发育多表现为不育和早期流产,却很少有畸形儿的出生inv (9) (p11q13)inv (9) (p12q13) inv (9) (p13q13)inv(9)(p11q12)inv(9)(p21q32)来源文章: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临床意义国内有学者统计的 inv(9)的发生率最高仍然是 次缢痕区 的倒位,即 pllq12的倒位,占 9号臂间倒位的 34.2%。由于 inv(9)倒位涉及的区带用细胞遗传学传统的 G显带很难将其明确定位分类,而国内文献报告的分类也多为细胞遗传学传统的 G显带定位,故定位并不准确,由此得出的 9号染色体断裂点易发生于异染色质区的结论也不可靠。而有研究发现 9号染色体断裂点位于 9p12和 9q13 q21.1,且较少位于 9q12上,从而推断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更多发生于异染色质区外。国内也有学者报道 inv(9)倒位节段均无 1例位于 q12或 inv(9)断裂点位于 q12者仅 1例,其余均在 q12远端。由此推断大多数的断裂点位于异染色质区外,应归结于结构异常。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是否有遗传效应,至今仍有争议其他Y染色体X染色体11号染色体3号染色体7号染色体均有报道臂间倒位非同源 -同源正向 -反向n 非同源正向插入: 可形成 12种配子 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 1/12正常, 1/12携带者,其余为部分单体、部分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