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分粥的制度_第1页
七人分粥的制度_第2页
七人分粥的制度_第3页
七人分粥的制度_第4页
七人分粥的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人分粥的制度篇一:七人分粥的启示七人分粥的启示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 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 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 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启示 “七人分粥”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情境有 7 个人组成的小团体, 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 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那么,如 何分食这一锅粥?多次博弈后这 7 个人的小团体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但是规则形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连带产生一些问题。规则一:指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最好,于是又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 ,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一周中只有 1 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 6 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规则四: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放任其腐化和风气的败坏,还得寻找新制度。 规则五:民主选举一个分粥的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 会,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的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此制度效率太低。规则六:对于分粥,每人都有一票否决权。这有了公平,但恐怕最后谁也喝不上粥。 规则七: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7 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象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每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这些规则其实揭示的是管理中“管”与“理”的平衡问题。 何谓“管理”?追根溯源, “管理”一词缘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管” ,我国古代指钥匙,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管是法治,是依靠制度规范组织行为,体现着权力的归属;所谓“理” ,在古代是雕琢玉器、整治土地、治疗疾 病。引申有疏通、引导、处理事务之意。 “管” 、 “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力范围内,对事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因此, “管”与“理”的组合决定了管理的两大 基本职能,即控制职能与协调职能。 曾看过一份权威的调查分析报告称:在中国,管理者 80的时间用在管理,仅有 20的时间用在工作。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曾指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遵照的是 20与 80的比例,这与中国管理中的“管”与“理”的比例恰好颠倒。我们常常看到的现象是:组织中具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也不缺乏良好的指挥流程,但效益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在于管理者将太多的精力和热情倾注到“管”上。原 本很简单的事情却莫名其妙地变得很复杂,严格的规章和流程由于到具体事务上无用而成了摆设。甚至,还常常陷于这样的无奈:部门之间互相推委、扯皮,可举起 板子却找不到屁股来打。 经济学家给我们说得很清楚:管理=管+理=管好管住+理清理顺。不言而喻, “管”蕴含着权力,表现的是指挥与服从,支持“管”的是一套规章制度。 “理”则蕴含着智慧,表现的是沟通与协作,它更需要的是一种韬略,一种富有人文精神内涵的东西,支持“理”的是一种文化精神。因此,良好的管理机制应有权责明确的制度,并辅之以文化的润滑和组织架构的匹配。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像 CEO韦尔奇一样真正领略“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的精妙。 篇二:七人分粥的故事七人分粥的故事 故事说,有 7 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 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 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 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 粥最多最好。阿克顿勋爵作的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 导致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 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 6 天都饥饿难挨。 大家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 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方法四:选择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 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种种议案,分粥 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 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 7 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 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 7 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 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现代经济学是这样表述的:制度至关重要;制度是人选择的,是 交易的结果。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 为之感叹。 篇三:七个和尚分粥-谈流程设计及制度建设关于和尚挑水的典故,估计不知道的国人很少。这里要说的是和尚分粥的故事。和尚天天喝粥,天天要分粥,一是粥有稠与稀,二是粥有多与少,用了多种方法也没有能解决人人平等个个一样的分配问题。在某个战乱年代一个寺庙发生了七个文和尚分粥的故事。战乱时期 ,粮食欠收,此寺庙的武和尚习武护寺还能吃饱,而负责“后勤工作”的七个文和尚每顿只能喝大半碗粥(大碗) 。粥不够喝,先后采取了以下五种分粥方法: 方法一:指定一个和尚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和尚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和尚,结果总是负责分粥的和尚最多最稠,大家觉得这个办法不行,于是采取了第二个方法。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个和尚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每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也就是给了每个和尚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于是,每次主持分粥的和尚能吃饱,其余六人只能吃一点儿。看起来大家平等了,但是每个和尚在一周中只有一天能吃饱,其余接连六天都得挨饿。大家认为这种办法更不行,于是又采取了第三个办法。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位信得过的和尚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和尚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与自己溜须拍马的和尚多分。看来这个方法也行不通,于是又采取了第四个方法。 方法四:众和尚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 ,实行民主分粥,并形成监督机制。这样,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想让分粥更公平些,分粥时常常提出各种议案,而分粥委员会主管分粥,一般都会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这样一来,弄得众和尚胃部经常不适。众和尚意见纷纷,于是只好解散两委员会,又采取第五个方法。 方法五:每个和尚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和尚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办法果然有效,虽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但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以后众和尚倒相安无事,始终都能吃饱。 众和尚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试验了各种不同的方法,经过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分粥方法。 对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内容:一、就是粥的归属;二、就是确定了粥的归属之后,怎样来划分这种归属。从法律上来说,就涉及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问题。实体法规定了人们(主体)享有什么权利,负有什么义务;程序法规定了人们怎样去行使权利,怎样去履行义务。而实体法规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的。就像故事中最后被分的粥一样,分后的粥只能无限的接近相等,而永远都是有差异的。那怎样才能算是公平呢?学法律的人有一种理念,那就是追求公平。公平可以从程序法中去寻找。程序上的公正,比如法官审判案件的时候,他必须按诉讼法的流程来审案,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不能有腐败,必须司法公正。只要他真正站在公正的位子上判案,那我们追求的公正就达到了。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说明:一是人性都有其自私和软弱的一面(当然君子圣人的确是有但极少、制度设计不能以君子圣人为基准) ;二是制度是用来“规范事、约束人”的,而且是由人来制定的,是一种交易和博弈的结果,应该遵循事物的基本规律和人性的基本属性;三是制度有“好”与“不好”之分, “不好”的制度可使人变得“不好”, “好”的制度虽然不一定保证能使人变得“好”但一定可以避免使人变得“不好” ;四是制度要尽可能简单、易操作。其实这里说的就是制度(或法)的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各类组织依法制订的规章制度,要真正起到规范行为、规范工作的作用,必须做到实体性规章制度与程序性规章制度相互配套,或者说是制度要兼顾程序性和实体性两个方面,这样才能形成功能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的制度,一方面规定了员工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规定了员工怎样去实现工作内容的工作流程。制度对员工在什么岗位上要做什么事情都规定得很好。但如果员工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没有受一个客观、合理的工作流程所引导,那就会被一种偏私的、任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