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_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_第2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_第3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_第4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电子备课稿学科: 生物 教师: 班级: 八年级 册次: 下 册 学年度上学期2第 1 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课 型 课 时知识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2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3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技能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同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感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教学难点(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2)原始生命的生命活动特点。教学资源 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相关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教 具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相关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学 具课本 教学设计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3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介绍自然界现存的形形色色的生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思索,地球上原始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现在的生物又是怎样进化的?从而导入新课-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有代表性的四种假说的含义,并让学生讨论哪种观点最值得信服。1、先看一段视频,了解地球的刚刚形成时的状况。2、引导学生看教材第三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刚才的视频,思考如下问题:(1)原始大气层是怎样形成的?(2)说出原始大气的成分有哪些?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什么气体?(3)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4)原始地球有没有生命的存在?3、先看一段视频,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4、引导学生看教材第四页第一、二、三自然段,参阅图 5.12,结合刚才的视频,思考如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依据幻灯片内容看教材,分析讨论,以增强理解能力。观看视频,读教材,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4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1)原始大气中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哪里?(2)每小组用给予的材料拼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几个阶段。并说出每一阶段进行时的场所。1、先看米勒实验动画过程,了解米勒实验的大致过程。2、引导学生看教材第五页“分析与讨论”中的文字资料和装置图 5.13,结合刚才的米勒实验动画过程,思考如下问题:(1)在米勒的实验装置中,向密闭的实验装置内通入的气体代表什么?(2)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什么现象?(3)冷凝管可使反应后的气体与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这模拟了什么过程?(4)该实验收集到什么样的实验证据?(5)该实验得出结论是什么?(6)米勒的实验支持了化学进化学说的哪个阶段?引导学生看教材第五页最下面一自然段,思考如下问题:1、我国科学工作者生命物质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果?2、这些研究成果支持了化学进化学说的哪个阶段?观看视频,读教材,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并积极拼制图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和展示拼制图。观看视频,读教材,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读教材,自主学习,然后回答问题。5第 2 课时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知识梳理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练习知识反馈和总结从知识和学法上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积极思考,完成自测。作 业板书设计:米勒实验 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原始大气 高温紫外线 简单有机物 地球降温与水蒸气 原始海洋凝结成雨水流入江河原始生命 10 亿年后,有机物形成课后反思:教学反思:6教学内容 第 2 节 生物的进化的 证据 课 型 课 时知识目标 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技能目标 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教学重点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教学难点 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教学资源教 具 学 具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导入】:原始生命是简单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 界的?通过生物进化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 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二、化石的概念贺形成过程【教师活动】:知道学生看书并提问(1)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后讨论阅读课本回答:7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 ,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二、化石的概念贺形成过程【教师活动】:知道学生看书并提问(1)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 ,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三、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学生活动】:观察化石图片并讨论(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 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理解知道学生看书并提问观察化石图片并讨论8第 3 课时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展示始祖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概述【学生总结】:始祖鸟的特征既像古 代的爬行动物,又像现代的鸟类,说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概述总结作 业板书设计:第 2 节 生物的进化1)什么是化石?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教学反思:9教学内容 生物的进化历程 课 型 课 时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技能目标 提高分析比较信息的能力,学会使 用比较的方法。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明确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人,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教学重点 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方法,提高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说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教学资源教 具 多媒体课件、制作生物的进化树卡片、化石标本 学 具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各种多姿多彩的生物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有关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内容,那么,现在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演变来的?引入课题展示绿色植物不同类群的图片。指导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展示脊椎动物心脏结构图A、若将这些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什么?B、从你已排列好的动物或植物的复杂程度进行考虑,你认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什么?C、如果再从生活环境的不同方面考虑,你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0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回忆已学习过的植物的几大类群。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回忆已学习过的动物类群用进化树的方式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比较复杂,你能用一种更简捷的方式表示吗?试试吧!生物进化树够全面吗?这节课的内容大家都学会了吗?快总结一下吧说出植物几大类群的进化顺序,并试着填到进化树上。根据特征,将脊椎动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并试着填到进化树上。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作 业板书设计:一、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鸟类哺乳类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讨论为主,并渗透启发式和配以多媒体放映 11第 4 课时教学内容 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 型 课 时知识目标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技能目标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养成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培养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不要迷信。教学重点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 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资源教 具 学 具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阅读教材第 66 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00 年后,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这是什么原因呢?桦尺蠖的颜色改变是环境污染直接引发的吗?由于煤烟,浅色的桦尺蠖会被熏黑,变成深色的桦尺蠖吗?深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2、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请参考 6769 页完成实验并将数据统计在下表中:1214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 代 第四代 第五代背景颜色纸片颜色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学习任务二: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阅读教材第 70-71 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_。2、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那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并没有计算的那么多,而是自然界里各种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请举例说明。3、那些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异个体是怎样产生的?即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什么?4、长颈鹿的颈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这样长的吗?5、短颈的长颈鹿哪里去了?是不是颈长长了,变成了现在的长颈鹿?还是被自然所淘汰了,现在只剩下长颈的长颈鹿了?6、根据长颈鹿进化示意图,组内交流长颈鹿进化历程,理解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_四、当堂检测1、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在原因是_A、人工选择 B、天敌的影响 C、环境的改变 D、温度的改变2、达尔文认为,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决定其生存或淘汰的是_讨论:1、哪种颜色的小纸片“幸存者”最多?这与背景纸的颜色有什么关系?2、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简单原因吗?阅读教材第 70-71 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检测1516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A、自然选择 B、繁殖能力 C、遗传因素 D、食物多少3、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达尔文的观点,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_A、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B、繁衍后代的需要 C、代代经常作用的结果 D、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的结果4.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进行生存斗争,这是因为( )A.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非常有限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非常有限 D.以上三项导致生物都要进行生存斗争5、知识梳理六、收获反思知识梳理作 业板书设计: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反思:17第 5 课时教学内容 人类的起源 课 型 课 时知识目标 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技能目标 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教学重点 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教学难点 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教学资源教 具 学 具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一 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动物影视片(关于猩猩、黑猩猩生活行为的记录片)【学生活动】:对于影视片作自我的感想,自行发言。【引入新课】:刚才请同学们看的影视片中的猩猩和黑猩猩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学生回答像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些与人类行为极为相似的动物称为类人猿。二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学生讨论】: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1) 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2) 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于影视片作自我的感想,自行发言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1819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小结】: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总结】: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理解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作 业板书设计:人类的起源 一 情景引入二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总结】: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教学反思:20第 6 课时教学内容 人类的进化 课 型 课 时知识目标 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技能目标 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教学重点 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教学难点 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教学资源教 具 学 具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一 情景引入早在 1871 年,达尔文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的观点,1925 年1960 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类化石,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有那四个阶段呢? x k b 1.c o m二 人类的进化阶段【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 24 页。找出四个阶段人种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体质特征、文化遗物等。(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3)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4)智人的特征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答案(1)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人类猿相当(2)能人:脑容量 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3)直立人:脑容量 1088ml,能用火和工具(4)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动。理解阅读教材思考21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三现代人种【教师活动】:人种或种族,是指在体质特征,如肤色、眼色、发型、发色等方面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人群。在生物学上,现代人类都属于智人。不同的人种或种族实际上是智人的各地方性亚种,现代人根据肤色和鼻形可以分为种:(1)蒙古利亚人:中国人、日本人 (2)高加索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法国人(3)尼格罗人:古巴人、印度人(4)澳大利亚人:美国人【总结】:总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类的出现是最晚的,人类的祖先使用和制造工具,既是人类求得生存的手段,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五课堂练习:(1)在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A、黑猩猩 B、大猩猩 C、长臂猿 D、长臂猴(2)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最先发展的是( )A、使用工具 B、两足行走 C、大脑发达 D、制造工具(3)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 )A、南方古猿和能人 B、直立人和智人 C、能人和直立人 D、智人和能人作 业板书设计:人类的进化1导入2新科3课堂练习教学反思:22第 7 课时教学内容 生态系统的类型 课 型 课 时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描述各类型的特点;技能目标 2、说明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领悟不同生态系统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作准备。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教学资源 。教 具 学 具教学设计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231、导入新课:(播放优美的录象)同学们。再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看了刚才的录象,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这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2、授课:(1)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类型,导入新课。24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师:那么一堆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师: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师:生态系统与地域大小有关系吗?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水滴也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呢?(2)生态系统的成分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这时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师:他们包括哪些生物?师: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呢?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有不全面的地方,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师:谁是最关键的组成成分?消费者根据食性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种?学生回答。师:现在我们再观察这些图片,图中除了生物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成分?学生回答。师:他们又具有怎样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非生物部分。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以下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来构成的?生物部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解,请大家思考: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从图上你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最终都要被分解者分解,而分解以后的物质又被生产者利用,这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前面的分析讨论,我们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后练习。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看哪组完成的最快。课本 P42:思考与练习师:下面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农民朋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收获着丰收的果实,那么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吗?为什么?生:不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师:可以这样理解,人是社会意义上的生产者,植物生:不是生:没有。学生回答:生物圈。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生:讨论回答各生物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生:为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学生讨论之后,展示成果。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回答2526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生: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环境。师:既然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3、知识小结经过我们的学习,你觉得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请同学概述我们本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本环节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和全面掌握教材的能力。学生分组交流回答。理解小结作 业板书设计: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部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教学反思:27第 8 -9 课时教学内容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 型 新 课 时 2知识目标 1、知道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会书写完整的食物链。技能目标 1、能应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2、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2、能正确书写完整的食物链。教学难点 1、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2、能书写完整的食物网。教学资源教 具 学 具教学设计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28一、导入:播放课件 1:有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图片。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这幅图讲的是哪个故事吗?这幅图中除了人之外还有哪些生物呢?它们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箭头表示关系)二、谁被谁吃(食物链)1、课件 2:花丛中的生物图片。问:同学们,我们再来观看一张图片,这里又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请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一下,1 分钟后交流。2、(分组讨论后)由一位学生来描述。3、小结:在自然界里,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是相互敌对的“竞争者”,是什么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连接在一起的呢?(是食物关系)4、这幅图徐老师就是从我们的课本第 12 页拍下来的,请大家打开课本。把其中存在着的食物关系试着用箭头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幅图一样画一画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讨论小结29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调整与思考教学设计5、各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6、根据学生交流播放课件 2 的剩余部分。7、播放课件 3。从刚才的图片中可以发现: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课件出示句子1)8、课件 4: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生产者 消费者说说什么是生产者(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什么是消费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介绍分解者:还有一种叫分解者。专“吃”其他生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的生物叫做分解者。(大自然的清洁工)一般也把它们归到消费者一类中。例如:蘑菇、蚯蚓、真菌等。9、巩固。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又是是消费者呢?思考: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生产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没有消费者呢?回答的很好。看来,自然界中的生物“谁也离不开谁”课件 5.我们来看看在这 2 条食物链正确吗?想想看:食物链一定要从绿色植物开始吗?课件 6.食物链一般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草动物,最后是凶猛的食肉动物。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