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操作规范_第1页
x线检查操作规范_第2页
x线检查操作规范_第3页
x线检查操作规范_第4页
x线检查操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 线检查操作规范篇一:X 线操作规范X 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 X 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X 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正负 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正负 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 X 线机移动前应将 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X 线机如停 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 线摄影步骤(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如切线位、轴位等。 (3)摄影前的准备:去掉一切影响 X 线穿透力的物质,如金属饰物、膏药。有条件者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投照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闭路平片时,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4)选择胶片尺寸:应按患者检查部位的大小及临床要求选择胶片的尺寸。根据投照方式、要求范围,胶片应放置于适当位置。 (5)安放照片标记:照片标记应包括摄片日 期、X 线片号、左右。标记应放在暗盒的适当部位,不可摆在诊断范围之内。 (6)摆位置对中心线:依照部位及检查目的,按标准位置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范围。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肢体范围。 (7)测量肢体厚度。 (8)训练呼吸动作;在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气、吸气或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完全使用。 (9)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选择好管与胶片 的距离。 (10)选择曝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 KV、 MA 及时间。 (11)曝光:以上步骤完成后,再校正控制各曝光条件是否有错,然后曝光。在曝光过程中,密切注意各仪表工作情况。 (12)曝光结束 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体位应做记录。X 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第一节四肢 X 线摄影适应证1、外伤。2、感染。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4、先天性畸形。5.关节病变。6、骨骼生长障碍。7、全身性骨疾患。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评价标准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2、肱尺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 165170.质控要点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位置;2、中心线垂直肱骨骨内外踝中点下 1 英寸。 (二)肘关节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 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摄影距离为 90 100CM。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入暗盒。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包括肱骨下段和心、桡骨上段。2、为以上病 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评价标准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3、桡骨头与尺骨突呈三角形迭显示质控要点1、前臂与上臂成 90 度弯曲,且在同一平面放置;2、掌呈半握拳,腕关节呈侧位;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篇二:X 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X 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X 线机的使用原则: 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 X 线机移动前应将 X 线管及各种按钮固定。 7. X 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X 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臵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 线片暗合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 mA 值和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摄影原则: 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 X 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5.虑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 15cm,或管电压超过 60 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臵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 线摄影步骤: 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臵: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臵投照,如遇特殊病例, 可根据患者情况加照其他位臵,如切线、轴位等。 3.摄影前的准备:去掉一切影响 X 线穿透力的物质,有条件者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投照下腹部、脊柱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4.选择胶片尺寸:根据投照方式,要求范围,胶片应放臵于适当位臵。 5.安放照片标记:标记应放在暗合的适当部位,不可摆在诊断范围之内。 6.摆位臵对中心线:依照部位及检查目的,按标准位臵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臵,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范围。 7.测量肢体厚度: 8.训练呼吸动作:摆位臵前根据要求做好呼吸或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完全合作。 9.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选择好球管与胶片的距离。10.选择曝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 KV,mA 及时间。 11.曝光:以上各步骤完成后,再校正控制台各曝光条件,是否有错,然后曝光。在曝光过程中,密切注意各仪表工作情况。 12.曝光结束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部位应做好记录。 1、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 KV 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 70KV 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体厚超过 15或 60KV 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 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臵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臵摄影架上。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 X 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 KV,高 mA,短 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骨骼部分)手正位 位臵: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 位臵: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 篇三:放射科 X 线检查操作规程放射科 X 线检查操作规程 放射科 X 线检查一般有 X 线透视、摄片、特殊检查等。我单位(院、所)因条件所限一般进行 X 线透视和 X线摄片,现仅述 X 线透视和 X 线摄影操作规程。 一、X 线透视操作规程 1、透视前必须妥善对控制台上的各种仪表,如电源、电压稳定在 200v,透视电压、电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2、了解病情及目的,请病人脱去外衣,拿掉一切可造成伪影的金属、膏药等。 3、透视检查应循一定顺序,射野大小适当,将受检部位靠近荧光屏或影像增强系统,以免影像放大。 4、透视应注意脚开关的断续、每数秒间隔一次,一般间断时间应长于曝光时间,以防 X 线管过热而受损,并减少医生眼睛的疲劳和病人医生不必要的照射量。一般集体胸部介体透视,平均每人 3060 秒钟,疑难病人一次不超过 5 分钟为宜。 二、X 线摄影操作规程 放射工作者必须掌握所用 X 线机特征,使其充分发挥没计效能,摄出较满意的 X 线照片:为保证机器的安全及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 X 线机,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1、X 线机的使用原则: 首先对 X 线机有基本认识,了解机器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而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的使用安全。 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可粗枝大叶。 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过载:禁止曝光时转支调节器。2、操作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