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调查方案_第1页
食物中毒的调查方案_第2页
食物中毒的调查方案_第3页
食物中毒的调查方案_第4页
食物中毒的调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物中毒的调查方案篇一:一起某大学学生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一起某大学学生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摘要:XX 年 7月 17日,某大学 96名师生到五常市实习,在回龙山庄集体就餐后发生食物中毒,发病率为%,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发烧、恶心等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判定为一起不明治病因子引起的食物中毒。 关键词:食物中毒 调查报告 正文: XX 年 7月 17日 14时 30分,某区疾控中心接到某大学医院报告,有 22名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在该校医院医学观察。区疾控中心立即组成 7人食物中毒调查组于 15时 00分赶赴学校医院进行调查核实,现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就诊的 22名患者均为某大学的在校学生,此次共有 96名师生到五常市回龙山实习,并吃住在五常市回龙山山庄。XX 年 7月 16日 17时,共同在山庄餐厅进行晚餐。饭后约 1小时起陆续有人出现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7 月 17日接报时共有 22名学生到某大学校医院就诊,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经救治后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病情平稳。根据患者主诉医院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17 日晚已开始陆续离院,并无后续病例出现。 二、流行病学调查 、潜伏期:经调查首发病例时间:XX 年 7月 16日18点,潜伏期 1小时;末发病例时间:XX 年 7月 17日 5时,潜伏期 12小时;平均潜伏期:7 小时。 、临床症状:22 名患者以恶心、呕吐、发烧为主要症状,血常规初步检验结果 15人正常,7 人白细胞略高。 、可疑食物来源:22 名患者集体食用炸鲫鱼、葱炒鸡蛋、尖椒干豆腐、芹菜炒粉条、大米饭,由回龙山庄食堂提供。 、病人的三间分布: )地点:22 名患者均在五常市回龙山庄共同就餐。 )时间:22 名患者均在 XX年月 16日晚饭后发病。)流行因素:22 名患者集体食用炸鲫鱼、葱炒鸡蛋、尖椒干豆腐、芹菜炒粉条、大米饭。 、医疗救治:接诊时间 7月 17日上午 11时,22 名患者被集体送回到某大学医院就诊。主要症状:呕吐、腹泻,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治疗情况:补液、抗炎、对症治疗。其中主要药物为葡萄糖、维生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三、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控制措施。 某区疾控中心到达现场后对就诊人员按照疑似食物中毒监测方案进行了处理,填写了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 ,并对患者、带队老师及主治医生进行了询问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如下: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救治并按要求上报。 、及时与市疾控及某区卫计局联系,汇报情况。 、要求该大学校医院搜索有无新发病例,发现病例及时就诊治疗。 四、实验室检测: 、食品样品:由于患者是在五常市回龙山发病,所食用的食品无法采集样本。 2、此 22人在发病初期由当地乡医给服用了药品(藿香正气水) ,区疾控中心检验人员到达现场时已采集不到泄吐物,后采集肛拭 19份。经检测,分别在第 13号样本和第 17号样本中检测出沙门氏菌和产毒大肠埃希氏菌 O15:K?各一株。 五、讨论分析与结论 经调查发病的 22名患者均食用了炸鲫鱼、葱炒鸡蛋、尖椒干豆腐、芹菜炒粉条、大米饭;发病者在同一时间发病,有共同的症状、体征,符合食物中毒的特征,患者对症治疗,症状很快缓解,并无后续病例出现。 由于缺少食品样本和环境样本结果的支持,该起事件虽然检测出沙门氏菌和产毒大肠埃希氏菌 O15:K?各一株,但不能判定是由此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根据卫生学、流行病调查、临床诊断,依据国标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的相关规定,我们判断该起事件为不明治病因子引起的食物中毒。参考文献 1一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XX年第 1期,谢晓敏 2一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基层医学论坛 ,XX年第 04期,吴艳利、郭振坤、房本兰 3一起村宴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报告, 中国健康营养(中旬刊) XX 年第 8期,张树兰、王丽、李宏伟、金翠芬 4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临床医学 ,XX 年第 1期,王丽华、萨日娜 篇二: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初始调查报告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初始调查报告 XX 年 3月 25日 14时 30分,我中心接到三口镇疫情专干唐敏 报告,称 3月 24日该镇东盈村六碓组王告(又名王英其)家中晚宴后,陆续有人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目前分别在三口镇卫生院、古港镇中心卫生院、三口镇的某些村卫生室留观治疗,无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我中心立即派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第四分队前往三口镇调查处理,现将初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中毒经过 三口镇东盈村六碓组村民王告 ,男,46岁,为 其儿子王贤贵于 3月 25日举办结婚喜宴, 于 24日17时在家门口举办“帮忙酒” ,晚宴共 25桌,每桌约 10人,共计约 250人。当晚 23时开始,就餐者中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食物中毒的调查方案)的发热等症状,分别前往当地诊所、三口镇卫生院、古港镇中心卫生院就诊。 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一)病例定义:凡是 3月 24日晚餐在三口镇东盈村六碓组王 告家中进餐后出现腹泻或呕吐,伴头痛、头晕、腹痛、发热等症状者均定义为本次食物中毒病例。截至 25日 20时共调查到 24名病例。 (二)临床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 热、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详见表 1: 表 1:病例临床症状统计 临床表现 呕吐 恶心 腹痛 腹泻 头晕 头痛 发热 乏力 症状者 24 23 23 18 16 15 13 10 构成比(100%) 舌、手足发麻 5(三)病例的三间分布 1、首发病例:王桂华,女,39 岁,于就餐后 6小时出现不适, 到三口镇卫生院就诊。主要症状为呕吐(1 次/天) 、腹痛(上腹部 阵痛) 、腹泻(1 次/天、洗肉水样) 、头痛、头晕、发热() 等症状,经消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目前病情好转。 2、人群分布:24 名病例中,男性 8人,女性 16人;最小年龄 6 岁,最大年龄 74岁。 3、地点分布:病例均为三口镇东盈村六碓组村民王告在家门口 宴请的六碓组村民。 4、时间分布(潜伏期):病例潜伏期最短为 6小时,最长为 19 小时,平均潜伏期约 13小时。 5、流行病学史:24 名中毒病人分布在多个家庭,均有 3月 24 日王告家晚宴聚餐史,无其他共同聚餐史。 (四)实验室检查 三口卫生院检测:共对 4例病例进行血常规检查,4例病例血常 规均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对 1 例病例进行大便常规检查,结果为脓细胞 2+。 三、现场卫生调查 1、基本情况:3 月 24日晚宴在家门口摆设活动性圆桌。请村里 人帮忙,1 名主厨、5 名帮厨均无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证可查,均否 认近期有任何的身体不适,没有腹痛、腹泻症状出现。2、建筑布局及环境卫生:食品加工操作间分室内和室外,室内 无粗加工间、配菜间及凉菜制作间,食品杂乱摆放在地面,室内加工 间隔壁为卫生间;室外加工间是在无硬化地面临时架起 10平方米左 右加工灶,旁边 3米有一污水沟,有明显气味,无防尘、防蝇、防鼠 设施,无餐饮具专用消毒设施;加工间地面可见垃圾、污水、杂物等, 环境条件差。 3、食物原料采购及贮存:喜宴的食品主要采购于三口镇农贸市 场,羊肉等食品采购于永和,冷盘采购于官渡某商贩 ; 烹调用水为山泉水(未进行过检测) ,盛水容器为塑料大水缸;库内无亚硝酸盐及灭鼠、杀虫等有毒有害物质。有冰箱,无冷藏柜。4、食品烹调加工: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和工具标志 未明显分开;生熟食品使用的刀具、砧板未严格分开;现场无用具专用消毒设施;无更衣及洗手消毒设施。 5、餐具清洗消毒:餐饮具为自己清洗的碗筷;菜碗自配,使用 热水泡洗后,经山泉水冲洗 2次,叠放在柜中。未进行消毒,现场无餐具专用消毒设施及消毒药物。 6、从业人员:厨师无工作衣、无帽、无口罩;所有人员接触食 品前进行了手部清洗,但未消毒,制作熟食时也未佩戴一次性手套。 7、3 月 24日晚餐食谱为:牛肉萝卜、排骨、羊肉粉皮、冷盘(牛 肚子、牛肉、豆腐) 、羊肚子/洋葱、笋丝、猪肚子饭豆汤、鱼、扣肉、平肚和水果(脐橙、桂圆、西红柿) 。3月 25日中餐菜谱同 24日晚餐。 四、样品采集及送检 共采集样品 30份,分别为:剩余食物样 13份,大便样 4份;帮 厨肛拭子 1份,病例肛拭子 6份;饮用水样 1份;刀具样 1份、砧板样 2份,生菜容器 1份,绞肉器 1份。拟进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检测。 五、初步判断分析 患者发病前均在三口镇东盈村六碓组就晚餐,有共同进餐史,主 要症状为腹泻或呕吐,伴腹痛、头晕头痛、发热等症状,发病潜伏期为 619,根据 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规定,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中毒者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初步判断为一起细菌污染食物所引起的食物中毒,考虑可疑食物为冷盘、羊肉、排骨、平肚、羊肚子。 六、已采取措施 1、对已就诊的病例均进行了个案调查。 2、采集病人大便、肛拭子以及环境样等共 30份样品,进行大肠 埃希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检验。 3、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健康 教育工作。4、三口镇卫生管理所于每天下午 4时前将新增病例和病例转归 情况报告我中心,发现重症病例时及时通知 。 七、下一步工作建议 1、完善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调查。 2、要加大对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餐饮服务行业的 监管。 3、积极救治病例,出现危重病例及时转诊。 4、三口镇卫生管理所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积极追踪调查,发 现新增病例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 篇三:食物中毒报告范例“726”狮子山区兰钿酒家谢师宴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XX 年 7月 28日上午 8:50,某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7月 27日下午陆续有多名患者以呕吐、腹泻症状就诊治疗,疑似食物中毒。我中心立即组织流调和检验人员前往现场调查处理。 一、基本情况 7 月 26日晚居民张某在狮子山区兰钿酒家举办谢师宴11桌(约 110人就餐) ,18 时许开席。7 月 27日陆续有参加宴席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分别赴市人民医院或狮子山医院就诊。 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医院就诊现场共调查 9名病例,其余就餐者情况酒宴举办者未能提供。 1、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恶心(6/9) 、呕吐(4/9) 、腹痛(8/9) 、腹泻(9/9) 。呕吐 1-7次,为胃内容物,腹泻次数 5-20次,为黄色稀水样便。 2、发病时间及潜伏期:9 名病例先后于 7月 27日 12时至 19时出现症状。潜伏期为 17-24小时,中位数潜伏期为 21小时。 3、年龄、性别分布:男 1名、女 8名,年龄最小 12岁,年龄最大为 54岁。 4、患者为张某的亲戚、同事和朋友,居住地分散,无空间聚集性。 5、临床诊治及转归:9 名病例其中市人民医院就诊 4名,狮子山医院就诊 5名;经医疗机构采取左氧氟沙星、头孢咪唑等抗菌、补液对症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病程 12 天。 5、共同进餐史及可疑食品调查 经调查:9 名发病者多来自不同家庭,除参加“7 月26日兰钿酒家谢师宴”外,发病前 72小时无其他共同进餐史。 26 日晚谢师宴的主要菜谱为:卤口条、卤肫、卤牛肉、卤顺风、皮蛋、凉拌三丝、清蒸鲈鱼、清蒸甲鱼、青蟹炖蛋等,其中卤口条、卤牛肉等熟食为外购,其他菜肴系酒店制作,酒水系举办者张某自带。26 日当天铜陵最高气温。 三、现场卫生学调查 7 月 28日中午,会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对兰钿酒家的加工作业场所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该酒店属承包私营性质,卫生状况一般,加工场所设有配菜间、烹饪间、仓库,仓库存放较杂乱,洗菜洗碗均在烹饪间内;生、熟食配菜在配菜间内,存在生熟交叉污染现象,冰箱内存放有卤菜熟食和待加工的生食原料。部分菜肴酒店 25日即开始准备。该酒店从业人员包括厨师 1名、配菜人员 2名、洗菜洗碗人员 1名、服务员 2名,在举办大型餐宴较忙时,除厨师烹调岗位外,其他人员参与各项岗位操作。 四、实验室检测 7 月 28日,中心对 2名患者以及 7名酒店从业人员进行了肛拭子检测,并采集兰钿酒家的 7月 26日晚谢师宴剩余食品(牛肉、猪耳)、环节样品(砧板、菜刀、水池)以及患者提供的剩余食品(清蒸鲈鱼、卤口条)进行检测;市人民医院对就诊患者进行了大便培养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有 3名患者粪便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余样品均未检出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五、结果分析与结论 1、事件诊断 调查显示,患者均为“”谢师宴就餐者,无其他共同就餐史;患者在谢师宴后 17-24小时发病,潜伏期相近;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黄色稀水样便,经抗菌、补液治疗 1 2 天痊愈,病程相近;患者家庭成员、单位同事中未参加就餐者不发病,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现象。因此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特有临床表现,按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94判断, “”谢师宴后数人发病为一起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