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诊断与治疗 (1)_图文_第1页
登革热诊断与治疗 (1)_图文_第2页
登革热诊断与治疗 (1)_图文_第3页
登革热诊断与治疗 (1)_图文_第4页
登革热诊断与治疗 (1)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革热临床诊断与治疗登革热临床诊断与治疗登革热的概念登革热的概念l 登革热 (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 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皮疹,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 。重症病例可发生严重内出血、休克等。Areas infested with Aedes aegypti Areas with Aedes aegypti and recent epidemic dengue 登革热在全球分布登革热在全球分布全球有 25亿人有患登革热的危险每年有 5000万到 1亿人感染登革病毒每年有 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每年有 2万以上病例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1991-2011年全国登革热流行趋势年全国登革热流行趋势、老挝等)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较 2010年出现不同比例下降。广东省登革热地区分布,广东省登革热地区分布, 1990-2010l广州为中心的 珠三角l潮州、汕头为主的 潮汕地区l湛江、阳江为主的 粤西地区发病月份分布,发病月份分布, 1990-2010l810月报告病例占 92.4%l711月报告病例占 99.1%登革热病例登革热病例 年龄分布年龄分布输入病例比例近年呈上升趋势输入病例比例近年呈上升趋势我国情况我国情况l 1978-2001年,全国共报告 68万例,死亡501例。l 2002年全国报 1606例 ,l 2003年全国报 93例l 2014年全国报 46863例广东省登革热疫情特点广东省登革热疫情特点l 常年存在输入及输入引起的本地传播风险 本地病例均发生于 6 12月, 8 10月为流行高峰 近年输入病例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东南亚周边仍是主要来源地l 珠三角、粤东湛江和阳江地区、潮汕地区高发l 尚不具备地方性流行的特点,属输入性引起的传播广东、广州市登革热在全国的地位广东、广州市登革热在全国的地位l 1990-1999广东 9346例 ,广州市 5984例 , l 2000-2003广东 2424例 ,广州市 1515例。其中2002年广州市 1423例 ,占全省 90.3%.l 1990-2003全国 13960 例 ,广东省占全国 84.3%,l 广州市占全国 53.7%l 2015年广东报告 1430例。历年广东登革热病例病毒型别历年广东登革热病例病毒型别l 1978: D4l 1980: D3l 1985: D1l 1986-1988: D2l 1990: D4l 1991: D1, D4l 1992: D4l 1993: D2l 1994-1995: D1l 2001: D1l 2002: D1l 2003: D1l 2006: D1l 2009: D3l 2010: D4, D2l 2012: D1,3, D42016年广东登革热疫情年广东登革热疫情截至 10月 16日,本年全省 17个地市共报告404例登革热病例,较 2015年 同期 ( 1430例)下降 71.75% ,无死亡病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104例,本地病例 300例。2016年广东登革热疫情年广东登革热疫情l404例病例分布在:l 广州市 159例,潮州市 133例,佛山市 30例,深圳市 25例,中山市 14例,汕头市 11例,珠海市和清远市各 8例,东莞市 6例,茂名市和湛江市各 2例,韶关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汕尾市、揭阳市各 1例。阳江市近阳江市近 10年流行情况年流行情况l 2001年江城区登革热爆发疫情,报告有 134人发病。l 2006年阳东合山登革热爆发疫情 22人发病。l 2014年 295例,疫情涉及 4个县区,报重症 1例,无死亡病例。病原学病原学 l 登革病毒归于黄病毒属, B组虫媒病毒不耐热, 50度 30min,或 100度 2min均可灭活l 可分为 4个血清型 (,)l 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传播媒介传播媒介vAedes aegypti埃及伊蚊vAedes albopictus白蚊伊蚊Other Aedes:v Ae polynesiensisv Aedes niveus group (monkey)l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病与布雷指数有关l 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l 广东省 5 10月流行,其中 8、 9月份为高峰l 有一定的周期性( 4 5年)流流 行行 特特 点点u 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居多u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 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u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 1 4年免疫力,对异型病毒仅有短暂免疫力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有利于有利于 DF流行的因素流行的因素登革热病毒(带毒蚊、人、兽)输入自然气候伊蚊密度屋内处积水容器居民养花、养莲建筑工地积水水缸积水发病机制发病机制l 发病机制未明 :ADE、毒力变异及宿主背景l 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复制,并可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其减少,全身微小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倾向及其蛋白渗出。WHO登革热临床分型登革热临床分型典型登革热登革热(1997) 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症 普通登革热登革热 2009新指南重症登革热典型登革热症状典型登革热症状l 急性起病, 24小时内体温可达 40 ;l 热程 3 7天;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