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 卫生事业硕果累_第1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 卫生事业硕果累_第2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 卫生事业硕果累_第3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 卫生事业硕果累_第4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 卫生事业硕果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三十年 卫生事业硕果累-蓬勃发展的船山卫生事业历经改革开放 30 年的风雨历程,船山卫生这一牵系全区城乡群众的民生事业与全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伴随,已发生和继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历经一代又一代有志于卫生事业仁人志士的勤奋不懈创新努力,创造了今日骄人的辉煌,全区医疗卫生事业从单纯的救治走向加强预防、注重保健,从单一的医疗卫生服务走向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全方位健康服务,卫生基础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卫生资源更加优化,医疗科研成果屡屡创新应用,医疗科学管理日益规范提高,医疗水平进一步趋于现代化前沿,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有力地保障了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全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大幅度的增长。基础建设突飞猛进改革的号角如春雷春雨,唤醒洗礼了整个华夏大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船山区的医疗卫生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从此起步,并以几何倍数大步迈进。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关怀和省市的强力支持下,全区卫生人 30 年坚忍不拔的拼搏努力,铸就了较之过去翻天覆地的辉煌。基础设施飞速壮大,从 70 年代末全区仅有 13 家医疗单位、89 名医务人员、73 张简陋病床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已拥有各类注2册医疗机构 385 户、开设病床 528 张,其中城区医疗机构 2家、病床 263 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个。在农村,有中心卫生院 4 个、病床 160 张;乡镇卫生院 7个、病床 105 张;村卫生室 355 个,个体私营医疗机构 17 家。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177 人,其中区级 492 人,中心卫生院 223 人,乡镇卫生院 73 人,村卫生室 355 人,私营医疗机构 34 人;大专以上 488 人,中专 469 人,中专以下 220 人;有高称 26 人,中称 465 人,初称 686 人;有执业医师 327 人,执业助理医师 60 人,注册护士 113 人,医技人员 101 人,公共卫生人员 168 人,村卫生人员 355 人。全区医疗机构占地面积 32879m2,建筑面积 24270.97m2;有医疗设备总额1366.35 万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 116 台(件)、1260 万元。而今,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遍布城乡大地,为全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卫生改革勇立潮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使船山卫生如虎添翼,得到了全新的发展。采取优先发展城区医疗机构,重点发展中心卫生院,多形式办好乡镇卫生院,放开搞活地名卫生院的办法,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对全部乡镇及中心卫生院实行上划区卫生行政管理,完善了中心卫生院及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乡3镇及地名卫生院人员全部转入社会养老保险,全部地名卫生院予以改制转化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调整了疾病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成立了区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大队,对医疗单位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医药分开核算,药品招标采购,病人选医生,服务公开承诺制;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对大中专毕业生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聘用”,对领导干部实行公推公选、任期目标制和离任审计制,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聘任,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评聘分离和绩效工资制,卫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农村卫生改革受到省卫生改革办公室高度赞誉,并将我区的卫生改革模式誉称为“船山模式” 在全省广泛推广,并在我区召开全市农村卫生工作流动现场会,眉山地区、蓬安县、安岳县政府及卫生局领导也前来学习取经。改革后的船山卫生以精良的设备、先进的承载着全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护神的重任。30 年来,全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历经从不够完备到逐步发展,近些年来获得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感受到了医疗发展带来的益处。卫生体系健全完善农村群众尽管在船山区总人口中占有不大的比重,但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始终把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为全区整个卫生事业的半壁江山,举全力使其发展壮大,使之成为广大4农民群众民生健康保障的“保护神” 。改革开放 30 年中,全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建设在管理体制几经变化中呈驼峰状发展,直到 2004 年管理权限又重新划归区卫生局后,伴着党和政府倡导的新农村建设,乡镇卫生院在基础设施、基本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面貌日益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全区三级医疗保健网得到不断巩固,在农村,已基本形成了以区医院、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监大队为龙头,中心卫生院为纽带,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室为网底,私营医疗机构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区、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城区,积极配合市局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市级医院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站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建立起了区、乡镇、村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疫情信息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应急救治队伍。在农村,基本达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镇),危重疾病得到及时救治的目标;在城市,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保障扬帆起航改革开放初,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失去了集体经济的保障而纷纷解体。新世纪来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新型农村合作5医疗制度的战略决策,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滋润的雨露甘霖。船山区把实施新农合制度作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年初,区委、区政府召开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员大会,出台了船山区新农合医疗统筹补偿实施方案,与各乡镇及三园区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极政府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农民参与意识强,参合率高,截止目前,参合农民达 373484 人,参合率达103%;积极筹集新农合基金 2125.002 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筹集 373.84 万元),及时启动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报付,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负担得到有效缓解,共有 11529 名参合农民住院,住院总费用 3197.57 万元,补偿 1115.74 万元,人均967.77 元,报付比 34.9%。门诊补偿 9515 人次,门诊总费用34.84 万元,补偿 30.56 万元,报付比 87.72%。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和指导,定点医疗机构活力明显增强;强化新农合票据核销,启动了参合农民门诊补偿,受益面不断扩大;坚持公示与信息反馈制度,管好用好新农合基金,接受了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达到了党政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目标。社区卫生星罗棋布随着城市改革和社会发展,全区 40 多万城市居民的医疗健康服务重任,义不容辞地落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肩上。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积极顺应时代社会发展形势,勇赶潮6头。在充分研究国家政策和准确把握区情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于 2006 年,配合市卫生局开始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牵头、医院先行、各方配合的思路,广泛整合全区卫生资源,以现有卫生机构为基础,充分考虑区域内各类卫生资源,统筹安排,推进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部分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区卫生局科学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不断加大力度建立以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为主体、其它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多样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综合体服务系。目前,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 5 家,社区服务站 1 家,覆盖人口达 22.7 万人,应覆盖率达 85.12%。每个城市居民在最多步行 15 分钟的路程内,就可以找到一个社区服务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公共卫生保驾护航30 年来,全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同样镌刻着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的辉煌业绩。全区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工作,作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最前哨,把疾病防控、妇女儿童保健做在了医疗卫生工作的最前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奋斗目标中贡献着力量。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 70 年代末开始加强对农村城区饮水、7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食品卫生等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城乡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 100%,传染病、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天花、脊髓灰质炎被彻底消灭,鼠疫、霍乱终止了流行,结核病防治扎实推进,艾滋病防治机制不断完善,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为适应新时期要求,扩大疾病预防控制功能,优化卫生防病资源,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高卫生防病水平和服务能力。原区防疫站出色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后,于 2001 年组建为船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打出了疾病防控的盾牌,为全区 70 万人民群众的健康勇当狙击手。面对当今社会各类传染病新发的严峻形势,建立完善了覆盖城乡的三级预防保健网。充分发挥日渐完备的疾病检测系统和手段,不间断组织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疫情信息网络,不断提高了公共卫生队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预防控制能力。有效殂击了非典、人感染猪链球菌和流脑疫情,成功扑灭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甲肝和不明原因腹泻疫情;有效救治了食物中物、桂花大桥特大交通事故、老池山体自然滑坡伤人等卫生突发事件。如今,全区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等工作长足发展, “五苗 ”接种率均达到 98%以上,百日咳、乙肝、流脑等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治愈肺结核病人千余人。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雨露,全区妇幼保健8事业迈上了蓬勃发展之路。经过 30 年卓有成效的建设,妇女儿童保健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区妇保院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一座 4800门诊住院楼,80 多名医技人员、开放 50张病床的综合性保健机构,曾荣获卫生部“爱婴医院” 、省级“文明单位 等殊荣。以妇保院为龙头,全区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积极推进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区城市婴幼儿死亡率从 80 年代初的 30.6降至 3,农村婴幼儿死亡率从 53.2降至 16.6。2007 年,全区城乡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均为零,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农村提高到 99%,城区提高到 100%,新法接生达 100%。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我们攻坚破难,三十年我们迎难而上,三十年我区卫生系统硕果累累,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在狙击人禽流感的战场上,在 5.12 地震的救治中,卫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救死扶伤精神,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谱写了卫生工作的光辉篇章。30 年弹指一挥间。回顾过去,船山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一路峥嵘艰辛,一路豪歌。展望未来,全区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豪情满怀,信心倍增。三十年只是开始,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各级的关怀支持下,通过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区医疗卫生事业9将以更和谐的音符,奏出富有时代感的惠民百姓曲。局长同期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船山卫生历经 30 年的风雨历程,在市、区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下,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船山卫生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卫生改革,坚持以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为重点,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