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堰镇十二五纲要_第1页
丁堰镇十二五纲要_第2页
丁堰镇十二五纲要_第3页
丁堰镇十二五纲要_第4页
丁堰镇十二五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丁堰镇 “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初稿)“十二五”时期,丁堰 镇经济社会发展将处 于城镇化加速期、全面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过渡期、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为了把握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制订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12015 年。第一章 发展背景第一节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镇 上下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动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持续高位增长,由 2005 年底的 8.28 亿元,上升到 2009 年底的 19.02 亿元,预测到 2010 年底完成 22 亿元,年均递增 22%(现价,下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 2005 年底的 15972.83 元,上升到 2009 年底的 35845.55 元,预测到 2010 年底完成 4.08 万元,年均 递增 22%。财政收入由 2005 年的 5157 万元,上升到 2009 年底的 10343 万元,预测到 2010 年底完成 12500 万元,年均递增 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 2005 年底的 1823 万元,上升到 2009 年底的 3557 万元,预测到 2010 年底完成 4900 万元,年均递增 18%。在全市 20 个镇(区)中的发展位次不断前移,镇域经济领头羊的趋势渐显。连续多年在镇级小康社会和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中综合得分名列前茅。2009 年,在全市镇域经济的 17 个镇中,地区生产2总值、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均排名第一,财政收入排名第四。新农村建设势头强劲。规模项目农业投入占比持续提高,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增加。培育起了一批种植园区、养殖园区,辐射带动了全镇高效农业、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建立了土地流转中心,并分村建立了土流服务站,2009 年累计流转土地 2500 多亩,预测到 2010 年底流转土地 8000 多亩工业经济增长态势强劲。2009 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 139.55 亿元,预测 至 2010 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 168 亿元。形成了以纺织、化工、服饰、皮革、机械为支柱的产业格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2009 年,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数达到 20 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 5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 25 亿元,占如皋市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 12%以上,占全镇规模工业产值的 40%。预测至 2010 年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数达到 25 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 7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30 亿元。招商引资逐步推进。2009 年注册外资 3078 万美元,到账外资1238 万美元;预计 2010 年注册外资 3570 万美元,到账外资 1500 万美元。服务业加快发展。2009 年完成服务业投入 1.59 亿元,服务业税收近千万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3.38 亿元。预计 2010 年服务业投入1.75 亿元,增长 23.6%,其中 规模以上投入 1.24 亿元,增长 24.1%;服务业增加值 4.2 亿元,增长 22.1%;服务业税收 1310 万元,增长15%。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如皋市丁堰镇区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5),镇区建 设框架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初具规模,334 省道、226 省道全面贯通。健身休闲广场、农贸市场、星级酒店、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建设到位。建成区人口 2.66 万3人,建成区面积 2.75 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25.1%,城镇化率48.68%。村容 镇貌不断改善,居住 环境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教育、卫生、广电、劳动保障、计生、体育等取得了新的成就。几点启示:“十一五” 成就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总结经验和启示,主要得益于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兴镇作为第一方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聚焦重点,跨越发展;得益于坚持以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为动力,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注重经济社会同步推进,一二三产同步转型;得益于坚持统筹发展,科学组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得益于坚持以载体能级提升为重点,全面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城镇、特色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不断加快城镇化步伐,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增创了新优势;得益于集全镇之智,举全镇之力,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卫生镇、南通市平安乡镇、南通市生态工业集中区、如皋市法治镇、如皋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先进镇,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得益于坚持以党的建设为保障,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大力支持人大、政府充分发挥作用,三套班子整体联动、共抓转型;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创先争优、共推转型;统战、人武、群团、社团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共助转型,全镇上下形成了整体联动抢抓快转型、干事创业建设新丁堰的良好局面。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4“十二五”期间,丁堰 镇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十分有利的 发展条件。一是发展理念新、转型定位高。早转型、快转型已成为丁堰镇上下的自觉追求,东部工业园区和镇工业集中区起步早、推进快,镇工业集中区已经成功创建了“南通市生态 工业集中区” ;化工、服饰、纺织和皮革“ 四大板块 ”传统产业转型早、提升快,西 东色织已经建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家纺物流基地。二是规划起点高、项目质量优。S334 省道即将全 线贯 通,并拥有沿海高速出口,丁堰 镇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上海制皂集团(如皋)、南通恒康海绵制品、杨天机电、诺伯恩化工、永晖船舶、江苏金瑞铝业有限公司、江苏恒康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红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南通蓝景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项目的落户,成为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三是开发思路宽、投入力度大。瞄准接轨上海、融入上海意识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将进一步推动丁堰镇加快开发建设;大开发、大招商、大建设、大投入的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推动丁堰经济快转型、快见效。与此同时,丁堰镇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些较为严峻的挑战和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仍较突出。纺织服装、皮革、化工等传统产业所占比例仍然较高,高新产业占比仍然偏低,产业结构升级任务较重。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仍需转变。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的瓶颈约束依然存在,技术创新资源短缺、科技投入强度不足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不够的问题制约和阻碍了产业升级的深入,转型升级的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和谐镇区建设步伐仍需加快。社会事业投入相对不足,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还不相适应;社会保障水5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需求与供给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有待进一步规范;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难度增大。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二五” 时期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立足丁堰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建成“基本现 代化示范镇” 总体目 标,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民生幸福为根本,以学赶江阴新桥镇为动力,着力提升丁堰镇综合实力和城镇品位,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与和谐社会建设,着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丁堰镇经济 社会发展的总体目 标是:到 2015 年,经济质量显著提高、科技发展显著进步、文化实力显著加强、人民生活显著提升,社会和谐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建成全国文明镇、江 苏省百强镇、现代农业示范镇、如皋市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先进镇。成 为以工业、物流、商贸为主导的综合型中心城镇、区域物流中心、中心城区的东大门、如皋市镇域经济的领头羊。经济增长目标。2015 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60 亿元,年均增长 2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95000 元,年均增长 2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 7:63:30。财政总收入达到 3 亿元,年均增长 19%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1 亿元,年均增长 18%以上。全部工业应税销售达到 85 亿元,年均增长 30%。“十二五”期间,规模工6业投入累计 80 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累计 1.8 亿美元。社会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全镇总人口控制在 6.3 万人左右,镇区人口 4.0 万人;新增镇区人口 2.0 万人、6000 户;城市化水平63.5%;高中教育普及率 95%,高等教育入学率 50%;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40 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 100%;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 100%;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 95%以上;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达标率 100%。生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85 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80%;工 业用水重复率 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工作率 98%;建成区环境噪音达标覆盖率65%;城 镇绿 化覆盖率 40%。民生目标。到 201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350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 16000 元;恩格尔系数40;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度明显提高,房地产开发面积每年达 20 万平方米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 42 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 50平方米;供水普及率 100%;数字电视普及率 100%。百户电脑普及率95%。社会救助体系比 较完备。新型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所有村。第三章 重点任务第一节 开放型经济紧抓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在丁堰镇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到 2015 年累计实际到帐外资 1.5 亿美元,外贸出口额 5.6亿美元。加强载体建设。高标准推进特色园区建设,建设以杨天机电、金象铝业、恒康家居科技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丁堰西部工业园区),面积 1500 亩,建成产出 100 亿元;以上海制皂集团为龙头的日7用化工专业园区(丁堰东部工业园区),已建成区面积 450 亩,预留区面积 600 亩,建成产出达 80 亿元,其中上海制皂集团产出达 50 亿元;以丁纺、美国西东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专业园区,已建成面积 450 亩,预留区面积 500 亩,建成产出 20 亿元。不断提高专业化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聚焦招商重点。加大电子、数控机械、船舶配套、汽车配件等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着重引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外贸出口量大的龙头型大项目。加快科技型农业、现 代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引资。鼓励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重大项目建设。禁止能耗高,占地多、有污染外资项目进入。转变招商方式。坚持国内招商和国外招商同步推进,引进具备国际视野的招商人才,拓展招商范围;实现由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招商向环境优势、服务优势、配套优势、人才优势招商转变。强化亲商理念,依法保障外商的投资权益。第二节 工业发展大力实施以工兴镇第一方略,深入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切实加大服务力度,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效益。到2015年,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30%;规 模工 业应税销 售收入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30%,占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94%。上市企业2家,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创建工作取得突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数控机械、船舶配套、汽车配件等,在工业集中区打造特色产业功能区。引导企业逐步向产业高端环节升级,加大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控制低端产业和劣势企业扩张,淘汰达不到安全生产、环保要求和高8能耗的劣势企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通过孵化、引进、壮大、提升等路径,重点扶持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金属材料与新型建筑材料和微电子、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等;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环保材料和药剂、节能装备产品。加快载体建设,加强政策扶植,加大项目投入,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2015年,全镇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以上创新型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5亿元,高新产业产值比重达50%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重点发展电子、数控等产品,培育12家以上科技制造型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打造新兴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国内外领先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皮革、化工等传统产业。依托重点企业加快产业集聚,推动产品向高端环节升级,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化,推进品牌建设,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三节 城镇建设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3.5%,建成区人口达4万人,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40%,建成基础设施齐全、配套功能完善,具有特色二、三产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城镇;建立起“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的城乡 一体化新型城 镇;建成国家卫生 镇。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依托丁平线和334线沿线,进一步编制和完9善“行政管理区 ”、“商贸物流区”、 “民营经济区”、 “工业集中区”、居住示范区、公园景观区的修建性详规和各项专业规划,确保空间布局规划全覆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卫设施建设。 “四横四 纵” 的镇区道路网架高标准建设到位,切实做到道路路面质量好、绿化品位高、各类管线全。区域供水和区域管道供气全面实施到位。加大旧镇改造力度,确保老镇区改造地块拆迁改造量60%以上。迅速完善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镇一个靓丽的镇区入口、一个贯通的镇区路网、一个繁荣的核心街区、一个开放的生态公园、一个多功能的文体中心、一个上档次的商务宾馆、一个高标准的农贸市场、一个宜居的农民集居区、一个精致的商品房小区、一个完善的工业集中区等“十个一 ”工程建设,不断增 强镇区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进程进镇步伐。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量年均20万m2以上,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提升集居点档次,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镇居住。第四节 农业农村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坚持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20112015年,农业增加值争取达到4.2亿元;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万亩,粮食总产确保达到40500吨;蔬菜面积0.43万亩提高到1万亩,产量从2.15吨提高到4.3吨;水果种植面积从0.1万亩提高到0.3万亩,产量从485吨提高到679吨。肉、蛋产量分别保持4200吨、920吨。到2015年,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出达到1.5亿元以上,规划建设绿色食品稻米基地0.4万亩,有机食品稻米基地0.15万亩;花木面积发展到0.3万亩;建10成休闲观光农业0.3万亩。家禽规模养殖占比稳定在95%、生猪规模养殖占比达到72%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大力提升农民集居水平。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思路,强势推进农民进镇居住,到2015年,力争60%以上的农户进入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到位,公共服务配套基本齐全,社区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稳定提高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社区卫生服务站示范化建设率达100%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确保新增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提高农民产业化程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健全农村信用和农村担保体系,增强金融支农功能和实力。第五节 服务业服务业增速明显加快,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比重明显提高,在三次产业中占比达到30%。税收达到3700万元,市场成交额达到17亿元。五年间规模服务业项目投入额累计13亿元,年均增长16.8% 。结构明显优 化, 现代服务业占服 务业比重达到40%。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如皋市东部物流中心。结合沿海高速丁堰出口,以天储物流棉花交易市场为基础,建成市域东部物流中心,服务丁堰、林梓、桃园、磨头等镇及如东县周边地区。以公路运输为11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建设物资中转基地,重点发展生产资料的储存、配送服务。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打造如皋市东部商业区。鼓励设置大中型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餐饮网点、文化娱乐网点、生活服务网点;适度设置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农贸市场、工业品批发市场。配套设置金融、旅游服务、图书报刊和邮电等网点。完善和提升农贸市场。第六节 建筑业推进建筑业结构调整。调整建筑业专业结构,重点扶持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钢结构、玻璃幕墙、设备安装、古建园林、装饰等专业企业;鼓励企业更加广泛地介入工业、基础设施等专业领域,多承接相关领域的工程建设。调整建筑业规模结构,改变目前低、小、散的局面,加快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主体、劳务分包为依托的大中小型企业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建筑业经营结构,鼓励企业拓宽经营领域,向前延伸到勘察、设计以及建材产品的生产,向后延伸到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服务等方面。强化建筑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带动企业及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技术进步的创新体系,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平台,组织技术难题攻关,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鼓励、扶持骨干企业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母子公司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管理型公司向项目实体型公司转变、项目分散型向集聚型转变,坚决杜绝项目与管理的相分离脱节现象。创新管理平台,一级以上企业12要实现URP信息化,使信息技 术与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第七节 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水平。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强化就业培训和在职教育,形,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继续开展扶贫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福利慈善等事业。加快构建和完善新型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卫生服务整体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优质、费用合理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机制、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加快面向社会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强社区体育娱乐设施配套,提高居民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体育市场开发、投资体育产业,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围绕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健全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数字电视入户率,使有线数字电视真正成为家家户户人人享用的多媒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第八节 生态环境13大力开展生态村、生态工业园创建。 “十二五 ”期间进一步巩固环境优美镇(生态镇)成果,全镇100%的村建成省级生态村,镇工业园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镇域水、气、区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大力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天然气等能源,实现传统的常规能源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