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_第1页
儿童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_第2页
儿童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_第3页
儿童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_第4页
儿童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己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作为学习者原有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案例与解读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正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案例一:这筐水果 45 重最近发现,张思做应用题时有一类问题的答句老是出问题。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他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 45 重。瞧,今天的作业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 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 9 岁。不,应该说你今年 9 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 9 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 2 千米。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 2 远。y你有多高?我的身高大约是130 厘米。不,应该说你的身高大约是 130 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从此,他再没犯过这样的错误。张思所犯的这种错误也许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曾遇到过。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案例二:“弟弟吃哥哥”做一道文字题:36 乘 8 加上 4 的和,积是多少?学生列式有两种:一种 368+4;另一种 36(8+4)。当时我就跟学生讲:36 应该乘一个和,最后应该是求一个积,我们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来理解:36 乘和,积是多少?所以正确的列式应该是:36(8+4)。可是有不少学生一脸茫然,我有点黔驴技穷了。正在我为难的时候,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可以打个比方。她抬头看看我,我会意地点点头。比如,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这句话中弟弟吃的是。哥哥的苹果,并不是。哥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上面的 8 离乘最近,就用368。这个学生的比方给了大家不少启发,很多同学都豁然开朗起来。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借助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这句容易理解的日常语言理解抽象的算法是很有创意的。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有同学不小心搞错了,孩子们便会说:又把哥哥吃了!就在这样的提醒当中,孩子们的错误越来越少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自主建构的过程,这个例子就是生动的佐证。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己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作为学习者原有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案例与解读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正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案例一:这筐水果 45 重最近发现,张思做应用题时有一类问题的答句老是出问题。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他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 45 重。瞧,今天的作业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 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 9 岁。不,应该说你今年 9 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 9 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 2 千米。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 2 远。y你有多高?我的身高大约是130 厘米。不,应该说你的身高大约是 130 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从此,他再没犯过这样的错误。张思所犯的这种错误也许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曾遇到过。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案例二:“弟弟吃哥哥”做一道文字题:36 乘 8 加上 4 的和,积是多少?学生列式有两种:一种 368+4;另一种 36(8+4)。当时我就跟学生讲:36 应该乘一个和,最后应该是求一个积,我们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来理解:36 乘和,积是多少?所以正确的列式应该是:36(8+4)。可是有不少学生一脸茫然,我有点黔驴技穷了。正在我为难的时候,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可以打个比方。她抬头看看我,我会意地点点头。比如,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这句话中弟弟吃的是。哥哥的苹果,并不是。哥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上面的 8 离乘最近,就用368。这个学生的比方给了大家不少启发,很多同学都豁然开朗起来。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借助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这句容易理解的日常语言理解抽象的算法是很有创意的。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有同学不小心搞错了,孩子们便会说:又把哥哥吃了!就在这样的提醒当中,孩子们的错误越来越少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自主建构的过程,这个例子就是生动的佐证。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己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作为学习者原有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案例与解读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正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案例一:这筐水果 45 重最近发现,张思做应用题时有一类问题的答句老是出问题。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他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 45 重。瞧,今天的作业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 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 9 岁。不,应该说你今年 9 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 9 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 2 千米。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 2 远。y你有多高?我的身高大约是130 厘米。不,应该说你的身高大约是 130 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从此,他再没犯过这样的错误。张思所犯的这种错误也许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曾遇到过。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案例二:“弟弟吃哥哥”做一道文字题:36 乘 8 加上 4 的和,积是多少?学生列式有两种:一种 368+4;另一种 36(8+4)。当时我就跟学生讲:36 应该乘一个和,最后应该是求一个积,我们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来理解:36 乘和,积是多少?所以正确的列式应该是:36(8+4)。可是有不少学生一脸茫然,我有点黔驴技穷了。正在我为难的时候,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可以打个比方。她抬头看看我,我会意地点点头。比如,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这句话中弟弟吃的是。哥哥的苹果,并不是。哥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上面的 8 离乘最近,就用368。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