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生活叙事  老屋 根在的地方_第1页
假日生活叙事  老屋 根在的地方_第2页
假日生活叙事  老屋 根在的地方_第3页
假日生活叙事  老屋 根在的地方_第4页
假日生活叙事  老屋 根在的地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假日生活叙事 老屋 根在的地方周末,我和母亲带着四岁的侄儿回到百里之外的家乡看望生病的三爷,一路上绿树成荫,充溢着泥土的气息,闻着这熟悉的味道,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与期待。下了车,小家伙就蹦蹦跳跳的说:“姑姑,姑姑你看这是你和爸爸小时候的房子。 ”顺着侄儿跑去的方向看去,那不就是我们家的老屋吗?仔细端详时,他显得沧桑了,生锈的铁门似乎轻轻一碰就要剥落、白色的墙早已发黄发黑、屋顶上的红瓦片也好像随时都可能滑落。站在这熟悉的角落,总能勾起过去的回忆。清晰的记得,这座青砖红瓦的四间老屋,凝聚着父母的滴滴血汗和骄傲。父亲在家里排行老大,六岁的时候爷爷就不在了,为了生计奶奶不得已又往前走了一步,我又多了两个叔叔和两个姑姑,父亲自然是要担起全家的重担的,好在父亲 22 岁就遇到了善良而又勤劳的母亲。母亲愿意陪着父亲重新回到自己的老家,也算是叶落归根吧,而这座老屋就是他们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 (夜晚他们填土拉砖,白天垒墙撘梁,足足忙了大半年)那时的我和哥哥总围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跑来跑去,也为有了新房而兴奋不已。因老屋靠近大路,门前平整、宽敞,又是村里唯一的一间瓦房,总能吸引很多人来门前闲聊,那时父亲会把家里能坐的凳子都搬出来,还会递烟倒水,偶尔还有一些糖果点心,等人散了之后,母亲会说:“今天,你的烟又没了吧。”父亲傻傻的笑着说:“大家喜欢来这玩,也就图个人气。 ”老屋虽不够宏伟高大,却存满了我和哥哥的全部童年回忆。当年,家人为了让我和哥哥有好的教育,就把我和哥哥送到十里以外的城里去上寄宿式学校,每到周五下午,父母总是会做上那时家里做好吃的,也是我和哥哥最爱吃的饭饺子,每次我都能吃十几个,而哥哥能吃上四大碗,撑得他瘫倒在厨房灶台旁,一时肚子疼的站不起来,每每这时,我和母亲就会笑哥哥太贪吃,而哥哥就会打趣的说:“谁叫妈妈做的饭好吃呢?”逢年过节,一家人就会在老屋的堂屋里围着方桌四周,吃上大鱼大肉; 还会在过年时穿上母亲在老屋内给我们亲手缝制的新衣服,纳的“千层底” ,跟随大人走亲访友,顺便在伙伴们面前展示一番新装;也会在正月十五打着父亲为我们扎的灯笼,到处乱跑,直到深夜才回来;最惬意的时候应是暖春时节了,坐在母亲唯一的嫁妆梳妆台前写作业,偶尔会有几只燕子飞来,轻盈的掠过院墙,到屋檐下去筑巢了。隔着窗子也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吵闹着,定是商量着房屋要如何搭建,却是恰到好处的悦耳动听,这怕是现在无法享受的那种远离喧嚣的宁静吧。最不能忘记的是老屋堂屋的那两面“奖状”墙,这是全家人的骄傲。堂屋里除了一幅中堂画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装饰,但是墙上贴满了我和哥哥每一次获得的奖状,有红的,黄的,有的大,有的小,甚至还有我们获得奖金的“大红包”的封面都被父亲整齐的贴在墙上,看着总让人开心。我和哥哥在父亲无形的引导下,默默的竞争着看谁得的奖状多,为此哥哥还偷偷地把我的奖状名字改成他的,最终超越了我,这一“荣誉”直到现在提起还会引得家人哈哈一笑。而父亲总是来人就挨个介绍,这是“哪一年,几年级,几等奖” ,父亲的那几句台词,从未更改过,听起来又不失得意之情。直到那年我考上师范,而且是县里第一名考上的,它预示着我毕业就有了铁饭碗,所以对于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父母来说,自然就是一件喜事了。父亲在老屋堂屋里并排摆放两张桌子,请来了小学、初中、高中教过我的老师来家里做客,那一天父亲只顾着笑,几次想张嘴,又觉得一切语言在我的老师面前都显得太苍白。但我知道父亲那时是最幸福的人,而老屋在这种气氛感染下也变得富丽堂皇了。1999 年夏天,哥哥与嫂子在这喜结连理,那时的老屋灯火通明,到处洋溢着喜庆的味道,而眼前的这座老屋,在去年经历了一场台风之后,一片伤痕累累的砖墙,上面覆盖着枯萎的爬藤植物,只留几片残叶在风中瑟瑟发抖。最东边的那间屋脊上的横梁,被迫剥去了外衣,裸露在天穹之下,旁边的次梁从腰间快要折断,一头向下耷拉着,一不小心就要掉下来似的。不觉间,老屋在我眼前变得慢慢模糊起来,母亲见状,拍拍我的肩膀说, “不必难过,不管它如今的面目如何,我们依然会清晰的记得它曾经的样貌;即使再破烂不堪,它也会守护着我们心中的那个美好的家;不管你们的脚印延伸的有多远,他都是你们的根!”是啊,我们的根永远在这,在它为我们遮蔽了二十余年的风风雨雨里,在它目睹了我们一家人的酸甜苦辣中,更在它珍藏了我们兄妹童年的喜怒哀乐上!老屋,不管时光如何流走,您永远是我们心中不老的记忆。周末,我和母亲带着四岁的侄儿回到百里之外的家乡看望生病的三爷,一路上绿树成荫,充溢着泥土的气息,闻着这熟悉的味道,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与期待。下了车,小家伙就蹦蹦跳跳的说:“姑姑,姑姑你看这是你和爸爸小时候的房子。 ”顺着侄儿跑去的方向看去,那不就是我们家的老屋吗?仔细端详时,他显得沧桑了,生锈的铁门似乎轻轻一碰就要剥落、白色的墙早已发黄发黑、屋顶上的红瓦片也好像随时都可能滑落。站在这熟悉的角落,总能勾起过去的回忆。清晰的记得,这座青砖红瓦的四间老屋,凝聚着父母的滴滴血汗和骄傲。父亲在家里排行老大,六岁的时候爷爷就不在了,为了生计奶奶不得已又往前走了一步,我又多了两个叔叔和两个姑姑,父亲自然是要担起全家的重担的,好在父亲 22 岁就遇到了善良而又勤劳的母亲。母亲愿意陪着父亲重新回到自己的老家,也算是叶落归根吧,而这座老屋就是他们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 (夜晚他们填土拉砖,白天垒墙撘梁,足足忙了大半年)那时的我和哥哥总围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跑来跑去,也为有了新房而兴奋不已。因老屋靠近大路,门前平整、宽敞,又是村里唯一的一间瓦房,总能吸引很多人来门前闲聊,那时父亲会把家里能坐的凳子都搬出来,还会递烟倒水,偶尔还有一些糖果点心,等人散了之后,母亲会说:“今天,你的烟又没了吧。”父亲傻傻的笑着说:“大家喜欢来这玩,也就图个人气。 ”老屋虽不够宏伟高大,却存满了我和哥哥的全部童年回忆。当年,家人为了让我和哥哥有好的教育,就把我和哥哥送到十里以外的城里去上寄宿式学校,每到周五下午,父母总是会做上那时家里做好吃的,也是我和哥哥最爱吃的饭饺子,每次我都能吃十几个,而哥哥能吃上四大碗,撑得他瘫倒在厨房灶台旁,一时肚子疼的站不起来,每每这时,我和母亲就会笑哥哥太贪吃,而哥哥就会打趣的说:“谁叫妈妈做的饭好吃呢?”逢年过节,一家人就会在老屋的堂屋里围着方桌四周,吃上大鱼大肉; 还会在过年时穿上母亲在老屋内给我们亲手缝制的新衣服,纳的“千层底” ,跟随大人走亲访友,顺便在伙伴们面前展示一番新装;也会在正月十五打着父亲为我们扎的灯笼,到处乱跑,直到深夜才回来;最惬意的时候应是暖春时节了,坐在母亲唯一的嫁妆梳妆台前写作业,偶尔会有几只燕子飞来,轻盈的掠过院墙,到屋檐下去筑巢了。隔着窗子也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吵闹着,定是商量着房屋要如何搭建,却是恰到好处的悦耳动听,这怕是现在无法享受的那种远离喧嚣的宁静吧。最不能忘记的是老屋堂屋的那两面“奖状”墙,这是全家人的骄傲。堂屋里除了一幅中堂画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装饰,但是墙上贴满了我和哥哥每一次获得的奖状,有红的,黄的,有的大,有的小,甚至还有我们获得奖金的“大红包”的封面都被父亲整齐的贴在墙上,看着总让人开心。我和哥哥在父亲无形的引导下,默默的竞争着看谁得的奖状多,为此哥哥还偷偷地把我的奖状名字改成他的,最终超越了我,这一“荣誉”直到现在提起还会引得家人哈哈一笑。而父亲总是来人就挨个介绍,这是“哪一年,几年级,几等奖” ,父亲的那几句台词,从未更改过,听起来又不失得意之情。直到那年我考上师范,而且是县里第一名考上的,它预示着我毕业就有了铁饭碗,所以对于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父母来说,自然就是一件喜事了。父亲在老屋堂屋里并排摆放两张桌子,请来了小学、初中、高中教过我的老师来家里做客,那一天父亲只顾着笑,几次想张嘴,又觉得一切语言在我的老师面前都显得太苍白。但我知道父亲那时是最幸福的人,而老屋在这种气氛感染下也变得富丽堂皇了。1999 年夏天,哥哥与嫂子在这喜结连理,那时的老屋灯火通明,到处洋溢着喜庆的味道,而眼前的这座老屋,在去年经历了一场台风之后,一片伤痕累累的砖墙,上面覆盖着枯萎的爬藤植物,只留几片残叶在风中瑟瑟发抖。最东边的那间屋脊上的横梁,被迫剥去了外衣,裸露在天穹之下,旁边的次梁从腰间快要折断,一头向下耷拉着,一不小心就要掉下来似的。不觉间,老屋在我眼前变得慢慢模糊起来,母亲见状,拍拍我的肩膀说, “不必难过,不管它如今的面目如何,我们依然会清晰的记得它曾经的样貌;即使再破烂不堪,它也会守护着我们心中的那个美好的家;不管你们的脚印延伸的有多远,他都是你们的根!”是啊,我们的根永远在这,在它为我们遮蔽了二十余年的风风雨雨里,在它目睹了我们一家人的酸甜苦辣中,更在它珍藏了我们兄妹童年的喜怒哀乐上!老屋,不管时光如何流走,您永远是我们心中不老的记忆。周末,我和母亲带着四岁的侄儿回到百里之外的家乡看望生病的三爷,一路上绿树成荫,充溢着泥土的气息,闻着这熟悉的味道,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与期待。下了车,小家伙就蹦蹦跳跳的说:“姑姑,姑姑你看这是你和爸爸小时候的房子。 ”顺着侄儿跑去的方向看去,那不就是我们家的老屋吗?仔细端详时,他显得沧桑了,生锈的铁门似乎轻轻一碰就要剥落、白色的墙早已发黄发黑、屋顶上的红瓦片也好像随时都可能滑落。站在这熟悉的角落,总能勾起过去的回忆。清晰的记得,这座青砖红瓦的四间老屋,凝聚着父母的滴滴血汗和骄傲。父亲在家里排行老大,六岁的时候爷爷就不在了,为了生计奶奶不得已又往前走了一步,我又多了两个叔叔和两个姑姑,父亲自然是要担起全家的重担的,好在父亲 22 岁就遇到了善良而又勤劳的母亲。母亲愿意陪着父亲重新回到自己的老家,也算是叶落归根吧,而这座老屋就是他们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 (夜晚他们填土拉砖,白天垒墙撘梁,足足忙了大半年)那时的我和哥哥总围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跑来跑去,也为有了新房而兴奋不已。因老屋靠近大路,门前平整、宽敞,又是村里唯一的一间瓦房,总能吸引很多人来门前闲聊,那时父亲会把家里能坐的凳子都搬出来,还会递烟倒水,偶尔还有一些糖果点心,等人散了之后,母亲会说:“今天,你的烟又没了吧。”父亲傻傻的笑着说:“大家喜欢来这玩,也就图个人气。 ”老屋虽不够宏伟高大,却存满了我和哥哥的全部童年回忆。当年,家人为了让我和哥哥有好的教育,就把我和哥哥送到十里以外的城里去上寄宿式学校,每到周五下午,父母总是会做上那时家里做好吃的,也是我和哥哥最爱吃的饭饺子,每次我都能吃十几个,而哥哥能吃上四大碗,撑得他瘫倒在厨房灶台旁,一时肚子疼的站不起来,每每这时,我和母亲就会笑哥哥太贪吃,而哥哥就会打趣的说:“谁叫妈妈做的饭好吃呢?”逢年过节,一家人就会在老屋的堂屋里围着方桌四周,吃上大鱼大肉; 还会在过年时穿上母亲在老屋内给我们亲手缝制的新衣服,纳的“千层底” ,跟随大人走亲访友,顺便在伙伴们面前展示一番新装;也会在正月十五打着父亲为我们扎的灯笼,到处乱跑,直到深夜才回来;最惬意的时候应是暖春时节了,坐在母亲唯一的嫁妆梳妆台前写作业,偶尔会有几只燕子飞来,轻盈的掠过院墙,到屋檐下去筑巢了。隔着窗子也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吵闹着,定是商量着房屋要如何搭建,却是恰到好处的悦耳动听,这怕是现在无法享受的那种远离喧嚣的宁静吧。最不能忘记的是老屋堂屋的那两面“奖状”墙,这是全家人的骄傲。堂屋里除了一幅中堂画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装饰,但是墙上贴满了我和哥哥每一次获得的奖状,有红的,黄的,有的大,有的小,甚至还有我们获得奖金的“大红包”的封面都被父亲整齐的贴在墙上,看着总让人开心。我和哥哥在父亲无形的引导下,默默的竞争着看谁得的奖状多,为此哥哥还偷偷地把我的奖状名字改成他的,最终超越了我,这一“荣誉”直到现在提起还会引得家人哈哈一笑。而父亲总是来人就挨个介绍,这是“哪一年,几年级,几等奖” ,父亲的那几句台词,从未更改过,听起来又不失得意之情。直到那年我考上师范,而且是县里第一名考上的,它预示着我毕业就有了铁饭碗,所以对于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父母来说,自然就是一件喜事了。父亲在老屋堂屋里并排摆放两张桌子,请来了小学、初中、高中教过我的老师来家里做客,那一天父亲只顾着笑,几次想张嘴,又觉得一切语言在我的老师面前都显得太苍白。但我知道父亲那时是最幸福的人,而老屋在这种气氛感染下也变得富丽堂皇了。1999 年夏天,哥哥与嫂子在这喜结连理,那时的老屋灯火通明,到处洋溢着喜庆的味道,而眼前的这座老屋,在去年经历了一场台风之后,一片伤痕累累的砖墙,上面覆盖着枯萎的爬藤植物,只留几片残叶在风中瑟瑟发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