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积》教学反思_1_第1页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_1_第2页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_1_第3页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_1_第4页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案例】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圆锥的体积)(1)创发悬念出示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同学猜一猜,这个圆锥的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有的说 1/3,有的说 1/2)(2)分组实验:究竟是 1/2,还是 1/3 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好吗?(把事先准备好的圆柱、圆锥体等容器发给各组,每组白、红、黑的圆柱、圆锥体容器各一个,两个白的等底等高,两个红的等底不等高,两个黑的等高不等底。让学生用圆锥容器盛满水往相同颜色的圆柱容器中倒,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3)各小组报实验结果,几次正好灌满(三次正好灌满) “三次正好灌满,说明了什么?”生: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 (师板书)师:同意吗?(4)集体实验(师取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两个同学上台实验,其它同学观察) (三次没有灌满)师:“灌满了吗?” (没有) “为什么没有灌满?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不是刚才的结论不对?”(师将圆柱与圆锥容器放在一起比较,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讨论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师板书补充:“等底等高” )一、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者。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二、在操作中体验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 。 实践证明: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因此,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我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经历了“独立探究圆锥体积的算法、交流中比较体会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的过程。这一系列活动,让抽象的概念变的生动形象。 通过这样的步骤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发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不但主动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感受到发现和探索知识的乐趣。 使他们亲身体验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的过程,增进学生对数学现象的体验。【案例】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圆锥的体积)(1)创发悬念出示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同学猜一猜,这个圆锥的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有的说 1/3,有的说 1/2)(2)分组实验:究竟是 1/2,还是 1/3 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好吗?(把事先准备好的圆柱、圆锥体等容器发给各组,每组白、红、黑的圆柱、圆锥体容器各一个,两个白的等底等高,两个红的等底不等高,两个黑的等高不等底。让学生用圆锥容器盛满水往相同颜色的圆柱容器中倒,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3)各小组报实验结果,几次正好灌满(三次正好灌满) “三次正好灌满,说明了什么?”生: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 (师板书)师:同意吗?(4)集体实验(师取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两个同学上台实验,其它同学观察) (三次没有灌满)师:“灌满了吗?” (没有) “为什么没有灌满?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不是刚才的结论不对?”(师将圆柱与圆锥容器放在一起比较,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讨论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师板书补充:“等底等高” )一、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者。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二、在操作中体验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 。 实践证明: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因此,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我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经历了“独立探究圆锥体积的算法、交流中比较体会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的过程。这一系列活动,让抽象的概念变的生动形象。 通过这样的步骤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发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不但主动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感受到发现和探索知识的乐趣。 使他们亲身体验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的过程,增进学生对数学现象的体验。【案例】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圆锥的体积)(1)创发悬念出示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同学猜一猜,这个圆锥的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有的说 1/3,有的说 1/2)(2)分组实验:究竟是 1/2,还是 1/3 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好吗?(把事先准备好的圆柱、圆锥体等容器发给各组,每组白、红、黑的圆柱、圆锥体容器各一个,两个白的等底等高,两个红的等底不等高,两个黑的等高不等底。让学生用圆锥容器盛满水往相同颜色的圆柱容器中倒,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3)各小组报实验结果,几次正好灌满(三次正好灌满) “三次正好灌满,说明了什么?”生: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 (师板书)师:同意吗?(4)集体实验(师取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两个同学上台实验,其它同学观察) (三次没有灌满)师:“灌满了吗?” (没有) “为什么没有灌满?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不是刚才的结论不对?”(师将圆柱与圆锥容器放在一起比较,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讨论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师板书补充:“等底等高” )一、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者。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二、在操作中体验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 。 实践证明: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因此,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我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经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