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_第1页
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_第2页
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_第3页
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_第4页
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疾病解放军三 0三医院 梁仲惠1概述人体正常 微生物群 是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 细菌、病毒、真菌、原虫 及其它 微生物 。这个生态系统是相互平衡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对宿主非但 无害 ,而且 有益 。在外环境的影响下,机体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组成正常微生物群的微生物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为 微生物失调 。 2一、正常胃肠道菌群 人类正常肠道菌群极为复杂,包括 需氧菌,兼性厌氧菌 和 厌氧菌 ,由 30属 500种组成,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微生态系统,适应在胃肠道内生存,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可分为 常住菌 (原籍菌群) 和 过路菌(外籍菌群) ,前者是在肠道内保持着稳定的群体;后者由口摄入并单纯经过胃肠道。常住菌是使过路菌不能定植的一个因素。3人体中定居的细菌 人体的皮肤、口腔、肠道、阴道中都有细菌长期存在,被称为 正常菌群 。 成人体内的细菌数为 1.2千克,约 100万亿( 1015) 人体携带的微生物主要在肠道,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约 80%,细菌种类约 400 500种,粪便重量的 1/3 2/5是微生物。这些细菌可分为 3类: 有益菌 :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 中间菌 :粪链球菌、大肠杆菌 有害菌 :葡萄球菌、假单孢菌4消化道细菌的分布 口腔 :菌群高度复杂,经过胃被胃酸破坏,对胃肠道影响很小。 胃 :除了 幽门螺杆菌 或相关的菌种外,大多数是 革兰阳性的需氧菌 ,如 链球菌、葡萄球菌、奈瑟菌、乳酸杆菌 和 念珠菌 ,细菌浓度通常小于 103/ml,在无酸的胃中细菌数会明显增多。 幽门螺杆菌是真正的胃内细菌,它是引起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溃疡病的重要致病因子。5小肠主要菌群小肠是个过渡区。肠液 流量大 ,足以将细菌在繁殖前冲洗到远端回肠和结肠,加上肠粘膜分泌 IgA及粘液的杀菌作用,十二指肠和空肠 相对无菌 ,含菌浓度为 0 105/ml,主要菌种是 革兰阳性的需氧菌 ,包括 链球菌、葡萄球菌 和 乳酸杆菌 。在 远端回肠中,革兰阴性菌开始超过革兰阳性菌 ,经常存在 大肠菌类和 厌氧菌 ,含菌浓度为 103 107/ml。6结肠中主要菌群通过回盲瓣,细菌浓度 急剧增加 100倍以上,达 1010 1012/ml, 厌氧菌 超过需氧菌 102 104倍,主要的菌种是 拟杆菌、真杆菌 和 双歧杆菌 以及 厌氧的革兰阳性球菌 ,在结肠中 98%甚至更多的细菌为专性厌氧菌 。正常人结肠中主要菌群是相同的,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7为什么结肠内细菌最多? 1.在结肠内,内容物的移动极为缓慢。 2.大肠内是中性或弱碱性环境,有利于细菌的大量繁殖,特别是便秘的患者粪便中的细菌量和分解产物含量会更多。 8附表 主要的胃肠道菌群 菌 群 胃 空 肠 回肠 肓肠 总细菌数值 0 103 0 105 10 105 1010 1012需氧菌与兼性厌氧菌肠道杆菌 0 102 0 103 102 106 104 1010链球菌 0 103 0 104 102 106 103 1010葡萄球菌 0 102 0 103 102 106 104 107乳酸杆菌 0 103 0 104 102 105 106 1010真菌 0 102 0 102 102 103 102 1069附表 主要的胃肠道菌群厌氧菌 胃 空肠 回肠 肓肠拟杆菌 罕见 0 102 103 107 1010 1012双歧菌 罕见 0 103 103 105 108 1012革兰阳性球菌 罕见 0 103 102 105 108 1011梭状芽孢杆菌 罕见 罕见 102 104 106 1011真杆菌 罕见 罕见 罕 见 109 1012 注: 1、表中数字的单位为:每亳升或每克肠内容物所含菌数。2、革兰阳性球菌包括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属。10肠道正常菌群 在肠道的上端,肠腔内的细菌数含量很少,一般每毫升肠液少于 104 ,主要为革兰阳性需氧菌。 越向下,肠腔内含菌量越多,回肠末端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并有厌氧菌。 过了回盲瓣,结肠环境有利于专性厌氧菌生长,细菌数急速增加,95%以上是厌氧菌,可达到每克大便 101012 。 这些微生物群在人体健康时无致病性,与宿主 相互制约,相互依赖 ,形成生理性 动态平衡 状态 。11肠道细菌种类及其在生理和疾病中的作用 厌氧菌 ,也称为共生菌或益生菌: 占总数的 99%以上,以双歧杆菌及类杆菌为代表,这些细菌对宿主有益无害,有保持宿主健康的作用。 需氧菌 : 包括韦氏梭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等。在生态平衡时这些细菌数量少,不会致病,但如果数量超出了正常水平,则引起宿主发病。 兼需氧菌 ,即中间菌: 如乳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其作用兼具生理和致病性两个方面,具有潜在的有害性。其数量增加可导致腐败物质、细菌毒素、致癌物等而导致疾病或衰老。 12二、肠道菌群的生理作用 1、物质代谢作用 :肠道菌群参与 食物的消化吸收 过程。( 1)结肠菌群可使未消化吸收的外源性 碳水化合物 及内源性 糖蛋白 发酵,产生可被结肠吸收利用的 短链脂肪酸 ,如 乙酸、丙酸、丁酸 。( 2) 双歧杆菌 能分泌多种酶,将不可溶性蛋白、脂肪和糖变为可溶性,便于吸收利用,它的大量生长、氧化还原电势下降,有利于 铁 的吸收,它同时产酸,促使肠道 PH下降,有利于 钙 和 维生素 D的吸收。( 3)肠道细菌分解蛋白质和尿素,产生氨等。132、合成维生素 人体可吸收 维生素 K、维生素 B12、吡哆素、生物素、 和 核黄素 ,但大多数K来源于肠道菌群的合成。 双歧杆菌 产生 维生素 B1、 B2、 B6、 B12、叶酸、泛酸等, 大肠杆菌 产生 维生素 B1、维生素 K。 肠道正常菌群以合成多种维生素并产生的利于维生素吸收的环境。143、性激素代谢 :肠道菌群参与性激素的肝肠循环代谢。 抗菌素消灭了能与雌激素结合的细菌 雌激素排除 体内水平 排卵和妊娠。4、药物代谢 : 肠道正常菌群参与许多口服药物的代谢,这种细菌参与代谢后可使药物的活性或毒性发生改变。 如:柳氮磺胺吡啶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抗溃疡性结肠炎活性的磺胺吡啶和 5-对氨基水杨酸 。155、防御病原体的侵犯 正常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以下机制 抑制病原体的侵袭 ,成为宿主的生物屏障。 ( 1) 直接作用 :通过产生细菌素、毒性短链脂肪酸、减低氧化还原反应、降解病原体毒素,可杀死、抑制外袭菌或降低其毒性;常住菌密集栖居于肠粘膜表面, 阻碍了病原体与肠粘膜的接触。 ( 2) 间接作用 :刺激宿主产生 免疫 及 清除 机能,如加强 抗体 产生、刺激 吞噬细胞 功能和增加 干扰素 产生等;产生非结合胆酸,破坏某些病原菌。16三、正常生理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1、饮食 : 饮食相似,粪便菌群的定量分析结果可显著不同 ;给予对照饮食、素食、富含牛肉饮食及对照饮食各一个月,粪便菌群发生很小变化, 富含牛肉饮食 使粪便中 厌氧菌 的数量 轻微增加,素食 期间粪便中 大肠杆菌类轻度增加 ,故 饮食及各种食谱对肠道菌群无重要影响 。17 2、年龄 : 各年龄组的肠道菌群均不相同, 青壮年 的菌群比较 稳定 , 儿童和老年时期则 有明显变化 ,前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较多,而肠杆菌、肠球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的量少,老年人则相反,提示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衰老有关。 3、其它 :出牙、换牙、月经、妊娠、等都可影响肠道菌群的变化。18北京地区 184例 7 69岁健康人的粪便菌群调查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9;11(1):10 12。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冉陆等对粪便菌群中的 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乳杆菌 6种细菌进行了培养、计数和鉴定。 结果表明 :1.性别 : 产气英膜梭菌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 0.05),其余 5种菌均无显著性差异 ;2.年龄 : 7-18岁年龄组 肠杆菌 极显著地低于平均值 (P 0.01),61-69岁年龄组 双歧杆菌 明显 低 于平均值 (P 0.05);双歧杆菌 与 肠杆菌 之比 B/E值 ,7-18岁年龄组是61 69岁年龄组的 57.5倍。19四、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新生儿科杂志 1996;11(5):197 198.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 秦雨春等选择 11例日龄 7天以上新生儿肺炎住院病儿分别于投用头饱呋肟治疗前、治疗后 1天、 4天、 7天做肠道菌群分析 ,同时检测 10例持续应用抗生素 3 8周病儿的肠道菌群。 结果 :抗生素对肠道 厌氧菌群 的影响以治疗后 1天最明显 ,对 需氧菌 的影响在第 7天最明显 ,而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者表现在肠道菌群比例的严重失调及敏感菌量的再次增多 ,提示 长期应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微生态平衡紊乱及耐药性 的产生 ,为继发感染提供了条件。20北京军区总医院院刊 1995;22(2):71 73.罗继征等 对各种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的老年病人 100例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进行了观察 ,发现菌群失调的患病率为 24%,且 与病情、抗生素用药种类、用量大小及疗程有关 。提示老年病人、尤其是 重症病人菌群失调 的发生率较高。21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8;18(1):39 41.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 林远夫等报告:连续 7天大剂量青霉素注射后 ,小鼠肠道内 大肠杆菌 和 肠球菌 数量显著 上升 ,而乳酸杆菌 和 双歧杆菌 则 受到抑制 ,造成了肠道菌群失调。补充外源性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对纠正这种菌群失调有作用 ,提示 :长期应用抗菌素时及时补充外源性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 ,对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可有作用。22五、消化系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 313篇( 1994 2008)消化系疾病 73篇231、急、慢性腹泻急性腹泻、肠炎、痢疾时常伴胃肠道菌群严重比例失调, 常住菌 ( 如拟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 )数量 减少 , 外袭病菌 异常 增多 。慢性腹泻原因较复杂,常见的有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菌痢后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及原因不明等,与肠道菌群失调 互为因果 。24河北医学院附属三院 张琳等报告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中 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肠球菌 明显减少 (P 0.01),肠杆菌 数量增加 (P 0.05),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 (B/E值 )降下。随着腹泻症状消退伴有肠道正常菌群建立 ,但厌氧菌的上升速度缓慢,与症状的恢复是同步的 ,但菌群恢复速度较临床症状好转速度为慢 ,而且菌群失调程度与临床症状轻重有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4;6(5):31 34.黑龙江省医院 徐殿霞等发现腹泻儿童原籍菌中 双歧杆菌、类杆菌 减少 ,而 过路菌 中 肠杆菌 增加 。25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6;6(1):28 29.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温和等对 25例菌痢患者继发肠道真菌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多种 抗生素 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联合应用是造成患者 肠道菌群失调 ,继发 真菌感染 的重要因素 ;以 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率最高(占 56%)。26侯晓华,张锦坤等报告慢性腹泻病人粪便菌群的检测结果以 肠杆菌、粪杆菌、双歧杆菌 群失调有关。 中华消化杂志 .1990;10(1):22-23.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董晓旭等发现 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伴有显著菌群失调,表现为 总厌氧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的量 减少,而占肠道菌群比例较少、具有潜在致病性的梭状芽胞杆菌 却 显著增多。 胃肠病学杂志 .1999;4(3):179 180.272、伪膜性肠炎和抗生素引起的结肠炎在使用抗生素以前,伪膜性肠炎是罕见的疾病。 50年代初期开始使用抗生素,伪膜性肠炎成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 14%27% 。 1977年以后研究证明了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是抗生素引起的 伪膜性肠炎唯一的致病菌 。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占正常人肠道菌群中的 3%,可产生细胞毒素,病变是由毒素引起的。283、小肠细菌过度孳生小肠细菌过度孳生又称 小肠污染综合征 或 盲肠袢综合征 ,是由于小肠内厌氧菌过度孳生而表现为 营养吸收不良、腹泻 或 腹胀 的临床综合征。正常人小肠上段只有很少细菌(小于 103/ml),这是由于正常的小肠运动,包括消化期和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