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理论基础ppt课件_第1页
护理学理论基础ppt课件_第2页
护理学理论基础ppt课件_第3页
护理学理论基础ppt课件_第4页
护理学理论基础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护理学的理论基础,1,1.掌握系统、需要的基本特征。2.掌握沟通的构成要素、技巧和影响沟通的因素。3.熟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塞里的应激模式,弗洛伊德、艾里克森、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和对护理的指导意义。4.熟悉影响应激的因素和常见的应激源以及人类对应激的常见身、心反应。,学习目标,2,应激与适应理论,生长与发展理论,系统理论,需要理论,沟通理论,护理理论,主要内容,3,第一节 系统理论,4,一、系统理论的产生,科学情报猛增,导致系统学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数学化,推动系统学研究生产管理科学化,求助于系统方法创始人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5,二、系统的共同点,两个以上要素组成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的新功能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6,三、系统的基本属性,整体性 基本属性,整体大于各要素之和相关性 各要素之间有机关联层次性 系统由要素组成,系统又成为更大 系统的组成要素动态性 随时间而不断变化主体性 高度主动性 能动性预决性 对将要达到的“最后状态”的预测 和方向性,7,思 考,用一、二句话概括一种属性,并用实例证明,最终确定本质属性的是什么?,8,四、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要素不同,结构不同,功能不同要素相同,结构不同,功能不同要素相同,结构相同,功能不同结构与功能的界限是相对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9,思 考,用结构与功能的几种状态,试举例说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0,五、系统思维与方法,1.系统思维 全面地观察事物,而不是局部地看问题 联系地观察事物,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 立体地观察事物,而不是平面地看问题 发展地观察事物,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 灵活地观察事物,而不是机械地看问题,11,五、系统思维与方法,2.系统方法 提出问题 确定目标 获取信息 设计方案 决策 实施计划 反馈,12,思 考,举例说明系统方法的步骤? 提出问题确定目标获取信息设计方案决策实施计划反馈,13,六 系统理论的基本原则,1 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出发认识、研究和处理问题 注重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注重整体与环境的关系2 优化原则 局部服从整体 多极优化 绝对与相对结合,14,六 系统理论的基本原则,3 模型化原则 扩大实验研究领域 缩短真实过程时间 揭示系统未来的行为与状态的变化,15,用系统的观点看人,促使整体护理思想的产生用系统的观点看护理,使护理程序发展有了理论依据,人是一个各部分相互作用的系统人与环境进行交换,护理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护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护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护理是具决策、反馈功能的系统,七、系统论在护理中的应用,16,第二节 需要理论,17,一、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需要 (need)是人体对生理与社会要求的反应 缺少它引起疾病,有了它免于疾病,恢复它治愈疾病。 马斯洛,18,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 美国马斯洛 Abraham Maslow,主要内容-,内涵 -,19,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爱与归属,实现,生理需要-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安全感稳定感的要求,爱与归属的需要-希望与他人交往,尊重的需要-希望他人和自己 认可,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表现自我能力,20,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论,认知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k,对美的物质、现象的追求,寻求知识、认识、理解未知事物,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论,21,逐级上升 - 像金字塔 由生理的最基本点向安全、 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逐级攀升,层次性 - 人的需要分为五层 (生理需要最基本),优势需要 - 一定时期,某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决定行为。,互为联系、影响 - 需要不会因为满足而消失,发展性、社会制约性 或受环境影响,满足程度- 越高层次的需要满足方式越有差异,二、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满足程度与健康 - 呈正比(立即和暂缓,但最终 需要是得到满足),22,三、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物质因素文化因素个体因素 生理因素、认知因素 情绪因素、能力因素、性格因素,23,帮助护士发现、识别病人尚未满足且与健康密切 相关的需要,帮助病人满足需要促进健康。 帮助护士预测、观察、判断病人未感觉、未意识 表达的需要或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与措施帮助, 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生理需要的满足-空气,水,饮食,睡眠,休息,活动等安全需要的满足-介绍环境、自己,术前术后宣教爱与归属需要的满足-获取支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需要的满足-操作保护患者隐私、礼貌用语认知的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及疾病性质、转归审美的需要医院设施及患者容貌与体像的改变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创立适宜发展的环境,四、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中的运用,24,形成收集、评估病人资料的理论框架按照基本需要的层次,识别护理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便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妥善地排列先后次序帮助护士对病人的需要进行有效的科学指导,合理调整需要之间的关系,消除病人的焦虑与压力,25,满足患者需要的方式协助满足患者需要 - 尚有一定自我满足能 力的患者直接满足患者需要 - 局限于丧失自我满足 能力的患者间接满足患者需要 - 具有较好自我满足能 (健康教育) 力的患者,26,第三节 应激与适应理论,27,一、基本概念,1.应激(stress),又称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状态的过程。,2.应激源(stressor),又称为压力源,是来自机体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干扰机体动态平衡的,使机体产生心理生理反应的刺激。常见的有: (1)躯体性: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 (2)心理性: (3)社会性: (4)文化性:,28,3.应激反应:个体对应激源的反应,生理反应,心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29,30,4 应对 是个体在处理来自身体内外部、超过自身资源的应激事件时所作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 应对方式:以问题为中心 以情绪为中心,31,5、 适应 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维持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正在进行的过程。,32,二、应激学说,(一)赛里的应激与适应学说(二)霍拇斯和拉赫的生活变化与疾病关 系学说(三)应激与应对学说,33,全身适应综合征过程,任何刺激、威胁或危害的动态环境作用下,机体都会产生的非特异性的反应过程。又可分为3个反应阶段:,(1)警觉期-机体的直接反应,经由神经内分泌系统途径引起机体各系统的非特异性变化。 下丘脑-垂体轴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代谢 ,血压 ,心率 ,血糖 ,骨骼肌血量 ,尿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儿茶酚胺,34,(2)抵抗期 机体动员内部防御力量开始努力应对和适应环境 的刺激。若防御力量与压力动态平衡则机体适应, 回复稳态,否则,转入第3期。,(3)衰竭期 外界刺激过强,持续过久,机体不能适应而出现 功能或器质性损害,最后全身衰竭。,35,四、对应激的防卫,36,三级防御,心身防卫,生理防卫身体素质如完整的皮肤和黏膜,良好 的营养情况,健全的免疫系统心理防卫 否认、置换、合理化、升华、 选择性忽视等,自我帮助,加强第一防线健身健心 找出压力源减少压力源 恰当应对获取支持正确对待情感疏导宣泄,专业辅助,评估应激感受和应对情况明确应激源,减少应激源有效应对技术运用给予心理支持协助情绪宣泄借助药物控制,37,五、对应激的适应,38,生理层次心理层次社会文化层次技术层次,适应四层次,通过机体生理调整从而适应环境的刺激。,心脏的储备的调动,呼吸加快加深,细胞组织萎缩、肥大、增生、化生,通过调整自我的情绪去适应环境的刺激以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情绪的适度宣泄的运用,调整个体的习惯、生活方式从而适应群体,入乡随俗,利用科学技术从而预测环境、改变环境,空中降雨,天气预报,地震预报,电击预报,短路自动跳闸,39,心理防御机制,潜抑 补偿 退化 反向否认 合理化转移 升华投射,40,应激理论在护理中的运用,1、明确应激与疾病的关系,2、帮助护士识别病人压力,进而缓解和解除压力,3、帮助护士认识自身压力,并减轻工作中的压力,41,思考1 举例说明患者在医院环境中的应激源? 2 举例说明如何帮助患者应对应激源?,42,病人常见的应激源,陌生的环境、疾病的威胁、昂贵的医疗费用、相对社交孤立(隔离)、信息的缺乏、自尊的降低,1. 有效沟通 2. 促情绪发泄 3. 助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4. 安排合适住院环境、助患者适应实际健康状况 5. 采用各种情绪调节及松弛法(自我教育、现身说法、暗 示法、催眠法) 6. 用支持系统的帮助,43,护士常见的应激源,繁重而紧张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高风险、专业技术局限、护理工作不到位等,1.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 搞好自身建设,以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 3.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 4.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精力充沛 5. 学会自我调节方法 6. 建立支持系统,44,第四节 生长与发展理论,主要研究整个生命过程中个体身心变化与年龄的关系。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发展特点,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生长与发展的内容: 生理、心理、社会、认知、情感、道德、精神等。,45,(一)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说,(二)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学说,(三)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46,(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三大理论要点:1.意识的层次理论 意识分为三层,意识,前意识,潜意识,47,(1)意识:当前注意到的感知外界的各种刺激(2)前意识:当前未曾注意到,但一经他人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努力回忆即可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3)潜意识:不能被人意识到的,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的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 潜意识中潜伏的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可导致个体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48,(1)本我:是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想法,潜意识欲望的根源,与生俱来。遵循“唯乐原则”,不能被个人察觉。即生物属性的我(2)自我:是心灵的检查官和思想工作者,其动力来自本我,又在超我之下,遵循“现实原则”,设法在外部许可的情况下来满足本我的欲求。即平衡我(3)超我:遵循“至善原则”,辩明是非,分清善恶,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表现为法律、道德、习俗。即良心我 三者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心理异常。,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有3部分,49,3、人格发展理论 从性心理发展的角度论述人格。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是为了满足性本能,但条件环境不允许人的欲望任意去满足,人的本能被压抑后,会以潜意识的方式表现,从而形成了性压抑后的变态心理。 将性心理发展分为5个阶段: 口欲期:0-1岁,快感来源于口唇 肛门期:1-3岁,快感来源于肛门 性蕾期:3-6岁,兴趣转向于生殖器 潜伏期:6-12岁,性欲冲动被压抑潜意识,精力投 向学习等 生殖期:12-20岁,寻找自己喜欢的异性 对护理的指导意义:根据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50,(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新精神分析理论),理论观点:1、认为人格发展不是完全静止的过程,是一个随着 生物、心理、社会的改变而不断塑造的过程。,51,(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新精神分析理论),理论观点:2、人格的各部分分别在发展的各阶段形成,分为8 个期: 婴儿期(口感期):出生-1、5岁,信任对不信任 幼儿期(肛肌期):1。53岁,自主对羞怯 学龄前(生殖运动期):3-6岁,主动对内疚 学龄期(潜伏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青春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成年前期:18-40岁,亲密对孤单 成年期:40-65岁,繁衍对停止 老年期:65岁以上,完善对失望,52,(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新精神分析理论),理论观点:3、每一时期都有一个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要面对, 危机解决,人格得以顺利发展。4、危机由正常发展而产生。,53,对护理的指导意义: 评估病人表现的正、负性危机指标,分析其相应发展阶段的心理社会危机解决情况,给予相应护理。,54,(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主要思想: 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并不是由教师或父母传授的,是通过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经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认知过程而形成的。,55,同化:主体将外界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通过同化认知结构获得容量的扩展,回到认知平衡状态顺应:主体通过调整、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进入认知平衡状态。,56,对护理的指导意义: 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了解不同的发展阶段患病儿童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采取他们能够接受的语言、方法及沟通方式,使他们乐意配合护理并能对他们实施针对性的、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健康教育。,57,第五节 沟通理论,沟通 (communication) 是一个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沟通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基本要素,传播途径,信息,反馈,信息发出者,信息接受者,信息背景,58,一般性沟通(礼节式沟通) 陈述事实的沟通 分享个人的观点和判断(分享性)沟通 分享情感的沟通 沟通的高峰(共鸣性沟通),沟通层次,59,沟通的形式:,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60,语言沟通(verbal communication) 语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沟通工具。,语 言,文 字,61,沟通双方使用相同的语言系统;沟通双方对相同的语言应有相同的理解; 语速适当,清晰简洁。,语言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62,非语言沟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伴随着沟通所发生的一些非语言性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也称体态语言(body language),如表情、手势、眼神、身体姿势等。,63,非语言表达的特征 非语言性沟通可改变语言性沟通所表达的意思。同样一句话,可以因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效果。,非语言性表达比语言性表达更接近真实。,相互理解 = 表情(55%)+ 语调(38%)+ 语言(7%),64,非语言沟通,躯体语言空间语言,目光接触 面部表情 身体姿势和动作等,65,作用:传递一个人情感、态度和思维活动。在一定文化背景或环境中,躯体语言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公众语言,如握手表示支持和尊重,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反对等。,躯体语言(1)作用与意义,66,67,躯体语言(2)眼神,视线的方位或角度 *直视咄咄逼人或侵犯,令人 紧张 和不自在*回避心理拒绝,缺乏关注*斜视漫不经心、捉摸不透,68,加拿大心理学家Beme通过对人际沟通中视线交流角度的研究提出了性格PAC理论,P型(父母型):视线向下,权威感和优 越感明显,像父母A型(成人型):实现平视,客观、理智和 冷静,像成人C型(儿童型):视线向上,服从和没有主见,69,视线作用部位眼睛心灵沟通/专注/窥探面部专注躯干缺乏关注视线停留时间过长令人紧张,不自在过短(目光闪烁、游离不定)缺乏关注或令人捉摸不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恰当的目光接触是非常重 要的体语交流。,70,一般而言:自然大方地平视对方面部、 随着谈话内容不时地转动切 忌: 目光过分聚焦 过久凝视 不正视对方 目光频繁转动或四处扫视,71,面部表情是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人的喜、怒、哀、乐、愁、恐、惊常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微笑着面向病人表示热情、随和与关心,会令病人接纳、放松和信赖,消除对医生的神秘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躯体语言(3)面部表情,72,73,74,躯体语言(4) 身体姿势和动作,头部:头部不时地点头表示专注、同意和支持手势:病人入院时,伸手示意请对方坐下或握手示欢迎 交谈过程中,竖大拇指、小指拉勾,握手、拍肩膀等。,75,忌讳的体语:,眼睛注视对方而身体转向他处或脸朝向对方眼睛却注视他处翘起二郎腿脚尖冲向他人自顾自地挖耳朵、抠鼻孔、修指甲、伸懒腰、打哈欠、揉眼睛、搔头、捋头发、抖腿等。总是抬头看钟低头看表双臂交叉放于胸前,76,空间语言(1)定义,指人际沟通中,通过环境氛围,个体 间的距离所表达和交流的信和心理活动。,77,空间语言(2)空间距离,交谈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近使患者感到不自在,紧张甚至烦躁情绪太远影响沟通的效果,使患者产生冷落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