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理论流派ppt课件_第1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流派ppt课件_第2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流派ppt课件_第3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流派ppt课件_第4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流派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1,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埃里克森,2,一、弗洛伊德的理论,奥地利心理学家、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精神分析法,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核心思想: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3,超我(superego)价值观和社会理想良心和理想追求至善至美自我(ego)模仿其父母而形成的遵循现实原则本我(id)原始的本能 遵循快乐原则,(一)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4,5,(二)心理发展阶段说,口唇期 (01岁;吸吮本能)肛门期 (13岁;排泄快乐)前生殖器期 (36岁;恋母/父情结)潜伏期 (61l岁;平静时期)青春期 (1113岁开始。 从父母那里摆脱束缚),6,(三)弗洛伊德理论简评,积极:关注个体的早期经历,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关。让人们看到动机、情绪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改变了传统心理学重理念轻意欲、重意识轻无意识的倾向。消极:本能决定论,否定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将一些只存在于个别或极少数精神病人身上的现象错误地上升为人类心理发展的普遍现象和本质。缺乏科学依据,难以重复验证。,7,(四)弗洛伊德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在学前期,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我们的教育有什么启示?(即不同时期的教育应该注重什么或避免什么?以及这么做的原因。) 01岁时期? 13岁时期? 36岁时期?(注意:结合人格理论和心理发展阶段说进行分析),8,二、埃里克森的理论,美籍德国儿童精神分析医生,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最知名人物。 1933 年后以儿童精神分析家的身份私人开业,同时在哈佛医学院神经精神病学系任研究员。 19361939年间,在耶鲁大学医学院教学,研究了正常儿童和情绪紊乱儿童。,9,(一)人格发展阶段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期(02岁)发展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人格特征:希望品质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4岁)发展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人格特征:意志品质第三阶段:学前期(47岁)发展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人格特征:目标品质,10,第四阶段:学龄期(712岁)发展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人格特征:能力品质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发展任务:获得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人格特征:诚实品质 同一感? 同一感混乱? 产生背景(埃里克森亲身经历),11,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人格特征:爱的品质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发展任务: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人格特征:关心品质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死亡)发展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人格特征:智慧、贤明品质,12,(二)埃里克森理论简评,强调自我的作用,引进了心理危机的概念,并相 应地重视家庭和社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认为发展的成功与否与发展的阶段无关,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都可能出现成功或不成功,这种成功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内容,但并不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出现。这种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13,(三)埃里克森理论的应用,讨论: 自己目前正处在第六个阶段的初期。请你想一想,你是否感受过自我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之间的冲突?是否感受到亲密感与孤独感之间的冲突?,14,三、弗氏与艾氏理论的区别,弗氏强调本能的作用、本我的力量,自我只是本我和超我的奴仆;艾氏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 弗氏仅把儿童放在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艾氏则把儿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弗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而艾氏则将其扩展到毕生,贯穿人的一生; 弗氏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艾氏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善也不恶。,15,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16,一、 华生的理论,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 把心理学简化为研究SR的科学,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17,(一)否认遗传的作用环境决定论,行为取决于刺激,而刺激是客观的不是遗传的生理的遗传并不引起机能的遗传华生理论以控制为目的,而遗传是不可控的,18,“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之特定的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可以训练他成一个乞丐或窃贼。” 学习的决定条件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二)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万能论,19,对“教育万能论”的评价,消极:否定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夸大教育作用,忽视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积极:在某种意义上批驳了种族歧视和种族优越感,20,(三)对儿童情绪发展研究,小艾尔伯特的条件性恐惧形成的实验,以证实情绪也是后天习得的。,21,(四)华生理论简评,积极: 主张对儿童心理进行客观研究,使得心理学的科学意味更浓,这点是应当值得肯定的。消极: 忽视生物因素和认知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否定意识、否定儿童主动性的观点则是错误的。,22,(四)华生理论的运用,注意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对幼儿的生活创造适宜的环境,23,二、斯金纳的理论,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哈佛大学心理学 系的终身教授,24,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小白鼠杠杆实验,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25,(一)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儿童偶然行为 出现概率增多 (越来越多,操作行为建立)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行为得不到强化就会消退。能否多次得到外部的强化,是儿童衡量自己行为是否妥当的唯一标准。,得到教育者强化,26,强调及时强化 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 (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小宝 “你如果继续不认真做作业,周末就不带你去游乐园了” 愉快不认真 做作业 “周末不去游乐园了!” 痛苦 思考:如何用“负强化”取代“惩罚”?试举例说明。,27,(二)斯金纳理论的实际运用,1.育婴箱的作用2.行为矫正 3.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28,(三)斯金纳理论简评,积极:现代认知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教学辅助机、新行为方法,都受到强化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消极:斯金纳过分强调由外部刺激所塑造的操作行为,而忽视了认知因素对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同时,与华生一样,斯金纳否定意识,否定儿童发展的主动性等,这些都受到了严厉的批评。,29,(四)斯金纳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对于儿童好的行为要及时予以强化。对于儿童的(不严重的)不良行为应运用 忽视或置之不理的态度,使其慢慢消退。对于儿童的(严重的)不良行为应善用负强化 ,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变,给予儿童“改过自新” 的机会。慎用惩罚。,30,三、班杜拉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实质: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行为。三元交互作用: 人行为 社会,31,(一)观察学习,刺激反应学习:通过学习者的实际行动,同时接受直接反馈而完成的学习。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学习,不必亲自去做出行为,也不需亲自体验强化。只需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32,(二)班杜拉的强化理论,直接强化: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替代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控制发生行为的倾向。自我强化: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受到自我肯定,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受到自我批评。 儿童在“标准建立期”需要一个“行为标准裁定者”,33,1.攻击性: ,2.性别化: ,3.亲社会行为,喔!我是男人?,(三)观察学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34,35,(四)班杜拉理论简评,优点:实验研究非常严格,经得起检验,对理解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理论反应了人类学习的特点,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过程,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的。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不足:以儿童为对象的攻击行为研究存在有害于儿童之嫌。 理论基本上是行为主义的,他虽然似乎也重视认知因素,但并没有对认知因素作充分的探讨,更缺乏必要的实验依据,因而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6,言语难以传递图像及实际行动所具有的同等量的信息,而且图像和实际行为的示范形式在引起注意方面也比言语描述更为有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身教胜于言教”的原则。所以,父母、教师要为儿童树立积极的“榜样”,注意自己在儿童面前的行为表现,为儿童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父母、教师要在儿童自我奖惩标准确立的过程中起到方向标的作用,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五)班杜拉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37,课后思考题: 小学生壮壮经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他不仅常常欺负同学、不遵守纪律、顶撞老师、欺骗家长,而且有时还抢、偷同学的文具和玩具。对于他的这些行为,家长和老师伤透了脑筋。 请分别运用“精神分析学派观点”和“行为主义学派观点”分析壮壮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38,谢谢大家!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39,同一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念和重要特征前后一致及连续完整的意识,个人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感。它既包括自我认识,也包括自我的情感体验。 个体在这一时期主要回答一个问题:“我是谁?”。青少年必须把自己所扮演的学生、子女、朋友、恋人等不同角色在自我感觉上整合,形成统一的自我,即同一感。如果无法形成这种角色认同,青少年会陷入同一感混乱的痛苦中。 同一感混乱:内、外部之间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如“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退学、辞职,青少年犯罪,反社会。,40,斯金纳关于行为的分类,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 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如小婴儿叫妈妈等。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关键是强化的作用。,4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指出:“如果人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