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完美)_第1页
痞满(完美)_第2页
痞满(完美)_第3页
痞满(完美)_第4页
痞满(完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痞 满,定 义,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本节主要讨论“心下痞”,又称胃痞。,痞满在内经中称为“痞”、“痞塞”和“痞隔”等,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备化之纪,其病痞”,“卑监之纪,其病留满痞塞。”认为其病因是饮食不节、起居不适和寒气为患等,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人五脏,人五脏则膜满闭塞。”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痞满病名首见于伤寒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而且还说:“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半夏泻心汤主之。”将痞满与结胸作了鉴别,并创诸泻心汤治疗,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效法。,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否候则结合病位病机对病名要领作出定义:“诸否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否塞而不宣,故谓之否”,“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金元时代,朱震亨丹溪心法痞则简明云:“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且作了与胀满的鉴别:“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者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至明清时期,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痞满中更明确地指出:“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并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这种虚实辨证对后世痞满诊治颇有指导意义。,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若以上腹胀满不舒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病因病机,痞满的病因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有关,基本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一、病因 1感受外邪 外感六淫,表邪入里,或误下伤中,邪气乘虚内陷,结于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遂成痞满。如伤寒论曰:“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人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2内伤饮食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或过食肥甘,或嗜酒无度,损伤脾胃,纳运无力,食滞内停,痰湿阻中,气机被阻,而生痞满。如伤寒论云:“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3情志失调 抑郁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或忧思伤脾,脾气受损,运化不利,胃腑失和,气机不畅,发为痞满。如景岳全书杂病谟痞满言:“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痞满的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的病机关键。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痞满初期,多为实证。实痞日久可由实转虚。因痞满常与脾胃不运、升降无力有关,脾胃虚弱,易招致病邪内侵,形成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此外,痞 满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滞,血络损伤,可见吐血、黑便,亦可产生胃痛或积 聚、噎膈等变证。,二、病机,诊 断,1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2常伴有胸膈满闷,饮食减少,得食则胀,嗳气则舒等症。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胃经、X线钡餐检查、胃肠动力检测、B超、CT检查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1.胃痛 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而胃痞起病较缓,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2鼓胀 两者均自觉腹部胀满,但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胃痞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鼓胀发于大腹,胃痞则在胃脘;鼓胀按之腹皮绷急,胃痞却按之柔软。,3结胸 两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拒按为特征;痞满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特点。,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 虚痞多因脾胃气虚,无力运化,或胃阴不足,失于濡养所致,症见饥饱均满,食少纳呆,大便清利,脉虚无力。实痞多因外邪所犯,食滞内停,痰湿中阻,湿热内蕴,气机失调等所致,症见痞满能食,食后尤甚,饥时可缓,伴便秘,舌苔厚腻,脉实有力者。2、辨寒热 痞满绵绵,得热则减,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涩者属寒证;而痞满势急,口渴喜冷,舌红苔黄,脉数者为热证。,二、治则治法痞满的治疗总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虚证重在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或养阴益胃。实证分别施以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气解郁、清热祛湿等法。虚实夹杂者补消并用。,三、分证论治,(一)实痞 1饮食内停症状: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病机析要:饮食停滞,胃腑失和,气机郁滞则脘腹痞闷而胀。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代表方:保和丸。 常用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行气除胀;制半夏、陈皮和胃化湿,行气消痞;茯苓健脾渗湿,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2痰湿中阻症状: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病机析要:痰浊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畅则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代表方:二陈平胃汤。 常用制半夏、苍术、藿香燥湿化痰;陈皮、厚朴理气消胀;茯苓、甘草健脾和胃。,3湿热阻胃症状: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病机析要:湿热蕴阻,胃失和降,气机不利故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代表方:泻心汤合连朴饮。 常用大黄泻热消痞,和胃开结;黄连、黄芩苦降泻热和阳;厚朴理气祛湿;石菖蒲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半夏和胃燥湿;芦根清热和胃,止呕除烦;栀子、豆豉清热除烦。,4肝胃不和症状: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病机析要:肝气犯胃,胃气郁滞,故脘腹痞闷。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代表方:越鞠丸合枳术丸。常用香附、川芎疏肝散结,行气活血;苍术、神曲燥湿健脾,消食化滞;枳实行气消痞;白术健脾益胃;荷叶升养胃气。,(二)虚痞 1脾胃虚弱症状: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病机析要: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常则脘腹满闷,时轻时重。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鼓舞脾胃清阳之气;升麻、柴胡协同升举清阳;当归养血和营以助脾;陈皮理气消痞。,2胃阴不足症状: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病机析要: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和降失司,故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 治法:养阴益胃,调中消痞。代表方:益胃汤。常用药:生地、麦冬、沙参、玉竹滋阴养胃;香橼疏肝理脾,消除心腹痞满。,预防调护,1患者应节制饮食,勿暴饮暴食,同时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醇酒以及生冷之品。 2注意精神调摄,保持乐观开朗,心情舒畅。 3慎起居,适寒温,防六淫,注意腹部保暖。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结 语,痞满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以胃脘痞塞,满闷不痛,按之软而无物,外无胀形为主要表现。发于胃脘,责之肝脾,形成原因有食、气、痰、湿、热、虚等方面,病理改变为中焦气 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初病多为实证,久病不愈则耗气伤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