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古代史——秦汉PPT党课课件_第1页
(精品)中国古代史——秦汉PPT党课课件_第2页
(精品)中国古代史——秦汉PPT党课课件_第3页
(精品)中国古代史——秦汉PPT党课课件_第4页
(精品)中国古代史——秦汉PPT党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讲 秦汉政治(必修1第2、3课),课标要求:(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高考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3,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一)春秋诸侯争霸1、背景:东周的建立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2、原因: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3、目的: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二)战国兼并战争1、背景: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不满足自己的,.,4,封号,纷纷改称“王”。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变法(封建化改革)2、目的: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三)秦朝的统一1、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经济基础(物质基础):战国时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有利于全国统一的实现。政治基础:诸侯兼并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实现区域性统一,有利于国家向大一统发展。群众基础:经过长期的分裂和混战后人民渴望统一。民族关系:春秋战国以来各民族的初步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主观条件:,.,5,秦因商鞅变法国力强盛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超过其他国家,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嬴政掌权后,广泛搜罗外来人材,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3、经过:BC230年BC221年十年之中,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由近及远)六国,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4、结果:秦朝的建立时间:BC221年。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都城: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意义: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秦汉“大一统”政治时代。,.,6,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一)背景(原因):1、政治:秦朝结束了分裂局面,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原因: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镇压农民的反抗。2、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的确立原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以保证生产发展。3、思想:战国时期法家集权理论形成,.,7,(二)内容:1、皇帝制度皇帝称号的确定A.来源: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a.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号曰“皇帝”。 天子自称曰 “朕” 。b.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的建议,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制:涉及制度的命令;诏:诏告臣民的一般命令 c.“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8,B.目的: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C.意义: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皇帝权利的规定至高无上a.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 b.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c.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皇帝制度的特征: a.皇位终身与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b.皇权至上(核心)显示了地位不可僭越;,.,9,c.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帝制度的本质:是封建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基础: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三公九卿制。 三公及其职权:A.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御史大夫(副丞相):a.执掌群臣奏章;b.下达皇帝诏令;c.负责监察百官;C.太尉(虚设):负责管理全国军务,.,10,3、九卿及其职权: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 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三)新制的优势有哪些?1、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2、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庭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四)特点:1、相互配合,彼此牵制中央的主要官职都有明确的职责,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11,皇帝,三公,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九卿,(监察),(统率),直接控制,(虚设),(统率),刑狱司法,治钱谷,宗庙礼仪,宫殿掖门户,宫门卫屯兵,亲属,治宫室,蛮夷降者,舆马,直接控制,(监察),.,12,2、以皇权为中心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都要围绕皇权这一中心来运转;“三公”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3、具有“家天下” 色彩“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13,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一)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为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奠定了基础。2、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需要采取新的有效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3、经过朝廷上激烈的辩论,秦始皇采纳了李斯实行郡县制的建议。(二)内容1、行政区划: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2、长官及职权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职权:a.对上承受中央命令;,.,14,b.对下督责所属各县;c.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令或县长是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上的县级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职权: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官僚机构: 4、产生方式: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郡,郡守,县,县令或县长,乡,里,里正,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15,(三)影响:1、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2、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建立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2、对秦朝:积极: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消极: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16,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作用,1.措施:政治:建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和推行郡县制法律: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经济:实行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建设: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进行移民实边。军事:北击匈奴,南平越族。2.作用: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和经济交流,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工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政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初步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 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封建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延续。民族关系: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17,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制,地方官制(地方行政体制) 郡 县 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8,中央,地方,御史大夫,丞相,太尉(虚设),九卿,皇帝,总结,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特点: a制度比较完备 b以皇权为中心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9,1、“专制主义”指的是皇帝与中央的关系,即一种中央决策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皇帝控制中央,中央服从皇帝。专制主义是君主独自掌握国家大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都具有独断性。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是区别于地方自治的一种国家体制,与地方分权相对应,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概念总结,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20,(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血缘政治制度。(2)秦朝时期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以及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由官吏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地缘政治制度。(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国家管理方式以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21,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相同点: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都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不同点:,.,22,.,23,.,24,名家评史,【观点】(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结合材料试析周秦之间为何是“天下一大变局”【解读】作者认为由周入秦,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转型时期,主要表现在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则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5,史料应用,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探究:根据史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答案: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26,1、皇帝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沿用。 2、中央到地方的官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基本上为后世王朝所沿袭。 3、秦律影响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4、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的型制,为历代封建王朝铸币所沿用。 5、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 6、秦朝官府办学的制度,也为后来封建王朝所仿效。 总之,秦朝制订的这些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影响。,秦朝的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7,复习训练,1、2015年国学网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从而通过列土封建建立了一个以授权与尽忠关系为核心的家天下体系。”对以上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涉及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B.体现了嫡长子继承的突出特点C.具有以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益的理念D.当时“家天下”制度的核心是皇帝 解析:由“分封制”“宗法制”“列土封建”等信息可知材料论述的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而皇帝制度始创于秦朝,D项与材料信息不一致,故本题选择D项。,.,28,2、陕西黄帝陵素有“天下第一陵”之称,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铸魂、聚心的民族精神家园,是炎黄子孙的朝圣地,由此还形成了海内 外同胞谒陵祭祖的清明公祭、重阳公祭的惯例。对此现象解读不恰当的是( ) A.体现了讲文明、讲传承的文化理念B.展示了凝聚中华民族,放射中国温度的力量C.反映了宗法血缘亲情历史观的积极影响D.表明了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文化影响内涵解析:贵族政治(分封制)取代官僚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史实,说法本身存在错误,故本题选择D项。,.,29,3、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解析:两幅图片分别代表分封制与郡县制,B项经济内容与题干中“中国古代政治”限制不符,C、D两项表述明显与先秦时期历史发展趋势不符,故本题选择选A项。,.,30,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 解析:把握材料中的“主要目的”,秦迁六国贵族、富豪,是让他们与根据地分离,从而防止可能出现的地方割据,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故本题选择B项。,.,31,5、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题目问的是西周对秦汉的影响,也就是西周的花开出秦汉的果,问的是西周而非秦汉。A体现的是中央集权,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者享有较强独立性;B体现的是君主专制,该意识是在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才有体现;D体现的编户齐民,是秦汉时期建立的,西周的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只有宗法制下的天下一家属于西周,只有它才存在于西周,才能影响此后的秦汉。本题选项是C。,.,32,.,3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矛盾,.,34,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汉朝不但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如西汉初年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建立封国。,.,35,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改革地方政治制度)1、背景: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也叫诸侯国或王国)并存(郡国并行制)。2、原因: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作对,威胁中央集权(出现王国问题)。3、措施: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a.内容: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b.作用(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众建诸侯而弱其力)。,.,36, 汉武帝推行“附益之法”。a.内容: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行动;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b.作用:解除了诸侯王的军政大权,中央集权大大加强。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内容:分全国13个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即郡守)。 汉武帝采取酹金夺爵内容: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酹金助祭,以所献酹金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爵位,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4、作用: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37,二、君主专制的演变中外朝制度,皇 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九 卿,中朝,外朝,有事上报,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相权一分为二,.,38,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改革官吏制度)西汉 :实行察举制标准:品行 1、目的: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汉武帝令郡国每年(由下而上)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3、性质:一种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4、意义: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汉代以前的官吏如何选拔?,察举制在东汉有何变化?,.,39,第2讲 秦汉经济(必修2第一单元),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高考考纲:(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0,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41,(二)农业工具的进步:铁农具的使用和铁犁牛耕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和逐渐推广阶段2、两汉时期:改进和普及全国阶段(表现?)西汉:赵过推广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作用: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西汉后期耦犁逐渐被两牛一人犁耕法取代(两头牛牵引一犁耕地,掌犁人可以一手扶犁,一手扬鞭驱牛,还可以通过牵引牛鼻环来控制耕牛);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意义: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42,(三)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耕作方法) 。 2、西汉时期?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撒播方法);两汉时期:以一年一熟为主(耕作制度)。,.,43,(四)水利灌溉的进步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原因何在?) 1、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都江堰意义: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体现了古代人们的辛勤和智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汉朝时期?有漕渠、白渠、龙首渠和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同时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44,二、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盐铁官营。冶金业? a.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b.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制瓷业?烧出成熟的青瓷。丝织业? a.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b.汉朝时包括提花在内的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能织出绫、锦、罗、绢、纱等二十多个花色品种c.通过丝绸之路,丝绸远销亚洲、欧洲。思考,汉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如何?,.,45,西市,东市,三、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汉代商业的发展表现有哪些?,.,46,.,47,补充: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 原因:a.根源(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b.直接原因:允许土地买卖实质: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影响:a.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使农民失去土地,激化阶级矛盾;b.另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结果:面对土地的高度集中,政府大都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目的: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48,第3讲 秦汉思想文化(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高考考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9,儒家思想发展为正统思想的历程,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50,一、从“无为”到“有为”(背景)(一)汉初年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黄老思想:又称黄老之学,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是河上丈人和安期生。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思想始于战国盛于西汉,战国晚期道家在涉入政治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逐渐形成。西汉初年成为治国思想,出现了“文景之治”。东汉时黄老之学与谶纬迷信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原始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黄老思想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黄老之学继承、改造了老子的“无为而治”,认为君,.,51,主应“无为而无不为”,主张“无为而治”“待时而动” “因时制宜”,即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原因?客观: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主观: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吸取了秦亡教训2、表现:采取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政策历史纵横(萧规曹随)内容: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民;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3、作用?,.,52,积极: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消极:社会潜伏着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a.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王国问题)对诸侯国豪强地主姑息;b.土地兼并剧烈(经济问题)中央软弱无力;c.匈奴为患(匈奴问题)对匈奴妥协“和亲”(二)汉中期采用“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1、原因?经济上: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上: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53,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解决三大问题需要积极有为的治国思想。思想上: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来加强中央集权。个人上: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了他的儒家思想,受到汉武帝的重用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3、措施?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三次北击匈奴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54,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一)董仲舒的生平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西汉时期广川(河北枣强)人,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大学问家,创制新儒学思想,是儒家思想成为传统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经历文、景、武帝时代。董仲舒自幼勤习儒家经典,是研究春秋公羊学的著名学者 ,有“博学君子”、“汉代孔子”之美誉。汉景帝时期 ,当上了“博士”。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成为汉代治国安邦的三大文教政策。先后担任江都王相、胶西王相,晚年辞职回家,从事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一书。在退隐期间,董仲舒依然受到汉武帝的重视,“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55,(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含义(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三)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1、针对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内容:a.春秋大一统: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作用?a.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b.消极:是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56,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唯心主义)目的:为了加强君权内容:a.君权神授: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天子的权力是天给的,代表天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b.天人合一: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首先,人是天所派生的。人是天以自身为参照,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其次,“人副天数”。由于人是天创造出来的,人从外在形体到内在的感情、道德、意志等方面都体现了天的意志和规律。再次,天涵容人,并与人相沟通。天在运行之中,产生了阴阳五行,并通过它们与人相沟通。c.天人感应:天和人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如果天子无道(违背了,.,57,天意不仁不义),上天便会降灾于他(来谴责和警告)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作用?a.积极: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b.消极:为儒学披上了神圣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3、针对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提出 “三纲五常” 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提倡孝道。目的:为了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内容:a.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b.五常:仁、义、礼、智、信五种作用?a.积极: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孝道”注入社会主义道德的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8,b.消极:充满封建意识,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4、针对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之需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四)董仲舒思想主张的结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付诸实施原因?1、直接原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2、客观原因: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要求加强中央集权。3、根本原因: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59,(五)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六)汉武帝的统治思想:汉武帝在实行统治的过程中,并不是纯粹都用儒家思想,也采纳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例如:法家主张的重农抑商,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等思想,也被汉武帝纳入统治思想而实行(外儒内法)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答案: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60,(七)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作用?1、积极:有利于解决王国、土地和匈奴问题,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消极: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具有局限性带有封建神学色彩,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61,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探究学习,参考答案:,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采取的思想文化专制政策。,.,62,三、儒学成为正统(实践)(一)原因:1、主观:董仲舒新儒学提出了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根本原因;2、客观: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儒学发展。(二)措施1、政治方面: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内容:a.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b.擢升平民、儒士为相(布衣将相)。结果: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63,影响: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作用?a.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b.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2、教育方面?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A.内容:a.“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 书 礼 易春秋为“五经”,b.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B.意义: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64,在中央兴办太学A.标志: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B.内容: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C.意义:a.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b.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D.结果:西汉末年,太学生达到数千人,东汉时曾达三万余人。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意义: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65,3、思想方面:汉武帝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思考:汉武帝采用董氏新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积极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