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欣德经方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五法)_第1页
史欣德经方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五法)_第2页
史欣德经方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五法)_第3页
史欣德经方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五法)_第4页
史欣德经方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五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方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探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史欣德,学习运用经方的目标与要求用方如“射的”最低要求上靶(避免伤害)一般要求5-6环(部分对证)最高要求10环(完全对证“的对”),经方临床运用方法,以人类方(从人的体质角度类方)以病类方(从病的角度类方)以症类方(从症状角度类方)以证类方(从证的角度类方)以经类方(从经络角度类方)以方类方(从方的角度类方)以药类方(从药的角度类方)以药测证(从药的角度推测可能存在的其他症状)以味选方(从对味的好恶测证选方),一、以人类方人不同体质类型的人体质类同患病类同(四逆散例)体质特征(外貌 + 性格 + 既往病史) 外貌肤色、肤质、肌肉、骨骼 性格和缓、开朗、急躁、抑郁 既往病史曾经得过(经常)的病 (如一人曾经得过胆结石、阑尾炎、带状疱疹),外貌(参见黄煌教授中医十大类方),性格多愁、敏感桂枝类方迟钝、多睏麻黄类方亢奋、激动大黄类方紧张、恐惧半夏类方抑郁、烦躁柴胡类方,既往病史呼吸道感染、咳喘麻黄、姜辛味夏类方胆结石、阑尾炎、带状疱疹柴胡类方慢性胃炎、结肠炎桂枝、柴胡类方泌尿道感染、浮肿苓术类方冠心病、心绞痛柴胡、瓜蒌、人参类方失眠、抑郁等神经系统病半夏、柴胡类方糖尿病、高粘滞血症黄连、柴胡类方,二、以症类方(掌握主症下的系列方)发热麻黄、桂枝、柴胡、石膏类方严寒麻黄、桂枝、附子、干姜类方多汗桂枝、黄芪、石膏、大黄类方少汗麻黄、四逆散类方手足冷桂枝、柴胡、吴茱萸类方手足烦热小建中汤、小柴胡汤、三物黄芩汤呕吐半夏、人参、黄连类,食欲差桂枝类方、柴胡类方食欲旺黄连类方咳嗽姜、辛、味、夏剂胸闷痛瓜蒌、柴胡类方心烦柴胡、栀子类方失眠酸枣仁、栀子、半夏剂、二苓类方小便不利苓术剂、五苓散、猪苓汤便秘、腹胀痛大黄类方、桂桃剂,三、以药类方麻黄类方麻黄汤、麻黄加术汤、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麻附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葛根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越婢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杏苡甘汤、半夏麻黄丸等,桂枝类方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栝楼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新加汤、乌头桂枝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柴胡类方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消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抑肝散、柴胡疏肝散),栀子类方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枳实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大黄汤、栀子柏皮汤、茵陈蒿汤,黄芪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防己黄芪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桂枝加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半夏类方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生姜半夏汤、半夏干姜散、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半夏散及汤、大半夏汤、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干姜人参半夏丸、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栝楼薤白半夏汤、越婢加半夏汤、葛根加半夏汤、半夏麻黄丸、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甘遂半夏汤、苦酒汤,附子类方桂枝加附子汤、薏苡仁附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大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粳米汤、附子汤、四逆汤、干姜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附子泻心汤、甘草附子汤、白通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土汤、肾气丸,四、以药测证方法的提出经方述症太简,如:“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圆主之。”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气利,诃梨勒散主之。”,方法的提出古今用语、医学用语与口语有差异,如:“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有物支撑?),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急迫不舒?紧?),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收缩貌 )恶寒,淅淅(风声)恶风,翕翕(如羽毛之拂 )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如何用现代语言解释古代语言?(西医能听懂)如何用通俗语言解释医学术语?(患者能听懂,问诊艺术),需专门研究,方法的提出部分经方组方规律特殊,理论难解,如:酸枣仁汤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入肝胆经。养阴安神。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心包经。行气活血。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肾经。健脾利水安神。知母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肾经。滋阴清热。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益气泻火调和。功用(教材):养血(养阴)安神,清热除烦。方中有养血养阴药吗即然要养血(养阴)清热为何配入辛温的川芎,利水的茯苓,?,?,方法的提出经方现代活用的依据在药证,如:酸枣仁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胃痛、冠心病心绞痛(含川芎)、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头晕、过敏性鼻炎(含茯苓)、焦虑症(含知母),方由若干药组成,每味药都有其药性、功效与适应证。方剂是一个工作团队,药物是团队的成员,团队成员越单一,完成的任务也单一;成员越复杂,完成的工作也越复杂。可以通过已知的药物作用(成员),推测可能存在的症状体征(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以药测证的临床价值:弥补原文方证描述简单、不甚明了的缺憾揭示隐藏的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的症状体征提高问诊的目的性、针对性提高用方准确性解释经方活用的原理,以药测证的作用可以细化方证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例例:“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支节:因柴胡入胆经、桂枝入膀胱经,故痛多在项背肩、腰、下肢外侧、后侧。(发热十日不退例、带状疱疹例)支结:伤寒论今释:“硬满甚微,按之不痛者,此为支结。支结乃烦闷之意耳。心下支结,即胸胁苦满,心下痞硬之轻者。”胃脘堵、胀、闷感(人参消虚胀、桂枝消寒胀)。,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冶第十三:“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身痛部位?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后背、腰、腿外侧后缘(腰腿痛例),可以补充方证以酸枣仁汤为例,酸枣汤,枣仁,茯苓,知母,甘草,川芎,虚烦不得眠,心悸、乏力,口渴、汗出、便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眩晕、心悸、舌胖,头痛、胸痛、胃痛、腹痛,酸枣仁汤治疗胃脘痛例 “邢某某,女,38岁。1951年4月18日初诊。患者胃脘疼痛,连及胸胁,剧痛难忍,并伴有呕吐黄绿色苦水,脉弦有力。辨证为肝气犯胃,曾用大、小柴胡汤治之无效。考虑到病久即虚,同时患者又伴有失眠症状,故改用本方治之:酸枣仁30克,甘草3克,知母6克,茯苓6克,川芎3克。先煎酸枣仁,后入诸药,再煎分二次服。二剂。二诊:患者服上药二剂后,胃脘胀痛减轻,呕吐黄水减少,亦不再失眠。继用上方,连服八剂后,诸证消失,病告痊愈。” (见权依经古方新用),酸枣仁汤治疗冠心病例林,男,52岁。1958年11月初诊。心前区绞痛频发,两次住院,心电图不正常,确诊为冠心病。睡眠不好,只能睡34小时,梦多心烦,醒后反觉疲劳,头痛,心悸,气短,不能久视,稍劳则胸闷,隐痛。脉沉迟,舌边缘燥,中有裂纹。由操劳过甚,脑力过伤,肝肾渐衰,心肝失调,治宜调理心肝。处方:酸枣仁五钱,茯神三钱,川芎一钱半,知母一钱半,炙甘草一钱,天麻三钱,桑寄生三钱,菊花一钱。五剂。(蒲辅周医疗经验),二诊:服药后睡眠好转,头痛减。脉微弦,右盛于左,舌同前。原方加淡苁蓉四钱,枸杞子三钱。三诊:睡眠好,心脏亦稳定,未犯心绞痛。脉两寸和缓,两关有力,两尺弱,舌正红无苔。原方去知母、天麻、桑寄生,加黄精四钱,山萸肉二钱,山药三钱。五剂。桑椹膏,每晚服五钱。并制丸药,滋养肝肾,强心补脑,以资巩固。,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为例伤寒论:“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补充方证:桂枝汤面暗无光泽,多汗,怕风,鼻塞流清涕,项强,腹痛,背痛腰腿痛,手足冷;厚朴胸闷、胃胀、腹胀;杏仁大便干结。,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感冒并发肺炎例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刘,男,33岁。1994年1月5日初诊。感冒并发肺炎,口服“先锋四号”,肌注青霉素,身热虽退,但干咳少痰,气促作喘,胸闷。伴头痛,汗出恶风,背部发凉,周身骨节酸痛,阴囊湿冷。舌苔薄白,脉来浮弦。证属太阳中风,寒邪迫肺,气逆作喘。法当解肌祛风,温肺理气止喘。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2克,杏仁10克,厚朴15克。,服药七剂,咳喘缓解。仍有汗出恶风,晨起吐稀白痰。上方桂枝、白芍、生姜增至12克。又服七剂,咳喘得平,诸症悉除。医院复查,肺炎完全消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哮喘例(本人治案)陈某某,女,49岁。2008年3月9日初诊。哮喘反复发作十余年,加重1月,长期用氨茶碱等西药不能控制。面色紫暗,目睛突出,形体肥胖(曾是运动员,体格健硕,病后体重增加十余公斤),胸闷,喘憋,夜间难以平卧,咳嗽甚,喉间痰鸣,心烦,恶寒多汗,手足冷,便干,大便无力,皮肤干燥,下肢肌肤甲错,下肢拘挛。舌紫暗,苔白腻,脉浮弱。,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川朴10克,杏仁10克,半夏15克,苏梗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生姜6片,红枣6枚。五剂。2008.3.17复诊:述服上方一剂喘即平,可以平卧安睡,已停服氨茶碱,汗出较前减少,恶寒止,喉间哮鸣音明显减少,大便已不干,舌暗,苔转薄白,脉弦寸弱。上方半夏减至10克,又连续服用14剂后发作完全控制。,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例(本人治案)徐某某,男,33岁。2009年10月21日初诊。自诉:因工作压力大,失眠已五六年,入睡困难,有时整夜不寐,平素易生口疮,口干,饮水多,不喜冷食,易盗汗,时有胸痛,小便黄,大便易稀不成形,腹中冷。就诊时见形体消瘦,面青无华,精神差,情绪低弱,呈忧郁貌,上唇有大疱疹,舌紫红,苔薄,脉浮数。处方:柴胡10克,桂枝6克,干姜6克,黄芩10克,牡蛎(先煎)10克,栝楼根12克,炙甘草5克,五剂。,10月28日复诊述:药后已可入睡7小时,原每晚12至1点才入睡,现11点可入睡,至晨6点半方醒,腹温,凉气感消失,面色转润,青色已无,大便仍不成形。上唇疱疹基本愈合。调方如下:处方:柴胡10克,桂枝6克,干姜10克,黄芩10克,牡蛎(先煎)15克,栝楼根12克,炙甘草5克,配七剂。,至2010年4月21日来诊,告知上方共服20剂,睡眠正常,诸症消失而停药。近又因工作压力过大而失眠,但身体整体情况较好,面色尚可,仍用原方七剂。2013年5月28日因陪夫人来诊时述:药后睡眠完全正常至今,面色正常,体重也明显增加。,附:胃癌术后胃液反流例(本人治案)注: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牡蛎:“栝楼根治口渴而生疮”,“牡蛎主治瘦人的胸胁痞硬较多”。,可以提高用方准确性(类似方的鉴别)以岳美中医案为例,流行性乙型脑炎(岳美中医案)黄,男性,3岁,于1958年8月20日入院,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入院时,高热达40,有汗,口渴,面赤,唇干,呕吐,舌苔黄而润,大便日2次,微溏,脉数,右大于左。认为暑邪已入阳明气分,予以辛凉重剂,白虎汤加味。处方:生石膏45g,知母6g,山药9g,连翘9g,粳米9g,炙甘草3g。21日晨二诊:热反加高到40.5,舌黄而腻,大便日3次,溏薄。仍进原方,石膏量加至60g。午后再诊,体温升至40.9,更加入人参服之,热仍如故,大便溏泄不减。,22日三诊:前后大剂白虎汤连用2天,高热不但不退,而且溏便增至4次,闻声惊惕,气粗呕恶,病势趋向恶化。但汗出、口渴、高热、舌黄、脉大而数,均是白虎汤之适应证,何以服后诸症不减反有加重呢,?,苦思良久,忽悟到患儿人迎脉数,面赤,高热,汗出,微喘,是表有邪;舌黄不燥,呕恶上逆,大便溏泻且次数多,是脾胃蕴有暑湿,乃挟热下利证。前此屡投清阳明经热之白虎,既犯不顾表邪之错误,又犯膏、母凉润助湿之禁忌,无怪服药后高热和溏泄反有增无减。患儿既属挟热下利,纯系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因亟为处方:葛根12g,黄芩9g,黄连1.5g,甘草3g。1剂甫下,热即减至39.4,2剂又减至38.8,大便转佳,呕恶亦止,很快痊愈出院。(岳美中医案集),白虎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又云:“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又云:“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白虎汤与葛根芩连汤的原方证与推测证,五、以味选方根据患者对辛甘酸苦咸五味的好恶决定用方,?,依据一:五味与脏腑有对应关系酸肝 苦心 甘脾 辛肺 咸肾灵枢五味“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素问五脏生成“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提示:某一脏对某一味有特殊的喜好,而某一味对某一脏具有长养作用。,同理,当五脏功能发生异常时,人体对五味的好恶也会有相应的改变,反应在味觉上表现为由好变恶,或由恶变好。陈言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夫口乃一身之都门,出入荣养之要道,五味入口,藏于胃脾,行其精华,分布津液于五脏,脏气偏胜,味必偏应于口。”若脏气偏衰,按五行生克关系来类推:当肺虚者恶苦,肝虚者恶辛,脾虚者恶酸,肾虚者恶甘,心虚者恶咸。,依据二:五味各有所利中医治疗用药目前仍离不开“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其中“五味”理论占比很重。药物因“味”不同而作用不同,实际是因药物成分不同故“味”不同。五味的作用特征:辛散(发散) 酸收(固涩)甘缓(和缓) 苦坚(燥湿) 咸软(滋润)素问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对五味的好恶是人体趋利避害(自救)的一种本能反应如心情不好、气血郁滞时好辛辣之味(以此判断气之虚实);出汗过多,或腹泻、遗精、带下等津液不能固摄时喜欢酸味;虚性的疼痛或晕厥时喜欢甜味;口中黏腻、舌胖苔厚腻时喜欢苦味;老年人腰酸、下肢无力、皮肤干起刺喜欢咸味(现代解释:味觉退化)。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依据三:五味各有所害五味不可太过,太过则有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提示:饮食五味不可太过,太过则五脏之气不平,某脏过亢则会抑制所克之脏的功能,至其虚损。,灵枢师传:“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面对患者,我们当“问所便”,即问患者对五味、寒热等的好恶。在何种情况下感觉满足、安心、舒适。也即“顺其志”(本能的感受),顺则效,逆则害。,依据四:药有五味,方也有五味甘味方炙甘草汤、小建中汤等;苦味方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香连丸等;酸味方诃黎勒汤、保和丸、六味地黄丸等;辛味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干姜苓术汤等;咸味方海藻玉壶汤、大定风珠、小定风珠、大补阴丸等;,酸辛味方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去参枣姜加五味子干姜方、四逆散加干姜五味子方;苦辛甜味方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酸苦辛甜味方乌梅丸(酸的乌梅,甜的蜂蜜,苦的黄连,辛的桂、姜、辛、椒等),如何以味选方?喜甜者选含有甘草、饴糖、党参、黄芪、大枣、地黄、桂圆、蜜、小麦等药的方;喜酸者选含有乌梅、五味子、山楂、酸枣仁、山萸肉、诃子、石榴皮、木瓜等药的方;喜苦者选含有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苦参、银花、蒲公英等药的方;喜辛者选含有细辛、干姜、花椒、桂枝、麻黄、薄荷、冰片、藿香、羌活等药的方;喜咸者选含有盐、龟甲、鳖甲、牡蛎、穿山甲、海蛤壳、水蛭、蛤蚧等药的方。,案例举隅,失眠心悸喜甜例(笔者治案)某女,46岁,北京西学中高级研究班学员。20151224上午方剂学课后咨询:三个多月来一直入睡困难,心慌气短,精神严重不足,上课打瞌睡。察其面色白而无华,疲劳面容,皮肤干,多皱纹,唇色淡,舌淡,苔薄少。问:是否喜欢甜食?大便是否干?答:最近特别想吃甜食,大便很干。切其脉,细短无力。嘱用:炙甘草汤(按书上剂量自己换算后开)。处方:炙甘草12克,桂枝9克,党参6克,生地20克,阿胶6克,麦冬10克,生姜9克,麻仁10克,大枣5枚。七天后再见,上课时已不再打瞌睡,精神转佳,入睡易,大便已不干。再七天后见,面色红润,精神佳,诸症消,已不再想食甜。共服十剂停药。,中医妇科医生慢性咳嗽、失眠案(2016年10月15日南京国际经方学院成立大会期间诊),鼻炎皮疹嗜麻辣案(笔者案例)郑某某,女,45岁。2015年5月31日初诊。中等体型,形瘦,面暗。主诉:恙已三年,鼻塞,鼻流粘涕,喷嚏频作,遇冷风明显,鼻痛,鼻中气秽,无嗅觉,无味觉,眼痒,齿衄,胃胀,腹胀,自觉上下不通感,食欲差,欲冷食,但食后又不适,腰酸,白带色黄量多,出汗偏多,手掌反复出现红疹近20年,大便干结,小便黄,小腿抽筋,睡眠浅,舌暗红,苔白,脉寸弱。鼻粘膜溃烂反复不愈,局部色白不红。先后用过:小柴胡+四妙、+温胆、桂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