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饲料与饲养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2017年电大饲料与饲养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2017年电大饲料与饲养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2017年电大饲料与饲养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2017年电大饲料与饲养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饲料与饲养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篇 饲料原料要点一、饲料的分类常用饲料分类法包括:国际饲料分类法和中国饲料分类法,国际饲料分类法将饲料分为八大类,既青绿饲料、粗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添加剂,我国饲料分类法在此基础上又将饲料划分为 17 亚类。两者的饲料编码上存在差异。生产中要根据不同饲料的营养特点进行选择,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二、粗饲料1、干草:干草是指青草在未结子实之前,刈割后干制而成的饲料。制备良好的干草仍保持青绿颜色,所以也称青干草。干草的制备目的是为了保持青饲料的营养价值,以代替青绿饲料;同时它是解决冬季和早春饲草供应的重要方法,也是饲料生产的重要方面之一。它可以按植物种类和干燥方法进行分类,干草的营养价值受牧草的种类、刈割的时间、干燥的方法的影响,优质的干草或干草粉可作为各种动物的饲料原料。秸秆2、秸秆:秸秆营养价值极差,粗纤维含量很高,蛋白质含量很低,如果用其作为饲料原料使用必须要经过加工调制。其加工方法包括:物理加工、化学加工及微生物加工。目前秸秆加工使用最多的方法为氨化秸秆,它不仅能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提高反刍家畜的采食量,还可为反刍动物提供一定量的粗蛋白质。三、青绿饲料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为:水分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丰富、钙磷比例适当、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其营养价值受植物种类、生长时期、植物部位及土壤肥料的影响。由于某些青绿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因此在使用青绿饲料是应注意避免亚硝酸盐中毒、氰化物中毒、双香豆素中毒以及其它物质的中毒。四、青贮饲料青贮是指在密封的条件下,使青绿饲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质量相对不变的一种保鲜方法。青贮饲料是用青贮的方法调制而成的青绿多汁饲料。青贮的方法包括一般青贮、半干青贮、外加剂青贮。青贮可以很好的保存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又是青绿饲料在冬季延续利用的一种形式。一般青贮原理:青贮原料在厌氧的环境中,可使乳酸菌大量繁殖,乳酸菌将饲料中的淀粉和可溶性醣转变为乳酸,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变可抑制腐败菌等有害菌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达高峰,其PH=4.0-4.2 时,乳酸菌的活动减弱,甚至完全停止,至此青贮饲料处于厌氧及酸性环境中得以长期保存。半干青贮和外加剂青贮可以扩大饲料原料,提高青贮的成功率,是今后青贮发展的主要方向。五、能量饲料能量饲料包括谷物籽实、籽实加工副产品、淀粉质块根块茎、液体能量饲料。其中以前两种饲料在配合饲料中使用最为普遍。这两种饲料的营养特点为: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粗蛋白质含量低,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不平衡。常用的谷物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包括:玉米、高粱、大麦、小麦、麸皮、次粉、米糠等。不同能量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存在差异,其饲喂畜禽的效果也不一样,在生产中应了解不同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针对不同动物选择不同的能量饲料。六、蛋白质饲料蛋白质饲料包括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非蛋白氮饲料。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营养特点的共性是: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为 20-50%之间,其氨基酸的含量、平衡性均优于能量饲料,但此类蛋白质的消化率仅为 80%左右;粗脂肪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一般豆科籽实中脂肪含量较高,可达 30%以上,而饼粕类饲料因加工工艺的不同变异较大,因此此类饲料的能量价值各不相同;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粗纤维含量与谷物籽实相近,饼粕饲料粗纤维含量略高于一些;常量矿物质含量同样是钙少磷多且多为植酸磷,B 族维生素含量丰富,但缺乏维生素 A、D。大豆饼粕因其营养价值高于其他植物性蛋白饲料,是使用最多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但大多数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均含有抗营养因子,因此其饲用价值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生产中应注意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脱毒处理和合理使用。2、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其营养特点是: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高、灰分含量丰富、钙磷含量及利用率均高、此类饲料中含有丰富的 B 组维生素、但蛋氨酸略显不足,同时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中以鱼粉营养价值最高,但其同时价格昂贵,在使用时应注意:食盐含量、掺假及使用量等问题。其它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因蛋白质品质不良,氨基酸组成不平衡,使用时应加以注意。3、单细胞蛋白饲料包括:酵母、藻类、真菌及非病原菌。因为此类饲料的生产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是缓解蛋白质饲料紧缺的手段之一。4、非蛋白氮饲料:是提供反刍动物粗蛋白质的廉价饲料,尿素和双缩脲是使用较多的原料,它们各有其特点,使用时应注意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七、矿物质饲料1、钙源:石粉是一种廉价的钙质补充料,其中含钙量应为 33-39%,一般而言,石粉的粒度越小,其吸收越高,为了使蛋鸡饲料中的钙更好的转化为蛋壳中的钙质,作为产蛋鸡饲料中的钙源粒度要求应粗细搭配。2、钙磷源:磷酸氢钙及骨粉是使用最多的两种补充钙、磷的饲料。两种饲料原料各有其特点,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使用,并注意重金属氟中毒的问题。3、钠源:食盐是为动物补充钠、氯的主要形式。使用时应注意家禽的食盐中毒问题。小苏打是调整反刍家畜瘤胃 pH值的重要添加剂。八、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是为了满足饲料动物的需要向饲料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的物质。作用:完善日粮的全价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加动物的采食量。预防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刺激畜禽的生长发育,提高畜禽的日增重。减少饲料贮存期间的营养物质损失,保证饲料的饲喂效果。改善畜禽产品的品质,提高其商品价值。改进饲料加工性能,提高饲料加工品质。条件:必须具有确实的经济和生产效果。长期使用或在使用期间,不应对动物产生急性或慢性毒害作用和不良影响,对种用动物不导致生殖生理的改变,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在饲料或动物的消化道内有较好的稳定性。所选择的添加剂原料中不得含有超过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在畜产品中残留量不超过标准,不影响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不降低饲料的适口性。不污染环境,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添加剂分类目前无统一方法,一般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又分为:一般性饲料添加剂、药物性饲料添加剂、新型饲料添加剂。本节分别介绍了各种饲料添加剂的种类、性质、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等,通过介绍表明:饲料添加剂是现代畜牧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饲料原料,没有饲料添加剂就没有高效、环保的畜牧业。第二篇 饲粮配合与动物饲养要点一、概述1、基本概念:日粮:日粮是指满足一头动物一昼夜(24h)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的总量。饲粮:把所需各种饲料原料组成换算成百分比含量(即配方),再根据配方配制成满足一定生产水平类群动物要求范围内的配合饲料产品,在饲养业中为区别于日粮,将其称为“饲粮”。饲料配方:按照动物的营养需要量、饲料的营养价值、原料的状况及价格等条件合理地确定的饲粮中各种饲料原料组分的百分比构成,称为饲料配方。饲粮配方分为两种:以当地所产饲料为基础的地区性典型饲料配方;高效专用饲料配方。2、配合饲料按营养特点分为: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反刍家畜精补料、人工乳。按饲料物理特性分为:粉料、颗粒料、破碎料、膨化料、压扁料。各种饲料有其特点,饲喂对象各不相同,使用配合饲料时,应根据动物的体重、年龄、生理特点、生产水平等情况酌情考虑。3、配合饲料优越性:配合饲料科技含量高,能最大限度发挥动物生产潜力,增加动物生产效益;配合饲料能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饲料资源;配合饲料产品质量稳定,饲用安全、高效、方便;使用配合饲料,可减少养殖业的劳动支出,实现机械化养殖,促进现代养殖业的发展。二、全价配合饲料配方设计1、原则:全价配合饲料进行配方设计时应考虑如下原则:营养性(营养水平、原料选择、设计值与保证值的关系)、安全性和实用性、经济性。2、配方所需资料:饲养标准、饲料原料营养价值、饲料原料价格。3、配方方法:包括手工配方(四角法、代数法、凑数法)、计算机配方。本节介绍了各种配方设计的方法,其中手工配方以凑数法最常用,通过介绍说明:掌握设计步骤,结合生产实际,才能配出满足生产需要的配方。4、配方设计的特点:不同畜禽、不同生产方向、不同生理状况、不同生产水平所需营养营养水平不同,因此所用饲料原料也有所不同,因此生产实际中应根据动物的具体情况,选择特定的饲养标准及适合的饲料原料,为此必须掌握各种畜禽配方设计的特殊性。三、浓缩饲料配方设计1、意义2、浓缩料配方设计方法包括两种:由全价配合饲料折算浓缩料配方、直接计算浓缩料配方。前一种方法简单易学,生产中使用较多,需要掌握其折算方法;后一种多为专业人员使用。四、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21、预混料分为:单项预混料、多项预混料、复合预混料。2、添加剂用量的确定:由于添加剂活性成分受动物本身、饲养方式、环境因素、添加剂种类、添加剂与基础日粮的关系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确定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量时,应在饲养标准的基础上酌情加大添加量,而对于有严格限制的添加剂应按要求添加。3、配方设计:预混料的原料及载体的选择是决定预混料品质好坏的先决因素之一,因此掌握选择原料和载体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熟悉预混料配方的步骤,既(1)以饲养标准为依据,确定特定畜禽所需添加的微量元素种类和数量;(2)确定预混料在全价中的添加量,并计算出预混料中各元素添加量;(3)选择合适的微量元素原料; 4)计算微量元素商品原料的用量;5)计算载体用量;6)列出微量元素预混料配方。五、配合饲料生产工艺1、全价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分为先粉后配式和先配后粉式两种,两种工艺流程各异,并且各有其优缺点,实际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饲料加工工艺。2、预混料生产工艺的特点是:对于载体和极微量的添加成分需进行预处理,以保证预混料的混合效果和产品质量。了解预混料的加工流程。3、配合饲料的发展方向:依法加强配合饲料质量及安全管理;研制开发安全绿色饲料,提升饲料产品档次;推广科技含量高的浓缩料、预混料,开拓农村饲料市场;大力发展各种畜禽配合饲料,满足人们对多种畜禽产品的需求;质量好、成本低、利润高仍将是今后配合饲料产品追求的目标;为了在今后的国际市场中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企业改革。六、配合饲料质量管理1、质管的意义。2、以饲料工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依据,对饲料质量进行管理。质管的监测指标包括:营养性指标、卫生安全性指标、环境安全性指标、生物安全性指标及商品性状、物理形状指标。3、配合饲料管理的基本措施:加强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合理使用饲料生产、质量检测人员加强配合饲料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正确使用配合饲料,加强售后服务。4、饲料质量检测方法包括:感官鉴定法、化学分析法、物理检测法、显微镜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第三篇 动物饲养要点一、动物的食物行为及饲喂技术(一)动物的食物行为动物的食物行为是根据动物的生存方式和采食习性并通过不同的行为构成的。动物的食物行为包括:采食行为、饮水行为、反刍行为、排泄行为、异嗜行为等。采食是动物获得自身营养物质的最重要的一种行为,但各种动物的采食方式却不相同。在现代畜牧生产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动物的采食量,减少饲料的浪费,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生产性能。水对于动物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调节动物体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动物饲养中,饮水与采食同等重要,同时饮水也直接影响采食量,尤其是在用干粉料饲喂畜禽时更应注意饮水问题。反刍动物的反刍时间几乎等于该动物的采食时间。如果生产中发现反刍动物的反刍时间、次数减少或不进行反刍,应及时查找原因,否则将影响动物的健康及生产。畜禽粪便的排泄是目前畜牧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途径,这使得动物生产中不仅要进行大规模的粪尿处理,而且还要从动物饲粮配方的角度考虑减少粪尿中氮磷的排泄,以达到环保的要求。当动物的饲料中缺乏某些特定养分时,会表现出异嗜癖。在生产中因及时发现有异嗜癖的动物,并找出原因,及时调整日粮营养水平。(二)动物采食量的调节1、采食量的概念:(1)随意采食量是指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它是动物在自然条件下采食行为的反应。一般以 24h 动物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它约略的反映动物的维持需要以及按体重、产奶量等指标所表示的生产的需要量。(2)规定采食量是在饲养标准中使用的一个指标。它是根据动物营养原理以及大量的动物试验结果、科学的规定的动物在不同生产阶段、不同生理条件下的采食量。这种采食量是动物特定时期采食量的平均值。2、采食量调控的机制(1)采食量的中枢神经调控动物的觅食、采食、咀嚼、吞咽是受大脑直接控制的,控制动物采食量的区域在下丘脑。下丘脑内存在着饱中枢和饥饿中枢,它们统称为摄食中枢。(2)采食量的短期调控动物采食量的短期调控是由物理(机械)控制和化学控制两种机制共同完成的。一般认为反刍动物的日粮主要由能量低、体积大、难消化的粗料组成,故它以物理或机械调控为主。而单胃动物的日粮以能量高,体积小、易消化的精料组成,故它以化学调控为主。(3)采食量的长期调控目前认为多数动物采食量的长期调控主要是依据动物体内的总体能量平衡机制,此外成年动物的体液及体脂库也可调节采食量;而幼畜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体脂贮存不明显,故不存在后者的调控问题。(4)采食量的感觉调控所谓采食量的感觉调控就是通过感觉系统,如视觉、嗅觉、味觉及相应的感受器来调控动物的采食量。对于视觉较好的动物,它们首先是凭视觉来认识饲料,通过观察饲料的颜色、外观、活动性和质地来选择饲料。有些家畜视觉能力不佳,它们可凭嗅觉来选择饲料。3、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包括动物因素:不同的畜禽种类、品种、性别及个体间的采食量是不同的。日粮因素:日粮中养分的消化性、能量浓度、氨基酸的缺乏及不平衡、日粮养分的缺乏及过量、日粮采食次数、日粮的加工调制、感觉因素等多种日粮因素都会影响采食量,其中以日粮能量浓度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最为重要。环境因素:各种动物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采食量是不同的。生理因素:前已述及包括神经递质、激素、感觉系统在内的多种生理因素对采食量的影响。除此之外,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由于对各种养分(尤其是能量)的需要量不同,导致采食量不同。动物的疾病导致临床症状的第一表现常为食欲减退,采食量降低。影响采食量的常见疾病有动物的肠道寄生虫及炎症、母畜的产后瘫疾、哺乳母畜的乳房炎;高产动物的代谢疾病等。饲养管理:饲养管理的方式与方法直接影响动物的采食量,不同动物种类及不同生理阶段的动物应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三)采食量的人为控制与饲喂技术通过人为控制动物的采食量,以期达到某种饲养目的,这是进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的一种饲养手段。生产实际中,饲养者必须根据动物营养原理以及动物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调控方法。在生产中应掌握下列饲喂技术:1、饲喂方式自由采食:即让动物能够自由接触饲粮和采食。该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采食量越高,生产性能就越好。但自由采食时,动物的饲料利用率较低。限制饲养 (限饲):即采用一定的方法控制动物的采食量。此时,实际采食量低于随意采食量,目的是控制动物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提高产品品质(如提高瘦肉率),防止种畜过肥而降低繁殖性能,预防生长过快而引起的疾病如腹水症等。限饲的方法通常有两种:量的限饲和质的限饲。(1)量的限饲即控制动物接触饲料的时间或控制饲料供给量来控制饲料摄人量。(2)质的限饲即通过改变饲粮养分的平衡性来减少采食量。具体的措施有:能量浓度动物(尤其是单胃动物)在一定的日粮能量浓度(临界能量浓度:动物能据日粮能量浓度调节采食量的日粮能量浓度)范围内调节其采食量。蛋白质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或使氨基酸平衡性变差,可以降低采食量。添加剂调整抗生素、饲料风味剂等添加剂的添加量来控制采食量。一般而言,质的限饲比量的限饲更难操作。2、饲喂次数饲喂次数取决于动物的年龄、饲料的性质、生产水平与劳动组织形式等,由一次到自由采食不等。3、饲料形态饲料形态可采用干料(粉料、颗粒料)和湿料4、饲养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在动物生产过程中,人们常常将动物出生后的整个生命期划分为若干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饲粮和饲喂技术以实现生产目标。二、饲养与气候环境(一)温热环境与营养1、温热环境与饲料利用率在适宜的温热环境中,动物饲料的利用率最高,生产量最多,饲养成水最低。气温低于临界温度,动物代谢率提高、采食量增加,饲料利用率下降。低温往往使胃肠蠕动加快,饲料停留的时间缩短,影响各种动物的消化吸收;相反,气温过高,动物的能量损失减少,维持能量低,虽然采食量下降,饲料利用率有上升趋势。2、温热环境与能量动物的能量需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采食同样日粮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能量代谢有显著的差异。3、温热环境与蛋白质3无论高温或低温,均使动物的尿氮排泄增加。这说明此时动物用于维持的蛋白质增加,蛋白质效率比下降。4、温热环境与脂肪、水、维生素的需要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二)温热环境与动物采食量一、牛的采食量牛可以在许多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存,但基本上属耐寒动物。不同的牛种对温热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异很大。环境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散热和产热量,改变维持能量的需要量表现为采食量的增减。寒冷地区的成年泌乳母牛的适宜温度是 1720,此时所需维持净能最少,泌乳牛处在恒定温度下自由采食,-20时的采食量较10-20C 增加 35%。当温度在 2225时采食量开始下降,10下降明显,40的采食量只有 1820的 60%。采食量开始下降的温度因品种而不同:荷兰牛为2429,娟姗牛为 26-29,瑞士褐牛可超过 29.5,而婆罗门牛为 3235,泌乳的荷兰牛在 32时采时量约减少20%,40时停止采食,同时反刍减少 40%。生长肥育牛的采食量和温热环境的关系与乳牛的相似。当气温从 10下降到-10,肥育牛的采食量几乎或直线增加。有的研究(Heinrichs 等,1991)表明,海福特牛在 21.126.7,每 lkg 体重食人总可消化养分(TDN)几乎不变,但在26.7以上,每 lkg 体重的 TDN 食入量增加,这主要由于肥育牛对炎热的耐热力差,在高温中增加散热负荷而提高饲料消耗量。二、羊的采食量绵羊对环境温度的反应与被毛厚度和饲养水平有关。刚剪毛的绵羊受热的影响较小,但对低温,甚至仅 10时则引起严重冷应激。未剪毛绵羊在炎热时采食量下降,与产乳牛相似,在 0时对高精料或高粗料日粮的采食量显著高于 23时,但能量的消化率无差异。三、猪的采食量因体重和年龄大小对温热环境反应不同,猪的采食量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成年猪的适宜温度范围在 020,育成猪1527,仔猪 2532。低于适宜的温度,采食量增多,反之,则降低。研究表明,20kg 以下仔猪对温度变化较敏感,骤然降低温度使采食量减少,增重缓慢;断奶后仔猪不宜变温;突然变温不如逐渐降温;适宜恒温不如适当变温,使采食量较多,增重加快。体重 4070kg 和70120kg 的生长肥育猪气温在 20以下采食量增加的曲线相同,但在 20以上,体重大的猪采食量明显下降;体重轻的猪到 30以上时采食量才明显减少。四、鸡的采食量产蛋鸡和肉鸡在环境温度影响下,与其它动物的反应相似,维持能量需要随温度的变化而增减;40170日龄的蛋鸡分别在 15、20、30下培育,随量度的上升,饲料采食量极显著减少,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64.58g、61.1g、57.3g 和 49.9g (Cowan等,1983)。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产蛋来航鸡采食量在 25以下,每下降 1增加1.6g,从 2534,每升高 1采食量减少 1.01.5g;从 3236每升高 1则减少 4.2g (Davis 等,1973转引自黄昌澍,家畜气候学,81 页)。肉鸡的适宜温度一般认为较蛋用型低3左右。肉鸡 18采食量大、生长快2840采食量和增重急剧下降。(三)热应激与动物饲养1、热应激的概念“应激”一词常用于描述动物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对环境的适应。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 gelye(1936 年)认为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是动物对机体内外刺激或挑战的反应。热应激:所谓热应激,就是指动物对于不利于其生理的环境高温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它通过改变动物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降低动物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给动物生产带来严重损失。2、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措施(1)水:蒸发散热是热应激时畜禽驱散体内余热维持体温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奶牛,热应激也导致由皮肤以汗的形式损失的水分增加。因此,热应激时应向动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2) 能量和蛋白质、氨基酸:饲粮中添加脂肪对热应激的动物是有利的,它可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使饲料在消化道内存留时间延长;日粮的蛋白质、氨基酸水平对缓解热应激也有一定的效果,一般认为日粮的氨基酸平衡问题更为重要,要根据各种动物必需氨基酸的要求考虑限制性氨基酸的添加。(3)维生素在应激过程中,需要添加各种维生素,主要是因为维生素与动物在应激状态下的代谢有关,关于补充维生素缓解家禽热应激的具体机制,以对维生素 C 和维生累 E 的研究最多。(4) 矿物质及酸碱平衡饲粮中钙磷比例可能对肉鸡的热应激存活时间(HSST)有一定影响。HSST 和血浆磷呈正相关,而与血浆钙呈负相关,饲粮缺磷和高钙均缩短 HSST。热应激降低血清钾的浓度,增加尿钾的排泄。高温下,动物保钠排钾机能的增强,这是机体调节水盐代谢、维持体液平衡的生理反应。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1%NH4Cl 和 0.5%NaHCO3 是维持鸡在热应激时酸碱平衡和提高生产性能的有效方法。添加铜、硒、锌、维生素 E 和维生素 C 可有效地缓解热应激造成的蛋鸡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器官组织细胞膜的完整性。对于奶牛,热应激期间提高日粮中矿物质水平是必要的,以补偿干物质摄入量的降低和某些矿物质排泄的增加。(5)其他添加剂杆菌肽锌能降低产热量,这种作用在高温下更明显;维吉尼亚霉素也已被用于缓解热应激。三、各种动物的饲养要点不同动物种类、不同生产方向、不同性别、不同生理阶段的动物应根据其本身的营养需要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及饲喂技术,以达到生产的要求。饲养与饲料课程期末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饲料在合理的饲喂条件下,能对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调控生理机能,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且不发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称为饲料。2. 添加剂预混料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及添加剂预混料按比例混合而成的、可直接饲喂单胃动物的营养平衡的饲料产品。3. 热应激动物对于不利于其生理的环境高温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4. 蛋白质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 18%且粗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一类饲料。5. 能量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 18%且粗蛋白含量小于 20%的一类饲料。6. 饲料配方按照动物的营养需要量、饲料的营养价值、原料的状况及价格等条件合理的确定饲粮中各种饲料原料组分的百分比构成,该比例即为饲料配方。7. 全价配合饲料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一定比例的载体或稀释剂混合而成的均匀混合产品。8. 应激是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9. 规定采食量根据动物营养原理及大量的动物实验结果,科学规定的动物在不同生产阶段、不同生理条件下的采食量。它是动物特定时期采食量的平均值。10. 随意采食量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一般以 24h 动物采食的重量来表示。11.青贮饲料用青贮方法制成的饲料统称青贮饲料。12.益生素益生素是一种通过改善寄生动物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其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活菌制剂)。13.活性成分最是需要量能取得最佳生产效益和饲料利用率时的活性成分供给量为活性成分最适需要量。二、填空题:1营养性添加剂主要包括_维生素、微量元素、合成氨基酸_。2. 蛋白质饲料可分为植物蛋白质饲料、动物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非蛋白氮饲料_四大类。3. 常用的青贮方法是一般青贮法、半干青贮法、和外加剂青贮法。4. 可以同时补充钙、磷的最常用饲料原料是_骨粉、和磷酸氢钙。5.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_氨基酸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和维生素添加剂。6. 秸秆饲料的加工方法有物理加工法、化学加工法、和微生物加工法。7. 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包括动物因素、日粮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8.动物的食物行为主要包括采食行为、饮水行为、反刍行为、和排泄行为。9. 犊牛早期补料可以酌情补充的植物性饲料有干草、精料、青绿多汁饲料、及青贮饲料。10. 能量饲料可分为_谷物籽实类饲料、谷实加工副产品、淀粉质的块根块茎类饲料、液体能量饲料四大类。11. 配合饲料质量管理的衡量指标包括营养质量、卫生安全质量、环境安全质量、生物安全质量、和饲料产品的商品性状及物理性状。12. 配合饲料按营养成分及用途可分为全价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反刍精补料、和_人工乳五类。13. 添加剂预混料可分为单项添加剂预混料、多向添加剂预混料、复合添加剂预混料。14.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是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灰分含量高、维生素B 组含量高、蛋氨酸含量略低、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15. 干草的干燥方法有_自然干燥和_人工干燥。16. 谷物饲料的营养特点是_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粗蛋白含量低且氨基酸含量不足、矿物质含量不平衡、维生素含量不平衡。417. 调控动物采食量主要包括.中枢神经调控、短期调控、长期调控、和感觉调控四大机制。18、被人们称为绿色环保型添加剂的是(酶制剂)、(益生素)、(中草药)。19、能量饲料分为(谷物籽实)、(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淀粉质的块根块茎)和(液体能量饲料)四大类。20、蛋白质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 18),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 20)的一类饲料。21、全价配合饲料配方设计主要方法有(计算机配方)和(手工配方)两大类,其中手工计算配方的主要方法又包括(四角法)、(联立方程)和(凑数法)三种。22、饲料质量检测可采用(感官检测)、(物理检测法)、(显微镜检)、(化学分析法)、(快速检测法)、(微生物学检测法)等各种方法。23、根据大量研究,泌乳奶牛的最适温度为(5-15),生长肥育猪的最适温度为(18-21)。三、选择题:1青绿饲料可以作为(A)饲料的唯一来源A反刍动物 B草食动物 C单胃动物猪禽2要想使单胃动物很好的利用植物饲料中的磷,就必须添加(B)A、淀粉酶 B、植酸酶 C、纤维素酶3. 玉米贮存时一般要求其水分含量为(B)A、14%B、14%B、14%C、=14%4. 鱼粉在配方中用量被限制的主要原因是(B)A、食盐含量过高 B、价格昂贵 C、掺假5可以为反刍动物提供廉价粗蛋白质饲料的是(C)A、大豆粕 B、酵母 C、尿素6. 为了防止饲料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变质,饲料中可以添加(C)A、防霉剂 B、防腐剂 C、抗氧化剂7. 下列哪种干草的粗蛋白质及钙的含量较高(A)A、豆科干草 B、禾本科干草 C、谷类干草8. 秸秆处理的最佳方法是(B) A、碱化 B、氨化 C、氢化9. 能量含量最高的谷物籽实类饲料是(C)A、高粱 B、麦类 C、玉米10. 油脂属于(B)A、蛋白质饲料 B、能量饲料 C、饲料添加剂11. 一般青贮方法要求禾本科原料含水量为(A)A、65-75%B、50-60%C、45-55%12. 半干青贮对原料的含水量要求为(C)A、70%B、60%C、50%13. 大豆饼粕的粗蛋白质含量一般为(B)A、30%左右 B、45%左右 C、60%左右14. 下列哪种是能量饲料(A)A、油脂 B、血粉 C、尿素1015. 菜籽饼粕中含有的主要抗营养物质是(C)A、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B、单宁 C、异硫氰酸酯16. 常用于为动物补充钙源的饲料是(A)A、石粉 B、磷酸氢钙 C、骨粉17. 为了提高鸡蛋的商品价值,通常可以在其饲粮中添加(B)A、防腐剂 B、着色剂 C、调味剂18. 为了促进乳酸菌的发酵,可以在青贮过程中添加(C)A、甲醛 B、尿素 C、糖蜜19. 在谷物籽实类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B)A、玉米 B、小麦 C、大麦20. 从加工原料看,营养价值最高的鱼粉是(C)A、普通鱼粉 B、粗鱼粉 C、全鱼粉21. 饲料厂检测原料品质好坏常用的方法是(A)A、常规化学分析 B、感官鉴定 C、显微镜检测四、判断并改错:1.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 18%的一类饲料称为粗饲料。 ()_饲料干物质中_2. 青贮饲料由于品质良好,可以作为动物的惟一饲料来使用。 ()_青贮饲料不能作动物的唯一饲料_3. 谷物籽实类饲料的钙、磷比例能够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 ()钙少、磷多且多为植酸磷,不能满足各种动物对钙、磷比例的要求_。4. 棉籽饼粕的氨基酸组成为赖氨酸含量高、精氨酸含量低。 ()赖氨酸含量低、精氨酸含量高、两者出现拮抗关系_。5. 各种饲料添加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后作成预混料。 ()_.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比例混合_。6. 人工干燥的干草中维生素 D 的含量丰富。 ()自然干燥的干草 VD 含量高,因为紫外线照射_。 7. 蛋白质饲料只能为动物提供蛋白质营养。 ()蛋白质饲料还可为动物提供其他营养物质,只是蛋白质含量较高而已_。8. 各种动物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