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家风征文3篇_第1页
精编家风征文3篇_第2页
精编家风征文3篇_第3页
精编家风征文3篇_第4页
精编家风征文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编家风征文 3 篇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营造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着,让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良好的家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青少年会经过耳濡目染,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我自幼深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个忠厚的农民,可他会读四书五经、三字经,一千多年前周敦颐的爱莲说他一背如流水,还有周氏家训父亲也能说的头头是道。父亲从小要求我们按照周氏家训中“读书为重,克勤克俭,礼义廉耻,取之有道”去做,他还告诉我们“诚、俭、忍”三字是周氏家训中最有意义的地方。我小时候每天上学前父母亲总要叮嘱我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要好好学习,在路上不要惹祸,让着人不吃亏。记得读小学四年级时,一个夏天上午的一堂写字课,我不小心把自己课桌上的一满瓶墨汁弄倒了,泼在前排的一个叫储风华女同学的背上,这个同学又正好穿的是一件雪白的衬衫,她立马哭了起来,说:“我妈要打死我了,我好不容易才得到的一件漂亮的衣服,你赔!你赔!”我当时也吓晕了:“好风华,不赔,我给你洗吧。”我哽咽着。放学后,我拿着这件“黑白相间的”衬衫来到一个池塘边洗了起来,我怎么也洗不掉那衣服上的墨迹,我焦急万分,就把衣服平摊在石板上,再用细腻的沙石擦磨,磨了一会儿,又对着阳光照照,看看墨迹是不是没有了,这一看,我吓呆了:衣服上不但还有淡淡的墨痕,而且又增加了许多小洞洞。瞬时,我吓得忍不住坐在那塘埂上嚎啕大哭起来。我妈妈闻声赶来,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很严厉地批评了我之后原谅了我的过错,也赔偿了那位同学的衣服。从此,我做事处处小心翼翼,损毁人家东西我会照价赔偿。 我嫁到何门已有二十余年了,也深深受着何氏门风的影响。我的婆母是出了名的温柔贤惠。她一直在老家住着,帮着照看那一群小孙孙,好让几个儿子媳妇安心工作。婆婆通情达理,她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宽容大度,严谨治家,永远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家人,对自己却很吝啬。最让我难忘的是那年 在处理完婆婆的后事之后,我在收拾她的衣柜时,映入我眼帘的是那么的让人难以相信,衣服里面有好几个包袱,包着的是保存了几十多年的碎布头和几身补了又补的棉布衬衣,缝了又缝的发黄的蚊帐。想着这些,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婆婆乐观爽朗,经常说孩子们小的时候多好啊,能天天围着父母转,全家人守在一起,虽然清贫,但是很快乐幸福。孩子们长大了,一个一个都成家了,就像小麻雀一样的从窝里飞走了。她说着说着,眼睛就湿润了。我现在真正理解了老人的心,她怀念儿孙绕膝的时刻,她更企盼孩子们快快长大,她朴素的语言中,道出了家庭的繁衍和人类生生不息的真理以及对儿女们成家立业的眷恋。也正是婆婆的凝聚力,子女团结、妯娌和睦,全家人其乐融融,每逢节假日我们这些后辈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婆婆总是乐颠颠的跑进跑出,结果弄出一大桌菜让我们吃,她系着围裙、站在旁边指指点点,“这叫苦菜,能清热解毒;那是野芹菜,能降血压.”婆婆累得腰都伸不直了,但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从婆母身上体现出的是一个中国劳动妇女的勤劳、善良、朴实,在她身上,我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是乐观向上和自强自立的精神。她用她那朴素的语言,教育、影响着下一代,成为我们生活、事业中永恒的榜样。在婆婆的影响下,我这个小家庭也一直遵循着“孝厚,勤俭,向上”的祖训。孝厚,顾名思义孝顺厚道。字典中也有记载:史记吕不韦列传 “蚤自结於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适而子之。”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这媳妇直恁般贤孝。”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太太,我家有何修持, 玉格有多大造化,上天赐我家这一双贤孝媳妇!”我和丈夫当然没有这些古代贤人志士的才华和胆略,但我家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为准则。还是用事实说话吧,我俩方都是兄妹六个,我俩都是排行老三。无论哪边的老人生病或者兄妹遇到重大难处,他们第一时间通知我家,我们当然义不容辞了。1991 年婆公因积劳成疾得了胃癌,在县医院治病期间全程有我丈夫料理。2000 年我的父亲患急性肺结核,也由我的丈夫带到市立医院检查、治疗。兄弟姐妹们一些磕磕绊绊也是我们照顾。我的姐妹多,孩子们也多,自从我家搬到县城住的十几年来,每年不是住着中考生,就是住着高考生,为祖国输送人才搭上了方便之桥,我们毫无怨言。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们每逢节假日回家时,我家就是他们的中转站,我们欣然接待。丈夫待亲人孝悌,待邻里也是友爱的 。2003 年我家在县城建房,我们工作了十几年才买了一块地皮建房,规划放线时,后面那家人说她家以后要买小车,我丈夫二话不说叫工匠多让了十几公分的路。到现在,有许多人佩服我家人能谦让,我丈夫总是笑着说:“让她三尺又何妨?“我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年了,在工作中廉洁奉公,克勤克俭;在家中,把乐于节俭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行为准则。因为我知道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勤于持家,俭以养德”之说。我认为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唯有从小就接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是农民家的孩子,自小劳动惯了,更认为劳动光荣。我的儿子小时候的鞋子是我亲手制作的,许多内衣也是我把我和他爸爸的内衣改小了穿的,可爱的儿子还乐呵呵说:这衣服穿着怪舒服。“我不仅能做鞋织衣,还会种菜。我在户外开垦荒地种的菜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儿子当然也知道以俭为荣,我清楚地记得儿子小学一年级时文具盒里,他只装两支铅笔、一把小刀、一把尺子和一块橡皮,一支铅笔写到小手捏不起来了还用小竹筒子套上写,一直写完为止,才用第二支。他不浪费作业本上的一页纸。还有,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的大学课本一本不落,保存完好。这些好习惯令我欣慰。积极向上的儿子今年通过勤奋努力也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女身上有父母的影子; 一个人的言行,体现着家庭的素养。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身为一名光荣的教师,要“身教重于言教”,自觉地把好作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同时要求自己洁身自好,要远离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风之树常青;只有这样,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个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家庭,一个追求进步向上的家庭,一个充满和谐幸福的家庭。家风征文“善作魂,勤为本。”这是“梦娃”系列公益广告里的一句话。那稚嫩的童音,成为一种暗物质在我的骨髓里生长,在我心中奔腾,在我灵魂深处产生共鸣。其实它一直伴随着我,不曾远离.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勤劳务实:“人勤地不懒,勤劳的人始终有饭吃。”父亲是出了名的勤劳能干。 在农村,大伙都是靠田地里的作物挣点钱。父亲头脑灵活,他做过很多小生意,稻子熟了他就收稻谷卖,油菜熟了他卖菜油,农闲时就搭起面板扯起挂面。扯面其实非常辛苦。每天晚上七、八点钟就要开始和面,经过拌、揉、发酵,然后是切面,搓面,全都是手上的功夫,要花上三、四个小时,晚上要忙到十一、二点钟。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又要起来盘条、上架、拉扯、晾晒,一直要忙到下午三点多钟才能休息,晚上又要继续和面。父亲做出的挂面,又细又匀称,口感佳味道好,十里八乡都称道。父亲割稻插秧拔草几乎不起腰,打稻扛稻谷那个利索劲,一人能抵俩,犁田钯田他都是好把式。他干活很少歇火,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他一直拼命地劳作。印象里父亲总是风风火火,除了睡觉吃饭都是急匆匆的。我们姐弟年幼的时候,父亲没日没夜地干活,用披星戴月形容一点不为过。父亲的闲聊中,随口一说,我的脑海里立刻显出这个画面:黑暗的田畈上,月影下,一个人影挥舞着镰刀,一棵一棵地把成熟的稻穗割倒 ,从田垄这头到那头,循环往复,天很静,地无声,只有稻叶哗哗的响,还有咝咝的虫鸣声。母亲总是锅里做着饭,地里种着菜,手里搓着衣服。农忙时,母亲早早地起来,腰也不直地干到晌午,回家吃口饭,开始喂猪喂鸡。中午卸下门板狠狠睡一觉,等到太阳不那么晒了,又去地里干活。我家的菜地不少,还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母亲总是奔波在几块地之间。家庭生活的艰辛,使我们姐弟三个很小就懂得了世事的艰难,人生的不易,也开始分担压在父母肩上的重担,帮着做家务。我常常跟在母亲后面,拿着水壶,时不时给忙碌的母亲递水喝。干起活来,柔弱的母亲就像一个壮汉。她挥动锄头,弯下腰用力挖进地里,一下子就把土翻扣在脚下。就这样不间断地重复着一个动作,一会儿功夫,母亲的前边就是鱼鳞样的一大片,夕阳洒上去,一闪一亮的。太阳落山了,母亲让我回去,她就着撒着柔光的月亮,忙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没过几天,细小娇嫩的菜秧子整齐地排列在菜地里,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母亲得挑水、挑粪去喂养它们。她的肩上挑着扁担,在重压下身子一扭一扭的,扁担有节奏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活像一串音符,母亲的腰身也慢慢倦得不再挺拔。许多夜晚,我是望着鞋底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母亲那疲倦的眼睛进入梦乡的。母亲左手拿着鞋底,右手拿着索子针,头稍微往左偏,嘴巴稍歪象在用力,手指上的顶箍子一顶,针就扎过了鞋底,然后再拔出来,有时也用针镊子去夹。捋着长长的索子,“哧”、“哧”、“哧”,一声接一声的,然后一针针地纳紧,又扎下一针密密麻麻的鞋底纳好,剪好鞋面,用线衬好鞋里,滚好圈子边,最后把鞋帮又一针一线的上到鞋底上。母亲做的布鞋很精致。黑色的灯芯绒面子,白布粘成的底子修剪得恰到好处,滚着一圈白市布边,燕子口的松紧带也不束脚背,针脚十分细密,鞋底厚实。穿在脚上,平整、舒适、暖和,又透气又散汗。那个年月里,一双双疯长的脚踩得母亲的双手生疼,让母亲一年到头没有半点闲暇。父母不辍地劳作,几十年如一日。如今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而且家境都不错,他们依然没有乐享清闲。他们的双手除了老茧就是裂缝,一到冬天,双手一沾水,就会针刺般的疼。握着他们的手,就像握着他们几十年的辛苦,这是勤劳的见证,让我温暖而酸楚,老茧划过我的手心,粗粝如石头。以我现在的生存能力,始终无法想象,父母是如何承受着纷繁复杂而且繁重无比的劳作。可以肯定,劳作本身,也是勤劳和美的本身,或者,就是人本身。我的父母都没读多少书,却都是明理心善的人。父亲常说:“人啊要心存善念,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能帮尽量帮人家一把。”二十多年前发生的许多事,我依然记忆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