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康复治疗ppt演示课件_第1页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ppt演示课件_第2页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ppt演示课件_第3页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ppt演示课件_第4页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冠心病的康复医疗,冠心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预防学组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首要疾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注册(GRACE)研究数据表明,冠心病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死亡、卒中和再住院率高达25%,4年累积病死率高达22.6%,而且死亡患者中有50%死于再发心肌梗死,即使存活,30%的冠心病患者活动受限,30%患者无法正常工作,45%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冠心病的本质是生活方式病,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干预研究表明,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治疗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冠心病而以预防策略。,中国冠心病现状,2010年出版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患病人数2.3亿;发病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PCI的患者数量也持续增加,2008年约18.2万,2011年高达34万。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心梗目前已高居我国死亡原因第二位,到2030年,我国预计将会有2300万心肌梗死患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表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每拖延1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11*20心梗救治日,心梗抢救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中国科学院院士葛俊波“在医学领域,可能最紧急的就是心梗的救治;而广大群众及时发现心梗前兆,才能为抢救赢得时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但是大量发病后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反复发病、反复住院,重复冠状动脉造影与血运重建,医疗开支不堪重负。,我们强调了黄金120,还能做的更好吗?,发病前预防、发病后康复,冠心病康复的循证医学,20世纪80年代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心脏康复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837和心血管死亡率738。Haskel WL等研究发现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接受心脏康复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年内猝死风险降低45。2009年美国Suaya JAStas0n WBA一项对60万例老年住院的冠心病患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PCI或CABG 5年随访的研究发现,康复组患者5年病死率较非心脏康复组患者减少2l34,并且不论康复次数的多少均可获益,其中高康复次数(25次以上)组降低34,低康复次数(124次)组降低2l,效果与心血管病预防用药(如他汀类药物或B受体阻滞剂)相当,而费用显著低于预防用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2004年公布的INTERHEART研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腹型肥胖心理社会压力饮食中蔬菜水果少饮酒缺乏规律的体力活动,冠心病康复医疗的内容,生活方式的改变双心健康:心脏+心理循证用药生活质量的评估和改善职业康复:最好的有质量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二级预防是冠心病康复的重要内容,冠心病康复的分期,院内康复期(期康复)院外早期康复期(门诊康复期,期康复)院外长期康复期(期康复),院内康复期(期康复),本期康复目标: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卧床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运动耐量减退、低血容量、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促进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自信心,减少心理痛苦;做好健康宣教,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再住院;并为出院后的康复做好准备。本期运动康复及日常生活指导: 1)目的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出院时达到生活基本自理; 2)康复适应症:(1)过去8 h 内无新发或再发胸痛;(2)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肌酸激酶(CK)-MB 和肌钙蛋白没有进一步升高;(3)无明显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静息时呼吸困难伴湿性啰音);(4)过去8 h 内无新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院内康复期,本期运动康复及日常生活指导: 3)开始时间:通常康复干预于入院24 h 内开始,如果病情不稳定,应延迟至3 7 d以后酌情进行。 4)康复原则:运动康复应循序渐进,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坐位双脚悬吊在床边、床旁站立、床旁行走,病室内步行以及上1 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表3为示范运动举例);,院内康复期,本期运动康复及日常生活指导: 4)康复原则:开始治疗必须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进行,运动量宜控制在较静息心率增加20 次/ min 左右,同时患者感觉不大费力(Borg 评分160 mm Hg(1 mm Hg =0 133 kPa)或静息舒张压100 mm Hg者暂缓康复。2.康复评估:临床评价、运动负荷试验以及心理评估目的在于危险分层(表4);运动负荷试验有助于冠心病康复处方的制定和对预后的评估;常用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有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和心肺运动负荷试验;如果无设备条件完成运动负荷试验,可酌情使用6 min步行试验、代谢当量活动问卷等替代方法。,必须要做运动风险评估吗?,运动康复指导,运动是一种治疗手段,需要一定的强度才能实现;前提是要保证运动的安全有效的运动=安全+强度,运动风险评估,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实施运动计划前都必须进行运动风险评估;,运动负荷试验,价值:是心脏运动康复计划开始和结束时进行临床评估最重要的部分,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数据:心肺功能状态,运动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有无心肌缺血,运动是否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以及有氧运动时的目标心率的计算。,运动负荷试验的禁忌证,绝对禁忌证(1)AMI(2 d 内);(2)不稳定性心绞痛;(3)未控制的心律失常,有临床症状或血液动力学障碍;(4)心力衰竭失代偿期、(5)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内膜炎、急性主动脉夹层;(6)急性非心原性疾病,如感染、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肺栓塞、深静脉血栓(7)运动系统功能障碍,影响测试进行;,相对禁忌证:(1)左主干狭窄或类似情况;(2)重度狭窄性瓣膜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3)电解质异常;(4)心动过速或过缓;房颤心事率未控制;(5)近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急性卒中(6)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 160mm Hg 和(或)舒张压100 mm Hg(7)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运动负荷试验终止指征,(1)达到目标心率;(2)出现典型心绞痛;(3)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头晕、眼花、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缺血性跛行;(4)随运动而增加的下肢不适感或疼痛;(5)出现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5 mV 或损伤型ST 段抬高2.0 mV;(6)出现恶性或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R onT 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7)运动中收缩压不升或降低10 mm Hg;血压过高,收缩压220 mm Hg;(8)运动引起室内传导阻滞;(9)患者要求结束运动。,运动负荷试验是一样的吗,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能力水平进行极量、次极量、症状限制性运动负荷试验。极量运动试验很少用于冠心病患者;次极量运动试验有一个预先设定的终点,通常为预测最大心率的70% 85%,或峰值心率为120 次/ min 或为主观设定的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 水平,如5 METs;常用于AMI 后4 6 d 的住院患者,作为早期运动康复的指导或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依据。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设计为直到患者出现运动试验必须终止的症状和体征才停止,通常用于AMI后14 d 以上的患者。,常用的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 心率储备法: 此法不受药物( 受体阻滞剂等)的影响,临床上最常用,方法如下:目标心率= (最大心率- 静息心率) 运动强度% + 静息心率。 无氧阈法:无氧阈水平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60% 左右,此水平的运动是冠心病患者最佳运动强度,此参数需通过运动心肺试验或血乳酸阈值获得,需一定设备和熟练的技术人员。 目标心率法:在静息心率的基础上增加20 30 次/ min,体能差的增加20 次/ min,体能好的增加30 次/ min。此方法简单方便,但欠精确。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多采用Borg 评分表(6 20 分),通常建议患者在12 16 分范围内运动(表5),有这么多要求,运动康复安全吗?运动康复怎么做?,冠心病的常规运动康复程序,根据评估,遵循普遍性的指导原则制定运动处方“个体化的运动康复方案”运动康复程序包括3 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持续5 10 min; 第二步:训练阶段,包含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等,总时间30 90 min;次。 第三步:放松运动,有利于运动系统的血液缓慢回到心脏,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诱发心脏事件。,第一步:准备阶段:热身运动的目的,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心脏不良事件及预防运动性损伤。,第二步:训练阶段,有氧运动是基础,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是补充。有氧运动方式: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行走、踏车、划船等,每次运动20 40 min。建议初始从20 min 开始,根据患者运动能力逐步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频率3 5 次/ 周,运动强度为最大运动强度的50% 80%,随着体能改善,逐步增加运动强度。,训练阶段:,抗阻运动的形式:多为循环阻抗力量训练,即一系列中等负荷、持续、缓慢、大肌群、多次重复的阻抗力量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利用自身体质量(如俯卧撑)、哑铃或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其中弹力带具有易于携带、不受场地及天气的影响、能模仿日常动作等优点,特别适合基层应用。每次训练8 10 组肌群,躯体上部和下部肌群可交替训练,每周2 3 次或隔天1 次,初始推荐强度为:上肢为一次最大负荷量(one repetition maximum,1-RM,即在保持正确的方法且没有疲劳感的情况下,一个人仅一次重复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的30% 40%,下肢为50% 60%,Borg 评分11 13分。,训练阶段:抗阻运动的时机,PCI 后至少3 周,且应在连续2周有医学监护的有氧训练之后进行;心肌梗死或CABG 后至少5 周,且应在连续4 周有医学监护的有氧训练之后进行;CABG 后3 个月内不应进行中到高强度上肢力量训练,以免影响胸骨的稳定性和胸骨伤口的愈合。注意抗阻训练前必须有5 10 min 的有氧运动热身,开始最大运动强度不超过50% 80%,切记运动过程中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不要憋气,避免Valsalva 动作。,训练阶段:,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所致的心血管反应主要是心脏的容量负荷增加,改善心脏功能;,抗阻运动:引起的心率反应性较低,主要增加心脏的压力负荷,从而增加心内膜下血流灌注,获得较好的心肌氧供需平衡。,有氧运动获益的机制,改善内皮功能:增加动脉壁蟹柳介导的剪切力,增加一氧化氮的活性;促进血管新生和内皮修复;促进抗炎: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延缓动脉硬化:减少心肌重构:可减轻梗死后心肌组织重塑,改善心肌组织的顺应性,改善钙离子调节功能和受损心肌的收缩能力,降低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循环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有研究提示有氧运动可阻止年龄相关的心肌胶原交联,延缓心肌纤维化。降低血栓栓塞风险:长期规律,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心肌缺血,降低猝死风险:体能改善,提高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阈值;冠状动脉弹性改善,增加病变血管管腔面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有氧运动获益的机制,有氧运动训练使冠心病患者产生缺血预适应,可以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心肌损害和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风险;有氧运动也可以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心率变异和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猝死风险。,有氧运动获益的循证依据,有氧运动获益的循证依据,抗阻运动获益的机制,冠心病益处:与有氧运动比较,抗阻运动引起的心率反应性较低,主要增加心脏的压力负荷,提高左心室的舒张压,从而增加心内膜下血流灌注,降低心率血压乘积和心肌耗氧量,获得较好的心肌氧供需平衡。其他益处:增加骨骼肌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强骨骼肌力量和耐力,改善运动耐力,帮助患者重返日常生活和回归工作;其他慢性病包括腰痛、骨质疏松、肥胖、糖尿病等也能从抗阻运动中获益。证据表明,抗阻运动对于血压已经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是安全的,对心力衰竭患者亦主张进行阻抗运动。,抗阻运动获益的临床依据,训练阶段,柔韧性运动:骨骼肌最佳功能需患者的关节活动维持在应有范围内,保持躯干上部和下部、颈部和臀部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尤其重要,如果这些区域缺乏柔韧性,会增加慢性颈肩腰背痛的危险。训练原则应以缓慢、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训练方法:每一部位拉伸时间6 15 s,逐渐增加到30 s,如可耐受可增加到90 s,期间正常呼吸,强度为有牵拉感觉同时不感觉疼痛,每个动作重复3 5 次,总时间10 min 左右,每周3 5 次。神经肌肉训练:包括平衡性、灵活性和本体感觉训练,是老年患者防跌倒训练和提高体能的方法,具体有太极拳、蛇形走、单腿站立和直线走,每周2-3次。,第三步:放松运动,目的在于减缓运动后血液回到心脏的速度,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诱发心脏事件。放松方式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训练,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可持续5 10 min,病情越重放松运动的持续时间宜越长。放松运动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强调要求,安全的运动康复需要正确的运动处方和医务人员指导;还需运动中心电及血压等监护。低危患者运动康复时无需医学监护,中危患者可间断医学监护,高危患者需严格连续医学监护。对于部分低、中危患者,可酌情使用心率表监护心率。密切观察患者运动中表现,在患者出现不适反应时能正确判断并及时处理,并教会患者识别可能的危险信号。运动中有如下症状时,如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头昏目眩; 过度劳累表现;恶心呕吐;脉搏不规则,应马上停止运动,密切观察,医学处理。出现运动损伤也应停止训练或改变处方。,心脏康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人员基本要求:配备心脏康复医师和心脏康复治疗师。场地:康复训练厅或因地制宜。必备设备包括4 个部分:评估设备、监护设备、运动训练设备和常规急救设备: 1)评估设备为运动负荷心电图或运动心肺仪; 2)监护设备:遥测运动心电监护系统,要求有一定的抗运动干扰能力; 3)运动训练设备:康复踏车、跑步机等有氧运动设备和肢体力量训练器、核心肌群力量训练器等肌力训练设备,可以配有弹力带或弹力管等便捷康复辅具。 4)抢救设备:除颤仪、常规急救药物的抢救车等。,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尽早恢复日常活动,是心脏康复的主要任务之一。,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指导,驾车心脏事件后2 周内乘坐飞机的患者应具备静息状态下无心绞痛发作、无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并且对乘坐飞机无恐惧心理。同时必须有伴同行,并备用硝酸甘油。,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指导:性生活,开始时间:一般情况下,建议患者出院2 4 周后重新开始性生活,其中PCI 后患者出院后1 周,CABG 后6 8 周。通常性生活可使心率加快到130 次/ min,随之血压也会有所升高。如果患者能够在10 15 s 内爬完20 步楼梯未感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心跳与安静时相比增加不超过20 30 次/ min,或进行心脏负荷试验,最大心脏负荷5 METs,患者进行性生活是安全的。注意:应准备硝酸甘油;不能应用西地那非类药物;尽量避免使用某些对患者性功能有影响的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药物。,第期(院外长期康复),是第期康复的延续,为心血管事件1 年后的院外患者提供预防和康复服务;目的:维持双心健康,减少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方法:继续坚持合理的正确的运动康复; 维持强化已养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 坚持定期评估,低危患者的运动康复无需医学监护,中、高危患者的运动康复中仍需医学监护。 家庭社会支持,冠心病患者的循证规范用药,国内外冠心病指南一致强调,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是充分使用有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药物。有充分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 受体阻滞剂、ACEI/ ARB、他汀类药物。,冠心病患者的循证规范用药,1 抗血小板药物:若无禁忌证,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80 100 mg/d, CABG 后应于6 h 内开始使用阿司匹林。若不能耐受,可用氯吡格雷75 mg/ d 代替。发生ACS 或接受PCI 治疗的患者,需联合使用阿司匹林100 mg/ d 和氯吡格雷75 mg/ d 治疗12 个月。ACS 患者PCI 术后也可口服普拉格雷10 mg/ d 或替格瑞洛90 mg/ d、次/ d,代替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疗程12 个月。2. 受体阻滞剂和ACEI/ ARB:若无禁忌证,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使用,如患者不能耐受ACEI,可用ARB 类药物代替。应个体化调整 受体阻滞剂剂量,将患者清醒时静息心率控制在55 60 次/ min 为佳。3. 他汀类药物:若无禁忌,即使入院时患者TC 和(或)LDL-C 无明显升高,也可启动并坚持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冠心病患者恢复工作的指导,在我国,临床发现,很多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虽恢复,但未回归工作岗位,而长期病假或申请退休。在美国,心肌梗死后患者回归工作的可能性约为63% 94%,这种可能性受工作满意度、经济稳定性及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影响。在PAMI-研究中 ,研究者要求低风险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 45%,1 2个血管病变且PCI 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