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1页
号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2页
号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3页
号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4页
号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度编号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填表说明:本 表 供 匿 名 评 审 使 用 。 填 写 时 , 不 得 出 现 课 题 主 持 人 和 课 题 组 成 员 的 姓 名 、单 位 名 称 等 信 息 , 统 一 用 、 代 替 。 否 则 , 一 律 不 得 进 入 评 审 程 序 。 )课题名称: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要求逐项填写,限 4000 字以内)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1)“工匠精神”的召唤。所谓工匠精神,简言之即工匠们对职业的敬畏、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追求、对品牌的专注坚守。所在今天,基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理想背景,我国提出“中国制造 2025”的目标,需要千千万万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2)“双创”人才培养的需要。就业形势的紧张,需要更多的求职者成为工作机会、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适应多变的环境和应对未来的挑战,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3)“工匠精神”与“双创”人才培养可谓笙箫共勉。工匠的“造物”能力和技艺不仅是衡量和决定工匠水平高低的先决因素,也是工匠智慧和灵感的集中体现,创造精神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工匠精神”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追求正是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而“工匠精神”强调的对职业的敬畏、对品牌的专注坚守又恰巧是高职创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基于“工匠精神”的内核进行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如何真正推进我国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真正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些成为高职教育的新课题。2、课题界定该课题属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导和孵化体系建设研究。该课题对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核进行深度解读,对部分高职院校专业大学生创业模式进行深入调研,基于现有项目制教学、项目工作室、现代学徒制等运行模式研究,以探索出科学、高效的高职院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模式。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一,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关注。Seymour Nicole(西摩妮科尔)在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分析了美国的大学、社区学院以及商学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课程方面,Noll(诺尔)在其文章 Planning Curriculum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中指出创新创业课程应包括对 entrepreneurship 进行具体的定义;客观的自我评价;想法创新;设计商业计划书;实战运行及国际政策环境分析这六个内容。国内学者李平媛在其文章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2013)中提出应该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素质教育到专业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陈玉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2013),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保持中国经济稳定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该在吸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综合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与实训相结合。李世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2011),构建了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的一核心、三平台、九模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夏小华的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德国为例 ,邢善萍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董妍玲的地方高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邓淇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均就如何如何推进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献言献策。第二,对“工匠精神”的研究。首先是对传统“工匠精神”的解读: 陈明富的 古代涉“工匠 ”义词语历时考察 ,胡化凯的 先秦儒家对于工匠技术活动的认识,樊蕊的 中国古代工匠伦理探究等对传统“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再次是对“工匠精神”的现代解读。亚力克福奇的 工匠精神,韩福东的中国人的工匠精神,秦孟华的 工匠精神和标志本土化设计的思考,彭翔飞的简论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更需“工匠精神”从不同侧面探讨工匠精神的时代必要性。同时也有学者,如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提出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综上所述,专家学者们对大学生”双创”精神的培养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工匠精神”这一热点都保持持续关注,但学者们对“工匠精神”与“双创”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甚少涉及。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在我国各行业呼吁重塑工匠精神,在我国双创教育发展探索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现状,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科学化和理论化要求日益迫切,高职院校亟需以“工匠精神”为内核,总结国内外“双创”教育经验,科学系统地指导教育教学。(2)高职类院校一向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的训练,创业平台的提供,有着创新创业意识的浓厚氛围,有其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的土壤,为高职大学生“双创”教育模式提供可行性借鉴。(3)选择以项目制教学、项目工作室、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高职特色的培养模式作为“双创”教育研究的基本起点,以“工匠精神”贯穿,以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使得该选题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直接的创业经验与“双创”教育模式以及大量的高职院校调研为创业教育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定量、实证研究支撑。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1、课题理论依据(1)“双创”教育不仅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而且还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所应该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通过“双创”教育的优质发展,能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双创型人才,能够缓解毕业生剧增与就业市场吸纳能力有限之间的激烈矛盾和冲突,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和其本身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项目制教学、项目工作室、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如杜威“从做中学”这一教育思想中强调经验、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合理成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和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观。另外,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德国“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应用都将成为其理论依据。2、研究目标以项目制教学、项目工作室、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高职特色的培养模式作为“双创”教育研究的研究起点,以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解读为依托,以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直接的创业经验与“双创”教育模式以及大量的高职院校调研为研究基础,探索出高职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3、研究内容主要内容:本课题致力于探索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教育、项目制教学手段、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形式、创新创业平台的整合贯通、搭建学生从课堂走向创业的桥梁,实现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内容提纲: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一、 高职“双创”教育的现状及问题1. “双创”教育理念体系的滞后2. “双创”教育过程实施不科学3. “双创”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二、 “工匠精神”与高职“双创”人才培养的契合性1. 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2. 工匠的“匠心”与创新人才培养3. 工匠的“造物”与创业人才培养三、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建构1. “项目贯穿式”培养“双创”意识2. “现代学徒制”雕琢“双创”技能3. “阶梯式平台”打造“双创”空间4. “第三方评估”保证“双创”质量四、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体系保障1“能工巧匠”的师资保障2“独具匠心”的机制保障3“产研合作”的市场保障3、研究假设在对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解读后,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通过“项目贯穿式”培养“双创”意识;通过“现代学徒制”雕琢“双创”技能;通过“阶梯式平台”打造“双创”空间;通过“第三方评估”保证“双创”质量,真正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高职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4、创新之处:(1)遵循高职教育规律,针对“双创”人才需求及培养特性,将“工匠精神”与“双创”人才培养融合,构建可供借鉴并推广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2)将项目制教学、项目工作室、现代学徒制等高职特色教育理念融入的“双创”教育中,创新了教育策略,开拓了教育平台,丰富了教育内容,优化了教育质量,创新了高职“双创”教育体系和模式。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以项目制教学、项目工作室、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高职特色的培养模式作为“双创”教育研究的研究起点,以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解读为依托,以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直接的创业经验与“双创”教育模式以及大量的高职院校调研为研究基础,探索出高职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2、研究方法:第一,实地访问调查法:调研高职院校“双创”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室运行机制,评估“双创”教育效果;第二,实证研究法:基于高校本身工作室与“双创”机制建构,本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发现。3、技术路线:第一,通过实地调研,对义乌、深圳等地的高校“双创”教育模式进行考察,进行对比分析。第二,通过对校内项目工作室平台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进行调研。第三,对前期调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第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密切关注“双创”教育模式研究动态。4、实施步骤:第一步:整理近几年“双创”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总结项目制教学、项目工作室、现代学徒制经验,探索“双创”教育科学理念。第二步:实地调研,对高职院校项目工作室进行实地调研,调查义乌、深圳几所典型的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工作室运行机制,评估工作室项目制与双创教育效果;第三步:研究项目工作室运行机制与双创教育模式的内在关联,提升其推广力,科学总结,准确把握创业教育的规律,发表相关论文。活页 1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所在单位的经费、设备、资料、时间安排等条件以及单位原有的研究基础)。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1、相关研究成果1)研究报告:基于项目制的高职传媒类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研究报告:基于整合贯通式工作任务的分层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3)论文:英国组织式教学法及对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的启示4)项目平台:翼启传媒工作室(年技术服务费三十余万)2、主要参考文献1 (法) 福西耶 (Fossier,R.),著.中世纪劳动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 亚力克福奇,陈劲. 工匠精神J. 首席财务官. 2014(16) 3 韩福东. 中国人的工匠精神J. 商周刊. 2014(25) 4 彭翔飞,李强. 简论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更需“工匠精神” J. 大众文艺. 2015(08) 5 于建军,孙颖,王可为. 工匠精神的回归与重塑:工程伦理教育改革发展向度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06) 6 郭清. 继承传统工艺精华 培育现代工匠精神J. 理论与当代. 2015(07) 7 陈昌辉,刘蜀. 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在呼唤,职业教育应担当J. 职业. 2015(20) 8 王丽媛. 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 职教论坛. 2014(22) 9 王丽娟,吕际云. 学习借鉴熊彼特创新创业思想的中国路径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 2014(06) 10 吕楠. 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14(34) 11 夏小华.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德国为例J. 鸡西大学学报. 2014(06) 12 刘玉峰. “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创业实验班培养模式构建 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05) 13 邢善萍.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 山东高等教育. 2014(04) 14 董妍玲. 地方高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6) 15 邓淇中,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01) 16 刘波 江苏沿海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期刊论文-教育学术月刊2011(5)17 石丹林,谌虹,编.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18 张玉利,李新春主编.创业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9 吴小龙.李德平 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与教育对策期刊论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1(2)20李炳安.LI Bingan 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