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塘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1页
芦塘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2页
芦塘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3页
芦塘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4页
芦塘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国 矿 业 大 学成人教育学院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姓 名: 罗 平 学 号: 181120050 函授站: 重 庆 学 院: 矿业工程学院 专 业: 采矿工程 设计题目: 重庆芦塘煤矿 0.3Mt/a 技改扩建设计 指导教师: 郑西贵 职 称: 副教授 2014 年 10 月 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 ( 论文 ) 任务书函授站(点) 重 庆 专业年级 采矿工程 2012 学生姓名 罗 平 任 务 下 达 日 期 : 2014 年 7 月 20 日设 计 (论 文 )日 期 : 2014 年 7 月 30 日至 2014 年 10 月 30 日设 计 (论 文 )题 目 : 重庆芦塘煤矿 0.3Mt/a 技改扩建设计 设计( 论 文 )主要内容和要求:1、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0.3Mt/a,矿井原设计能力 0.06 Mt/a,核定能力0.09 Mt/a,实际生产能力 0.06 Mt/a,故按净增 0.24 Mt/a 进行设计。2、本矿井原为斜井开拓,本次设计在原工业场地内增加一主平硐,矿井采用平硐+ 暗斜井开拓方式。在 8 号勘探线附近设+825m 回风平硐,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全井田共划分为+820m、+620 m 和+500 m 三个水平水平,其中+500 m 水平为现生产水平。矿井主要开发单一煤层(K 1)的资源。3、 本矿井选择三个方案,根据这三个方案的各自的优缺点最终选者方案三作为扩建设计的推荐方案。指导教师签字: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包含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工作态度及工作量;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建议成 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函授站(点)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说明书 页 图纸 张 其它材料 答 辩 情 况回 答 问 题提 出 问 题 正 确基 本正 确有 一般 性错 误有 原则 性错 误没 有回 答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目 录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216第一节 矿区概况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第三节 煤层特征第二章 井田境界和储量 1724第一节 井田境界第二节 矿井工业储量第三节 矿井可采储量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及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525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第二节 矿井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第四章 井田开拓 2636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第二节 矿井基本巷道第五章 采区巷道布置 3743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第二节 巷道掘进第六章 采煤方法 4448第一节 采煤工艺方式第二节 回采巷道布置第七章 井下运输 4952第一节 概况第二节 巷道设备选择第八章 矿井提升 5358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主副井提升第九章 矿井通风系统及安全技术 5986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选择第二节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第十章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87892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 矿区概况一、交通位置芦塘煤矿位于彭水县城北东 38 度方向,行政区划属彭水县芦塘乡板栗村所辖。主斜井井口直角坐标:X=3266150.000;Y=36531720.383;Z=+614.000 。矿井工业广场有乡级公路到郁山镇 12km,东南到彭水乌江码头60km 与乌江水道相连,与川湘公路相接,郁山镇北东到黔江68km。距彭水县城直距 30km,运输距离 42km。矿区简易公路与国道 319 线公路相连。水陆交通网络便利,矿井交通位置详见图 1-1-1。二、地形地貌区内地形起伏大,向斜北西翼山峰陡峭,南东翼被季节性溪沟切三江口,标高+250m,相对高差 500m1100m。属低中山地形。区内遍布石灰岩、溶斗、溶洼、竖井、落水洞等十分发育,具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三、河流郁江为区内主要河流,其支流后江、普子河(下游称小河)分别在郁山镇、三 江口汇入郁江,流至彭水县城注入乌江,属乌江水系。洪水期间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滩多浪险,枯水季节江面狭窄。据保家楼水文站观测,流量为 7.209750m 3/s。四、气象及地震(一)气象3国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据彭水县气象局 19531991 年资料:最高气温 44.1,最低-3.8;年日照 1035.4 小时;据19821991 年资料,年降雨量最大 1707.1mm,最小 957.4mm,年平均降雨量 1220.2mm,降雨多集中在 610 月;年蒸发量最大1187.4mm,最小 873.3mm;1991 年相对湿度平均 79%;近 10 年最大风速 11.3 米/秒,瞬时最大风速 18.0 米/秒,风向多北风。(二)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参数区划分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0.35s,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属抗震设防烈度为度。五、矿区经济概况彭水县地处川东南山区,总面积 3905km2,其中森林 1370 km2。总人口 64.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58.61 万人,非农业人口 6.19 万人。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06 年生产总值 30.47 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 3.73 亿元,农业生产总值 7.48亿元,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1.76 万元,比上年增长 11.7%。矿井建设所需材料除钢材需从区外调入外,其它所需的砖、水泥、料石、砂等建筑材料均可在区内就地解决。六、邻近煤矿现状评述芦塘煤矿东北与郁江煤矿相邻,其它各方无小煤矿开采。开采范围无矿权纠纷。七、现有煤炭运销和经济效益情况本矿井所在位置行政区划属彭水苗族土家族自县管辖。从重庆4市的煤炭供需状况及资源条件来看,重庆市属自身缺煤省市,其领地的煤矿开发主要是以满足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根据重庆市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彭水县不属于十大产煤区县,其规划定位属于当地工业与民用煤自给和周边调节区,以满足当地自给为主要目标。本矿井的煤炭产品主要供应彭水县的火力发电厂和县水泥厂。根据市场情况,其一部分原煤可供给当地其它工业与民用。根据目前芦塘煤矿的生产经营状况,其年产原煤近 90Kt 左右,2007 年企业营利 1350 万元,经济效益较好。八、电源、水源(一)电源矿井双回 10kV 电源线路取自郁山火电厂的不同 10kV 母线段。线路导线型号选用 LGJ-240/40,线路长度为 28km。并在芦塘煤矿工业场地内设一个 10kV 中心配电所,中心配电所设两台 SC10-50/10,50kVA 型变压器,彭水县电网现已建成郁山火电厂一座,装机容量 26MW;小型水电站共 25 座,总装机容量约 16.4 MW,其中并入县电网运行的水电站 9 座,装机容量 14.355MW。除上述水、火电外,彭水县电网还通过彭水 220kV 变电站与国家电网连网运行,通过大河口水电站与乌江电力集团电网连网运行。(二)水源矿井生活用水取自矿井井下龙洞水,在+675m 处设 400m3高位水池,矿方应取样化验其水质,并采取相应的净化消毒措施,满足矿井的工业用水和民用水。在原有水源水量无法满足后期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可在郁江河河岸修建取水泵站、净水站和加压泵站。将郁5江河水处理达标后通过输水管加压输送至工业场地高位水池和风井场地高位水池,供矿井生产、生活用水。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一、 区域地层及构造井田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鄂黔台褶带的郁山背斜与老厂坪背斜之间的普子向斜南东翼之次级褶皱清水溪向斜中段。清水溪向斜是井田主体构造,小褶皱和断裂主要分布于向斜南东翼 4 号勘探线附近及其以南西地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一)褶皱清水溪向斜长 46km,呈北东南西向展布,轴线走向北4045东,两端仰起,仰起角为 40左右,轴面倾向北西,倾斜角 30左右。轴部出露最新地层(井田内)为大冶组,翼部出露最老地层为韩家店组。地层走向与轴线基本一致,地层倾角北西翼陡,倾角 1368;南东翼缓,倾角 832。在主体褶皱南东翼发现大小褶皱 8 个,其中位于三尖角一带的S5、S 6两个规模较大,与主体褶皱一起控制煤层底板等高线形态,对煤层无影响。井田内小型褶曲见表 1-2-1。1-2-1 小型褶曲一览表编号 出露长度 性质 轴向 轴面倾向 对煤影响S7 270m 背斜 S5560w NW 无S8 300m 向斜 S5560w NW 无S1 1400m 背斜 S5560w NW 无S2 1300m 向斜 S5560w NW 无S3 1350m 背斜 S5560w NW 无6S4 1300m 向斜 S5560w NW 无S5 1100m 背斜 S3035w NW 有S6 1000m 向斜 S3035w NW 有(二)断层井田内共发现断层 14 条,其中正断层 8 条、逆断层 6 条,破坏煤层的有 5 条,其中浇差大于 30m 的 3 条,30m20m 的 1 条,2010m 的 1 条。现将主要断层分述如下:1、F 1:走向逆断层,展布于向斜北西翼边缘,经白岩函、扇子土、核桃坝延伸井田外。长 12500m,其中井田内 7300m。断层走向北 4045东,倾向南东,倾角 6574,落差160360m,造成长兴组、吴家坪组和茅口组地层重复,对开采上盘煤层无影响。2、F 2:斜交走向逆断层,位于大湾附近,长 150 米,走向北62西,倾向南西,倾角 48,落差 10m 左右,造成吴家坪组和茅口组地层界线错开 15m,破坏了浅部煤层。3、F 3:斜交走向正断层,位于李家堡附近,经三尖角延深入茅口组灰岩,使大冶组一段与长兴组地层界线错开 200 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