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第节脊柱病变_第1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节脊柱病变_第2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节脊柱病变_第3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节脊柱病变_第4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节脊柱病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九章骨骼肌肉系统,第十一节脊柱病变,重点与难点,重点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表现难点椎间盘突出分型椎管狭窄的判断,3,目录,一、椎间盘突出二、椎管狭窄,4,第十一节脊柱病变,一、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次为颈椎间盘,胸椎间盘突出少见【临床与病理】椎间盘由透明软骨终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病因内因:退行性改变外因:急/慢性损伤造成椎间盘内压好发生于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局部刺激症状及脊髓、神经根的压迫症状,5,第十一节脊柱病变,椎间盘可向前、外侧和后方突出向后突出依部位不同可分为后正中型、后外侧型和外侧型髓核游离突出的髓核可与椎间盘髓核本体分离,多位于硬脊膜外间隙、神经根管内,少数可疝入硬脊膜囊内,称为髓核游离Schmorl结节髓核还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终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骨松质内,形成压迹,称为Schmorl结节,6,第十一节脊柱病变,【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表现无特异性有些征象可提示诊断 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 椎体后缘唇样肥大增生、骨桥形成或游离骨块 脊柱生理曲度异常或侧弯,7,第十一节脊柱病变,CT直接征象 椎间盘向周围呈局限性膨隆,致椎间盘外缘曲线的连续性中断 突出的椎间盘可有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上下层面无连续性 髓核游离碎片多位于硬膜外,密度高于硬膜囊,8,第十一节脊柱病变,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移位Schmorl结节椎体上或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的中后1/3交界部,常上下对称出现,其中心密度低为突出的髓核及软骨板,外周为反应性骨硬化带,9,第十一节脊柱病变,椎间盘突出CT分型后正中型后外侧型外侧型韧带下型游离型硬膜囊内型,10,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椎间盘突出(后正中型)CT表现腰椎CT平扫,椎间盘向后正中局限性膨隆并钙化,第十一节脊柱病变,11,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椎间盘突出(后外侧型)CT表现腰椎CT平扫,椎间盘向右后方局限性膨隆,第十一节脊柱病变,12,第十一节脊柱病变,MRI直接征象髓核突出髓核突出与未突出部分之间多由一“窄颈”相连T1WI等信号,T2WI等高信号,变性明显者T2WI呈低信号髓核游离髓核突出部分与髓核本体无联系游离部分可位于椎间盘水平,也可移位于椎间盘上或下方的椎体后方 Schmorl结节椎体上/下缘半圆形或方形压迹内部与同水平椎间盘等信号,周边多绕一薄层低信号带,13,第十一节脊柱病变,MRI间接征象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局限性弧形受压,与突出的髓核相对应,局部硬膜外脂肪变窄或消失受压节段脊髓内异常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脊髓内水肿或缺血改变硬膜外静脉丛受压、迂曲突出层面椎间盘后缘与硬膜囊之间出现短条或弧状高信号相邻骨结构及骨髓改变,14,第十一节脊柱病变,椎间盘突出MRI表现腰椎MRI平扫,腰4/5椎间盘向后正中局限性膨隆,横断面T2WI,矢状面T2WI,15,第十一节脊柱病变,椎间盘突出MRI表现腰椎MRI平扫,腰5/骶1椎间盘向后正中局限性膨隆,横断面T2WI,矢状面T2WI,16,横断面T2WI,矢状面T2WI,椎间盘突出MRI表现腰椎MRI平扫,腰5/骶1椎间盘向左后方局限性膨隆,第十一节脊柱病变,17,第十一节脊柱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检查,可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程度及硬膜囊受压情况,18,第十一节脊柱病变,二、椎管狭窄 是指构成椎管的脊椎、软骨和软组织异常,引起椎管有效容积减少,压迫脊髓、神经和血管等结构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与病理】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史长,数月至数年,但呈进行性进展多在5060岁出现症状,男性多于女性依狭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主要与脊髓、神经根和血管等结构受压有关,19,第十一节脊柱病变,分为先天性、获得性和混合性三类,其中以获得性居多先天性伴有其他骨骼发育异常的椎管狭窄不伴有其他骨骼发育异常的特发性狭窄主要表现为椎弓根增粗、变短,椎板增厚,椎管径线变小获得性退行性变、创伤、炎症、肿瘤、肿瘤样病变、手术、后纵韧带骨化及特发性弥漫性骨质增生等引起椎骨肥大增生和软组织增厚混合性 是在先天性异常基础上并有获得性疾患所致,依狭窄部位可分中心型椎管狭窄 侧隐窝狭窄 神经孔狭窄,20,第十一节脊柱病变,【影像学表现】X线和CT先天性椎管狭窄椎弓根增粗、变短,椎板增厚,椎管前后径缩短和椎弓根间距变小脊椎退变性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硬化、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间关节增生、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和钙化、脊柱失稳上述改变以CT显示清楚,断面像上还可显示椎管变形、狭窄,侧隐窝狭窄及硬膜囊、脊髓受压,硬膜外脂肪线受压、消失等,21,第十一节脊柱病变,X线侧位平片椎管矢状径测量对先天性骨性椎管狭窄有参考意义颈椎管矢状径13mm,正常1013mm,相对狭窄18mm,正常1518mm,相对狭窄15mm,狭窄,22,第十一节脊柱病变,CT上径线测量更为精确,CT扫描层面需平行于椎间盘骨性椎管矢状径线(参考值同平片)椎弓根间距(20mm为狭窄)侧隐窝矢状径(2mm为狭窄)椎间孔宽度(2mm为狭窄)Jones-Thompson公式法椎管最大矢状径最大横径/同水平椎体最大矢状径最大横径1/21/4.5,若两者比值1/4.5,说明椎管有狭窄由于不同节段椎管径线变化较大,且椎管径线测量准确性有一定局限性,因而临床上多依据CT和MRI上椎管变形、硬膜囊和脊神经根受压等来判定有无椎管狭窄,23,第十一节脊柱病变,椎管狭窄CT表现颈椎CT平扫,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变形,椎管矢状径变窄,24,第十一节脊柱病变,MRI多平面成像显示椎管狭窄更明确,能够更清楚显示:椎体、椎间关节增生及黄韧带、后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变形硬膜外脂肪受压、变形或消失硬膜囊前或侧后缘受压、变形、移位脊髓受压、移位,重者可出现缺血、坏死、囊变,表现为脊髓内单或多节段异常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或邻近结构的病变侵入椎管内,25,第十一节脊柱病变,椎管狭窄MRI表现颈椎MRI平扫,黄韧带增厚,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变形,椎管矢状径变窄,26,第十一节脊柱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椎管狭窄病因较多,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椎管形态、大小椎体骨质增生韧带肥厚和(或)钙化椎间关节退变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弓发育异常硬膜囊、脊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