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矸石充填技术与应用毕业论文_第1页
煤矿开采矸石充填技术与应用毕业论文_第2页
煤矿开采矸石充填技术与应用毕业论文_第3页
煤矿开采矸石充填技术与应用毕业论文_第4页
煤矿开采矸石充填技术与应用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 煤矿开采矸石充填技术与应用 函授站: xxxxxxx 专业班级: 采矿工程 201x级 x班 撰写人: xxxx 指导教师: 山东 xx大学 xxx学院201x年 x月 x日摘 要文章对xx三号煤矿矸石充填方案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矸石充填的工艺流程,并对矸石充填的关键步骤以及输送机设备性能进行了详细阐述。xx三号煤矿利用井下矸石做为充填体,力图解决“三下”压煤,实现“规模性”开采,矸石不升井,防止在地面堆积造成环境污染,改善井下矸石提升造成的矿井辅助运输紧张,形成了xx三号煤矿充填开采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兖州矿区实现矿区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开采提供了借鉴。关键词:矸石充填;充填设备;工艺流程山东 xxxxxxxxx201x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 1 页煤矿开采矸石充填技术与应用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交通位置xx三号煤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xx市南郊,距 xx市 14 km,北与 xx二号煤矿毗邻,东距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所在地邹城 40 km。本区交通方便,铁路、公路及水路运输均很发达,xx 三号煤矿交通位置如图 1.1。铁路有兖(州)新(乡)铁路通过 xx市,向东 32 km至兖州站,与京沪线相接,向西在菏泽站与京九线相接,在新乡与京广线相接轨。通往日照煤港的兖(州)石(臼所)支线全长316 km。京沪铁路和京福高速公路通过邹城市,南下华东用煤中心上海市 812 km,北上山东省省会济南市 156 km;兖州矿区内铁路专用线早己建成,铁路运输四通八达。兖州、xx、邹城的公路己成环形,济东矿区公路也己形成。该公路横贯井田北部,公路运输甚为便利。京杭运河由北向南流经井田西部,河宽 6080 m,平均水深 2 m,全年除一、二月份因水浅不能通航外,其余时间均可通航。西靠京杭大运河的 xx港,又有济三煤矿新建煤运码头,南北水上运输主航道建成在即,公路和水上运输十分便利。 兖 州 市小 雪邹 城 市曲 阜 市济 宁 市南 阳 湖泗 水 县泗河泗 河 至 日 照至 日 照至 新 乡至 新 乡 至 南 京至 天 津至 徐 州至北京白马河河运京 杭城 前店 子泉 林泗 张界 河京沪铁 路新 兖 铁 路 兖铁 路石日 东 高 速京福高 速汶 上 县济 宁 三 号 煤 矿 济 宁 济 南 北 京 徐 州 上 海 日 照 港 新 乡济 宁 156km82193km81230km图 1.1 xx三号煤矿交通位置图1.1.2地形地貌山东 xxxxxxxxx201x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 2 页本井田地形系由湖区及滨湖冲积平原组成。地势东高西低,滨湖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沟渠纵横。地面标高+32.53+37.78 m,地势东高西低,自然坡度 0.4;西部南阳湖区,标高+31.68+35.99 m。泗河口冲积处稍高,一般在+33+35 m左右;湖堤堤高一般+36.42+38.22 m。1.1.3气象本区气候温和,属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据 xx气象局 1959年至 1995年观测资料:(1)降水量:历年平均降雨量 677.2 mm,年最大降雨量 1186 mm(1964年),日最大降雨量 183.7 mm(1993年 8月 5日),年最小降雨量 441.9 mm (1966年)。降雨量多集中在7、8 月份,春季少雨,时有春旱。(2)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 1785.2 mm,年最大蒸发量 2228.2 mm(1960年),年最小蒸发量 1451.1 mm(1964年)。(3)气温:历年平均气温 13.6 ,月平均最高气温 29 (1959 年 7月),日最高气温41.6 (1960 年 6月 21日),月平均最低气温-4.1 (1967 年 1月),日最低气温-19.4 (1964 年 2月 18日),多年最低平均气温月为 1月,平均气温-2 。(4)风向及风速: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 2.3 m/s,最大风速 22.7 m/s(1979年 6月 25日)。(5)冻土深度:历年最大积雪厚度 0.15 m;最大冻土深度 0.31 m。1.1.4自然地震国家地震局、建设部震发办1992160 号文“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使用规定的通知”:xx 市任城区烈度为 7度。1.1.5水源及电源井田内可供选择的水源有:第四系冲积层水,第四系上段砂砾层含水丰富,单位涌水量达 1.5211 L/s.m,矿化度 0.67 g/L左右,水质属 HCO3-Ca.K+Na型,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以及处理后的矿井井下排水。利用地下水水质易保证且处理简单,利用矿井排水符合节水政策,因此,设计中两个水源均考虑利用,建井初期生产及生活用水利用新近系砂砾石层地下水,矿井生产期间生产、生活及选煤厂洗煤用水利用处理后的矿井排水。山东 xxxxxxxxx201x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 3 页本区现有 xx电厂,装机容量 300 MW;邹县电厂,装机容量 2400 MW。两厂发电量可满足本区用电负荷的需要。井田周围有 xx二号煤矿 110kV变电所、接庄 110 kV变电所和济东新村电厂以及 xx二号煤矿电厂。为确保矿井供电质量及可靠性,设计利用 xx二号煤矿 110 kV变电所和邹县电厂作为矿井双回路供电电源。矿井负荷分别单独由两回路独立的电源供电,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1.1.6矿区经济概况xx人杰地灵,是全国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果品、瓜菜、畜产品和渔湖产品。矿产资源分布广、品种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铁、铜、铅、大理石等三十多种。xx 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已探明的储量 200多亿吨,稀土储量 1300多万吨。拥有全国最大的坑口电厂邹县发电厂。xx 是山东省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微山湖水面1260平方公里,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北引黄河、南饮长江,储水量达 30亿立方米。另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淡水资源占全省的六分之一。xx 市素以“孔孟之乡” 、 “江北小苏州”而著称。多年来,兖矿集团大力实施“以煤为主,煤与非煤并重”发展战略,形成了以煤炭、煤化工、电解铝为主体,发电、矿井基建、建筑建材、机械加工、外经外贸等多产业综合经营的格局。1.2井田地质特征1.2.1地质勘探程度xx煤田发现于 1957年底,1959 年 12月提出山东省 xx第煤田综合普查报告 。1968 年 10月提出山东省 xx煤田(东区)总体详查地质报告 。1980 年 11月开始对本井田进行精查勘探,1983 年 11月提出山东省 xx煤田三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普、详、精查三个阶段共在本井田施工钻孔 236个,工程量 167390.47 m。1983年 12月经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审查认为:该报告勘探与研究程度较高,已基本达到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有关大型精查地质报告的要求,可以提供设计部门作为矿井初步设计的依据,并以 (83)鲁煤基字第 1210号文批准该报告。1.2.2井田地层井田内地层包括中、下奥陶统,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上侏罗统蒙阴组及第四系。由老而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下统(O12):据井田东部兖西水源勘探区 3-2号钻孔资料,总厚 742 山东 xxxxxxxxx201x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 4 页m。分为下统和中统,下统厚 72.1 m,以白云质灰岩为主;中统厚 669.9 m,主要为灰及棕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豹皮灰岩夹泥灰岩及钙质泥岩等。(2)中石炭统本溪组(C2b):厚 20.2564.75 m,平均 44.43 m。北部厚往南渐变薄。主要由杂色铝质泥岩及薄层石灰岩组成,偶夹薄层煤,但无经济价值。含灰岩二至三层(十二、十三、十四灰),十二灰为薄层灰岩,不稳定,仅井田北部与二井田相邻地区局部地段发育。十三、十四灰厚度较大,全区稳定,为良好标志层。本组底部常以一层浅灰色为主、夹紫红等色的铝铁质泥岩,相当于 G层铝土岩和山西式铁矿层,它与下伏奥陶系中统石灰岩为假整合接触。(3)上石炭统太原组(C3t):厚 71.00190.30 m,平均 170.54 m。由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灰色砂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含薄层石灰岩 12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上、十下、十一灰),以三、十下灰最为稳定,为重要标志层。其它各层石灰岩按其岩性、厚度及其与其它各层岩石的组合关系,均可作为岩、煤层对比的标志层。含煤 22层(4、5、6、8 上、8 下、9、10 上、10 下、11 、12 上、12 中、12 下、14、15 上、15 下、16 上、16 下、17、18 上、18 中、18 下、19),可采与局部可采者 6层(6、10 下、12 下、15 上、16 上、17)。本组主要为过渡相及浅海相沉积,相环境稳定,旋回结构与粒度韵律清晰,易于对比,含较多动植物化石。(4)下二迭统山西组(P1s):厚约 8 m。主要由浅灰、灰白及灰绿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 5层(1、2、3 上、3 上 1 、3 下),可采者二层(3 上、3下),尤以 3下煤层为主,厚度大,储量丰富,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本组粗碎屑颗粒含量比例较高,以过渡相沉积为主。(5)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P1X):厚约 50 m。保存于井田中、北部及西部,东及南部则因侵蚀使之变薄或缺失。由灰绿色砂岩、杂色铝质泥岩、灰及深灰色泥岩与粉砂岩等组成,为内陆河床及湖泊相沉积。(6)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P2sh):最大残厚 185.8 m。保存于井田中、北部及西部,东及南部则大部被侵蚀。由灰绿色砂岩及杂色粘土岩组成,为内陆河床及湖泊相沉积。以底部 B层铝土岩下的粗砂岩与下石盒子组分界。(7)上侏罗统蒙阴组(J3m):最大残厚 684.9 m,平均 272.82 m。残存厚度东及南部薄,西部厚。蒙阴组按岩性特征分为上、下二个亚组,下亚组含一、二、三段;上亚组含四、五段,分段叙述如下:山东 xxxxxxxxx201x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 5 页下亚组:第一段:厚 0218 m。以砖红色粘土质细至中粒砂岩为主,含铁质,胶结较松散。底部常发育有一层砾岩,成分以石英岩为主,石灰岩次之,铁泥质胶结 ,较坚硬,具裂隙,构成上侏罗统红砂岩内第三含水段,单位涌水量为 0.07640.1293 L/sm。第二段:厚 0173.7 m。为暗紫、紫红色细至中粒砂岩,下部夹泥岩薄层,底部处常含有砂砾岩或砾岩层。单位涌水量 0.184200.00466 L/sm。第三段:厚 0256m。主要为紫灰、暗紫色中、细粒砂岩,顶部含较多的粉、细砂岩,且常夹有灰及灰绿色岩层。本段中、下部侵入有灰绿色辉长岩层状侵入体,呈岩床存在,厚 0150 m,平均 89.36 m,主要含角闪辉长岩及橄榄辉长岩等。岩浆岩顶底部及其邻近的本段砂岩内裂隙较发育,砂岩受岩浆岩烘烤而变硬,颜色变浅形成含水段。底部含水段的单位涌水量为0.00060.0888 L/sm。上亚组:第四段:厚 0435.70 m。为灰、深灰、灰绿色粉细砂岩互层,以粉砂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泥岩和较多的泥质条带,尤以下部为多,且常夹有紫灰色岩层。第五段:厚 0266.30 m。为较单一的灰、灰绿色粉细砂岩互层,以细砂岩为主,多为泥、钙质胶结,下部含数十米厚的叶肢介化石层,并常见鱼化石。主要化石有:狼鳍鱼(未定种)Lycoptera sp.,东方叶肢介(多种)Eosestheria sp.等。(8)第四系(Q):厚 116.67255.9 m,平均 184.57m。由粘土、砂质粘土及砂砾层等组成,地层东薄西厚,井田内按岩性及其结构变化可分为上(Q 上)、下(Q 中+下)二段。下段(Q 中+下):厚 72.68147.61 m。由灰绿、灰白色砂砾、粘土质砂砾、粘土、砂质粘土等组成,含 03 层高岭土,上部偶夹少量黄、灰黄色粘土、砂质粘土。上段(Q 上):厚 55.0290.40 m。以黄、灰黄色粘土、砂质粘土及细中、砂为主,有时为灰及灰绿色。井田地质综合柱状图见图 1.2。山东 xxxxxxxxx201x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 6 页176上12上十 五十 四十 三7.80-960.-0.2中 砂粉 砂3 煤上统组由 灰 白 色 岩 ,杂 色 粘 土 岩 ,铝 铁 质 泥 质 岩 ,铝 土 岩 等 组 成 。水 位 标 高 +36.12 +40.m。由 深 灰 色 泥 质 岩 、 粉 沙 岩 、 灰 色 粘 土 、 灰 绿 色 砂岩 组 成 , 其 中 夹 有 灰 岩 9层 和 薄 煤 层 20层 , 第 16号、 17号 煤 层 位 居 下 部 , 为 全 区 可 采 薄 煤 层 第 号、 5号 和 18号 等 层 为 局 部 可 采 煤 层 。水 位 标 高 +34.16 +40.2m。本 井 田 主 要 含 煤 岩 层 , 以 浅 色 、 灰 白 色 以 及 浅 灰绿 色 砂 岩 为 主 , 由 深 灰 、 灰 黑 色 粉 沙 岩 、 泥 岩 以及 煤 层 组 成 , 其 含 煤 4层 (1、 2、 3上 、 3下 ), 1、 2、 层 煤 不 稳 定 , 3上 、 3下 煤 层 较 稳 定 , 为 井 田 内主 要 可 采 煤 层 。上 石 盒 子 组 : 杂 色 铝 质 泽 岩 , 粉 沙 岩 以 及 灰 绿 色砂 岩 组 成 , 厚 度 为 0 185.0m下 石 盒 子 组 : 以 灰 绿 色 砂 岩 , 杂 色 铝 质 泥 岩 为 主 ,厚 度 为 6.08 95.64m又 上 而 下 有 紫 红 色 砂 岩 , 暗 绿 色 组 粉 沙 岩 , 紫 红色 硕 岩 , 灰 紫 , 灰 褐 , 灰 绿 的 细 砂 岩 等 组 成 。第 一 段 : 厚 0 218m第 二 段 : 厚 73.1第 三 段 : 厚 0 260m第 四 段 : 厚 435.7第 五 段 : 厚 0 26m岩 性 有 粘 土 , 砂 质 粘 土 及 沙 硕 层 等 组 成 , 东 薄 西厚 。 以 黄 灰 黄 色 粘 土 , 砂 质 粘 土 及 细 、 中 砂 为 主 ,厚 度 为 5.02 90.4m,q=0.4895 6.281m,水 平标 高 为 +348 +3;( 0中 0下 ) : 有 灰 绿 , 灰 白 色 沙 硕 , 粘 土 , 砂 质粘 土 组 成 , 厚 度 为 72.68 147.61m,q=0.453.891m岩 性 描 述 及 水 文 特 征统组厚度 标志图 煤层赋存 岩组柱状岩性柱状十 二十 一十 灰九 灰八 灰五 灰七 灰三 灰二 灰古生界 石炭系二叠系本溪群太原群 17.9259.065.0845.440.山西组上石盒子组0684.7/2.82蒙阴组侏罗纪中生界16.725.90/184.520.0第四纪新生代 下组中组上组系带地 层 系 统图 1.2 井田地质综合柱状图1.2.3井田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南北向的 xx地堑构造内,属 xx煤田(东区)的中部。东西二侧分别为南北山东 xxxxxxxxx201x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 7 页向的区域性断裂孙氏店断层和 xx断层,井田内断层则以受此区域性断裂控制的南北向断层为主。井田的褶曲形态北部以宽缓褶皱为特点,往南逐渐转成北东向、向北西倾伏的单斜构造,构造中等偏简单。(1)地层产状及主要褶曲本井田煤系地层东及东南浅,西部深。由北至南为一近南北走向、向西倾伏逐渐转成北东走向向北西倾伏的单斜构造。浅部具宽缓褶皱的特点,形成次一级的向背、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在 58左右,唯东部孙氏店支一断层西侧,因受断层牵引影响,倾角局部变陡可达 18以上。井田内褶曲构造因地层倾角平缓,褶曲幅度又不大,所以形态不甚明显。资源勘探(精查)阶段控制的主要褶曲有北北西向一组,发育于井田的东部。为李二庄向斜、南王背斜。它们的产状、特征如下:李二庄向斜位于井田东部,向斜轴分布在朱庄东、李二庄、北王庄、程堂、麦店一线。北北西走向,与孙氏店支一断层相平行,延展长在 10 km以上。该向斜东南浅、西北深,为一倾伏向斜。向斜幅度 30190 m,跨度 12 km。以井田东南角的麦店庄处表现最明显,形成下组煤在井田东南角的凸出缘。二翼倾角 518,东翼稍陡,西翼缓,一般在 58左右。南王背斜位于李二庄向斜西侧,为与之相伴的一背斜构造。北起黑土店,经宋庄,邬庄、黄庄、南王庄至仲浅一线。东南浅,西北深,为一倾伏背斜。北北西走向,延展长在 10 km以上。背斜幅度 080 m,跨度 0.82 km。以东南仲浅庄处表现明显,在井田中部 5、6 线处表现不清楚。二翼倾角 69,较为平缓。(2)断层井田内断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其中为主的南北向断层组,多为东升西降的正断层,因而使井田地层自东向西呈台阶下降。另一组北东至东西向的正断层,分布不甚规律。主要断层特征具体见表 1.1。(3)岩浆岩井田内普遍有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呈层状侵入于上侏罗统红砂岩内。侵入层位较为稳定,主要在上侏罗统下亚组第三段的中下部,厚 0150 m,平均 91.36 m。东部薄,西部山东 xxxxxxxxx201x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