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说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演示课件_第1页
人物评说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演示课件_第2页
人物评说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演示课件_第3页
人物评说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演示课件_第4页
人物评说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99649年),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青年闯将 建唐立功一统天下 战功赫赫杀兄逼父 夺位登基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晚年过失 反躬自省,.,2,.,2,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一、走近唐太宗,释义:奠基人(1)、喻指一种伟大事业的创始人。(2)、指某一行业或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行者。,.,3,.,3,3,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玄武门之变(阅读部分),贞观之治的出现,原因,表现,晚年的自我反省(阅读部分),(实质,结果),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5,.,5,一、夺位登基-玄武门之变,626年,李世民即位(唐太宗),年号“贞观”(627-649),二、贞观功绩 流芳千古,唐太宗的主要功绩,史实之一,史实之二,(一)“贞观之治”,(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三)开放的对外政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二、贞观之治,(一)表现(概念):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文化发达,贞观是唐太宗年号,历史上把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实质: 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统治,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唐太宗治国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主观原因:唐太宗的治国方略政治: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广任贤良,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虚怀若谷,兼听纳谏。经济:休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思想。法律: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政策: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针。,客观: 隋的经济繁荣,为唐的发展创造条件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7,.,7,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西周至春秋,官职世袭,被限定在贵族范围,秦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以官举士来源基层,中正评定授官依据,成为世族把持政权工具,隋唐两宋明清,考试选官仕途开放,八股取士束缚思想,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目的:强化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7,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最早开始分科考试,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是诞生,扩充国学的规模,首创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多次亲自面试,诗赋成为考试内容,创 立,完 善,.,9,.,9,积极作用:(1)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2)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提高行政效率(3)读书考试做官三位一体,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4)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公正 消极作用:(1)考试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2)科举制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3)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9,“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关于科举制,.,11,.,11,民族政策魅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与当时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并称“世界三大帝国”。,)武力征服:对东突厥和西突厥)设立机构: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册封:对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及后代世袭由唐政府册封)和亲:松赞干布求亲、文成公主入藏。,2、积极影响:,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促进民族进一步融合,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民族政策:团结和开明的政策,3.唐民族交往频繁的原因,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的吸引力发达的交通,为中原与边疆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唐政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突厥,吐蕃,.,13,.,13,文成公主入藏意义?1、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2、汉藏人民交往。3、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独朕爱如一”。,1、反映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思想?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周边民族以德治之,使之成为一家。2、试评价这一观点。片面的。自古以来,民族平等往来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历史有些腐朽政权确曾有民族压迫政策;但绝不能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太宗时的民族政策更加开明,如用人、和亲等,从这一点看,有别于历史统治者;但太宗为美化自己,完全否定历史民族政策,非实事求是。,步辇图,开放的对外政策,1.政策(积极友好、开放.兼收并蓄),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如对外来宗教,2.中外交往概况,来访人员频繁 贸易往来频繁,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外来宗教传入 玄奘取经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3.影响,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中外友好交往。 东亚文化圈,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朝鲜:古代典籍、诗歌 日本:大化改新),三、晚年的反省,、过失:、反省:、自我评价:,、纳谏渐少,、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营建宫殿,撰写帝范,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17,.,17,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政事堂,草拟,审批,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特点:相权一分为三避免权臣独揽大权保证了君权的独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17,.,18,.,18,长孙无忌,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就是贞观时期的杰出大臣,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李靖、秦叔宝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如阎立本、欧阳询。这些名臣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也共同促成了盛唐的灿烂文化。,杜如晦,程咬金,18,.,19,.,19,凌烟阁24功臣图,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 魏征、 尉迟敬德 、李孝恭 、高士廉 、李靖 、萧瑀 、段志玄 、刘弘基 、屈突通 、殷开山、 柴绍 、长孙顺德 、张亮 、侯君集 、张公谨、 程知节、 虞世南 刘政会、 唐俭 、李勣 、秦叔宝,19,.,20,.,20,材料一: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政要务农,材料二:“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唐律比秦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如规定:对孕 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慎用刑法,尊重生命,既体现仁德,又保护了劳动力,存百姓:休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轻徭薄赋,20,小结:1、贞观之治的内容,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 善于用人和纳谏 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形成了“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民族团结与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因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评述唐太宗的政绩,3、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4、小结贞观之治出现原因、表现、影响:,统治思想上: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坚定“民惟邦本”用人方面:任用贤良,虚怀纳谏;,1)主观上:,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统治政策的调整),政治方面:,完善三省六部制;,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经济方面: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强调“存百姓”思想,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4)德刑相济、礼法并用,宽仁慎刑 的治国政策,(5)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6)外交:采取开放的政策;对外来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客观上:,隋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3)“贞观之治”的影响:,(1)结束隋末社会动荡局面;,(2)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关于“治世”或“盛世”的规律性知识1、“治世”或“盛世”的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关系融洽、国力强盛,边疆巩固,人民生活有所改善,阶级矛盾相对缓和。2、历史上,出现“治世”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前提)农民战争的打击,使统治者注意吸取前代教训,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压迫,部分地调整政策,利于农业生产。(根本原因)统治者勤政廉政,善用人才,居安思危,政策有连续性(重要因素)民族团结,对外交流频繁科技进步的推动力人民群众辛勤劳动。(主要动力)较为发达的前代为基础等因素有关。,3、从盛世局面的实质看:盛世不是人间天堂,所谓盛世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和压迫。,4、从盛世局面的前景看:由于封建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盛世的背后潜伏着危机,盛极而衰是必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