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育探索_第1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育探索_第2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育探索_第3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育探索_第4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育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育探索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学科教学改革,大致经历了从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抓“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再到倡导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三大历史阶段。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我们势必要刨根问底,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即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科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结合多年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新课程的相关前沿理论学习,我从多方面关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1、“渔”得知识技能,“化”为核心素养改变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一直是2003来以来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要务。正如国家美术课标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先生所言“知识技能”没有原罪,如何让学生主动的获得“知识与技能”才是我们教师要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酷似“鱼”与“渔”的关系,你不能说“鱼”有罪,也不能指望有人天天给你送“鱼”,学会“打渔”才能日日、年年持续有鱼吃。那么美术学科中如何放手让学生去“渔猎”知识技能呢美术教育教学中我有了一些自己的尝试与经验。首先是要注意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扮演,他是组织者、引导员、倾听者、观察员和咨询师,而不是传统教育中的“一言堂”堂主。教师“一言堂”,学生必然“单独听”,如果教师形式上“退二线”,那么学生就会实质上“冲前线”。例如在上个学期我执教的芜湖市欣赏评述领域骨干教师示范课认识中国画中,“了解工笔画与写意画的差异”就是一处比较难以让学生完全自主探究出结论的“知识与技能”。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针对学生几乎没有观看过工笔画和写意画大师作画过程的这一现状,我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浓缩的工笔画和写意画创作过程,接着引领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先列出工笔与写意可以拿来对比的几个方向(纸材的差异、笔法上的差异、创作关注点上的差异),同时留出还可以有的比较方向,让学生在学习单上补充。再请学生运用多种学法逐步探究。在比较两个画种“在用纸上的区别”时,我让学生动手喷墨,体验相同的墨,落在生宣和熟宣上不同的痕迹,感受到生宣吸墨快、墨色变化丰富;熟宣吸墨慢、透水差。结合前面观察的微视频中画家绘制工笔画与写意画的不同过程与特点,思考得出写意画以墨色表现为主、一气呵成,适合用生宣;工笔画需要反复染色当然适合用更密致、强度更高的熟宣;分析、比较“笔法上的差异”时,学生借助我发给他们的荣宝斋名家画册,感受写意画线条的奔放、洒脱,工笔画的细腻、工整;“创作关注点上的差异”是难点中的难点,涉及到工笔画与写意画的本质属性上的差别。学习时,为了降低探究难度,我在任务单中设计了两个选项(注重心灵感受,以形写神。注重真实描摹客观事物。)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联系具体国画作品,判断两个画种各自的审美关切。在汇报自学所得时,很多学生都能用八大山人的作品举例,说他们从朱耷的写意作品中感受到了落寞贵族的孤寂与愁苦,那白眼向天的水鸟仿佛就是画家自己,同时他们也准确的得出写意画更加关注画者内心的独特感受,以形写神。整个互动探究活动中表面上看似教师“退二线”了,但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单却总领探究活动全过程,逻辑清晰、层层深入、难度可控。学生在“冲前线”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判断与分析、有自己的所感所得、同时提升了自己“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比较讨论”、“鉴赏思辨”等学习手段的运用能力。抓到了“鱼”,也训练了“打渔”本领。传统教学中教师送给学生“鱼”,塞给学生“鱼”,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育操练学生如何打到鱼的核心本领,使其成为核心素养,“钓胜于鱼。”2、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怎么衡量学生具备了核心素养有教育界的同行形象的描述为当你把学校教的具体知识点都忘了,但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能运用所学,想到如何应对,这就是核心素养,就是学科知识技能的迁移和运用。人的思考始于“问题情境”,北欧教育强国芬兰甚至颠覆性的打破了教育上的学科划分改而使用情境划分。美术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节日需要美的装饰、学习需要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古迹、古代艺术品如何鉴赏、喜欢的事物如何用绘画表现出来等等问题情境不胜枚举。在美术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利用真实情境和教育契机去设计教学活动。如学习设计生活标志时,如果学生没有“为谁而设计”,“为什么样的情境而设计”的真实动机,那么学生的设计就会流于形式、马虎应付了之,自然不会涌现出具有创意亮点的作品,所以我让学生设计班级的图书角标志,展开评选,胜出作品,张贴使用。真实的创作情境和动机让学生的创作活动热情高、质量优;学习面具一课时,我搜集各种模仿远古人类祭祀、占卜、祈福活动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原始人类的神秘,从而理解面具在巫术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同时巧用“美”的情境展开体验、感受和表现活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类似这样的时令变化之美学生感同身受,教师要善用这些美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感受人与环境、人与时节的互动关系,运用点、线、面等美术语言,表现丰富而有温情的艺术作品;拓印树叶真有趣一课,我将学生带到校园中,去触摸斑驳的树皮,去观看凹凸的汽车轮胎,去抚摸细小的叶脉,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体会痕迹之丰富,拓印痕迹之美。3、善用更广泛的美育契机和资源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美术与校园生活联系密切。前几年,我在浙江省参加“国培”学习时美术教师出身的杭州西湖小学校长说过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我们浙江经济条件比较好,这几年新建的学校特别多,哪怕是在乡镇、农村,教学楼都一个建的比一个好,但是搬进来以后,似乎只有楼是新的,内部环境装饰、学生的衣着打扮、一看还是城乡结合部风格。如何让建筑与人之间更好的融合,如何让孩子们变得大方得体,我们美术教师的任务特别重、作用也特别大。一个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学校的整体风貌会有很大改变。”当时听完这句话,我的脑子里立刻闪现另一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的确房子有钱就可以造,但房子里的人没有变,他们的审美意识不提高,就会出现这位校长前面说过的情况。“美术”可以将建筑与人的关系更好的连接起来,通过各种学生参与的、有创造性的装饰、美化活动,让刚性的建筑有生命的温度,也让有生命温度的孩子们在创意实践活动中提高审美、创美能力,留下成长的痕迹,房子和人之间有了良性的互动。回到凤鸣实验小学投入工作后,我把自己相关的感受讲述给校长听,她也特别赞同我“让学校建筑有温度”的想法。我们在校园中布置了“会说话的墙壁”,展示墙壁上展示“书的故事”和“戏曲之美”。在学校空旷处开辟了“生长的空间”,让学生去种植、去欣赏、去观察、去描绘叠石绿竹、青草嫩苗。在班级走廊上规划专门版面展示学生近期的艺术小品,习作练习。一次次的校园小规模改造活动后,学校原本肃静、冷峻的建筑变得柔软了,变得有温度了,当然也变得更美了。学生参与到了这一系列的审美、创美活动中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更加自信的参与到今后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尹少淳先生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双基时代”的美术教育是内燃机车,火车跑的快,全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