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免疫预防 医学PPT_第1页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 医学PPT_第2页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 医学PPT_第3页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 医学PPT_第4页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 医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讲座),免疫预防(immune prevention),是指用预防接种(vaccination)的方法预防疫苗可预防疾病(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的预防措施,是传染病预防最可靠最经济的方法。预防接种是将疫苗(vaccine)包括抗原和抗体以合适的途径接种于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预防相应的传染病。,疫苗(vaccine),用于预防传染病发生、流行而接种到人体或动物体内的预防性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疫苗由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可分为:1.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vaccine)2.灭活疫苗(inactived vaccine)3.基因工程疫苗(gene engineering vaccine),VACCINE,Vaccine is any preparation intended to produce immunity to a disease by stimulating the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Vaccines include, for example, suspensions of killed or attenualed microorganisms, or products or derivatives of microorganism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administering vaccines is by injection,but some are given by mouth or nosal spray.,免疫接种分类,1.人工自动免疫(active immunization)将抗原物质(疫苗)接种人体,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2.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将抗体直接接种到体内3.人工自动被动免疫(passive and active immunity)同时注入抗原和抗体,免疫规划(Program on Immunity ),是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各种疫苗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而制订的规划、计划和策略,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儿童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甚至消灭特点的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免疫程序(immune schedules),是指儿童应该接种疫苗的种类,先后次序,起始月龄年龄,剂量、免疫次数,间隔时间,是否需要加免疫,以达到合理使用疫苗的目的,免疫程序是由国家制定的。,免疫预防的重要事件,1.公元前 Hippocrates 提出流行(Epidemic)概念2.1779年Jenner 发明种牛痘(cowpox)预防天花(small pox)3.Paster 发明了狂犬病(rabies)疫苗和炭疽(anthrax)疫苗、4.Kouch 发现了结核杆菌5.Calmette 和 Guerin 发明卡介苗(BCG)预防结合6.Romon Glenmy 和 Zoeller 发明了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7.Sabin 1956 年发明了脊髓灰质炎疫苗(OPV)8.Sock 发明了IPV(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9.1976年 Maupas 与 Moraten 发明了乙肝疫苗(HBV),1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1.1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a.潜伏期长714天(较长)b.产生的抗体滴度低 c持续时间短 d.抗体与抗原亲和力低1.2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recall reaction) a.潜伏期短(13天) b.产生的抗体滴度高 c在体内持续时间长 d.抗体亲和力高,以IgG为主,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示意图,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示意图,抗体产生规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1.基础免疫(basic immunization)2.加强免疫(strenthenimmunization)3.免疫间隔时间4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诊断,1.免疫耐受(immunologic tolerance)问题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这只是对某种或部分抗原(或疫苗)所产生的无应答,而对其它抗原(或疫苗)仍然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耐受问题,免疫耐受问题,附:免疫缺陷(immune defect)-是指机体对任何抗原或疫苗均不反应或反应减弱的非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况免疫抑制(immune srppeession)-是指后天由于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射线或抗淋巴细胞血清等所致免疫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免疫耐受产生的原因:,1抗原因素:a.抗原性质:小分子、可溶性、非聚合单体物质 b.抗原剂量:c抗原注射途径,静脉注射最易诱导,腹腔次之2.机体因素:a.年龄或机体发育程度、胚胎期最易新生几次之,成年期最难,主要与免疫系统发育与成熟有关。b.免疫抑制措施的联合作用,免疫耐受与预防接种,1严格按推荐剂量及途径接种2不能静注接种疫苗。皮下和肌注接种时注射器一定要回抽证实无回血时才能推注疫苗。3接种时注意询问接种对象是否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4注意有无遗传性免疫缺陷症。,3.关于IgM与IgG,疫苗接种后机体的生化与免疫学效应:一般而言,疫苗接种后:第57天产生干扰素(IFN)第1014天产生IgM第20-28天产生IgG,IgM产生快,消退也快,半衰期5-7天,寿命可达一个月,溶菌、杀菌和凝集方面作用强大,具有抗感染与防止菌血症的作用,但中和毒素和中和病毒作用较弱。IgM浓度过高会影响再次免疫应答,影响预防接种效果。,IgM,IgG,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类型。75-80%,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机体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中和毒素与中和病毒能力非常强,是一种中和抗体和保护抗体。在预病方面作用大,在机体中存在时间长,是免疫接种成功与否的标志。,IgG,IgM、IgG与预防接种,1IgM在早期抗感染作用强2IgG是中和抗体(保护抗体)3由于IgM会影响免疫应答,故疫苗接种 间隔时间最好为6周以上,如美国ACIP推荐的免疫程序对DPT.Hib.IPV.HB的接种间隔都为6周或2个月。,WHO推荐的发展中国家儿童免疫程序表,Age Model(1) Model(2) Birth BCG/OPV。/HB1 BCG/OPV。 6Ws DPT1/OPV1/HB2 PT1/OPV1/HB1 10Ws DPT2/OPV2 DPT2/OPV2/HB214Ws DPT3/OPV3 DPT3/OPV3 6-12Ms MV/HB3 MV/HB3,美国ACIP推荐的儿童免疫程序表,免疫程序(immunization schedules),指儿童应该接种疫苗的先后次序、起始月(年)龄、剂量、间隔时间和要求,以达到合理使用疫苗的目的。,关于风疹疫苗与腮腺炎疫苗,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中特别强调14-20岁女性接种风疹疫苗,以预防CRS的发生。(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考虑到男孩患腮腺炎后常并发睾丸炎而致男性不育,故应重视对男孩接种腮腺炎疫苗或MMR。,关于疫苗接种,1、一定要完成基础免疫及必要的加强免疫2、间隔时间问题3、使用丙种球蛋白,VitA及免疫抑制剂影响疫苗效果。4、减毒活疫苗接接种前后一个月最好不要接种其它减毒活疫苗5、在靶疾病流行期慎重大面积接种该种疫苗6、使用过血清或免球用作被动免疫,在随后的主动免疫首剂疫苗剂量应加倍。7、不要随意增加加强免疫的针次,以免产生免疫抑制和AEFI。,对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HBs的处理,1、重新接种乙肝疫苗最好选用酵母工程疫苗2、首剂剂量加倍,用20微克3、第一剂与第二剂间隔时间延长至2个月4、第三剂接种时间不变,关于VZV疫苗等,应高度重视VZV的接种,因为它不仅对水痘有预防作用,对于预防带状疱疹作用明显。BCG对预防严重结核效果明显BCG对麻风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古巴),关于Hib,流感嗜血杆菌(Hib)是人类呼吸道的病原菌,有从a-f6个亚型,其中b型为引起肺炎、脑膜炎的菌型,还能引起支气管炎、鼻窦炎和中耳炎,对健康危害大。国外非常重视hib的接种,到国外留学或工作均应提供Hib接种证明。,麻疹与MV,1、MV前时代,每人一生中都会患一次麻疹,易感者和非易感很易判断。2、MV时代,麻疹患患病变得复杂,易感者判断也复杂。3、初次感染都是显性感染。隐性感染都是发生在已患过麻疹人中或MV免疫成功者。,麻疹与MV,4、隐性感染是维系麻疹终身免疫必不可少的。5、麻疹HI抗体1:2是麻疹显性感染的临界水平1:2-1:16为隐性感染范围,而1:2-1:4是隐性感染高峰域值。,麻疹易感者判断,麻疹疫苗接种失败原因,1、疫苗免疫原性原因(达不到100%免疫成功)2、冷链条件不合格3、接种技术原因导致无效接种(原因多)4、母传抗体干扰,导致免疫失败5、其它病毒干扰,导致免疫抢购6、免疫耐受、免疫缺陷、免疫抑制,预防接种副反应,预防接种副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是指接种疫苗后在产生保护性免疫力的同时,也可能对个别人产生对疫苗免疫的副作用或免疫损伤。AEFI发生的原因有:1、疫苗自身因素,(a疫苗的生物学特性 b疫苗的制造工艺)2、疫苗使用中的因素(a接种对像 b场所与时间 c接种前后宣传)3、个体因素(a遗传因素 b机体素质),关于狂犬病咬伤的处理,1.伤口特别清洗(反复、流水、20%的肥皂水)与消毒(络合碘)2. 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ARIG )3.狂犬疫苗(rabies vaccine)第1、3、7、14、30天共五针 如前一天使用过ARIG,则疫苗首针剂量要加倍,乙肝肝炎母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的阻断,孕妇若HBsAg(+)就要用医学干预来阻断病毒的母婴传播,方法是:1、孩子出生时,当天就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或200)IU。2、24小时后(也可当天)接种乙肝疫苗,剂量为: 酵母重组乙肝疫苗20微克 CHO乙肝疫苗 20微克30微克3、4250天后接种第二剂乙肝疫苗 10微克4、孩子六个月龄时,接种第三剂乙肝疫苗 10微克,一种传染病被消灭(eradication)的条件,1988年,在美国Emory University的Carter Center 成立了“消灭疾病国际特别工作组”(international task force for disease eradiction)认为一种传染病被消灭的条件为:1.该病无动物宿主,传染期短,即Epidemiological feeble.2.病原体型别单一,变异小,疾病易识别3. 病后有终身免疫(lifelong immunity)4.有高效的疫苗并且保证高的接种率5.有消灭该病的特别理由,而不是控制该病6.社会生态环境与保障机制(检测、承诺、合作、费用),AEFI分类,1、一般反应:1.1局部反应(炎症反应、感染化脓、局 部硬结)1.2全身反应(发热、头痛、眩晕、寒颤、乏力、不适、恶心、腹痛)2、异常反应2.1 非特异性反应(有菌化脓、无菌化脓2.2 变态反应(、型超敏反应)2.3精神反应(晕针,心因性反应),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类型,(一)型超敏反应 1、过敏性休克 2、呼吸道过敏症 3、过敏性肾炎 4、消化道过敏症 5、血管性水肿与荨麻疹 6、NS过敏症(二)型超敏反应 1、紫癜 2、紫癜性肾病(三)型超敏反应1、急性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2、Arthus反应(四)型超敏反应:1、变态反应性脑炎 2、接触性皮炎,常见AEFI处理,1、过敏性休克:肌注肾上腺素、口服苯海拉明、强的松。2、过敏性紫癜:地塞米松、Vitc3、过敏性皮炎:苯海拉明、扑尔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